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她覺得自己平平無奇,因為熱愛英語,找到了堅持的方向。
大學裡她碩果纍纍:雅思8分,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2次特等獎,擁有高級口譯證書,參加紐約模擬聯合國大會,並成功跨專業保研人大教育學,後又申請到碩博連讀。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莫過于堅持心中的熱愛,並收穫了滿足。就像扇貝用戶@土土 所說的,「熱愛與堅持合為上進」。
如果時光倒流回五年前,你問那個腦門上長滿痘痘、每天焦頭爛額的我能不能想到五年後在哪裡、做什麼,我可能無論如何都不敢想像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找到自己的熱愛
高中一直默默無聞的我,五年前考入一所211已是我能想到的發生在我身上最幸運的事。剛進大學,因為太不起眼在面試社團時頻頻碰壁,而身邊的同學則是社團的寵兒,手裡offer不斷。和他們相比,我陷入深深的自卑。
所幸我很快意識到,自卑不等於自棄,只要行動起來,自卑也能給人生帶來加倍的動力。於是當時懵懂的我產生了一個堅定的信念:四年後,我不要再泯然眾人,我要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領域,然後發光。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那種會把心流悉數獻給自己熱愛的人,從高中開始我就對英語很感興趣,所以決定在專業學習之外,把熱情用在學英語這件自己喜歡、且一定能堅持下去的事情上,並且好好精進。
我本科學的商科,前兩年專業課很多,但自從給自己規劃好學英語這條小徑後,我每天都充滿了動力。除了專業課學習,我幾乎把所有空餘時間都獻給了英語,注重每天的積累,報名參加各種考試和比賽。
熱愛與堅持合為上進
我學英語的一個重要方法是讀英語原版小說。高二暑假我看了《指環王》的電影,對那個氣勢恢宏的魔幻世界著了迷,毅然買了一套原著,躍躍欲試,那是我初次接觸原版書。第一天我花了一個小時才讀了兩頁,邊讀邊查詞,糾結對語句的理解,實在頭疼。幸而我把對作品本身的喜愛化作了堅持的動力,之後也不再執著於逐字逐句理解透徹,而是強調閱讀本身,慢慢地收穫越來越多。
那個暑假,我每晚在客廳裡花一個小時朗讀,再花一個小時查單詞,坐公交車都隨身帶著生詞本背單詞,暑假結束時讀完了厚厚的第一部,深深體會到了英語本身的美感,詞彙量也有了質變。從那以後我就愛上了讀原版書,在逐漸擁有通過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後,也逐漸不依賴詞典了,接觸的作品越來越多,每讀完一本都覺得很有成就感。
上大學之後,雖然專業學習忙碌,我每天還是6點起床,擠出課前的1小時用來讀書。也因為痴迷英劇,我立志要練成英音,於是大二上學期,我用了三個月時間,每天吃飯走路甚至洗衣服的時候都插著耳機聽BBC,並且採用影子跟讀一邊聽一邊複述。剛開始連完全聽懂都有困難,但還是不顧一切地跟著努力聽努力說,三個月後,我幾乎能夠同步複述了,基本有了英音的味道,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所謂天道酬勤,這句話真的是有道理的,大學四年的修煉使我在畢業時收穫滿滿:四六級600+、雅思總分8.0單項7.0以上,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擁有高級口譯、BEC-H證書;通過三輪筆面試考核成為學校模聯代表團的一員,2017年有幸赴紐約參加全美模擬聯合國大會,前期經過整整四個月的準備、修改了十多次的立場文獻,在聯合國環境大會上獲了獎;同年,我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全額獎學金資助赴瑞典交換,在瑞典度過了自己的20歲生日,也實現了看極光的小願望……所有這一切讓我深深理解了「可能性」這三個字的含義。
學英語帶給我的還有很多,比如獲得了本科學校校長特別嘉獎,受邀在全校表彰大會上發言。在英語慢慢進步的過程中,我得到了當英語老師的機會,於是結緣教育,並在大三結束時決定申請跨專業保研人大教育學。學習英語讓我發現自己對語言本身的喜愛,保研後時間比較寬裕,於是我開始零基礎學日語,10個月後通過了日語N2等級考試。
整個大學四年,我始終恪守兩個原則:一,不負本心,做自己熱愛的事;二,如果要做,那就要堅持下去。愛與堅持合為上進,我在其中收穫了快樂和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讀研,腳踏實地再出發
就這樣,帶著些好運的垂青,我算是在本科實現了讓自己發光的目標。研究生入學後,跨專業背景使我深知自己積累不足,研一時我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專業課學習上,每一門課都做好筆記,當天晚上回顧一天所學,挑出最有感觸的內容,嘗試延伸寫寫自己的想法。在這一年中,我閱讀了很多專業書籍與科研文章,逐漸從不敏感、無想法慢慢變得有了問題意識和思考能力,認真準備的各類presentation也使我的表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其實,讀研生活與本科有很大的不同,生活更單調、更有挑戰性,每一次耀眼的閃光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更大。我漸漸發現自己沒有時間和心力像本科時那般,通過頻繁參加活動得到許多認可來證明自己了,如果只是為了閃光,我會失去一些生活真正的意義。於是這一次我安然接受了再度湧來的平凡感,改變了自己一心追求不泯然眾人的想法,在成長中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發光不一定要是所有人都看得見的那種,一個人再厲害也無法絕對擺脫平凡,倒不若謙遜地安守在人群中,以一種自己認可的獨特的方式去生活,那是一種可控的、內在的長明之光。
而我所認可的獨特的生活方式,依然來自我的熱愛與堅持。在新環境裡,我開始審視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低效與懶散。疫情在家期間,我對自己進行了可持續性地改造:我來到了扇貝,開始每天背單詞打卡,目前能對GRE核心詞彙遊刃有餘了;我不滿意自己的貪食和少動,於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跟著做美麗芭蕾天鵝臂,一做就是八個多月,改善了自己的虎背熊腰,同時改變飲食習慣,規律三餐少吃零食,在今年瘦了15斤,獲得了可喜的外形改變;我逐漸將看劇時間轉移到讀書上,給自己定了一周讀一本課外書的目標,今年已經讀了47本,比前兩年加起來還多,也通過讀書發掘了自己對哲學的喜愛,開始滿校園地蹭課;讀研以來,我一直堅持記錄自己的生活,每天寫日記記下自己的生活體會、讀書心得、對各種問題的思考、新知內化等等,目前已經寫了19萬+字。
今年,我幸運地申請到了碩博連讀,將繼續自己在人大的徵程。每天堅持的那些小事,一件一件,構成了我生活的快樂與信心源泉。在讀書、英語學習、運動等看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我花了很多時間,但我覺得值得,並且願意堅持下去。正是這些小事讓我覺得,一旦做好了它們,很多事情都水到渠成了,它們慢慢構築了我真正的心安和踏實,也使我意識到,即便不是天賦異稟,憑著自己的熱愛與堅持,我也能無愧於自己。
我一直堅信這兩句話:「如果不起風,那就划槳」,「暗透了才望得見星光」。這兩句話連同它們帶給我的財富,就是助我乘風破浪的鎧甲。前路迢迢有風光,我心匪石不可轉。未來充滿未知,但只要我心中仍有熱愛,腳下有堅持,每一天都會收穫獨一無二的成長。最後以我深愛的《精靈寶鑽》裡的一段小詩結尾,願與諸君共勉,願大家都能創造自己的平安喜樂。
Fair shall the end be,
though long and hard shall be the road!
Say farewell to bondage!
But say farewell also to ease!
Say farewell to the weak!
Say farewell to your treasures!
More still shall we m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