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斷崖式下跌 「商品之王」跌至5個月新低

2020-12-12 中國網財經

  [編者按]上周六,央行宣布自5月18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面對這一明確的利好消息,按慣例,其後一個交易日A股都會用上漲來表示歡迎。但令人驚訝的是,本周一滬指、深成指均以綠盤報收。為何市場一改以上漲迎接貨幣政策放鬆的慣例?

   相關閱讀

   大宗商品斷崖式下跌 「商品之王」跌至5個月新低(本頁)

  大宗商品全線下挫

  大宗商品供需指數今年首度轉負 折射實體經濟下滑

  大宗商品瀑布式下跌 基金集體減持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供需指數今年首度轉負 實體經濟或下滑

  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行將結束?

  4月大宗商品進口罕見零增長 大超市場預期

  標杆效應發酵 大宗商品牛身或變熊影

  大宗商品斷崖式下跌 「商品之王」跌至5個月新低

  上周六,央行宣布自5月18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面對這一明確的利好消息,按慣例,其後一個交易日A股都會用上漲來表示歡迎。但令人驚訝的是,本周一滬指、深成指均以綠盤報收。為何市場一改以上漲迎接貨幣政策放鬆的慣例?實際上,我們可以從大宗商品價格、期指異動和資金動態三方面觀察出下跌端倪。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市場亦遭遇斷崖式下跌。

  如今前期平和的歐債危機似有再興波瀾之勢,首當其衝的便是希臘三大政黨組閣遇挫,引發市場對其債務違約與是否退出歐元區的擔憂。

  在上述事件影響下,資金亦是大部分流出商品市場,尋求美元市場避險,如此一來,近兩周以來美元指數自78.603點持續反彈,目前已經到達80.598點一線。

  美元指數連續上漲,大宗商品市場同期則遭遇重挫,「商品之王」原油期貨近期呈現斷崖式下跌,本周一甚至盤中觸及94.59美元/桶,這一5個月來低點。

  歐債危機有深化跡象,同時作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消費國——中國,則面臨經濟持續下滑的局面。在雙重困境打壓下,大宗商品市場將何去何從?

  資金避險美元指數持續上漲

  前期似乎已經平靜的歐債危機,卻因希臘問題再有興起之勢。此前奧朗德當選法國新總統,大選之前他表示,「若當選法國總統,將不會批准歐盟公約且要求重新對歐盟財政公約進行談判」。奧朗德主張增稅和提高福利,對德國主導的緊縮政策不以為然。

  與此同時,5月7日希臘方面正式拉開國會投票序幕,選舉新一屆政府。作為對國際援助的回報,兩年以來希臘一直在實行財政緊縮政策,不過該政策在國內非常不受歡迎。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上述投票會出現一種結果,即在聯合執政期間支持預算緊縮的社會運動黨和新民主黨可能會被選民拋棄。如果投票者把選票投給許多反救助、反緊縮的黨派,希臘則可能無法實現緊縮目標,其結果就是違約並退出歐元區。

  金瑞期貨分析師黃宏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市場對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心勢必對歐元構成重大利空,從而推動美元指數上漲。

  「目前歐洲對繼續財政緊縮問題並沒有達到一致,歐債危機的不確定性勢必增添資金的避險需求,即從商品市場中撤退,尋求美元等避險資產」,黃宏軍認為,相對於歐元區,美國市場經濟狀況較為穩定,而美元指數自前期調整後,目前也應該是最好的避險資產。

  在上述歐債危機的影響下,首先美元指數自4月30日的78.603點開始連續兩周持續上漲,目前已經上漲至80.598點一線;與此同時,商品市場中紐約原油指數則從5月2日起呈現斷崖式下跌,當日美原油指數尚在105.72美元/桶,隨後兩個交易日連續大幅下跌,5月4日跌破100美元/桶大關,本周一美原油指數最低亦是下探至94.59美元/桶,是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的最低價格。

  另外,某期貨高級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周末爆出的國際大投行出現巨虧操作的消息也給周一整個期貨市場帶來比較大的打壓。像農產品市場中比較強勢的大豆、玉米等品種都出現大幅下跌」。該分析師指出,市場原本預期美國經濟情況在逐步地好轉,從最近數據看,並不如預期。

  分析師:大宗市場或持續悲觀

  5月份至今國外大宗商品市場暴跌,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同樣受到較大影響,整個商品期貨同樣呈現價格中樞進一步下移的態勢。

  「本輪國內期貨市場的整體下跌,與往常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則是國內(需求)主導的品種跌幅遠大於其餘品種」,中國中期分析師劉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萬達期貨馬玉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在多重利空影響下,原油下跌使得大宗商品價格都以下跌為主基調。以金屬市場銅為例,4月30日,倫銅指數尚在8402美元,本周一已經下探至7813美元。農產品期貨中,4月30日,美豆油指數尚在55.3美分,本周一美豆油指數已經下跌至51.47美分。

