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到鼓山,七亭七裡至湧泉。摩崖石刻!古往今來立世言

2020-12-11 旅行凡客

五一假期來福州,除了拜訪三坊七巷,了解福州的文化之根。後面便要去鼓山走一走,感受福州的文化之魂。

摩崖石刻,文化之魂

鼓山,位於福州晉安區東部,閩江北岸。2002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鼓山風景名勝區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鼓山山門

未進入景區大門,便發現這裡與三坊七巷有太多不同,這裡沒有太多的煙燻火燎和嘈雜之聲。這裡有綠樹蔥鬱,清新空氣和無限生機。

還有高高的石牌坊巍然聳立,氣勢不凡。

閩山第一亭

走進去便發現上山有三條途徑,比較節省力氣的是可以坐纜車直達鼓山十八景,中間會省略了很多風景和樂趣。也可以直接開車上去,到達山上的別墅區。我當然選擇徒步上去,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古徑。

4A景區的標誌

一,古徑

爬山的樂趣就是要提現在「爬」的過程之中。去往山上的路從來都不是平坦之路,有勞累相隨,同時也有美景相伴。

到達山上的湧泉寺,沿途會有七座亭子供你休息。

山中亭子之一

山腳下就有一個「閩山第一亭」的石碑,但不是七亭之一。往上走一段山路,才能看到東際亭。

沿途我們會看到潺潺的溪水在山中穿梭,或可以停留玩一會兒水。

石刻之一

路邊的參天古木,高聳入雲。還有彎彎曲曲的古松樹,看上去虯勁有力。

眾多的摩崖石刻,都是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的立世名言。有加油鼓勁的「欲罷不能」和「毋息半途」。有立世勵志的「忠、孝、廉、節」。

好像爬山也是一種修行。爬現實中的山,同時也是人生道路中遇到的山。

亭子之二

這樣想,路途中的亭子反而成了我們的避風之所,呵護我們成長的人。沿途的摩崖石刻就是為我們加油鼓勁,幫助我們的人。一路美景就是為我們提供精神食糧,陶冶情操的。

但我們絕不能沉溺於此,繼續前行才是我們的初心。

石刻之二

爬山當中你如果感覺體力不支,可以到茶亭坐一會兒。附近有茶園,可以走進去,接觸一下大自然的饋贈。

十八景

二,鼓山十八景區中的觀景臺

體力允許的話,一口氣走到鼓山十八景,門口可以拍照留念。單獨到十八景遊玩需要額外付費。

觀景臺

去觀景臺遠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站在欄杆旁,四周是蒼翠欲滴的青山綠帳。遠處的福州城區,一排排高樓林立,一條條蜿蜒的道路上是疾馳的汽車。再遠眺,是奔騰不息的閩江和連綿不絕的青山。

三,湧泉寺

湧泉寺

告別觀景臺,我到達湧泉寺的山門。與其他寺廟不同的是「進門看到寺,進寺看不到山」。獨具匠心的設計,確實如古人所說的那樣。

剛進山門,看到的不是煙霧繚繞的大雄寶殿或一眾善男信女。而是一條青石鋪就的小巷蜿蜒曲折。路兩邊是一排石塔。穿過三個木牌坊後便會到達主殿。

湧泉寺

大殿後面是鼓山主峰,遠遠的能看到主峰頂上的標誌物。聽當地人說,上面還有很多的摩崖石刻。若是晴日,站在上面能看到東面的大海。我沒有上去,只在這裡感受它的氣勢和登臨之後的豪邁情懷。

大殿建得同樣是氣勢非凡,飛簷直衝雲天,紅色的寺牆,絢麗奪目,幾根粗壯的木柱,共同撐起一片天。

殿內的菩薩更是與其他寺廟不同,不穿梵服穿漢服。好像菩薩也是要入鄉隨俗,接地氣一些。

十八羅漢分列兩旁,也是神態各異。

除了這些,寺廟的看點還有千年鐵樹,雞絲木供桌和血經書。還有就是放生池中的那隻千年的烏龜。

青山連綿

回去的時候,我是坐纜車下的山。也是體驗了一把從高空俯瞰鼓山的感覺。

這種感覺有點像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四個主人公,從雷音寺取得真經返回大唐時感覺。

是暫時成功後的喜悅?還是取得一定目標後的滿足?

