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滬西新地標將演繹「從大地走向天空」
不久的將來,滬西將新添一座「從大地走向天空」的知識殿堂,這便是坐落於普陀區長風一號綠地內的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去年12月18日,新館工程開工;目前,樁基工程已順利完成,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地下室結構封頂。記者日前來到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忙於地下室土方開挖和維護支撐的結構施工。「9月初進入第三層土方開挖,預計下旬開始大底板的結構施工。」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公司高級工程師陸獻榮說。
沉浸於閱讀的「森林」
市少兒館新館所在地塊面朝人工湖,北鄰長風公園,南接蘇州河畔,風景優美。新館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建築採用透明的拱形結構體,設計靈感來源於莫奈的傳世名作《橋》。從新館模型可以看出,圖書館的建築形體好似一座彩虹橋,底層起拱,貫通南北兩個公園的景觀,融合文化建築與公園綠地。
「從歷史淵源探究,長風地區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童年記憶;從空中俯瞰,則宛如處於母親河的懷抱之中。」市少兒館館長盧秋勤表示,以「橋」為建築造型,意在為少年兒童的成長架起知識的橋梁,也為城市的歷史脈絡與未來創新架起希望之橋。不過,由於長風一號地塊複雜,也使少兒圖書館新館的設計、施工困難重重。基地的南側是在建的北橫通道,西側是將要啟動的地鐵15號線,地下還將有已列入規劃的深邃通道,且人工湖又緊鄰基地紅線,複雜的市政管網與土層分布不均,都對施工帶來一定影響。陸獻榮介紹:「建築物不高,只有24米,但樁基很深,達到66米,部分甚至達到72米。」
如果說少兒館老館的建築隱居於鬧市的花園之中,那麼,新館建築則坐落於綠地花園裡。老館通過室內的木樓梯到達每個閱覽區,新館也將以這種空間秩序串聯起每個年齡段的閱讀空間。「步入」室內,會發現新館內的場景就像博爾赫斯的「巴別圖書館」。置身館內,南北綠地公園的景色一覽無遺。圖書館內還分布著大小不同、高低起伏的圓形書架,結合通高中庭與螺旋樓梯,形成了閱讀的「森林」。沿著階梯拾級而上,整個過程猶如從大地走向天空一般,朝著知識的殿堂步步靠近。
打造智慧型少兒圖書館
市少兒館新館定位為4—16歲少年兒童的信息資源中心、知識體驗中心、閱讀推廣中心、文化傳承與交流中心、發展研究指導中心。新館儲備書為30萬冊,計劃分三年、按每年遞增的方式進行文獻建設。
建成後,新館的讀者服務區域共有四層:一樓設置為「悅知公園」,通過綠地景觀、藝術穹頂、展廳、報告廳等充滿童趣的布局設計,架起閱讀與美育的橋梁;二樓設置為「求知搖籃」,服務於低幼兒及家長,通過自主閱讀、親子閱讀、專業輔導閱讀以及創玩空間的智慧分配,架起閱讀與終身興趣的橋梁;三層設置為「創知空間」,服務於小學生及家長,結合先進的教育理念,提供創客空間、多元文化交流空間,架起閱讀與未來創新力的橋梁;四層設置為「睿知智庫」,服務於少兒閱讀推廣,建成少年兒童的智力後援和知識儲備庫。
盧秋勤透露,未來新館將有一個智能化的分揀系統,供孩子進行參觀、體驗;此外還將結合5G技術打造眾多智能化的創新空間,「比如機器人實驗室、樂高搭建等,利用新的科技、知識,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目前,從全國來講,省級的專業少兒圖書館只有6家,「希望新館能形成示範性的標準化少兒圖書館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