  國內棉花、甲醇、橡膠等3個品種,5月份至今分別下跌7.73%、5.49%、8.72%,其中棉花主力合約11日出現跌停、甲醇14日出現跌停。

  劉旭表示,歐債危機是引發近期商品市場下跌的導火索,但真正的原因還是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商品需求國,其經濟增速下滑預期導致了大宗商品需求預期的減弱。

  劉旭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內4月經濟數據的投資增速已經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房地產投資增速4月已經下降到個位數。2012年並沒有大的經濟建設項目開工,企業信貸融資成本高企,賺錢效應低下,企業投資意願大降。「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基建下滑將是長期預期」,劉旭告訴記者,上述情形出現的結果,首先是國內經濟增速下滑,投資需求降低,對商品的需求也將降低,這意味著整個大宗商品早已步入熊市階段。

  本輪大宗商品價格調整始於2011年,劉旭認為,整個商品市場跌勢還將維持1年~2年。

  此外,金瑞期貨分析師黃宏軍也認為,目前衡量大宗商品市場前景主要取決於兩個指標,一是歐元區問題,目前看不出好轉跡象;二是中國這一最大的消費國已現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能力下降,兩指標都預示當前的大宗商品市場或將持續悲觀。

  大宗商品全線下挫

  14日,國內大宗商品延續跌勢,全線下挫。這也推動跟蹤大宗商品綜合表現的商品指數收跌。

  數據顯示,甲醇期貨當日領跌,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927元,較前一交易日結算價下跌122元,跌幅4%。當日沒有品種收漲。

  具體品種方面,豆類、油脂類商品跌幅明顯:豆粕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3118元,跌幅3.97%;棕櫚油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8286元,跌幅2.81%;大豆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4382元,跌幅2.67%;豆油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9390元,跌幅2.63%。

  軟商品亦下挫明顯:棉花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1.93萬元,跌幅3.11%;白糖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6070元,跌幅1.89%。

  部分穀物類商品相對抗跌:玉米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388元,跌幅0.46%;早秈稻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613元,跌幅0.99%;但強麥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390元,跌幅2.63%;硬麥期貨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105元,跌幅2.37%。

  大宗商品供需指數今年首度轉負 折射實體經濟下滑

  今天,由中國網際網路A股第一股網盛生意寶打造的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數據:五月上旬大宗商品供需指數(BCI)為-0.33,為今年來首次轉負。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面臨「滯脹」風險。

  根據今年的檢測數據,BCI指數一月為0.2、二月為0.16、三月為0.04,四月為0.01,五月上旬為-0.33,均漲幅為-0.92%,折射出宏觀經濟還在繼續下行的趨勢。特別是五月上旬降低至-0.33,更是釋放出實體經濟下滑趨勢明顯這一「危險信號」。

  據悉,BCI計算方式為:(漲品種數-跌品種數)/總數。BCI值域為-1到1。正負BCI數值分別代表製造業經濟呈擴張和收縮狀態。只有當BCI等於0時,才代表該經濟呈平穩狀態。

  生意社創始人、生意寶董事長孫德良預測,當前實體經濟沒有任何上行跡象,下行卻很明顯,只有實體經濟企穩,股市才有反轉的可能。從目前的各項指標數據和實際情況來看,中國經濟面臨「滯脹」風險。因此,既要堅持「發展要穩中求進」原則,也要堅持「成本穩中求升」的過程。

  生意社社長、高級研究員朱小軍認為,當前經濟問題主要來自兩方面。從企業角度看,由於各項成本上升,導致利潤大幅下降,加上內需、外需下降,導致饋贈信心不足,從而減弱經濟景氣程度。從宏觀角度看,實際上是一個眾多層面的結構問題,包括貨幣結構、產業結構、分配結構等。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由於政府短時間推高社會成本,如退休工資,養老金及公務員工資,導致企業各種成本急劇上升,企業利潤空間收到擠壓,抑制企業擴張需求。再加上各種別的需求的下降,如外貿,投資,消費,導致經濟進入新一輪下滑。

  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也通過其微博表示:短時間內各種社會成本的推高,導致民營實體經濟無利可圖,各種擴張需求受到抑制。再加上各種別的內外需求下降,實體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存在。

  記者了解到,在打造「BCI指數」的基礎上,生意社即將發布「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ulk Price Index)」,簡稱「BPI指數」。二者區別為:BCI指數為定性指數,而BPI指數則是難度更大、對數據要求更高的定量指數。「在BCI和BPI的基礎上,定性和定量兩個指標一起看宏觀經濟,能夠更加及時、準確、全面的反映與掌握宏觀經濟。」朱小軍說。

  大宗商品瀑布式下跌 基金集體減持大宗商品

  雖然上周末央行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但國內期貨市場仍遭遇「黑色星期一」,工業品、農產品和股指期貨全面重挫,繼上周五棉花跌停之後,昨日豆粕和甲醇也出現跌停。有分析認為,近期國際宏觀經濟狀況不斷惡化——歐洲債務危機再度打擊投資者信心,而美國經濟增長數據弱於市場預期等給全球商品需求前景蒙上陰影。一系列利空因素的影響,令國內外商品市場呈現整體加速下跌態勢。(點擊查看>>>期貨要聞)

