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書?這四首詩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2020-12-21 古典文學與詩詞

昨天是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

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旅行,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讀書就是自己變得遼闊的過程。

就像草兒生長,大樹呼吸,你看不見風,看不見光,它們卻是生命的供養。

古人也愛讀書,蘇軾說: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為什麼要讀書呢?下面四首詩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你的氣質,藏在你讀的書裡

《和董傳留別》

宋·蘇軾

麤【cū】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 【hù】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有人說,你的氣質,藏在你讀的書裡。

此言不虛,蘇軾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是這句話最好的解釋。

即使你穿著粗布衣衫,只要你胸中有學問,你的氣質自然與眾不同。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董卿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為央視主持人,董卿主持《中國詩詞大會》,憑藉海量的詩詞儲備和出眾的氣質讓人刮目相看。

董卿在談及讀書時說,她的臥室裡沒有電視、手機和其它電子產品,每晚安靜看會兒書就睡覺。

董卿出眾是龐大的閱讀造就的,閱讀帶給她的,是從容,是自信,是從內而外優雅的氣質,這種氣質勝過整容千倍萬倍,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

多讀書,才能寫好文章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節選)

唐·杜甫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說:熟讀萬卷書籍後,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為什麼下筆有千言,因為博覽群書,無數的知識儲存在自己的大腦中,想要用時,拿出來用。

有人說,讀書破萬卷,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但是,讀書不多,一定寫不出好文章。

那些歷史上知名的學者,文章寫得出眾的人,無一不是如此。

孔子讀《周易》,讀得太多次,使得編聯竹簡的皮繩都磨斷了;毛主席文章寫得好,引經據典,信手拈來,也跟讀書有關。一本《資治通鑑》,毛主席讀了17遍,可見其認真用心。

書讀得多,藏在大腦中的知識就多,寫文章時,每一個想法、意思和感受,自然而然就能找到精確、恰當、流暢的表達。

所以,想要寫好文章,必須要多讀書。

讀書讓生命充滿更多可能

《遊郭希呂石洞二十詠·書院》

劉過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便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劉過說:學習就像種地,是勤快是懶惰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看的書多,那麼到了收穫時節,你的收成也會多。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冠軍雷海為就是這樣一位耕者。即使是外賣小哥,工作繁重,卻從未有一刻放下詩詞。

用他的話說:一般在等餐或休息時,我會把隨身攜帶的《唐詩三百首》拿出來看,這樣一單外賣送到了,一首詩也背會了。

苦心人,天不負。

當他奪下《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冠軍時,董卿感慨地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

如今,雷海為從一個外賣小哥成為了一個教育工作者,讀書讓人生充滿了更多可能。

讀書,讓人擺脫俗氣

《觀書》

明·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于謙說:眼前瀏覽過無數的文字後,胸中再無半點塵世間世俗的雜念。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的湧來用之不竭,像東風裡花柳爭換得形色簇新。

讀書可以讓一個人脫俗。

西漢學者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書就像藥一樣,讀得好的話,可以讓我們擺脫愚昧和庸俗。

人,為什麼要讀書?有網友曾這樣總結到:

當看到天邊飛鳥,你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臥槽,好多鳥。

當你失戀時你低吟淺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而不是千萬遍地悲喊:藍瘦,香菇。

在閱讀上度過光陰,即使物質貧瘠,精神上卻無比富饒。

隱娘想說,書籍就像一個朋友,能陪你度過孤獨的時刻,能給你以知識,強大你的大腦和精神。

你讀書的時候,萬籟俱寂,生命在思考,真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讀書?這四首詩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古人也愛讀書,蘇軾說: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為什麼要讀書呢?下面四首詩詞,就是最好的答案。此言不虛,蘇軾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是這句話最好的解釋。即使你穿著粗布衣衫,只要你胸中有學問,你的氣質自然與眾不同。
  • 世界讀書日:為什麼要讀書?這20句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根據人民日報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年閱讀量為8.91本,近三成人有聽書的習慣,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認為閱讀量少。0-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年帶孩子逛書店2.87次。很多人現在依然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讀書,對於現在孩子來說,簡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朋友都表示,不讀書學習的時候,孩子特別的乖順,媽媽也是格外的慈愛。一旦開始讀書寫字學習了,那家裡就是雞飛狗跳的。其實換個角度來說,在我們小時候,還尚未經歷過社會,職場的殘酷的時候,我們也絲毫不知道讀書學習的好處。
  • 為什麼要讀書的最好的答案
    有文化的人,一開口就贏了;愛讀書的人,註定不平庸。下面10個回答,就是為什麼要讀書的最好的答案。1.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很多東西,眼睛看不到,讀書可以;腳步不能丈量,讀書可以;身體無法抵達,讀書也可以。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董卿的點評會這麼引發討論? 深厚的知識儲備當然是一點。 早前,她在主持《中國詩詞大會》,我們就已經真切地見識到了。 這其中暴露的,不僅僅是她看過,還是看過之後深深地記住。 這是一方面。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家書中這樣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我想著,連作家都無法避免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
  • 《新白娘子傳奇》: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流量小生於朦朧曾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扮演白真這一角色,給人留下翩翩公子的形象。劇中有一幕讓人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小青非常喜歡杭州臨安這個城市,她捨不得離開。可是沒怎麼讀書的她只會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樣的詞藻來形容,卻被飽讀詩書的景松嘲笑。那麼,人為什麼要讀書呢?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到底差在哪裡?
  • 為什麼要讀書?這20句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很多人現在依然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下面20個回答,告訴你:1.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和白巖松的回答,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就拿學習這件事來說吧,學習很枯燥,很考驗耐性,所以一般小孩都不喜歡學習,他們覺得學習很枯燥。許多小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這時家長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只能說:「讀書學習,是你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
  • 為什麼要讀書?這18句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很多人現在依然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下面20個回答,告訴你:1.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很多東西,眼睛看不到,讀書可以;腳步不能丈量,讀書可以;身體無法抵達,讀書也可以。5.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刻,當成一種享受。讀書、學習,去更遠的地方的意義大概就是,遠離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不用做那些不想做的事,希望我們都可以不被改變。6.多學一點知識,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 世界讀書日:為什麼要讀書?這20句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根據人民日報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年閱讀量為8.91本,近三成人有聽書的習慣,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認為閱讀量少。0-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年帶孩子逛書店2.87次。很多人現在依然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 孩子,你為什麼要讀書?「武漢疫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曾經,當孩子們問:「為什麼要讀書、學習?」 「為了將來找份好工作,為了能過上富足的生活,為了……」 我們的答案都顯得那麼蒼白,而這次「武漢疫情」卻給了孩子們最好的答案。
  • 「為什麼我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很多孩子都會問家長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我要讀書啊?」家長們心裡可能有很多想法,卻總是不知道該怎樣跟孩子講清楚。歐巴馬也曾被問到過這個問題,他的答案堪稱典範:「你的未來,並不取決於你現在生活得好與壞,沒有認為你編排命運,你的命運應由你自己來書寫,你的未來應由你自己來掌握!」他想表達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不管一個人的外在條件如何,只有認真讀書,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和未來。
  • 為什麼要閱讀,這是最好的答案
    然而,書單君最近翻看了這本書後卻發現:作者壓根兒沒講過這段話。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訛傳了10年的謠言。為什麼一段來路不明的話,會引爆網絡,流行至今呢?根據我做書單5年多以來的感受,這是因為:讀書在這個時代,好像真的成了一件少見且落伍的事。
  •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三毛曾說,「一個人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負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也許,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吧。
  •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大量信息爆炸式的出現使得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讀書對於現代人來說變得越來越沒有吸引力。同時社會的發展形成一種不讀書依靠其他方式也能成功的模式,讓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讀書無用。那我們還需要讀書嗎?我們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呢?
  • 為什麼要多讀書?南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深圳書城簡閱書吧供圖「品讀南山·南頭古城篇」全民閱讀立體推廣活動在讀書月期間先後開展了「親子畫卷:我眼中的南山」、「閱•南山「主題攝影展等多項活動,在濃鬱的閱讀氛圍中帶領市民感受南山文脈傳承;「詩意南山·古風大賞」活動中,南頭古城變身古香古色的閱讀空間,策劃「詩詞賞析長廊」、「古詩詞小館」、「詩詞遊園會」、「古風雅韻·漢服秀場及攝影」等活動,以詩詞文化為載體,在古城內陳列布置古典詩詞書籍
  • 為什麼要讀書?「新冠疫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曾經,當孩子們問:「為什麼要讀書?」 「為了將來能找份好工作,為了能過上富足的生活,為了......」我們的答案都顯的那麼的蒼白,而這次「武漢疫情」卻給了孩子們最好的答案。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據說這段話,出自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  很多人當時被氣得,上豆瓣狂給它打差評。  然而,書單君最近翻看了這本書後卻發現:作者壓根兒沒講過這段話。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訛傳了10年的謠言。  為什麼一段來路不明的話,會引爆網絡,流行至今呢?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家書中這樣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我想著,連作家都無法避免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