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鎮遊步道、暨南街道盆景園遊步道、大唐街道樟村遊步道……
近期,諸暨第三期生態遊步道項目建設完成。這次建成的12條生態遊步道,包括健走步道、登山步道、山間綠道等,總計長度198.3公裡,分布在諸暨12個鎮鄉(街道)。
五洩鎮裡蔣塢遊步道
作為推行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諸暨自2016年起,就開始建造生態遊步道,通過文旅集團三年的投入建設,目前已完成30條、總長度達452.3公裡的健身步道建設基礎工程,在全市構建出一張全域生態遊步道網絡。
據悉,根據生態遊步道的特色屬性,以區域位置來看,已基本形成了三大生態旅遊步道系統:以東白山山脈為主的東線生態遊步道系統、以五洩景區為核心的西線生態遊步道系統,以及以勾嵊山為核心的古越歷史文化遊步道系統。
璜山鎮寺下村遊步道
各鄉鎮也緊緊圍繞生態優勢,開展生態遊步道建設。如在我市東白湖鎮、同山鎮、五洩鎮的遊步道,因其擁有貫穿全鎮的河流湖泊、野生動物等資源,多以湖濱類遊步道為主。馬劍鎮、姚江鎮、應店街鎮的遊步道,則因其區域內山林資源豐富,多以山間遊步道為主。還有不少鄉鎮,根據各自的文化主題,為遊步道命名,如牌頭鎮的越國古蹟遊步道、璜山鎮的紅色追憶遊步道等。
東白湖山地騎行道
在建設遊步道的過程中,各鄉鎮充分挖掘各類資源,如璜山鎮開三村的桃樹灣觀光遊步道,就是由鄉賢傅光軍投資建設的,該遊步道全長4.5公裡,沿途風景秀麗,可一覽陳璜山風光。
一條遊步道,串起了人文歷史、齊集了生態資源、拓展了健康活動。遊步道所在地,紛紛藉此整合旅遊資源儲備:如牌頭鎮牌上村,將江蕩畈排渠兩側進行生態綠化改造,破溝渠搖身一變成了人人愛走的遊步道;如大唐街道青山村,在坎頭至寺雞坪山腳的遊步道,連接了沿線陽春庵、陽春塢、銀杏林、太陽湖等小景點。還有的藉此挖掘並修繕古驛道、古遺址等歷史文化資源。同時,圍繞遊步道的各類健康活動十分頻繁,登山、騎行、戶外拓展……這些項目吸引著城市「背包客」紛至沓來,大大提升了鄉村遊的曝光率。
陳宅鎮金竹龍潭遊步道
對此,諸暨市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將對遊步道整合提升,對重要節點的遊步道進行延伸貫通,根據不同核心與路線,打造更為豐富的生態遊步道系統,並使之成為推動我市全域旅遊的強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