  而昨晚歐洲股市及大宗商品開盤即再度暴跌,多數跌幅超過2%。據相關人士分析,造成暴跌的原因在於希臘再次陷入政治僵局及支持救助的默克爾政黨——基民盟在最大州的選舉失敗,增添了政治動蕩對歐債的影響;昨日西班牙和義大利發售債務,中標利率上漲,收益率也在攀升;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在不斷加大,更重要的是市場流動性開始呈現緊張態勢。整體系統性風險大增。

  甲醇首秀跌停

  昨日期貨市場滿盤皆綠:股指低開後震蕩走低收低;商品市場皆綠,跌幅不一,甲醇、豆粕跌停收盤。有色低開低走,但成為跌幅最小板塊。

  昨日甲醇期貨主力1209合約高開於3035點後,因市場空意濃重,迅速下滑輕易擊穿3000點一線,上午即報跌停,此後雖然數次小幅打開,但午後便一直維持在跌停板2927點上直至收盤,比前一日下跌122點,跌幅4.0%。這是甲醇期貨上市以來首個跌停,也是昨日國內期貨市場上跌幅最大品種。

  豆粕也是日內領跌品種之一,早盤呈全線破位之勢,主力1301合約開盤3200元/噸,終收於3118元/噸,較前一日結算價下跌129元/噸,尾盤一度跌停,減倉132574手。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當日跌幅超過3%的期貨品種還有棕櫚油、橡膠和棉花。玉米、塑料、鉛和黃金跌幅較小,但也都在0.5%左右。

  相關人士表示,雖然上周末中國央行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但由於近期國內外經濟整體形勢均表現低迷,希臘選舉局勢愈發混亂,中國投資、工業、出口數據均低於預期,美國經濟復甦程度也不如預期,評級機構威脅歐元區更多國家的評級將被降低。重重利空下,市場恐慌情緒濃重,中國降準措施難以緩解市場憂慮,導致國內期貨市場普遍大幅下滑。

  截至5月14日北京時間19:30,紐約原油期貨主力6月合約跌1.81美元至94.34美元/桶,倫敦三個月期銅跌139美元至7861美元/噸,紐約黃金6月合約跌21.8美元至1562.2美元/盎司。

  基金減持大宗商品

  據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CFTC)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5月8日,NYMEX的WTI原油期貨與期權基金多頭持倉量減少29510手至363672手;基金空頭持倉量增加17870手至114352手;基金淨多持倉量減少47380手至249320手。

  「CFTC公布的美原油基金持倉數據表明,在前期國際油價大幅下挫時,基金選擇大量拋售先前的多頭頭寸。」有分析人士表示,與此同時,基金增加了空頭持倉量,這在某種程度上擴大了國際油價的跌勢。

  農產品期貨市場上,因外圍市場情緒不安,基金的風險偏好下降,截至5月8日當周,商品基金在CBOT大豆期貨及期權上的淨多頭寸終於開始減少,部分多頭獲利了結。據境外人士介紹,美盤基金淨多持倉在本年度從低位迅速攀升至歷史高位,市場自5月初就開始擔心其調整持倉結構會引發市場挫折。至5月8日持倉數據統計,基金淨多單佔總持倉比例開始小幅回落,從上周尾盤的市場表現來看,下一期的持倉數據可能會有更大變動。

  相比之下,受國際原油市場不振拖累,商品基金在豆油期貨上淨多單則已連續兩周下降,且基金在了結多單的同時增持空單。截至5月8日當周,商品基金在CBOT豆油期貨上的淨多/總持倉比例已回落至5%左右。

  大連豆粕歷來是國內市場最活躍品種,繼上周日減倉達30萬手之後,昨日該品種總計減倉20萬手。「從昨日的行情來看,可以算是勝利大逃亡,豆粕1301合約收盤已經觸及跌停價位,市場恐慌到了極致,砍倉盤仍在將價格壓低。」渤海期貨高雲飛表示,今日豆粕1301合約的跌停板將擴大至6%,建議嘗試入場的空單可繼續持有。

  大宗商品供需指數今年首度轉負 實體經濟或下滑

  中新網杭州5月14日電今天,由中國網際網路A股第一股——網盛生意寶打造的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數據:五月上旬大宗商品供需指數(BCI)為-0.33,為今年來首次轉負。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面臨「滯脹」風險。

  根據今年的檢測數據,BCI指數一月為0.2、二月為0.16、三月為0.04,四月為0.01,五月上旬為-0.33,均漲幅為-0.92%,折射出宏觀經濟還在繼續下行的趨勢。特別是五月上旬降低至-0.33,更是釋放出實體經濟下滑趨勢明顯這一「危險信號」。

  據悉,BCI計算方式為:(漲品種數-跌品種數)/總數。BCI值域為-1到1。正負BCI數值分別代表製造業經濟呈擴張和收縮狀態。只有當BCI等於0時,才代表該經濟呈平穩狀態。

