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一口,這是屬於江蘇的初夏味道

2020-12-26 瀟湘晨報

「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壚煮酒香。」這是明代蘇州詩人祝允明描寫江南初夏的詩句。在富饒的江蘇大地,初夏時節呈現給人們的,不但是詩句中的美景,更有舌尖上的美味。

立夏早已過了,暑氣正慢慢地將人的身體一點點包裹,如果你的食慾也在汗水中隱隱地消退,不妨循著這張「美食地圖」,找回屬於江蘇的初夏味道。

清甜如蜜,南風樹樹熟枇杷

初夏,江南各地進入了枇杷成熟的時節,其中又以蘇州的枇杷最負盛名。清代文人沈朝初在《憶江南》中寫到:「蘇州好,沙上枇杷黃。籠罩青絲堆蜜蠟,皮含紫核結丁香。甘液勝瓊漿。」

蘇州種植枇杷的歷史悠久,元末明初名列「吳中四傑」的詩人楊基這樣記錄他在蘇州天平山看到的滿山枇杷:「細雨茸茸溼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蘇州種枇杷的地方很多,首屈一指的當數太湖洞庭東山的白沙枇杷,明代王世懋《學圃雜疏》如此誇讚:「洞庭枇杷天下最。」

這個時節,乘船在太湖悠遊,你能看到東西二山對望而立,漫山遍野的枇杷肆意地成熟,明麗但不耀眼的黃,漫山而下,又湧入湖中。東山枇杷體小圓潤,從樹上採下,兩手握住,搓揉一番就往嘴裡送,清甜如蜜,極其過癮。耐心者用雙指捏住,反覆幾次剝皮,枇杷入口即化,哪裡能停得下來呢?

枇杷渾身是寶,香甜解渴,清肺止咳,外形是世間最完美的渾圓,周身的黃是最周正而被普遍喜愛的顏色。東山白沙枇杷就這樣甜透蘇州人的心。

在蘇州文史專家、蘇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陳其弟的記憶中,老宅屋前屋後都種著枇杷,隨手一摘都是甜果。「東山和西山被太湖環抱,山好水好,養出的枇杷自然味美甘甜。」是的,千百年來,蘇州人最愛枇杷,「到得家園樂事多,痴兒嬌女笑呵呵。慌張一事爭相問,可帶洞庭白枇杷」,清代詩人王泰偕的這首《到家口佔喜效隨園體四首之一》寫得多麼生動啊,外出歸家,孩子們迎接父親,爭著問,你有沒有買枇杷回來啊?

熱烈奔放,炎炎夏日食伏羊

嘗過蘇州的溫潤甘甜,再來到江蘇最北端的徐州,你能體會到江蘇美食的豐富與多元。五省通衢的徐州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楚漢文化孕育出迥異於江南的食俗。在徐州,人們最愛的夏天美食,竟然是看似不屬於這個季節的羊肉。

眾所周知,羊肉禦寒補氣,普遍被認為適宜於冬季食用。徐州人卻反其道行之,他們相信,在夏天吃羊,以熱制熱,能將冬春之毒氣和溼氣驅除。「伏天吃伏羊」在徐淮地區有悠久歷史,據說這一傳統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據《漢書》記載,漢代皇帝「伏日,詔賜從官肉」。有學者認為,當時的「官肉」即為「三牲」之中的羊肉。伏天,皇帝與大臣們共食羊肉,「伏羊」,自然就是入伏以後的羊肉。

徐州是漢代皇室的發源地,夏天吃伏羊在徐州成為風靡民間的食俗也就不那麼奇怪了。徐州的伏羊節於每年農曆初伏之日開始,至末伏結束,持續一個月。徐州市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尹建奎說,徐州民間早有「入伏之日喝羊湯」「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類的說法。夏日,人們體能消耗大,食羊正能滋補,伏羊節的設立,不僅發揚了民俗,也振興了夏季相對萎靡的餐飲業。

在徐州,夏季是熱烈奔放、全城食羊的季節,全羊宴、羊肉湯、烤全羊、羊肉串、地鍋羊肉、滷羊頭、羊三寶、手抓羊肉、香酥羊排、精品羊雜……羊肉的美味在彭城的上空迴蕩,炎熱的天氣和紅熱的羊肉,發生激烈的碰撞,再配以重辣的烹飪習慣,一種和夏天相配的沸騰激情得到徹底釋放。

