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為什麼要讀書?這20句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2020-12-25 古典文學與詩詞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根據人民日報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年閱讀量為8.91本,近三成人有聽書的習慣,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認為閱讀量少。0-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年帶孩子逛書店2.87次。

很多人現在依然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下面20個回答,告訴你:

1.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很多東西,眼睛看不到,讀書可以;腳步不能丈量,讀書可以;身體無法抵達,讀書也可以。

2.

讀書是為了將來和你的愛人不止討論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可以談論琴棋書畫詩酒花。

在閱讀上度過光陰,即使物質貧瘠,精神上卻無比富饒。

3.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

你讀過的書,經歷過的事,等時間長了,那些細枝末節的,你都忘了,剩下來的,就成了你的素質。

4.

人,為什麼要讀書?舉個例子,當看到天邊飛鳥,你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臥槽,好多鳥。

當你失戀時你低吟淺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而不是千萬遍地悲喊:藍瘦,香菇。

讀書會讓你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情趣、會思考的人。

5.

讀書、學習,去更遠的地方的意義大概就是,遠離那些自己不想見的人,也不用做那些不想做的事,希望我們都可以不被改變。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刻,換成一種享受。

6.

李健說:所謂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眼界更開闊,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於狂妄。

7.

多學一點知識,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讓自己在無所依靠無所事事的時候,有一種嚴肅力量推動你往前走。

8.

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旅行。

你可以通過看書,走到天下的各個角落,結交不同的偉人名家。只要打開書,就隨時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9.

有人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10.

讀書,你可以體驗1000種人生。而不讀書,你只能活一次!

我們沒有辦法無限延續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和厚度,讀書便是最好的方法。

11.

讀書可以治療孤獨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

12.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血肉,已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13.

讀書,能解決80%以上的迷茫

讀書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重塑自己的價值觀,讓我們更明白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迷茫的時候,讀書最能讓人清醒。

14.

讀書可以改變容顏、塑造優雅的氣質。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15.讀過的書,看過的風景,就是你的格局

不讀書,不知道路在何方;不行路,不明白書中涵義。

走過的路和讀過的書,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有經歷了才會成為你的閱歷,最終形成你的格局。正是這些無形的事物,讓你能保持清澈的頭腦看待自己的人生和這個世界。

16.

知識,哪怕是知識的幻影,也會成為你的鎧甲,保護你不被愚昧反噬。

越喜歡讀書的人,越能提高自己,越有更多機會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個時刻給你回報。

17.

讀書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更多可能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冠軍雷海為,是一個外賣小哥,他酷愛詩詞,閒暇時間都用來讀書。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他奪得冠軍。董卿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

雖然生活樸素,但我們內心豐富;即使深陷泥濘,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18.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讀書越多,在科學和思辨中浸淫的時間越長,對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便會越深刻。讀書在悄悄幫你認識這個世界,悄悄幫你抹去臉上的膚淺與無知。