  生意社創始人、生意寶董事長孫德良預測,當前實體經濟沒有任何上行跡象,下行卻很明顯,只有實體經濟企穩,股市才有反轉的可能。從目前的各項指標數據和實際情況來看,中國經濟面臨「滯脹」風險。因此,既要堅持「發展要穩中求進」原則,也要堅持「成本穩中求升」的過程。

  生意社社長、高級研究員朱小軍認為,當前經濟問題主要來自兩方面。從企業角度看,由於各項成本上升,導致利潤大幅下降,加上內需、外需下降,導致饋贈信心不足,從而減弱經濟景氣程度。從宏觀角度看,實際上是一個眾多層面的結構問題,包括貨幣結構、產業結構、分配結構等。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由於政府短時間推高社會成本,如退休工資,養老金及公務員工資,導致企業各種成本急劇上升,企業利潤空間收到擠壓,抑制企業擴張需求。再加上各種別的需求的下降,如外貿,投資,消費,導致經濟進入新一輪下滑。

  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也通過其微博表示:短時間內各種社會成本的推高,導致民營實體經濟無利可圖,各種擴張需求受到抑制。再加上各種別的內外需求下降,實體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存在。

  記者了解到,在打造「BCI指數」的基礎上,生意社即將發布「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ulk Price Index)」,簡稱「BPI指數」。二者區別為:BCI指數為定性指數,而BPI指數則是難度更大、對數據要求更高的定量指數。「在BCI和BPI的基礎上,定性和定量兩個指標一起看宏觀經濟,能夠更加及時、準確、全面的反映與掌握宏觀經濟。」朱小軍說。

  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行將結束?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道瓊-瑞銀商品指數(Dow Jones-UBS Commodity Index)顯示,上周大宗商品價格跌至近兩年來低點,這不免讓投資者開始審視始於1999年的大漲行情是否正在消退。

  目前全球最大的兩個大宗商品消費國前景黯淡:中國經濟放緩,美國經濟難見起色。而某些原材料的生產商卻加大了供應力度,這起碼能造成暫時的供應過剩現象,尤其是在需求下降的情況下。

  原油和黃金年初開局強勁並創下高位,隨後卻以兩位數百分比跌幅回落。而作為經濟活動風向標的銅價,在2月份自年內高位下跌8%。

  大宗商品市場對全球經濟已極度敏感。圍繞全球經濟(尤其是歐洲債務危機)的普遍擔憂對價格的影響往往超出了供求基本面。

  交易員們甚至也感染了慌亂情緒,大宗商品市場風險因此進一步加劇。如今,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者開始投身於大宗商品市場,但這始終是個波動劇烈的市場。

  投資諮詢公司Spruce Private Investors LLC首席執行長John Bailey表示,一旦看到經濟放緩的苗頭,市場就開始拋售。

  大宗商品市場的牛市始於1999年,最初是受到供求不平衡的推動: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快速增長,激發了新的需求。而與此同時,大宗商品價格多年低谷徘徊,生產商擴大生產的積極性受挫,大宗商品供應依然有限。

  但此後形勢日益改變。大宗商品供應逐漸增加,主要得益於天然氣鑽探新技術的出現。據美國的數據顯示,原油產量自1999年以來增加了16%,銅產量增加28%,鋁產量增加94%。

  面對供應面改變和近期價格下跌,市場中不免掀起一場爭論: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是否已經結束?或者,行將結束?原材料市場「由儉入奢」的情況最為明顯,在經歷了供不應求向供過於求轉變後,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挫。

  紐約資產管理公司Marketfield Asset Management的董事長Michael Shaoul表示,他們認為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已經結束,實際上早在2008年就結束了。該公司認為貴金屬的價格將下跌。

  雖然分析師們不認為大宗商品價格將很快出現持續下跌走勢,但一些人表示該市場可能已進入增長放緩的階段,價格將不再一路上漲,而會出現時漲時跌的局面。

  Confluence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C首席執行長Mark Keller表示,今年大宗商品走勢將較為平淡。這家管理著約14億美元資產的機構已削減了對工業大宗商品的投資,同時增加了對黃金的投資。Keller稱,他認為大宗商品市場今年某個時間將觸底並開始回升。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投資大宗商品幾乎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自1999年以來的12年中,大宗商品價格有9年走高,2001和2008年僅有的兩年下跌也是由於911恐怖襲擊和全球金融危機這些特殊事件造成的。

  追蹤20種基本商品期貨合約的道瓊-瑞銀商品指數(Dow Jones-UBS Commodity Index)上周五跌1%,創出2010年9月以來新低。該指數中的美國原油、黃金和棉花等分類指數均下跌並創出2012年新低。該指數去年跌13%,今年以來下跌4%,可能自1997年和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連續兩年下跌的情況。

  當然,從歷史角度看,大宗商品價格仍維持在高位。自1998年年底以來,道瓊-瑞銀商品指數已上漲73.2%。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的持續增長將繼續為大宗商品價格提供支持。

