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三境,看人三境——茶情人生

2020-12-25 酒茶香

「三」,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特別的數字,我們的許多文化觀念都來源或是歸納於「三」。中國的思想家更是推崇「三」的概念,他們的思想或座右銘,往往用「三」來表示。我們最熟悉的以「三」來論事物的就是老子的話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由此可知「三」由道而出,又產生了世間萬物,「三」代表了「道」與「萬物」,表示事物的起源,有時也表示非常多的概念。由此,食茶也有三境界,為人做事也有三境界,兩者互為映照。 

首先,茶有三境:喝、飲、品。

第一重境喝茶,即解渴、應酬、佐話,屬於生活常態的三事,第一重境往往是大口喝的方式喝茶,一杯而盡的。第二重境飲茶,即飲其味、知其覺、定其態,屬於修身養性,這時候飲茶速度會慢下許多,徐徐緩緩入口。第三重境品茶,則是品心、明理、悟道,屬於哲思貫通。到第三重境品茶則是一杯三口,再三回味,茶水更慢的入口,頗有「水深則流緩」道理。

三重茶鏡,人各處之,喝者芸芸,飲者多多,品者寥寥。

以茶論人有三重,為人處事也是有三重。

國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中道出「人生三境界」。

第一境界是「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是「守」,「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是「得」,「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第三境界。

禪宗也有人生「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人生三境界終有奇妙。但真正有機會最後達到這三境界的人並不多,如同三重茶鏡,每重境界不一樣,越往上,達到的人越少。相信在第一境界的終是大多數。而要達到第二境界的就不多了。因為,首先很多人都不是在認真的度過自己的人生,用那句常用的話來說就是得過且過,沒有未來規劃。所以,連給自己思考人生的機會都不曾給過。而且,很多人都是不善於去改變的,更不要說去改進。所以他發現不了問題,也不願意去發現問題,哪怕問題其實很大。而要達到看山還是山的境界,需要的更是不斷的積累,磨練,感悟。最後才會發現「山」就在眼前,就在腳下。到這個時候就說返璞歸真了。

人的一生,看過路過皆是世上的風景。快樂就像閒暇時的一杯茶,品一份安逸,喝一份舒心;忙碌卻像口渴喝茶,為了解渴,為了潤心。

且將營生,抵押紅塵。清虛心靈,感悟茶鏡的三重境與人生的三重境的啟迪,也許會明白,一生不舍,需要一盞茶色,在啜飲中飄過春秋時光的罅隙,度過一年四季。在茶香意蘊中,那些用經歷堆滿的記憶,在歲月中慢慢品讀 ……

