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節旅遊經濟帳本 三亞人均消費一擲萬金,重慶旅遊人次最多
春節期間,遊客在三亞的人均消費達到了10421元,在10座重點城市中高居第一。
2019年春節,朋友圈曬出遊的比往年更多,過年你都去過哪些地方?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剛剛結束的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
與往年相比,2019年春節的旅遊形式有哪些變化?春節旅遊出現什麼樣的消費新趨勢?
對此,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統計了全國十座重點旅遊城市的數據:成都、杭州、西安、重慶、廈門、北京、上海、三亞、廣州和昆明,通過這些城市的旅遊數據揭示出當下中國旅遊市場的變化趨勢。
歷史文化室內遊成新熱點
從旅遊總人數看,重慶市以4725.98萬人次的數量,高居榜首。遊客數量超過千萬人次的城市,還包括廣州、成都、西安和昆明。
在遊客增速方面,西安以30.16%的增速居第一位,昆明以29.42%的增速居第二。此外,成都、上海、廈門、重慶的增速均高於10%。
以旅遊總消費來看,成都以206.9億元排在十座城市的首位,而春節旅遊收入過百億的城市還有重慶、西安、廣州、三亞。
從旅遊消費增速來看,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成都、西安、昆明,三座城市均位於西部地區。
當然,旅遊總收入並不能直觀反映本地區旅遊市場的發展程度。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以「總收入/總人次」的方式進行了初步計算,發現在春節的人均消費方面,三亞、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人均消費超過千元,表明這些城市的旅遊產品豐富度較高。
春節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尚處於低溫時節,氣候變化也在影響遊客出行安排。這將考驗一座城市的旅遊產品豐富度,即在不適宜戶外旅遊的時段,能否提供同樣受遊客歡迎的室內旅遊產品,將是一座城市旅遊業能否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北京的統計顯示,與往年相比,2019年除夕至初六中午12點,由於降溫、大風等氣候因素影響,遊客戶外活動受限,全市重點監測的146家旅遊景區累計接待遊客量及營業收入受氣候影響明顯。累計接待遊客932萬人次,同比減少13.6%;營業收入達2.79億元,同比減少6.2%。
同樣,上海市在春節假期受陰雨天氣困擾。在此背景下,其春節假期對外開放的84家博物館累計接待遊客59.56萬人次,同比增長30%,這一增幅超過了上海室外景點25.2%的遊客增幅度。
事實上,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室內遊,在2019年春節成為了新熱點。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調查,春節期間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和科技館的遊客比例分別達40.5%、44.2%、40.6%,這一增幅高於參觀室外的歷史文化街區18.4%的遊客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