  Bailey表示,大宗商品基本面樂觀,真正主導短線思維的是這些宏觀因素。

  不過,大宗商品價格近期的波動已令一些投資者受損。去的一年中,一些專門投資大宗商品的基金狀況艱難,遭遇大量贖回,還有基金倒閉。Fortress Commodities Fund今年截至4月份下跌12.6%,並已於本月倒閉。

  追蹤大宗商品對衝基金的HFRX Commodity Index去年跌10%,今年截至3月份上漲0.07% ;投資者並不指望該指數能出現快速回升。

  4月大宗商品進口罕見零增長 大超市場預期

  市場冀望政策調整刺激商品需求

  中國銅進口明顯下滑對國際銅價構成了壓力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大宗商品的整體進口量較上年同期僅增長了0.3%,幾乎接近零增長。這在中國大宗商品進口史上非常罕見,大大超出市場預期。加上全球金融市場陰雲密布,商品市場跌勢明顯增強。外界寄希望於中國政策調整刺激大宗商品需求,也恐不太現實。

  中國海關總署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大宗商品的整體進口量較上年同期僅增長了0.3%。而3月份的同比增幅為5.3%。金屬進口下滑明顯,但是農產品進口仍然為正,彈性略強於金屬進口。

  其中,4月份銅及銅材進口量較3月份下滑19%,至375259噸,為7個月低點;4月份鐵礦石進口量降至5769萬噸,創下2011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4月份鐵礦石進口量較3月份減少8%,降幅較兩個月前開啟下降趨勢以來有所擴大;中國4月份大豆進口量較上年同期增長26%,較3月份增長1%。

  顯然,銅及銅材進口量以及鐵礦石進口量的下滑符合市場普遍預期,但是大宗商品整體幾乎零增長卻令人十分意外。此前,金屬行業分析師一直在就此警告稱,銅庫存水平的高企將抑制訂貨量,而中國的鋼材需求量受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巨大衝擊,房地產業的鋼材需求佔據了全國總需求的半壁江山的情況下,鐵礦石進口仍將低迷。

  然而,4月進口的幾乎零增長仍然出乎許多分析人士意料之外。大宗商品等原材料進口大幅減速說明投資需求仍在下行。如果中國政策微調不加力的話,就必須承擔實體經濟下滑加深的風險,市場對未來政策放鬆的預期正在加強。

  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全球國際商品市場問題專家菲利普·查爾民昨日就表示,由於中國政府設法提振經濟增長,以確保領導權平穩轉移,中國今年對從玉米到鐵礦石等商品的需求將維持其價格在高水平。「在此過渡的一年,我認為中國將全力刺激經濟成長。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的需求,將幫助大宗商品躲過西方經濟衰退的影響,即便仍易遭遇劇烈震蕩。」

  查爾民預估,多數大宗商品平均價格即便低於2011年,但以歷史標準來看仍將維持在偏高水準,而黃金和美國原油價格則分別上揚8%。他估計,今年美國小麥、銅和棉花價格跌幅分別為1%、15%和37%。「當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略低於2011年春季水準,但仍高於2008年春季時的水平。」

  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形勢不僅未見好轉反而惡化,也使得市場增強對政府出臺刺激政策的渴望。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前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威廉·布特9日呼籲,歐洲和英國央行應像美國、日本央行一樣將利率下調至零,同時四大行還應啟動「更富想像力」形式的QE(量化寬鬆)和CE(信貸寬鬆).

  債券之王格羅斯和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祖斯都公開預測,美聯儲將在6月份召開的貨幣政策制定會議時宣布推出更多的貨幣寬鬆措施。美國目前變相的量化寬鬆「扭曲操作」將於6月底到期,屆時如無QE3的跟進,股市將出現大幅下挫。

  標杆效應發酵 大宗商品牛身或變熊影

  在希臘、法國大選引發歐元區新動蕩、美聯儲釋放不推QE3等消息的影響下,市場風險偏好降至冰點,歐美股市、大宗商品普跌,標杆品種原油、黃金等接連遭遇重挫。有分析認為,這或許標誌著全球風險資產始於年初的反彈宣告結束,並將重新開啟始於去年的下跌趨勢。

  原油斷崖式下跌商品多頭望風而逃

  上周五公布的美國4月份非農就業數據是本輪大宗商品調整的導火索。該數據令市場悲觀情緒再度蔓延,商品市場的龍頭——紐約原油期貨當日暴跌4%,並擊穿每桶100美元大關,黃金也逼近1600美元支撐線。隨後,跌勢一發不可收拾,至5月9日北京時間18:00,紐約原油技術面上走出第五根陰線,期價最低探至95.37美元/桶。統計顯示,自5月1日以來,紐約原油期貨6月合約已經累計下滑8.6%,至自2011年12月19日以來的最低點。