清鮮精美,小暑黃鱔賽人參

每年6月至8月是鱔魚最為肥壯、肉質最為鮮嫩的時節,民間有「初夏吃鱔魚,勝過吃人參」「小暑黃鱔賽人參」等說法。整個夏季,江蘇各地的餐桌上常能見到鱔魚的身影。淮安的軟兜長魚、蘇州的炸鱔段、揚州的熗虎尾、南京的燉生敲、徐州的熘鱔片……不分東南西北,無關鹹甜麻辣,沒人敵得過這一口鮮。

中國人食用鱔魚歷史悠久,距今兩千多年的《詩經·碩人》中的句子「施罛濊濊,鱣鮪發發」,描繪出這樣的畫面:先民撒網入河,鱔(鱣)魚鮪魚在網中刷刷作響。早在南朝時,人們就以鱔魚為待客佳餚。出生於江蘇鎮江的南朝文學家鮑照在《擬古詩》中寫道:「呼我升上席,陳鱔發瓢壺。」杜甫的「素絲挈長魚,碧酒隨玉粒」,黃庭堅的「歲晚亦無雞可割,庖蛙煎鱔薦松醪」,這些都是古人吃鱔魚的生動記錄。

水做的江蘇河湖密布,江蘇人喜食江鮮河鮮,擅長水產烹飪。在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揚菜中,鱔魚是明星級的食材。在淮揚菜美食文化研究會會長、文史專家高岱明看來,淮安的鱔魚菜餚尤為精彩,早在宋代就發展出了成熟的鱔魚烹飪技術。北宋詩人張耒(原籍亳州,生於淮安)在《思淮亭記》中用了「長魚美蟹」四個字記錄家鄉美味,竟將鱔魚列於蟹之前,足見淮安人對鱔魚的偏愛。

清朝時,淮安出現了著名的「長魚席」,一百多道菜品都用鱔魚做成。徐珂的《清稗類鈔》對「兩淮長魚席」有詳實記敘:「同、光間,淮安多名庖,治鱔尤有名……且能以全席之餚,皆以鱔為之,多者可致幾十品。盤也、碟也,所盛皆鱔也。而味各不同,謂之全鱔席。」

以軟兜長魚為代表,淮安鱔魚為何如此美味,吸引著全國的老饕紛至沓來?高岱明認為,這與京杭大運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漫長的歲月中,大運河造就了淮安持續的繁榮,「南船北馬」,各方人士在淮揚一帶聚集。淮揚菜清鮮平和、細緻精美,在味覺上把握了最大公約數,兼顧了天南地北的人們的多元口味。

口齒留香,深巷內的赤豆元宵

在南京人的傳統食譜中,櫻桃、火腿、冬瓜、陵園西瓜……都是典型的夏天美食,但要說起最浸潤著市井煙火氣的,卻是那道食之口齒留香的赤豆元宵。

很多人的印象中,元宵是元宵節特有的食物,這一食俗起源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宋人周必大的《平園續稿》中就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輩似未曾賦此」之說。有趣的是,在江南,元宵和赤豆聯手,變身為一道「赤豆元宵」,成為一道隨時都能吃到的民間美味。

赤豆俗稱紅米,在江南有悠久的耕種歷史,民間以紅豆做藥引,有補血除毒之功;元宵用糯米粉調和而成,香糯而溫潤。和正月十五的元宵相比,這道美味中的元宵做得精小,如顆顆明珠在赤紅熱烈的紅豆粥中沉浮,滑糯清爽,柔軟清甜。南京市地方志學會副會長、著名作家薛冰回憶,赤豆元宵一直是老南京市井間常見的小吃,操作簡便,家庭廚房裡也常出現它的身影。

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夏夜,在南京的老城南,常有挑擔者打著竹板,走街串巷地售賣赤豆元宵,即煮即賣,頗為方便,為人們帶去清爽與香甜。近些年,很多店家會在夏天將赤豆元宵變為冷飲提供給食客,紅豆沙、甜元宵混冰入喉,涼氣通透全身,祛除一身暑氣。

