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真沒傳說中可怕!人生第一次檢查放在40歲

2020-12-13 央廣網

您是否也曾拒絕過醫生的建議,對於結腸鏡檢查不以為然或心存恐懼。其實,流傳在患者之間的「腸鏡恐懼症」已經過時了。

日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科部部長姜泊在「人民好醫生」客戶端視頻直播中表示,隨著技術的發展、檢查設備的改進,普通結腸鏡檢查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感已經降低到可忍耐範圍內。

姜泊表示,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患者可以根據醫生建議採用膠囊腸鏡和無痛結腸鏡檢查,整個過程無創傷、無痛苦。「現在的無痛結腸鏡,用麻醉的方法讓人小睡一覺即可順利完成檢查。」

目前,國內大腸癌的發病年齡在50歲左右,而癌前病變或大腸息肉多發生在40歲左右。因此,姜泊教授建議健康人群將首次接受結腸鏡檢查可以安排在40歲; 大部分人群不願意接受建議,但50歲時則必須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如果檢查發現了病變,例如腸子裡長了息肉,醫生會根據息肉大小或者送檢結果來判斷病情,並決定後面的結腸鏡檢查的頻率。姜泊表示,如果檢查出的是增生息肉,可以隨訪觀察,這類息肉因不是癌前病變,不用處理,如要複查腸鏡可間隔5-10年。

如果檢查出的是低級別瘤變的腺瘤,可以三年左右做一次結腸鏡複查。「因為腺瘤樣的息肉屬於癌前病變,如果病理檢查結果是高級別瘤變,就需要在切除術後的半年到一年進行結腸鏡檢查。如果沒有發現問題,可以三年後再複查。」

姜泊表示,在大腸癌高危人群中,病程在五年及以上的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是其他高危人群的10倍左右;而患有克羅恩病的患者還應警惕淋巴瘤和其他惡性腫瘤的發生,需要密切隨訪。

專家簡介:

姜泊,主任醫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科部部長、消化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前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務委員。

擅長:大腸癌早期診治,胃腸道微生態系統與腸黏膜屏障,炎性腸病和功能性胃腸疾病等疾病的研究,內鏡下診治早癌及癌前病變。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相關焦點