  原油的標杆效應迅速引發了大宗商品開始新一輪跌勢。倫敦銅和國際金價相繼跌破8000美元/噸和1600美元/盎司的重要關口。昨日的國內期貨市場也全線皆綠,滬膠、滬金分別以2.68%和2.57%的跌幅引領調整行情。

  長江期貨研發部負責人夏諒平分析,國際原油在上漲突破100美元關口後,近期受到多重利空打壓下跌。首先,美國原油庫存在上周二創下22年以來新高,OPEC也強調閒置產能將制約原油價格,伊朗戰勢一度令原油供應緊張,但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和伊拉克所增加的石油產量部分抵消伊朗石油產量下降;其次,希臘和法國大選增加政治變數,經濟增長前景再度困擾市場,經濟不景氣增加原油需求前景。美國一季度GDP數據以及3、4兩個月的非農就業數據低於預期說明其經濟復甦放緩,原油庫存超預期增加也從側面說明消費疲軟,短期原油將延續弱勢。

  法國希臘趨於緊縮風險厭惡情緒觸發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大宗商品此番下跌主要受到近期歐美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英大期貨分析師孟軍頤認為,首先,奧朗德贏得法國總統大選,這直接引發了市場對於歐債危機的擔憂,因其承諾將推遲實施德國主導的緊縮政策,並與歐元區達成一致的新財政政策相背。歐元區債務危機或再起波瀾,使得市場上的避險情緒開始加劇。

  其次,希臘周日大選之後出現的政治僵局引發了市場對這個背負沉重債務的國家陷入進一步動蕩的擔憂情緒。在雅典,傾向緊縮的新民主黨周一晚間宣布組閣失敗,從而為第二大黨左翼激進聯盟黨的上臺敞開了大門,後者已承諾將重新談判希臘的受援條件。希臘的政局動蕩也引發了市場對於未來這個國家的走向的擔憂。

  「整個歐元區對財政緊縮的反對已呈現愈演愈烈之勢,這對於歐元脆弱的市場信心而言將形成毀滅性打擊。」孟軍頤分析,上述現象直接導致歐元走弱美元走強,加速了大宗商品的調整步伐。

  5月9日北京時間18:00,美元指數成功站上80點關口,收於80.014點。相比5月1日創下的低點78.603點,美元指數反彈幅度達1.80%。

  「如今歐洲出現了政治和經濟雙重混亂局面。」南華期貨分析師曹揚慧認為,隨著希臘第一大黨組閣的失敗以及法國總統選舉的結束,歐洲問題重新回到了市場視野中。由於歐債危機導致歐洲多個國家政局出現混亂,而政局的混亂又加劇了市場對經濟更加悲觀,在法國總統選舉結束後,歐洲股市暴跌便是例證。而希臘則很有可能在經歷混亂政局之後最終退出歐元區,長期來看或許是一件好事,但這對於當前的歐元區來講是一個沉重打擊。

  QE3預期有所增強但5月難有動作

  興業期貨研究中心總經理鄭智偉認為,儘管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稱QE3政策依然在議事日程上,但5月應該還是觀察期,難以有實質性政策出臺,QE3預期將維持搖擺狀態。這也是大宗商品普跌的根本原因之一。

  據悉,扭轉操作在今年6月即將結束,美聯儲下一步的貨幣政策走向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近期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繼續呈現放緩,與此同時油價遠離年內高位,並且進入5月後出現大幅下挫,通脹壓力減緩。這使得市場對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的預期也逐漸升溫。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月初以來連續下行,目前已經處於1.88%的三個月來最低水平。

  此外,在貨幣政策上,已經有多個國家央行下調了利率。4月17日,印度儲備銀行宣布下調央行短期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調整後的利率為8%。這是印度央行3年內首次降息。19日巴西央行將基準利率從9.75%下調至9%,接近歷史低點,並暗示有可能進一步減息。5月1日澳洲聯儲也意外將其指標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3.75%。

  「全球流動性的蠢蠢欲動有利於大宗商品走勢,但關鍵還要看歐洲和美國的貨幣政策。」鄭智偉認為,在歐元區整體經濟陷入低迷的情況下,歐洲央行5月3日依然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1%不變。而美聯儲內部分歧嚴重,高層三巨頭(主席、副主席和紐約聯儲主席)與其它委員措辭牴觸,QE3在近期推出的可能性實則不大。流動性寬鬆預期愈發遙遠加速了商品調整步伐。

  牛熊轉換跡象明顯看空但不做空

  曹揚慧認為,宏觀經濟以及政治局勢的混亂令大宗商品市場遭遇了比較沉重的壓力,因此大宗商品價格目前面臨的是系統性風險,震蕩走弱或許還將延續。

  她分析,從商品板塊的基本面來看,金屬板塊和能化板塊的消費需求會相對弱一些,而農產品則因自然災害不斷以及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等支撐,基本面相對稍強。因此,農產品板塊的表現將強於金屬板塊和能化板塊。一旦系統性風險得以減弱,各板塊的表現將會有上述分化。