我想兩者兼而有之,這也是我此行的目的。

相關焦點

  • 鼓山390處摩崖石刻完成修復
    N海都記者 石磊磊/文 黃孔瑜/圖 海都訊 福州鼓山是一座書法藝術寶庫。據統計,鼓山景區內現存摩崖石刻超過600處,並有2處摩崖造像,主要分布於鼓山絕頂峰、靈源洞、古石蹬道、達摩洞十八景、梅裡景群、鳳池白雲洞、鱔溪等處。從今年9月開始,鼓嶺管委會開始對其中390處進行保護性修復,目前已完工。在施工過程中,石刻上青苔、地衣被清除,石刻被重新描紅,噴塗藥劑保護。
  • 鼓山摩崖石刻拓片展出 濃縮千年「東南碑林」精華
    記者昨天獲悉,為了讓更多市民了解並參與鼓山摩崖石刻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福州市鼓嶺旅遊度假區(鼓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湧泉寺首次舉辦鼓山摩崖石刻拓片展,今起為期10天,每天8點半至17點展出。
  • 榕城十八景:鼓山摩崖石刻 閩都千年碑林(組圖)
    鼓山海拔近900米,雖有盤山公路和登山索道直達山頂,但「圖方便」的人並不多。公路和索道間,有條「之」字形石階古道,拾級蜿蜒而上,直達湧泉寺,沿途勝跡眾多、林壑優美,還有不同年代、風格迥異的摩崖石刻。「如果走馬觀花,忽略了沿途大量美景和摩崖石刻,實在是可惜。」遊客林依伯的話,道出了不少遊人的心聲。
  • 鼓山人文| 登鼓山、尋古蹟,摩崖石刻寓意深
    鼓山是登山愛好者強生健體的好去處,也是團隊春秋遊、家庭戶外野餐、喝茶等聚集地首選。 登鼓山,不單只有鍛鍊身體的作用。身處密林石階中歇息時,抬頭看看歷經千年風雨後留存於世的石刻題字,欣賞古人書法的精美,感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不失為一種身心靈「如沐春風」的洗禮。
  • 鼓山摩崖石刻拓片展出 濃縮千年「東南碑林」精華
    記者昨天獲悉,為了讓更多市民了解並參與鼓山摩崖石刻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福州市鼓嶺旅遊度假區(鼓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湧泉寺首次舉辦鼓山摩崖石刻拓片展,今起為期10天
  • 鼓山古道摩崖石刻市民看不懂 管理處:見仁見智(組圖)
    福州新聞網訊 近日,市民王先生向本網反映,他在鼓山古道上觀看摩崖石刻,但有些摩崖石刻的內容他和朋友卻都看不懂,比如上面的石刻「我無人相」、「了了空空」等悉數看不明白,希望鼓山風景區能夠為市民解答。針對此事,6日下午記者前往鼓山風景區古道上實地察看。記者在鼓山古道上的更衣亭往山頂數十米處見到了王先生所說的「我無人相」、「了了空空」等數十塊摩崖石刻。記者看到,在古道上不時的有遊人在石刻前合影留念,還有遊人在爭論石刻內容的含義。記者看了二十餘方石刻後,對一些比較淺顯易懂的石刻一看就明白內容所寫的意思,但對一些摩崖石刻記者受水平限制也未能全部看懂其含義。
  • 福州鼓山風景區一日遊
    此外,還有歷代摩崖石刻多處。交通方式自駕:直接導航「鼓山風景區」就可以了,有專門的停車場可以停放;地鐵:可以乘坐福州地鐵2號線,往洋裡方向,在「鼓山風景區」站點下車,出地鐵站就是鼓山腳下了;公交車:乘7、29、36、40、58、69、70、73、97、108、112、115
  • 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誕生在一億三千萬年之前
    鼓山雖為4A景區,但平常遊客還是很少的,都是當地居民去爬的多,現在公交也不能直達景區底下了,而是先到公交站終點站,然後再步行800米左右才能到鼓山有纜車,步行和開車三個方式,除了纜車需要收費,其它都是免費上山!鼓山不是很高,但是卻能很好的欣賞福州全景,當天遺憾的是有霧,不能很清晰的看到全景,只能隱約看到閩江的蜿蜒曲折!鼓山並不高大巍峨,但論古樸蒼翠,卻也不輸名山。
  • 小小的旅遊世界:福建的一個很美的地方,鼓山你去過嗎?
    鼓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州東郊,閩江北岸,離市區7.5公裡。據傳山上有巨石如鼓,每當風雨大作,便簸蕩有聲,故名。絕頂屴崱峰,海拔925米。峰巖秀拔,峽谷幽雅,古樹名木鬱鬱蔥蔥。在眾多的峰巒巖洞中,以屴崱峰、白雲峰、喝水巖、白雲洞、達摩洞等尤勝。
  • 鼓山,福州的佛教聖地,沿途更有美麗的風景!