  • 「檢查」做胃鏡腸鏡是不是很可怕?會不會痛不欲生?什麼時候做?
    但是,不管是怎樣的美食,吃的不合理,或者吃的太多太急難免會有所不適,怎麼才能在吃的健康放心的同時還能在日常生活中預防疾病的發生,當然是要靠規律定期的胃鏡腸鏡檢查了。而消化道腫瘤早期症狀較為隱匿,最好的檢查方法就是定期做胃鏡和做腸鏡,當然,高危人群還是40歲以上的人群,大家一定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定期的檢查胃鏡腸鏡,一旦有問題,早發現早治療,不要給疾病惡化加重的機會。那麼,做胃鏡腸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麼?會不會讓人痛不欲生?
  • 無論男女,過了40歲一定要做次腸鏡檢查!關鍵時刻能救命
    結直腸癌,是中國發病率最高的五大癌症之一,通常發現時往往都是中晚期。這主要是因為,結直腸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或是與其他消化道疾病類似,令人難以發覺。但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我們不重視發現早期大腸癌的金標準——腸鏡檢查。
  • 20歲那年,我做了人生第一次腸鏡,最難受的環節竟然是……
    我陷入了沉思,我才二十出頭,美好人生才剛剛開始,沒想到就要寫遺囑了。 但問題是,我的銀行卡裡的三塊兩毛五要由誰來繼承? 「你要做哪種腸鏡?普通的還是無痛的?」醫生親切地問。 「兩種有什麼區別?」 「兩種腸鏡的檢查方法是一樣的,只是無痛的會進行麻醉,過程會更舒服,但需要有人陪同,相對費用也會更高一點。
  • 大腸癌需要做腸鏡檢查嗎?需知這些檢查禁忌
    原標題:大腸癌需要做腸鏡檢查嗎?需知這些檢查禁忌   大腸癌需要做腸鏡檢查嗎?答案是肯定的。基本上,所有消化系統的疾病都需要做腸鏡檢查,因為腸鏡檢查的作用是其他檢查所不能代替的。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腸鏡檢查的基本常識和禁忌吧。
  • 爸爸和妹妹都查出腸癌,44歲女高管體檢加做了腸鏡檢查,結果讓她後...
    70多歲的父親被確診為結直腸癌之後,妹妹又不幸被確診為結直腸癌。44歲的劉女士(化名)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體檢中心做了個腸鏡檢查,結果發現了結腸多發息肉。「我自己原先一點症狀都沒有,如果這次沒有做腸鏡檢查,等到以後有症狀出來或息肉癌變其實已經晚了!」劉女士說。
  • 中美發病年齡相差20歲,專家呼籲40歲以上一定要做這項檢查
    曾經大腸癌高發的美國,推薦5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定期檢查腸鏡(年紀越大,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越大),這一政策堅持了十幾年,帶來驚人效果。上世紀90年代,美國腸鏡普查覆蓋率只有21%。到2017年,美國50歲以上的人群接受結腸鏡普查的概率達到65%左右,大腸癌男性發病率下降了40%、女性下降一半。
  • 給自己做腸鏡讓醫師受益匪淺 建議:早做腸鏡檢查
    而在檢查過程中意外發現的腸內腺瘤也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大腸癌位列滬上最常見的癌症發病譜第二位,對每個人而言,早查早治都很重要。  給自己做腸鏡「蓄謀已久」  上周四,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馮卓發了一條朋友圈,稱終於完成了自己「蓄謀已久」的自我腸鏡檢查。
  • 醫生再呼籲:記住院士的建議,過了45歲,一定要做次腸鏡!
    演講中,李兆申院士強調:如果你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的話,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 從年齡來看,40歲以下青年人群中惡性腫瘤發病率處於較低水平,從4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 結直腸癌是近幾十年來發病數和死亡數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上升最快的腫瘤之一,其發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攀升,我國結直腸癌年新發病38.8萬例,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的第3位。
  • 害怕做腸鏡?那是因為你還不了解這些……
    但許多人聽到做腸鏡都心懷忐忑,不願接受,「傳說中」的腸鏡檢查真有這麼可怕? 今天健識君就介紹一下腸鏡檢查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希望能幫大家消除對腸鏡檢查的恐懼。 01 哪些人需要做腸鏡檢查?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便血。
  • @年輕人,今年體檢腸鏡安排了嗎?
    @年輕人,今年體檢腸鏡安排了嗎?關愛腸道:從第一次腸鏡做起!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一個人一生患癌的風險高達36%!眾多研究發現,一般人群可能會在40歲左右出現息肉,經過5-15年的生長與變化,在50歲以後突然發難,讓人猝不及防。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國已將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的年齡提前到40歲!那麼怎樣才能發現息肉呢?輸入