  徽商期貨研究所所長賀贊暉認為,現在談大宗商品市場的牛熊轉換並不確切,因為工業品始終處於弱勢,一直處在熊市之中,而且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目前的加速下行主要是歐元區法國和希臘的總統選舉導致市場對歐元的未來更加悲觀。他說,美元上行可能性很大,這將在整體上進一步壓制歐元和大宗商品走勢,資金撤離風險資產估計將會成為一時的主要投資策略,農產品在工業品的壓制下近來也跟隨下行,牛市有轉化為熊市的跡象,但是現在還不能確定其為熊市,因為農產品對於供給和需求以及貨幣的反應比工業品要強,而且目前仍受這些因素的支撐。

  「我看空原油,但是不建議做空。」賀贊暉表示,對於原油這種稀缺的重要的能源,只要跌不動了就可以買,不做空是更為安全的策略。「下跌過程中觀望,上行則買入持有,因為我們離不開能源來支持現代生活。」他如是說。上一頁第 [1] [2] [3] [4] [5] [6] [7] [8] 頁 (共8頁)

相關焦點

  • 可可豆價格跌至9年新低 揭秘農作物大宗商品周期
    央廣網北京2月15日消息(記者張奧)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據美國消費協會統計,大約70%的美國人會在情人節給自己心愛的人送上巧克力。製作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正在經歷價格的九年新低。據美國交易所(ICE)的可可期貨合約價格顯示,每噸1925美元,是2007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 深度揭秘大宗商品暴跌暴漲之謎
    2011年2月-2016年1月,LME銅現貨價從10179美元/噸跌至4327美元/噸,跌幅達57.5%。2016年1月起至4月26日,LME銅價上漲14.9%至4973.5美元/噸。2011年5月-2015年11月,LME鋁現貨價格從2785.5美元/噸跌到1425.5美元/噸,下跌48.8%。從2015年11月,鋁價開始上漲,截止到4月26日,漲幅達15%,至1642美元/噸。
  • 原油黃金重挫標杆效應發酵 大宗商品牛身或變熊
    本報記者 王 超  在希臘、法國大選引發歐元區新動蕩、美聯儲釋放不推QE3等消息的影響下,市場風險偏好降至冰點,歐美股市、大宗商品普跌,標杆品種原油、黃金等接連遭遇重挫。有分析認為,這或許標誌著全球風險資產始於年初的反彈宣告結束,並將重新開啟始於去年的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下跌趨勢。  原油斷崖式下跌 商品多頭望風而逃  上周五公布的美國4月份非農就業數據是本輪大宗商品調整的導火索。
  • 大宗商品盛宴
    根據疫情的發展,伴隨著經濟和政策的影響,2020年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3月,大宗商品價格遭受重挫。這一時期新冠疫情逐步在全球蔓延,全球金融市場也出現了流動性危機,美國股市遭遇百年罕見的快速下跌,大宗商品價格也集體撲街,原油期貨甚至出現了罕見的「負油價」。  第二階段:4-7月,大宗商品價格大反轉,回到疫情前水平。
  • 大宗商品:從瘋狂的「石頭」到瘋搶的「煤炭」,商品大牛市已至?
    事情還沒有結束,到12月開始,關係並無緩和跡象繼續緊張,中國目前的能源狀況雖然經過多年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但是能源結構基本還是以煤炭為主,由於冬季來臨,全國各地供暖用電大增,再加上冬季水電枯水期發電淡季,雖然某洲煤炭在中國進口佔比並不高,但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資金永不眠,又開始瘋搶煤炭,黑色系商品全線大漲,再加上最近各地的因為環保政策等措施,更是加劇了商品的瘋勁,
  • 大宗商品或將迎來牛市
    人民幣則自6月開啟升值,美元兌人民幣從7.18升至6.52,漲幅約為6%。 作為全球率先走出疫情陰影,經濟率先復甦的國家,中國資產的表現也非常精彩。數據顯示,白酒指數年內漲幅達到137%;新能源指數漲幅超82%。
  • 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正在上演復甦
    長江有色金屬網訊:根據Bloomberg News報導,隨著全球經濟從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中反彈,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正在上演復甦。彭博商品現貨指數(Bloomberg Commodity Spot Index)上周四上漲1.3%,達到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全球距離新冠疫苗的使用越來越近,向美國新總統過渡的過程也越來越清晰。
  • 歐元日元大漲 商品貨幣淪陷
    匯市方面,美元連跌四日,日元、歐元逆市上漲,商品貨幣與新興市場貨幣全面淪陷。大宗商品市場,國際油價有效跌破40美元大關,帶動期貨市場全線飄綠,多數品種已經盡數回吐了過去10~12年的漲幅;金價昨日繼續高位振蕩,由於避險資金湧入,金價這兩周累計漲幅接近8%。
  • 20日國內大宗商品漲跌
    新華網上海11月20日電(記者陳愛平)20日,國內大宗商品漲跌互現,跟蹤大宗商品綜合表現的文華商品指數收微跌。  截至收盤,甲醇期貨領漲,主力合約收於每噸2688元,較前一交易日結算價上漲104元,漲幅4.02%;棉花期貨領跌,主力合約收於每噸1.26萬元,較前一交易日相關公司股票走勢結算價下跌230元,跌幅1.79%。
