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來福州,除了拜訪三坊七巷,了解福州的文化之根。後面便要去鼓山走一走,感受福州的文化之魂。
鼓山,位於福州晉安區東部,閩江北岸。2002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鼓山風景名勝區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未進入景區大門,便發現這裡與三坊七巷有太多不同,這裡沒有太多的煙燻火燎和嘈雜之聲。這裡有綠樹蔥鬱,清新空氣和無限生機。
還有高高的石牌坊巍然聳立,氣勢不凡。
走進去便發現上山有三條途徑,比較節省力氣的是可以坐纜車直達鼓山十八景,中間會省略了很多風景和樂趣。也可以直接開車上去,到達山上的別墅區。我當然選擇徒步上去,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古徑。
一,古徑
爬山的樂趣就是要提現在「爬」的過程之中。去往山上的路從來都不是平坦之路,有勞累相隨,同時也有美景相伴。
到達山上的湧泉寺,沿途會有七座亭子供你休息。
山腳下就有一個「閩山第一亭」的石碑,但不是七亭之一。往上走一段山路,才能看到東際亭。
沿途我們會看到潺潺的溪水在山中穿梭,或可以停留玩一會兒水。
路邊的參天古木,高聳入雲。還有彎彎曲曲的古松樹,看上去虯勁有力。
眾多的摩崖石刻,都是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的立世名言。有加油鼓勁的「欲罷不能」和「毋息半途」。有立世勵志的「忠、孝、廉、節」。
好像爬山也是一種修行。爬現實中的山,同時也是人生道路中遇到的山。
這樣想,路途中的亭子反而成了我們的避風之所,呵護我們成長的人。沿途的摩崖石刻就是為我們加油鼓勁,幫助我們的人。一路美景就是為我們提供精神食糧,陶冶情操的。
但我們絕不能沉溺於此,繼續前行才是我們的初心。
爬山當中你如果感覺體力不支,可以到茶亭坐一會兒。附近有茶園,可以走進去,接觸一下大自然的饋贈。
二,鼓山十八景區中的觀景臺
體力允許的話,一口氣走到鼓山十八景,門口可以拍照留念。單獨到十八景遊玩需要額外付費。
去觀景臺遠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站在欄杆旁,四周是蒼翠欲滴的青山綠帳。遠處的福州城區,一排排高樓林立,一條條蜿蜒的道路上是疾馳的汽車。再遠眺,是奔騰不息的閩江和連綿不絕的青山。
三,湧泉寺
告別觀景臺,我到達湧泉寺的山門。與其他寺廟不同的是「進門看到寺,進寺看不到山」。獨具匠心的設計,確實如古人所說的那樣。
剛進山門,看到的不是煙霧繚繞的大雄寶殿或一眾善男信女。而是一條青石鋪就的小巷蜿蜒曲折。路兩邊是一排石塔。穿過三個木牌坊後便會到達主殿。
大殿後面是鼓山主峰,遠遠的能看到主峰頂上的標誌物。聽當地人說,上面還有很多的摩崖石刻。若是晴日,站在上面能看到東面的大海。我沒有上去,只在這裡感受它的氣勢和登臨之後的豪邁情懷。
大殿建得同樣是氣勢非凡,飛簷直衝雲天,紅色的寺牆,絢麗奪目,幾根粗壯的木柱,共同撐起一片天。
殿內的菩薩更是與其他寺廟不同,不穿梵服穿漢服。好像菩薩也是要入鄉隨俗,接地氣一些。
十八羅漢分列兩旁,也是神態各異。
除了這些,寺廟的看點還有千年鐵樹,雞絲木供桌和血經書。還有就是放生池中的那隻千年的烏龜。
回去的時候,我是坐纜車下的山。也是體驗了一把從高空俯瞰鼓山的感覺。
這種感覺有點像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四個主人公,從雷音寺取得真經返回大唐時感覺。
是暫時成功後的喜悅?還是取得一定目標後的滿足?
我想兩者兼而有之,這也是我此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