19.你讀過的書,吃過的苦,都會鋪成你腳下的路,帶你去想去的地方。

讀書的意義在於可以把苦澀的文字變成有靈魂的血液融入生活的肌理,於是在平凡中生根開花。

20.龍應臺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能給你快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讀書?這四首詩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昨天是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旅行,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讀書就是自己變得遼闊的過程。就像草兒生長,大樹呼吸,你看不見風,看不見光,它們卻是生命的供養。古人也愛讀書,蘇軾說: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為什麼要讀書呢?下面四首詩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回答,值得父母借鑑
    「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我小時候就問過我媽,當時我媽支支吾吾。如今我也要面對這樣的狀況,一時不知如何回答。為了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可是在網上搜了不少資料,有人說讀書是知識的載體,形成自己的體系,最終能夠讓人真正思考。
  • 世界讀書日的來歷由來 為什麼要讀書意義及好處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讀書才有出息,很多人都自動理解為,要去學校讀書才有出息。不可否認這樣的理解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其實也沒錯,但是卻曲解了讀書意思。讀書不是或者不僅是在學校的學習,更多的是自身的修養與提升。而現在真正讀書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你還記得世界讀書日是什麼時候嗎?2018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今年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號?我們一起讀書吧!
  • 【話題】世界讀書日談:基督徒為什麼要讀書?如何讀好書?
    編者按:2016年4月23日是第20個世界讀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
  • 「為什麼我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很多孩子都會問家長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我要讀書啊?」家長們心裡可能有很多想法,卻總是不知道該怎樣跟孩子講清楚。他想表達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不管一個人的外在條件如何,只有認真讀書,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和未來。
  • 「爸爸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最有力的答案!
    大部分家長也不喜歡讀書來著,只不過是自己沒有做好的,卻希望孩子能夠做成功,做個有出息的人。孩子們平時在學習中,有不喜歡數學題目,也有不喜歡默寫背誦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和討厭的東西。所以,有孩子討厭讀書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父母應該也被自己的孩子,問過這個問題吧,比如說:「媽媽,讀書有什麼好的?」還有「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
  • 世界讀書日|讓心靈隨書籍去旅行
    帶著我們遨遊遠方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詩行如此歡悅飛揚即使一貧如洗它也可以帶你走上無需路費的旅程這輛戰車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全世界的猶太人只有一千萬人,但在諾貝爾獎獲得者當中,竟然有18.7%是猶太人;全世界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也佔了一半。馬克思、愛因斯坦、貝多芬、畢卡索、海涅、弗洛伊德、基辛格、巴菲特……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都是猶太民族的驕傲。猶太人為什麼如此傑出?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家書中這樣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我想著,連作家都無法避免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
  • 孩子問「我為什麼要讀書?」這位媽媽的回答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記得有次小宇想出去玩,但老師布置的作業他還沒有完成,於是小宇向媽媽哭訴「媽媽,為什麼要讀書?不讀書可以嗎?我想出去玩……」聽到小宇的這個問題,小宇媽媽告訴他「你是因為想玩而不想寫作業?還是不想讀書?如果你不讀書,你就要知道你會比別人少學到很多知識,將來在社會上也會少很多機會。
  •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增廣賢文》中的3句話,句句經典
    人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該如何讀書?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古語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比喻一個人只要飽讀詩書,便能才華橫溢,學有所成,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就是因為沒有靜下心來讀書。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古時候,人們讀書是為了考取功名。如今讀書,是為了工作、教育、家庭,平靜自己的內心,也是為了獲得更好的人生。《增廣賢文》反覆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
  • 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三個故事告訴你!
    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三個故事告訴你!為什麼要讀書?我記憶非常的深刻,在上小學的時候學過這麼一篇文章,每當回想起來,內心都會激動不已。魏校長問周恩來:「你呢,為什麼讀書?」 周恩來站起來,大聲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興盛,像巨人一樣挺立在世界而讀書學習。讀書有什麼用?中國圖書館館長韓永進給我們分享過這麼一個故事:經常有同事問我,為什麼要讀書啊?讀書有什麼用啊?我覺得這種問題還用問嗎?後來我一想,哦,我年輕時候也這樣。
  • 世界讀書日: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閱讀是人重要的精神活動,與生命緊密相連。願大家都能一直邂逅自己喜愛的書,享受閱讀。最終,我們讀書——如同培根、詹森和愛默生都同意的——是為了增強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我們把這類擴張當成樂趣來體驗,而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美學價值一向被上至柏拉圖下至當前我們校園裡的清教徒這類社會道德主義者貶低。確實,閱讀的樂趣是自私的,而不是社會的。你不能通過讀得更廣泛或深入而直接改善任何別人的生活。
  •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就是安靜的去閱讀
    什麼是世界讀書日,之前我也沒有在意過。但是今天我上網搜索了一下世界讀書日,它是這麼定義的:世界讀書日是國際出版商協會提出的設想,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5年11月15日確定的國際性活動節日,時間為每年的4月23日。
  • 愛上讀書-世界讀書日有感
    當你愛上讀書,世界就愛上了你!因為,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閱讀越是多,內心越是沉穩。人們常說: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曾經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氣質是歲月長期沉澱的產物,是漫長時光所贈予我們的最好的禮物。
  • 「人為什麼要讀書學習」,你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白巖松說:為什麼要提倡各位多讀書,因為你們要相信前方有一個更好的你自己在等著你啊,在這個世界上,我還沒有看到什麼能比讀書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資。所以,千萬別把讀書和修養、道德、格局、胸懷這些字眼放到一塊。學富五車的人,未必是道貌岸然的君子。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獸的大學教授也不在少數。哪種才是你見過的最好的答案人為什麼要讀書學習,總有一些答案,有人聲稱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難去界定哪種答案最好。
  • 「讀書很辛苦,我為什麼要讀書?」爸爸的一番話,讓孩子幡然醒悟
    帆帆是一名高中生,經常抱怨讀書太辛苦功課壓力很大,一天他和爸爸到郊外散步。帆帆問:「爸爸,讀書很辛苦,為什麼您要叫我讀書呢?」爸爸想了一下說:「你看這顆樹太小,現在只能做柴燒,如果再長10年就可以做檁條,長到20年就可以做家具做棟梁了,你是願意做一棵小樹還是做一根棟梁呢?」孩子聽了若有所思。
  • 「女娃讀書有啥用,還不是要嫁人?!」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回答……
    這條山路只有六七公裡,不長,但祁琪卻走了20年。時間回到20年前,那時,大山裡的喬文村還沒有學校,娃娃們想讀書要跑到縣城去。在祁琪的記憶裡,爸爸總是騎著一輛破舊的摩託車,把姐姐和她送到縣城的學校。山路很顛,山風很大,但她們心裡卻很踏實。
  • 《新白娘子傳奇》: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流量小生於朦朧曾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扮演白真這一角色,給人留下翩翩公子的形象。劇中有一幕讓人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小青非常喜歡杭州臨安這個城市,她捨不得離開。可是沒怎麼讀書的她只會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樣的詞藻來形容,卻被飽讀詩書的景松嘲笑。那麼,人為什麼要讀書呢?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到底差在哪裡?
  • 世界讀書日,走過閱讀三重境界達到閱讀不斷迭代
    過往的世界讀書日基本上都沒在意過,所以這應該是我過的第二個世界讀書日。對於很多節日自己並不敏感,更不喜歡所謂的儀式感,拈花一行之後,發現有時儀式感還是需要的,讀書日談讀書可能顯得有點跟風和矯情,那麼此篇文章就選擇讀書日隔天發天,算是對讀書日的一個紀念,是對自己真正關注讀書日,人生的第一個讀書日的紀念。
  • 四年級22課《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課後小練筆,為什麼而讀書
    四年級上冊第22課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課文講了一堂課上,老師提出了「為什麼而讀書」的問題,讓同學們各自回答。大家各抒己見,一個同學的回答特別響亮,那就是十二歲的周恩來總理,他在小小年紀就有了憂國憂民思想,說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而他用一生去踐行這個誓言,成為深受中國人愛戴的一代偉人。當我同樣面對「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問題時,不由地陷入深深的沉思。我覺得要回答「為什麼而讀書」的問題,必須明白讀書可以得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