  • 大宗商品之王飆漲 概念龍頭直線...
    在此背景下,金浦鈦業11月11日-19日連續7個交易日漲停。昨天該股盤中一度觸及漲停板,並創出本輪反彈新高,股價達到4.9元。該股的強勢今日突然被掐斷,早盤開盤就跌停並一直維持到收盤,封單超過73萬手,全天成交僅1.5億元,較昨天大幅萎縮。這意味著昨天成交的15.2億元,今天大部分「被埋」。
  • 芝加哥大豆實現六連漲 倫敦鋅跌至近三年半新低
    新華財經北京2月11日電芝加哥農產品10日漲跌不一,投資者對美國大豆出口中國的期待,推動大豆期價六連漲。原油供需擔憂持續;國際油價下跌,美原油跌1.49%;布倫特原油跌2.2%;避險情緒上升,推動紐約金價走高0.39%;倫敦金屬交易所基本金屬漲跌互現,鋅跌至三年半來新低。
  • 期市午盤:商品期貨大面積下跌螺紋鋼一度觸及跌停
    12月23日,國內商品期貨大面積下跌,螺紋鋼一度觸及跌停,滬鎳、原油及鐵礦石期貨紛紛大幅下跌。機構指出,明年一季度黑色系商品價格強勢。截至發稿,螺紋鋼主力合約跌3.14%,報4325元。華泰證券指出,20年12月來,黑色系商品價格大漲,但周期股大部分表現一般,甚至回調,我們認為與股票市場恐高商品價格有關,若回調到位,疊加明年一季度黑色系商品價格繼續上漲,周期股有望迎來大漲。
  • 同屬大宗商品 銅和鐵命運截然不同
    同樣是大宗商品,但是最近銅和鐵礦石命運卻截然不同。業內人士認為,導致它們分化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它們的市場範圍不同所致:鐵礦石市場是一個區域性市場,近期人民幣的貶值是對其價格最大的利好;而銅是一種更全球化的商品,貿易摩擦對市場情緒產生了很大影響。
  • 與空頭們商榷——我對目前大宗商品市場的看法
    最近參加了一些金融市場的論壇,我的心不但被秋天的冷氣包圍著,而且更被金融市場的秋寒浸透著,喘不過氣來,甚至那些原來是堅定的多頭也被這空頭的氣氛侵襲著,不得不低下頭,叛變了,站到空頭的陣營裡去了。  當前中國的經濟真的那麼蕭條嗎?大宗商品市場真的處在熊市中嗎?  作為盤手,我們要捫心自問:  1、當前的市場結構是什麼?
  • ...一年美元兌大部分主要貨幣將下跌,包括澳元和加元等大宗商品...
    2020-11-04 00:53:56來源:FX168 【大選後仍將是美元空頭唱主角】一項路透調查顯示,對美國11月3
  • 中儲京科「貨兌寶」擁抱大宗商品「新藍海」
    破解大宗商品質押欺詐「難題」  我國大宗商品市場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0年1月,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CPI)達152.53點,創近7年新高。然而,由於大宗商品行業數位化程度低,貨難管、錢難管、價難管、授信確權混亂等一系列痛點長期存在。  目前,中小企業較大的融資需求仍待滿足。
  • 大宗商品創六年新高!「生死劫」來臨 誰還敢持倉英鎊過周末?
    隨著全球經濟從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中反彈,「商品之王」油價的持續走高,標誌著大宗商品市場正在強勢回歸。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周四上漲1.3%,刷新了自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而在外匯市場方面,兩大歐系貨幣英鎊和歐元,在隔夜可謂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 2015年度大宗商品市場高峰論壇暨新聞發布會
    由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CDRC)主辦的"2015年度大宗商品市場高峰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將於2015年1月8日在上海隆重召開,本次活動也是生意社"大宗商品俱樂部"2015系列活動之一。  2014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普遍呈下跌趨勢,競低時代已然到來。
  • 4月2日財經早餐:美元再度走強,商品貨幣領跌,黃金升上1590,美油布...
    商品收盤方面,COMEX 6月黃金期貨收跌0.3%,連續第四個交易日走低,報1591.40美元/盎司。WTI 5月原油期貨收跌0.17美元,跌幅0.83%,報20.31美元/桶;ICE布倫特原油6月期貨收跌1.61美元,跌幅6.11%,報24.74美元/桶。
  • 全球貿易衝突升級 商品貨幣走勢分化明顯
    本報記者 陳植 上海報導  導讀  「在大宗商品價格受制全球貿易衝突升級而持續低迷之際,貨幣政策收緊力度儼然成為支撐商品貨幣匯率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布朗兄弟哈裡曼(BBH)全球外匯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直言。  面對全球貿易衝突升級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商品貨幣卻走出截然不同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