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知識精講+練習題,值得收藏

2020-12-15 生活DIY手工製作

知識精講

一、要點梳理

修辭手法指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初中常考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問、設問、引用、對比、反語、反覆、借代。除此之外,語文知識中的修辭手法還有:白描、頂真(又名聯珠)、互文、迴環、雙關、用典、引用、諧音、歇後、通感(又名移覺、移就)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比喻

明喻:像、如、仿佛等

暗喻:是、成為、等於

借喻:本體、喻詞不出現

1.月光如流水一般……

2.綠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3.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浪花比喻成雪)

使語言生動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達出來。

比擬

擬人:賦予物以人的感情、動作、狀態和語言等

擬物:使人具有物的動作或情態等

1.(荷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2.老師在講課,他豎起耳朵聽。

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加強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感染力。

誇張

擴大誇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等加以誇大。

縮小誇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等加以縮小。

超前誇張: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反之亦然。

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3.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

突出特徵,啟發聯想,表達強烈的感情。

引用

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號,而描述大意的不能加引號。

1.「霜葉紅於二月花」,經歷了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加強真實性,增強表現力,說服力,從而達到言簡意明的效果。

排比

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近,語氣一貫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句子連起來用。

1.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加強語勢,使思想內容層層深入,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對比

把兩種相反或相對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較;把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比較。

1.綠肥紅瘦。

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突出相反或相對的事物的特徵或本質,更為鮮明、突出。

設問

自問自答,回答緊跟問句後。

1.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引起讀者的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反問

為了加強語氣,用問而不答的疑問句的形式來表示確定的意思。

1.難道我不愛我的祖國?

2.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

加強語氣,比直接說出答案更鮮明有力,更富啟發,感情更強烈。

對偶

把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近),內容相近,相反或相關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在一起。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使兩方面的意思互相補充和映襯,加強語言的感人效果,讀來有節奏感。

反語

使用與本意相反的話語來表達本意。多數是表示諷刺嘲弄的。

1.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

2.實在標緻極了。

可以取得幽默、諷刺的效果,增強戰鬥性。

反覆

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讓某個詞語或句子或段落一再出現,就是反覆。

1.前進!前進!前進!進!(詞語)

2.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突出思想,渲染感情富有音樂性,加強節奏感。

借代

特徵代本體;具體代抽象;專名代泛稱;部分代整體

1.朱門酒肉臭(朱門是富貴人家的特徵,這裡代富人)

2.我們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雷鋒是專名,代助人為樂的好人)

使語言多變,豐富多彩,具體形象,並引發讀者聯想。

二、方法點撥

(一)提問方式

1.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2.請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的角度賞析該段文字。

3.這段文字好在哪裡?

4.請分析這句話的表達特色。

(二)答題模式

例1:怎樣理解下段中「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的表達作用?

兩千多年前的這個關於知音的傳說,已經深深地珍藏在無數華夏子孫的心坎裡,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神往和渴求充滿了崇高友誼的知音,是一種多麼純潔而神聖的情操。

答:此處運用了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說「知音的傳說」可以「發出細微的聲響」,又將其比作颶風,發出「咆哮」,將「知音的傳說」物化,具象化,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知音的傳說帶給人們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例2:請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兩方面對第一段加以賞析。

這時的每一棵樹,都是一棵站在秋光裡的黃金樹,在如儀的告別式上端莊肅立。它們與落日和諧,與朝陽也和諧;他們站立的姿勢高雅優美,你若細細端詳,便可發現那是一種人類無法模仿的高貴站姿,令人驚羨。它們此時正豐富燦爛到恰到好處,渾身披滿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繽紛的傘兵等待跳傘,商量、耳語,很快就將行動……大樹,小樹,團團的樹,形態偏頗的樹,都處在這種輝煌的時刻,豐滿成熟的極限,自我完美的巔峰,很快,這一刻就會消失,剩下一個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樹有過憂傷麼?

但是樹有過拒絕落葉的離開麼?

