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新冠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綜合各種因素分析,全國各省市相繼宣布各類學校開學的時間,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已經返校或者準備返校。不過,我們注意到,各個學校在學生返校時候,除了要做嚴格體溫檢測、消毒等程序,還有一項必做的,就是需要家長或者學生籤訂《個人疫情防控承諾書》。
這個承諾書各校內容也不統一,但是大致都是對家長學生對無跨地流動史、無發燒史、無與病毒攜帶者接觸史做出承諾,甚至要承諾能夠自覺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自覺用洗手液洗手等比較苛刻的細節。
學校要求籤訂的承諾書有哪些呢?
籤訂承諾書是學校的慣用手段。常見的有教師拒絕有償家教承諾書,教師師德師風承諾書,教師教學目標完成責任書,遵守學校紀律承諾書,手機不進校園承諾書,個人誠信考試承諾書,誠信報考承諾書,防溺水安全教育承諾書,交通安全承諾書,等等。
承諾書滿天飛,承諾名目五花八門,承諾內容事無巨細,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學校感覺工作有壓力的,出了問題可能會承擔責任的,學校首先會考慮先讓相關方鄭重籤訂承諾書,這樣才會睡覺踏實。而且,籤訂承諾書時候還要按上紅紅的指印,儀式感非常強,給人一種非常嚴肅的感覺。哎,膽小的估計被嚇得腿軟了!
非籤訂不可的承諾書,背後隱藏著哪些原因呢?
1、學校工作責任和壓力加大。
目前我國中小學生人數兩億左右,大學生近3000萬人,基本相當於兩個日本人口了。每個學生背後就是一個家庭,動一發牽千鈞,學生安全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幸福,關係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衝突。一個學校如果在學生安全方面出了問題,帶來的社會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各個學校都非常重視,並且要求家長籤訂承諾書,一方面意示學校安全教育工作已經開展且傳達到位,學校已經盡到責任,如果出了意外不要責難學校,另外一方面也有一種「甩鍋」的意味,其他如師德師風、誠信考試承諾等無不有提前撇清責任的意思。現實中,如果你不甩鍋,他就把鍋甩給你,提前甩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2、「形式主義」傳染。
橫觀全國,很多政府部門都是責任狀一個又一個,一級壓一級。古代有軍令狀,今日有責任狀、承諾書,政府安排布置的工作,似乎只有籤訂了責任狀、承諾書,才算是真正的落實了工作。大會開一天,最終儀式就是以責任狀、承諾書閉幕。既然重點是是籤訂責任書、承諾書,為何要把幾分鐘搞定的事情擴大到幾個小時呢。學校要求相關各方籤訂的承諾書,到底有沒有「形式主義」的影子?
3、落實上級精神。學校各項承諾書,大多數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求的,是必檢內容,是學校軟實力的象徵之一。學校作為公共事業單位,要接受各個政府部門的檢查,表面上的形象、衛生、各種軟體比如籤到記錄、查寢記錄、大門出入登記還有這些承諾書,都是檢查內容,學校誰都不敢得罪,只有一一切實落實,對上級負責。
承諾書二問
1、承諾書是否能真的有效果?學校要求家長師生籤訂的承諾書,不能不說沒有作用,不能說是完全的形式,最起碼起到一個思想上的警示和震懾,到底是否發揮了有效作用,誰也不能給出肯定回答。因為每年都有學生安全事故的悲劇發生,每年都有師德師風、考試作弊的違紀違法行為。所以承諾書也不是金鐘罩。
2、承諾書是否有法律效力?學校和各方籤訂的承諾書,只要內容上不違法,不違反公共道德,又不是被逼迫籤訂,一般來說還是具有法律效率的。不過,學校籤訂的免責條款,比如學生安全事故發生在校園內,不管哪一種情況,學校都有擺脫不了的責任。
結語
學校和家長學生老師籤訂的承諾書,是有一些形式主義的影子,但是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管理手段。這些承諾書對大多數情況下是對個人行為的一種警示、約束,是一種道德壓制,既有負責任的表現,也有「甩鍋」的意味。如果一旦出現問題,也並非和學校沒有一點關係,學校想「甩鍋」也不是學校說了算,最終還要看法律怎麼說。
對於這些承諾書,諸君如何看待?歡迎交流~
往期推薦
一張燙金國家榮譽證書,為何把它鎖在抽屜裡,而不是裝裱懸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