    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誕生在一億三千萬年之前,自宋朝至今皆為遊覽勝地,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峰頂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據說每當風雨來臨之時,便隆隆有聲,故名鼓山。鼓山是福州的佛教聖地,半山腰的湧泉寺是鼓山最重要的景點,寺中千年鐵樹、雞絲木供桌及血經書合稱為鎮山「三寶」。
  • 鼓山:十佳風景區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聞遐邇!
    從山麓廨院登鼓山有三條途徑:一是從廨院東側的一條1954年修建的盤山公路約8.5裡,直達湧泉寺前停車場;二是在廨院西側建了一條空中索道(纜車)到達鼓山十八景區,長達1000多米;三是在公路和索道中間有一條石階古道,道長3.5公裡,有2145多級臺階,每隔500米左右就蓋有一亭,供遊人登山歇息時用,古道成之字形,蜿蜒而上,穿過七亭後進山門直達湧泉寺。
  • 福州鼓山,山不在高,見名詩,佛語,聽風吟……
    冰心美文裡的這段話,沒想到在鼓山山腰間摩巖石刻上看見,至此才知道她是福建人,鼓山把她這段語言留在了石刻上,供來到山上的遊客欣賞,沒去過的朋友不妨跟我一起圖文一遊—「福州鼓山」。⑵摩巖石刻:歷代名人在山中留下700多幅摩崖石刻,真、草、隸、楷、篆各種書法俱全,其中有宋代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及現代朱德、郭沫若、羅瑞卿等人的手跡,這些自然「碑林」琳琅滿目,相映成趣,成為罕見的書法藝術長廊。豐富多姿的古樹名木,亦是鼓山風景名勝區的一大特色。
  • 福州鼓山風景區一日遊
    此外,還有歷代摩崖石刻多處。交通方式自駕:直接導航「鼓山風景區」就可以了,有專門的停車場可以停放;地鐵:可以乘坐福州地鐵2號線,往洋裡方向,在「鼓山風景區」站點下車,出地鐵站就是鼓山腳下了;公交車:乘7、29、36、40、58、69、70、73、97、108、112、115
  • 福州鼓山千年登山道 配備花徑水澗
    古道邊的排水溝重修後,搭配上茶花等,營造出花徑水澗的景觀原標題:鼓山千年登山道 配備花徑水澗海峽網1月14日訊 (海都記者 石磊磊/文 包華/圖 實習生 鄭龍昊 何天欽)福州最著名的登山道——鼓山登山古道
  • 「原創 散文」爬鼓山
    搞得好的話,順帶還可寫寫博文,宣傳福州不說,或許還可讓眾多博友,分享到爬山樂趣。 鼓山海拔969米,面積1890公頃,聳立於福建省的省會,福州市的東郊,閩江北岸。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聞遐邇。
  • 福州鼓山,山不在高,見名詩,佛語,聽風吟……
    冰心美文裡的這段話,沒想到在鼓山山腰間摩巖石刻上看見,至此才知道她是福建人,鼓山把她這段語言留在了石刻上,供來到山上的遊客欣賞,沒去過的朋友不妨跟我一起圖文一遊—「福州鼓山」。⑵摩巖石刻:歷代名人在山中留下700多幅摩崖石刻,真、草、隸、楷、篆各種書法俱全,其中有宋代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及現代朱德、郭沫若、羅瑞卿等人的手跡,這些自然「碑林」琳琅滿目,相映成趣,成為罕見的書法藝術長廊。豐富多姿的古樹名木,亦是鼓山風景名勝區的一大特色。
  • 全國最著名的摩崖石刻
    1971年建設石門水庫後原址沒入水下,僅「石門十三品」等十七方摩崖石刻搬遷至漢中市博物館內。  褒斜道上的石門(石門隧道)是中國最早的人工隧道,長16.5米,寬4.4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石門內及附近有東漢至明清時期的摩崖題刻百餘方,統稱石門石刻,其中最著名的石門十三品包括《鄐君開通褒斜道碑》、《石門頌》、《石門銘》等十三通漢魏時期石刻。
  • 福州這三處摩崖石刻,全部列入「國保」級文物
    福州市內,有著名的三山及鼓山,留下了無數騷人過客的摩崖石刻,經過近年來的整修,更加容光煥發,引人注目。那就讓我們去見識一下,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石刻吧。鼓山,位於福州東部晉安區內,聳立閩江北岸,雄峙一方,海拔八百多米,傳說山峰之上有巨石如鼓,每到風雨交加之時,便隱隱有壯烈的鼓聲迴響,因此而得名。
  • 福州鼓山千年登山道 配備花徑水澗
    古道邊的排水溝重修後,搭配上茶花等,營造出花徑水澗的景觀原標題:鼓山千年登山道 配備花徑水澗海峽網1月14日訊 (海都記者 石磊磊/文 包華/圖 實習生 鄭龍昊 何天欽)福州最著名的登山道——鼓山登山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