答:作者運用擬人、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指出修辭)。從形、聲、色等角度描寫了秋光裡的黃金樹在告別儀式上端莊的表情、高雅的姿勢、輝煌燦爛的景象(寫出內容),表達了作者對秋光裡的「黃金樹」由衷的讚美(表達的感情),為文意的轉折做鋪墊(從形式上看作用)。

考點:修辭手法判斷及分析表達效果。

重難點: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比等修辭。

易錯點:常考修辭手法辨析不明,結合文章分析表達效果不夠準確、全面。

題模一:單一修辭手法作用

例1.1.1 閱讀下列文章,回答問題。

母親的「戒指」

黃健

①母親一輩子都沒戴過首飾。六十大壽那天,我給她買了一枚金戒指。當我把戒指給母親戴上的時候才發現,在母親的手指上,依然還戴著那枚磨得發亮的頂針。在歲月的打磨下,母親的手越來越粗糙,唯有手指上那枚頂針依舊鋥亮。

②看著這枚泛著光澤的頂針,我又想起了一些往事。從我記事起,母親的手上就一直戴著這枚頂針,那是姥姥送給母親的陪嫁品。那枚頂針是黃銅做的,環圈有兩枚戒指那麼寬,裡圈刻有細小的梅花圖案,外圈布滿密密匝匝的小窩點。

③頂針是用來做針線活的必備工具。在村裡,母親是做針線活的好手,我小時候穿的衣服和鞋子,大多是母親親手做的。每當農閒的時候,母親會把家裡破得不能再穿的舊衣服整理出來,小心地拆成一塊塊布片,再找一塊葦席或者門板,把漿洗過的布塊一層層地糊上,等曬乾後揭下來,就成了做「千層底」的原材料。

④緊接著,母親翻出一大沓各式各樣的鞋樣。按照大大小小的鞋樣,將大塊的布料剪成同樣大小的幾塊,幾層摞起來,再用嶄新的白棉布上下蓋面、嵌邊,最後用納鞋線密密地縫上,一雙結實的鞋墊就做好了。

⑤母親白天要下地幹活,就只能晚上做鞋。在昏黃的燈光下,母親戴著頂針,引著長長的納鞋線端坐燈下的身影,成了我童年時代最熟悉的畫面。納鞋底的時候,母親先用縫衣針在鞋底找準位置用力扎進去,再用頂針把縫衣針用力頂過鞋底,實在頂不動了,就用鉗子往外拔。為了結實,每穿過一針,母親都要用手把納鞋線拽住狠狠勒緊。一雙鞋底納下來,母親的手指上全是道道傷痕。

⑥在異鄉讀書的幾年,我經常會收到母親寄來的衣物,或是厚厚的棉衣,或是幾雙布鞋。看著那細密均勻的針腳,我總會想起母親那雙粗糙的手和那枚頂針。

⑦後來我在城市裡安了家,母親每年還要為我們做幾雙鞋。我曾勸母親不要再這麼辛苦了,母親卻總是說:「趁著眼睛還勉強能使,再搶給你們做幾雙鞋,說不定哪天就做不動了。」

⑧「你快來幫幫忙,把媽的頂針取下來。」妻子的喊話,打斷了我的思緒。妻子試圖將頂針從母親的手上摘下來,但因為長年累月的辛勞,手指關節已經變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摘下來。母親擺擺手,笑著對我們說:「傻孩子,還是把戒指放起來吧,莊稼人戴它幹嘛呀?不能吃不能用,幹活還要礙手。還是戴著頂針好,我還想再給你們多做幾雙鞋呢。」

⑨我猛然領悟到……

(摘自《思維與智慧》,有刪改)

(1)第①段畫線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句話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使「母親越來越粗糙的手」與「依舊鋥亮的頂針」形成對比,突出了母親長年累月地辛勤勞動,引出下文。

【解析】該題考查的是對句子的賞析,賞析句子要先找出該句子使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或者使用了哪些較為精彩的詞語,再去分析。該句子使用了對比的修辭,對比的作用往往是為了突出作者想要強調的人物形象,母親的手與頂針對比,突出了母親長年累月的辛勤勞動,從而引出下文寫母親的勞作。

