墨江 的北回歸線標誌園始建於1993年,由 雲南 省政府投資,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北回歸線標誌園之一。
進門首先沿曲折往復的石梯向上攀爬,來到五行柱廣場。「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哈尼族在遠古時代將五行與曆法融合到一起,發明了一種古老的曆法叫做「十月太陽曆」,一年共分為五季,即金、木、水、火、土季,每季只有兩個月,一個月有36天,一年共有360天,剩下的5天便是節日,用來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哈尼族每年要過兩次「年」,在夏天過的為「六月年」,哈尼語叫「苦札札節」,節日過2-3天,主要是祭天和祈求五穀豐收;在冬天過的年是「十月年」,哈尼語叫「澤臘合色」,時間也是2-3天,是用來慶賀糧食豐收的節日。哈尼族傳說,降服太陽拯救族人的夸父把太陽追趕到 墨江 後累死在這裡,他的肌膚化成了黃土,毛髮化成了綠野,血液化成了河流,永遠守望著這方土地。不知實情的大陽最多只敢來到 墨江 就回頭南去,從此以後 墨江 就被稱為太陽轉身的地方。拾階而上,一平臺上有由69塊青石按一定距離環狀圍列,直徑32米的石環。石環內 石柱 與 石門 的排列與間距同每年24節氣中的月亮起落所投的陰影相關。古人從太陽月亮起落時的投影推測出一年24節氣的來去時間,並運用到生產生活中。由八十一級臺階組成的超越塔高23.26米。23.26是北回歸線的緯度數,八十一級臺階代表著只有不斷克服種種困難才能夠到達自己人生的頂峰,超越自我。哈尼族歷相傳,在北回歸線上自東向西穿過螺旋塔就可以年輕一歲。在一水池中塑有兩個各重16噸的 大理 石球,分別代表太陽和月亮每年夏末秋初,太陽、月亮、地球公轉和自轉到同一條線上,在 墨江 就會出現太陽還沒有落山,月亮便已升起的景象,在 日光 和月光的照射下,兩個 大理 石球產生的投影會重合在一起,由此形成「日月交輝」的天文奇觀。主標塔前立有長短、顏色不一的標誌杆,可以清楚地看到太陽的投影,但在夏至這一天的正午,就會「立杆無影」。每年夏至日正午, 日光 穿過23.26米的主標塔窺陽孔直射到塔內的小銅片上,可以直觀地看到北回歸線上神奇「立杆不見影」的天文奇觀。北回歸線標誌園除相關的天文標誌外,還在後山開闢了哈尼文化園。石陣廣場是由十二棵巨大的 石柱 所組成的。哈尼族共有十二個支系,這十二根 石柱 就代表著哈尼族豪尼、碧約、卡多等十二支系,每個支系的人數多少不同,與之相對應的柱子長短也就有所不同。
位於南面最高的這棵柱子上有一個小球,利用這個小球在地面的投影,可以非常準確的查看到二十四節氣。在冬至日到來時小球的投影點最遠,代表著太陽的直射點離我們最遠,到夏至日時小球的投影正好位於這個雕像的腳下,代表著太陽又直射到了北回歸線。在曆法學上,黃道十二宮的劃分本身是一種太陽曆,即以春分點為起點,太陽在黃道帶上每運轉30度為一宮,即一個太陽月。在古人看來,太陽是阿波羅神,它休息的地方定然是金碧輝煌的宮殿,因此,他們就把黃道上的一段叫做一宮。這樣,黃道上的12段便成了「黃道十二宮」。黃道十二宮的名稱與黃道附近的12個星座類似,即白羊宮、金牛宮、雙子宮、巨蟹宮、 獅子 宮、處女宮、天秤宮、天蠍宮、人馬宮、摩羯宮、寶瓶宮和雙魚宮。當地人認為北回歸線和雙胞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在這裡稱為雙子星的廣場上矗立的兩座雕像,東邊的是一對夫妻的雕塑,這對夫妻兩人各在北回歸線的一邊,其中妻子的腹部高高隆起,已經懷有身孕。感謝您關注黃宇旅行工作室,黃宇旅行工作室2020年將全面升級!如果您對我們的公眾號有什麼意見和建議,請撥打我們的聯繫電話010-84831684, 84831664!當然,您也可以聯繫我們的旅行專家黃宇13301160568,馮霄13801084504,劉文革13522177988,梁昭13552861255。
黃宇旅行工作室的音頻節目,正在喜馬拉雅熱播,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