【來源:新華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蕪湖:嘗一口江城蕪湖的老味道
    嘗一口江城蕪湖的老味道蕪湖,一座臨江而立的美麗城市嘗一口江城蕪湖的老味道「我家住在江之尾,嘗一口江城蕪湖的老味道蕪湖地方滷味嘗一口江城蕪湖的老味道風味早點,「傻子瓜子」卻秉承著傳統依舊堅守在蕪湖這座城市,彼此見證。
  • VLOG: 初夏,嘗一口北歐的清甜(挪威、丹麥旅行)
    我想像中的北歐:雪的白、冰的藍、極光的綠,屋外是吸一口鼻子會酸的寒冷,木屋裡紅色火焰在烤爐上跳動。世界潔淨,時間緩慢......那是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的模樣。然而這次初夏的北歐所帶給我們的:山間青色深深淺淺、峽灣黛綠水波粼粼,山野間徒步,微風帶來雪山的寒氣,卻又因為被曬過夏日暖陽而變得溫柔。
  • 初夏品一口鮮美涼爽的味道——涼拌雞絲
    初夏品一口鮮美涼爽的味道小主小鳥歸巢了,欣慰她在這留學一年的成長道路上,逐漸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相互理解,變得愛自己,愛家人,愛生活,是這一年最好的收穫,繼續加油!接下來開啟三人生活模式,美好的假日開始啦!
  • 一口時光,一口傳承!金山這兩款美食,嘗到了兒時的味道
    「時光」一口「文化傳承」 漕涇古法糖果堅硬透明,有光澤,可以清晰地看見玫瑰花、松子仁均勻地散布在糖體內,猶如美麗的水晶石,食之甘潤,芬芳、可口,有松仁和玫瑰的清香味道。
  • 20億年前的水是什麼味道?嘗一口後,差點就昏厥過去了!
    20億年前的水是什麼味道?嘗一口後,差點就昏厥過去了!水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物質,它被稱為生命之源,任何生物每天都要攝入足量的水,尤其是人類,如果水不達標,身體的機能會被破壞。在這偌大的地球上,中東、非洲等地區極度缺水,那裡的水比油還珍貴,他們每天都要為水而煩惱。雖然地球擁有七分海洋,可真正能用的淡水資源少之又少,所以科學家經常呼籲人類要好好愛護水資源,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曾經在2013年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一種神奇的水,神奇在地球上有了悠久的歷史。20億年前的水是什麼味道?嘗一口後,差點就昏厥過去了!
  • 五月初夏時節的味道
    五月初夏清晨五點半,太陽著急著升起了,仿佛也急著催促沉睡的人兒快點起床。花兒對著太陽開心地微笑,柳樹吐出點點嫩芽,在風中搖曳著婀娜的舞姿,小鳥嘰嘰喳喳迎接著早晨的陽光。五月的初夏好美呀!讓這初夏放出最大的光芒,留下持久的溫暖,儲存到冰冷的寒冬吧。
  • 美食 咬一口桂花年糕,嘗一嘗南潯秋天味道
    這幾天南潯已正式入秋滿城儘是桂花香想留住秋天的味道自製這些顏值高、小清新的桂花美食麼
  • 有防彈衣之稱的「泰坦魚」,大廚就算把刀磨壞,也想嘗一口味道!
    有防彈衣之稱的「泰坦魚」,大廚就算把刀磨壞,也想嘗一口味道!魚肉鮮美,是餐桌上一道常見的美食,而大廚在處理魚的時候是比較輕鬆的,但是在日本有這麼一條魚,讓所有的日本大廚都為之頭疼,它就是有著防彈衣之稱的泰坦魚,不過因為味道非常鮮美,大廚表示就算把刀磨壞,也想嘗一口它的味道!
  • 這才是屬於北京的味道!
    在聞到或者嘗到某種味道的時候,會帶給人一份意外的驚喜。有時甚至會發現,這種觸動其實早就被深深的烙印在靈魂的深處了。小潮妞盤點了一些北京人絕對嘗過的本幫美食,看下哪幾款最能代表你心目中的北京味道?勾起你對北京的回憶!一般百姓炒麻豆腐要用羊油、黃醬加上黃豆芽或青豆芽以及雪裡蕻要炒至黏黏糊糊的,呈灰綠色,炒好後,將炸好的紅辣椒油潑在上邊即成。
  • 初夏的味道,從一杯葡萄酒開始
    「這是一款年輕的起泡酒」,許老師循循善誘:「你看,細膩的氣泡沿著細長的杯子慢慢往上升,充滿活力。」許志剛老師資深品酒師成都新華文軒特聘葡萄酒講師在香港葡萄酒會從業多年現特聘為概念98總經理及特別侍酒師(資深品酒師、概念98總經理許志剛老師儒雅紳士,充滿魅力)川外老師、葡萄酒愛好者Hebbe美女說:「嗯,這款起泡酒很清新,太適合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各位,一口清新的甜,開啟美好的夏日午後。」