  • 為什麼大多數人排斥腸鏡檢查?做一次腸鏡檢查,或許讓你更放心
    腸鏡檢查主要是醫生通過對大腸以及結腸內的一種病變診斷方式,通過腸鏡檢查能夠讓醫生直接觀察到我們腸道中的一些情況,從而了解一下腸道的健康狀況。這樣的話也能夠讓醫生準確的判斷出腸道中是否存在的一些疾病現象,但是腸鏡檢查的話,很多人都避而遠之儘量的不去選擇做腸鏡檢查,因為覺得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那麼腸鏡檢查的人來說是不是真的很痛苦呢?今天我們不妨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為什麼大多數人排斥腸鏡檢查?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清腸非常重要
    因此,人們應從50歲開始進行腸鏡檢查,如果沒有問題可以3-5年再進行腸鏡檢查。如果檢查發現了病變,例如腸子裡長了息肉,醫生會根據息肉大小或者送檢結果來判斷病情,並決定後面的結腸鏡檢查的頻率。如果檢查出的是增生息肉,可以隨訪觀察,這類息肉因不是癌前病變,不用處理,如要複查腸鏡可間隔3-5年。
  • 怕做腸鏡,得了腸癌都不知道?做這個檢查,從「粑粑」中揪出腸癌
    大部分腸癌患者確診時,都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症狀表現,甚至是一次腸梗阻後才發現病情,而此時的腸癌早已經進展到了中晚期、晚期,患者預後效果大打折扣,五年內生存率還不足10%!之所以腸癌早期診斷率不高,除了和癌症本身的特點有關外,還與大家對「腸鏡」畏懼有關!
  • 浙江父女做腸鏡,同一天收到壞消息,醫生惋惜:真該早點來!
    然而,小駱不知道的是,如果她能更早的完善胃腸鏡檢查,獲益會更大。據消化內科朱元東主任介紹,40歲後(男女不限)符合以下條件中的任何一條,應做胃鏡檢查:1. 胃癌高發區人群;2. Hp感染者;3.如果她35歲或40歲來檢查,那時候發現的也許就是一個中晚期的癌性腫瘤了。延伸閱讀:為何說「生與死,可能就是一次胃腸鏡的距離」?姜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何梁何利醫學藥學科技進步獎獲得者,現任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教授。
  • 這3種情況下,需要做腸鏡檢查,不要一拖再拖了
    陳女士是一位非常節省的家庭婦女,但是對子女卻絕不含糊,只要發現他們有一點頭疼腦熱,就會及時帶他們去看病,可是輪到自己生病了,卻總是忍著,一拖再拖,不管家人怎麼勸就是不肯去醫院,覺得只是一點小毛病,隨便吃點草藥就好了,沒必要再浪費錢了。
  • 腸鏡檢查,你真的準備好了嗎?——談談腸鏡檢查前的準備
    、菌菇、番茄皮,成為了內鏡檢查報告中的主要描述對象,真正的「罪犯」——息肉、腫瘤卻在食物殘渣的遮掩下悄無聲息的逃過醫生的偵查。,腸道準備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腸鏡檢查的病灶檢出率。方法一:配置2升溶液在結腸鏡檢查前4~6小時,每10~15分鐘服用250ml,2小時內服完;方法二:配置3升溶液,檢查前1天晚上8點服用1升,檢查當天檢查前4~6小時服用2升。特點是安全,除日常應用外,在慢性腎臟病、透析、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腸道準備中也可作為首選。 2.
  • 什麼是腸鏡檢查?需了解這些基本步驟
    原標題:什麼是腸鏡檢查?需了解這些基本步驟   什麼是腸鏡檢查呢?消化系統的疾病往往都需要做腸鏡檢查來輔助治療,這是很重要並且無法被代替的檢查。今天,想要為大家介紹的是腸鏡檢查的步驟,以此消除對腸鏡檢查的恐慌感,快來往下看看吧。
  • 腸鏡檢查洗腸前應知應會五件事
    腸子洗得越乾淨,腸鏡檢查越順當 腸鏡成敗的關鍵之一是腸道準備,完成高質量的腸道檢查和治療,需求高質量的腸道準備。 (1)清潔的腸腔,讓醫生很輕鬆地進行操作,少量注氣和吸出洗腸液,能夠迅速成功地插鏡到達大腸鏡檢查的終點:大腸和小腸交界連接的回盲部。
  • 什麼情況下需要去做腸鏡?做腸鏡需要注意什麼,不妨了解一下
    人們說到腸鏡,其實心裡都是有排斥的。什麼是腸鏡呢,所謂的腸鏡就是醫生用來觀察患者結腸和大腸內部情況的一種手段。人們怕做腸鏡的原因就是因為做腸鏡需要從肛門塞入儀器,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對腸鏡有排斥的原因。其實現在腸鏡已經普及了,並且有無痛腸鏡,所以大可放心得進行腸鏡檢查。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腸鏡的那些事!
  • 16歲腹痛一年發現是遺傳,這類孩子十歲就要做第一次胃腸鏡
    (武漢同濟醫院 常宇)16歲少年小軼(化名)因間斷性上腹痛一年入院,經內鏡和基因檢測診斷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而事實上,小軼的媽媽和姨媽曾因結直腸息肉病癌變接受大腸切除手術,武漢同濟醫院專家提醒,如果直系親屬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孩子應在10—12歲進行第一次腸鏡和胃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