相關焦點

  • 懂茶三境,看人三境——茶情人生
    由此可知「三」由道而出,又產生了世間萬物,「三」代表了「道」與「萬物」,表示事物的起源,有時也表示非常多的概念。由此,食茶也有三境界,為人做事也有三境界,兩者互為映照。 首先,茶有三境:喝、飲、品。第一重境喝茶,即解渴、應酬、佐話,屬於生活常態的三事,第一重境往往是大口喝的方式喝茶,一杯而盡的。
  • 從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看教育者的「教學三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 塗東雲三境 隨筆《茶境·詩境·禪境》
    詩境·禪境                         文塗東雲        茶樓,過去叫茶館,南昌人叫茶鋪,是閒心閒情的地方,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文明場所,是人們告別喧囂,回歸本真,清靜自然的生活情趣所在地,是社會形態和人生的縮影。
  • 從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看教育者的「教學三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 撫琴三境
    進可以教化眾生,退可 以獨與天地;悅己娛人,和睦人群。七弦之動,聲應萬物之情;五音繼發,樂道天地之和。非君子無以明其道,非仁人無以通其德。昔之君子,鼓琴以調陰陽,弦歌以伸雅意;出則攜之以訪友,居則援之以通幽。是以彈必 擇其地、選其時,或當春秋之佳日,或伴晨宵之吟詠;明月之下一聲悠,清泉之側響玲瓏。每撫亦必凝其神、一其心,心向高山韻蒼蒼,意在林下清風揚。
  • 人生三境
    丹麥哲學家齊克果將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即:審美階段、道德階段和宗教階段。而德國哲學家尼採則認為,人生有三個時期,即:合群時期、沙漠時期和創造時期。合群時期,自我尚未甦醒,個體隱沒在群體之中;沙漠時期,自我意識覺醒,開始在寂寞中思索;創造時期,通過個人獨特的文化創造而趨於永恆之境。從兩位西哲的邃思聯想開去,在中國古代的禪宗、詩學、美學諸領域,也有好些關於人生三境的妙論。
  • 劍王朝七境搬山八境啟天九境長生代表人物 八境啟天誰達到了
    該劇中沒有出現九境的修行者,最高只能到八境,也就是蘅王,連丁寧都沒有修煉到長生境。  除了長生境,其他境界依次分為一境通玄、二境鍊氣、三境真元、四境融元、五境神念、六境本命、七境搬山和八境啟天,四境之下實力差別不大,所以說修行者的第一步就是破五境。
  • 領導幹部的讀書「三境」
    原標題:領導幹部的讀書「三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劍王朝七境搬山八境啟天九境長生代表人物 八境啟天誰達到了
    該劇中沒有出現九境的修行者,最高只能到八境,也就是蘅王,連丁寧都沒有修煉到長生境。  除了長生境,其他境界依次分為一境通玄、二境鍊氣、三境真元、四境融元、五境神念、六境本命、七境搬山和八境啟天,四境之下實力差別不大,所以說修行者的第一步就是破五境。
  • 上海龍湖天曜丨時光三境,心隨境轉
    時光三境,心隨境轉時光的年輪轉了一圈又一圈,仿佛永遠不會停歇的永動機,正如海明威所說的如今時針以輕快的步調前進,而不似當初的冷靜寂寥了,過去與未來之間只不過隔著一條不短不長的時光長廊,長廊的另一端正是我們正在尋找的時光之境。
  • 何為「四分三境」?
    何為「四分三境」? 佛家把眼睛看到的一切分成三類 1)性境 2)帶質境 3)獨影境 【性境】是眼睛看到的真實圖像 【帶質境】是真實圖像和想像圖像的疊加
  • 禪宗故事--參禪三境
    宋代禪宗將修行分為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第二境界是「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第三境界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第一境界中,人苦尋禪而不能得,第二境界中,人破除執念,似悟禪還未得道,第三境界中,人超越時空的局限,得道以至無拘無束之境。蘇東坡有三首七言絕句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參禪時的三種境界。參禪前的境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詩意生活|三境兩碗茶
    \ 有 關 生 活 \恬淡的空間,總是來自心意恬淡的人。堂主筠君與其夫君二人皆如此,內心一派清明。先生專於建築設計多年,筠君研究軟裝陳設多年,都是與空間、與物神交多年,又個性都屬溫和,對生活總是笑意盈盈。三境空間的得來,也是隨心。
  • 人間詞話賞析(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原文三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已將我與境密切的結合在了一起。這就是「有我之境」。實例分析二再看第二個例子,「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從題材上看,這是一首描寫羈旅行越的詞。這首詞學界以為大約寫於紹聖四(1097)年春三月,(秦觀因黨爭,先貶為杭州通判,道貶於處州,又貶郴州並削去了官爵和俸祿。)去往郴州的途中所寫。由於連受打擊,詞人情緒低落,內心悽苦,全部反映在了這首詞中。上闕以上來三句就營造出一種雲遮霧繞,看不清,也找不到理想的安身處所的氛圍。
  • 仙劍故事‖新區噩夢——五星崇光三境
    仙劍故事‖新區噩夢——五星崇光三境 2021-01-08 14:30  仙劍奇俠傳3D回合
  • 50【僧璨大師最上乘(信心銘)】[能隨境滅 境逐能沉][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能隨境滅  境逐能沉][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說:《能隨境滅》,看這四個字要先看底下那二個字。先用《主觀跟客觀》來標示出來,你就很清楚。「境」就是外在的客觀環境的存在。《能隨境滅》,先解釋底下:《境滅》這個「滅」不是滅掉境界。就是這個外在的境界,了悟了空性的時候,這個時候稱為《滅》。
  • 《人間詞話》冷讀(連載)丨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區別
    ▲王國維雕塑(圖片來源於網絡)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 三境園林,描繪寫意生活!
    三境園林第一重境園林,是造園者內心的表達;一沙一石,一花一木,傳達的是園冶的意趣。新中式園林,是對中國古典園林解構,重組,並賦予現代的建築語言表達;東大門,是民生·城市主人實景示範區的第一重境,以中國古典建築抽象簡化的造型,以輕奢、典雅、大氣的風格,詮釋出項目對東方禮序人文內涵的理解;一扇大門就是一重境地,就是一方獨有的精神天地!
  • 繪境
    △ 參與並推動世界的發展繪境是一個由社區驅動發展的世界。在這裡,每一位繪境人都能夠廣泛且深入的參與到社區與世界之中,共同創造並推動繪境的未來。所有伺服器都部署有「自動備份」,每日三次,存檔可追溯到六個月前。
  • 書境依境,什麼叫「境」?
    它能在臨池削簡中淨化人的心靈,它能在潑墨揮毫中滌蕩人的胸懷,它能在沉思吟詠中陶冶人的性情,它能在審美鑑賞中澡雪人的精神;它是被凝固的流動的樂章,它是被定格的旋轉的舞姿,它是被濃縮的盎然的山水;它是韻的和諧、力的張弛;它能使怯懦者奮勇,它能使勇武者沉靜,它能使卑怯者堅強,它能使愚鈍者聰慧。以上這些書法藝術之美,是書家在創作時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 書境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