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遊成為百姓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全年接待國內遊客達到60.1億人次,比去年增長8.4%,約合人均旅遊4.3次;國內旅遊收入達到57251億元,比去年增長11.7%,約合人均消費4100元。
圖1 2015-2019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變化
另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旅遊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綜合貢獻達10.94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1.05%。旅遊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87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31%。旅遊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相對於發達國家的消費和旅遊習慣,我國當前旅遊市場的節假日帶動效應較為明顯,假日旅遊消費成為新民俗。2019年國家法定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為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七個節假日,共計11天,包含周末調休共計30天。
在旅遊人次方面:七個節假日的國內旅遊人次總數達到18.6億,佔全年國內旅遊總數的比例超過30%。相較2018年同期,七個節假期旅遊人次均有增長,其中清明節和勞動節的增長分別高達10.9%和13.7%,其他節日分別增長4.0%、7.6%、7.7%、7.6%、7.8%。
圖2 2019年法定節假日我國國內旅遊人次及其增長率
在旅遊收入方面:七個節假日的國內旅遊收入近1.5萬億元,佔全年國內旅遊總收入的比例超過四分之一。相較於2018年同期,七個節假日旅遊收入均有增長,其中勞動節的增長最高,到達16.1%,其次是清明節達到13.7%。
圖3 2019年法定節假日我國國內旅遊收入及其增長率
(註:由於元旦數據未公布,故在此圖中未顯示;下文分析時未納入數據缺失的個別省份。)
各省由於旅遊資源、旅遊設施、生態環境、政府推動和社會聲譽等不同,導致各省旅遊經濟在不同的節假日反應不一:
春節期間,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四川以旅遊總人次824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80億元兩項全部位居全國省份第一,廣東旅遊總人次和旅遊總收入兩項全部位居全國省份第二,陝西旅遊總人次位居第三,江蘇旅遊總收入位居第三。
清明節期間,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12億人次,同比增長10.9%;實現旅遊收入479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四川以旅遊人次2675萬人、旅遊總收入173億元兩項全部位居全國省份第一,湖北、安徽列旅遊人次二、三位,江西、安徽列旅遊總收入二、三位。
勞動節期間,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同比增長13.7%;實現旅遊收入1177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四川以旅遊人次4323萬人次位居第一,陝西、山西緊隨其後;四川以旅遊總收入383億元位列榜首,江西、河南緊隨其後。
端午節期間,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9598萬人次,同比增長7.7%;實現旅遊收入393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旅遊總人次前三名分別是陝西、廣東、山西,旅遊總收入前三名分別為貴州、湖南、陝西(19個省份公開統計信息)。
中秋節期間,全國接待國內旅遊總人數1.0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3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旅遊總人次前三強是湖南、湖北、河南,旅遊總收入前三強為湖南、新疆、貴州(17個省份公開統計信息)。
國慶節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82億人次,同比增長7.8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497億元,同比增長8.47%。其中,山東以旅遊人次6996萬人位居旅遊人次榜首,四川和湖南緊隨其後。江蘇以旅遊收入631億元位居旅遊收入榜首,山東和四川緊隨其後。
表1 2019年「小長假」旅遊總收入和人次前三名省份
進入2020年,我國旅遊業受到疫情的短暫衝擊,春節期間旅遊市場進入「寒冬」,隨著疫情結束、氣溫回升、各地對文化旅遊的支持政策出臺以及百姓旅遊消費需求的釋放,我國旅遊業必將迎來新的發展。從表中不難看出,在已公布旅遊數據的省份中,作為旅遊資源大省的四川、湖南、江蘇等省份,在節假日當中表現依然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