  • 王江濤:初夏就是梔子花的味道
    潔白的梔子花雖不驚豔,但那清香確實讓人陶醉。所以,南方的女孩或老太太,總喜歡將梔子花插在發間或掛在衣襟前,於是一整天,自己都行走那嫋娜的馨香中。 在北京,雖沒見梔子花,但初夏的陽光散發的就是它的味道。這時的陽光,濃淡相宜,最適合帶孩子到郊外露營。
  • 什麼都散裝的「江蘇十三太保」,在這件事上卻不「內鬥」了
    文| 風物菌來源| 地道風物 這世上,能統一「散裝江蘇」的,大概只有「美味」一詞。尤其是在初夏時節。初夏的江蘇到底有多美味?這麼說吧,本著為每一位「吃貨」負責任的態度,強烈建議這段時間輕易不要去江蘇,因為在踏進江蘇的那一刻,你就註定要「一失嘴成千古恨」。無論是物阜民豐的蘇南、扼淮控湖的蘇北,抑或範圍模糊的蘇中、「自成一派」的南京,都足以讓你食指大動,吃到「不知今夕何夕」。光是揚州早茶,就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 墓穴中的千年美酒是什麼味道?專家大膽嘗了一口,說出2個字!
    墓穴中的千年美酒是什麼味道?專家大膽嘗了一口,說出2個字!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但是再想一下,《水滸傳》中的人物個個身強體壯,像那魯智深,能夠倒拔垂楊柳,這可比得上現代的挖掘機了,還有那武松,喝完酒過景陽崗,和那大蟲鬥了三百回合,最終還取得勝利,這樣的體魄,現代也沒幾個人能夠做到。
  • 進化的青梅季來了,別錯過這初夏的味道!
    嘗過三月的春筍、野菜品過四月的茶葉、青果眼看嘴饞的他們已經趕著鮮在進化預約了一樹青梅~在進化,初夏的微風一吹,如豆的青梅果便被吹漲了似的長大,個個渾圓飽滿,惹人喜愛。當然喜歡青梅的,還可以嘗一下進化品類多樣的青梅加工產品:梅餅、梅幹、梅子酵素、青梅酒、梅子糖、梅子果凍、梅子飲料……不說了,抽空約起來吧~來源丨蕭山進化流口水的常駐小編丨蕭網君
  • 等了一整年,這4種屬於初夏的水果終於要上市了!
    新疆小白杏初夏是桃子的季節,也是杏子的季節。第一眼看見這醜柑,估計沒多少人對它有興趣。表皮乾癟粗糙,看上去像是放了一個月一樣乾乾的沒水分,但在這醜醜的外表下卻是驚喜的美味!剝開醜柑的皮,就可以看到細嫩的果肉,一粒粒的水水潤潤,和表皮完全不同!咬一口,甜甜的果汁瞬間迸發出來,環繞味蕾。醜柑乾癟的外皮還有一大好處,就是易剝!通常我們都很討厭被橘子皮弄得滿手汁水。
  • MintC探店 | 去摩洛哥嘗一嘗「北非後花園」的美食味道
    藍色的夢幻小鎮,撒哈拉沙漠的星空,充滿藝術感的街頭壁畫……這些都屬於這個神奇國度——摩洛哥。在上周末,Mintcheese就來到了一家摩洛哥風情的餐廳——塔吉塔吉這道菜對於喜歡榴槤的人來說值得一試,不愛榴槤的可就要視作暗黑料理「流氓雞」了。
  • 這一口春天的味道,你想念嗎?
    薺菜泡飯常州人的味蕾,大多被這一碗清白且溫暖的泡飯喚醒。湯色碧綠,混合著菌菇和鮮肉,散發著一股和煦的清香。清炒蠶豆蠶豆做法也是多種多樣,最經典的就是清炒,嘗個原滋原味的清甜。酒香草頭最常見的家常菜裡最常吃的酒香炒草頭,新鮮的草頭熗點白酒一炒,簡簡單單,襯出了春天的味道。
  • 輕輕的嘗一口,味道香濃的阿爾卑斯糖
    有研究表明,甜味是人類出生後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母乳就是甜的,因此愛吃甜食可謂是一種本能反應。就拿甜甜的阿爾卑斯糖來說,入口的一瞬間香濃迸發在嘴裡,不僅從味覺上更從心靈上感覺到一股甜蜜充滿了全身。在即將到來的「520」這個浪漫的日子,有對象的,一起吃阿爾卑斯糖,感覺濃濃的甜蜜。要表白的,送TA阿爾卑斯糖,營造浪漫的氣氛,可能會事半功倍哦。
  • 沒嘗過南通這些地道美食,不叫老南通!
    海安有句土話:好菜一桌,抵不上麻蝦一嗍,意思是一桌豐盛菜餚的鮮美程度,也抵不上一口麻蝦那麼讓人印象深刻。 地方嘗美 南通地方上的好菜,你吃過嗎?還是你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嗎? 海門紅燒羊肉
  • 沒有肉的肉圓 咬一口滿是「傳承」味道
    沒有肉的肉圓 咬一口滿是「傳承」味道 2020-06-15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