題模二:多種修辭手法綜合

例1.2.1 閱讀下列文章,回答問題。

一五一十

趙春亮

①佇立在門外,聽著尖厲的寒風狼一般嗚嗚地嘯叫,孩子壓抑的哭聲斷斷續續傳到耳中,女人心裡開始隱隱作痛。

②返回屋內,女人先將剛才打罷孩子丟在地上的布鞋規規矩矩擺放在床腳,才拉過他,柔聲問:「兒子,剛才被媽打疼了吧?」孩子眼噙著淚花搖搖頭,不說話。女人又說:「打你是想讓你記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來不得半點虛假。」孩子點點頭:「媽媽,我只是想讓你高興。」女人一把摟過兒子說:「兒子,你的成績已經很棒了,你不該自己改分數的。」

③擦乾眼淚,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經跌進了臘月,年味也開始在山村瀰漫。在男人沒回來之前,得把家裡拾掇一下,讓在建築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能過個舒舒心心的年。女人眯著眼想:得買幾張年畫兒,新添幾雙筷子,還得再買口燉肉的鐵鍋,順便再給兒子買點零食……

④女人從抽屜裡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張50元的票子,決定去趟鎮裡。

⑤前天下了一場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逶迤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條黑色的腰帶。路有些溼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沒事,權當活動活動筋骨,順便欣賞一下雪景。行人很少,冷風一吹,女人覺出一些冷意,順勢將圍巾裹得更嚴實了一點。

⑥快到鎮上時,女人朝兜裡掏了一把,立刻就驚出了一身冷汗。衣兜竟然漏了一個大窟窿,哪還有錢的影子?該不是裝其他衣兜裡了吧?女人將全身上下翻了個遍,仍是沒有。今天路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丟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撿起,女人心存僥倖扭頭便往回走,循著原路回去興許能找到。女人再沒有了來時的心定氣閒,開始有些慌亂,兩眼不住地在地面逡巡,幻想著那張綠色的鈔票能突然出現在眼前。

⑦男人在建築工地上揮汗如雨的場景浮現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陣心疼,眼淚開始忍不住在眼眶裡打轉。怎麼能這麼不小心呢?50元,抵得男人幹上小半天了。兒子平時嘴饞,每次去鎮上總是望著商店裡花花綠綠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幾次心都沒捨得給他買。這下可好,新嶄嶄的50元大鈔竟然就這麼無聲無息消失了。女人感覺熱乎乎的眼淚終於淌了下來,瞬間便被冷風吹得沒了一絲溫度。

⑧離家越來越近,北風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來越渺茫。一張薄薄的鈔票丟在地上,風一吹,說不定早飛到哪裡去了呢!女人越發懊惱、失望和自責。女人不由地將搜尋範圍擴大到路邊的雪窩和樹叢中。

⑨就在女人將要絕望時,路邊一抹紅色突然躍進視線,一張紅彤彤的鈔票竟然靜靜地躺在路邊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燒的火苗。走進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張百元大鈔。

⑩女人彎腰撿起鈔票,心中不由暗暗高興。老天爺,你讓我丟了一張五十的,卻又來了一張一百的,是對我的補償嗎?可轉念一想,自己的50元終究還是丟了,這個丟了100元錢的人豈不是更加著急?女人頭腦中不由地想起剛才教兒子的那些話:做人就得一五一十。這樣想著,女人靜靜地立在風中,她堅信,那個丟錢的人和自己一樣,一定會循著原路尋來的。

直到天擦黑,女人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兒子從屋裡撲出來,大聲說:「媽,你騙我,你又出去攬活了吧?還說去給我買零食?」女人笑了,心裡想,等會兒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給兒子講講今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件事。這時,只聽兒子又說:「錢都沒拿,你還說去鎮上?」

女人一怔,趕緊跑進屋裡。看見那張綠色的鈔票果然安靜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間覺得自己好幸福啊,摟著兒子大笑,眼淚又快流出來了。

(選自《羊城晚報》2014.06.23)

(1)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下列句子。

路邊一抹紅色突然躍進視線,一張紅彤彤的鈔票竟然靜靜地躺在路邊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燒的火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百元大鈔在雪地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鮮豔,引人注目,表現了「女人」發現百元鈔票時的驚喜。

【解析】結合這句話的內容,從「靜靜地躺在路邊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燒的火苗」可知,這句話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然後按照「修辭方法+表達效果+結合句子語境」的格式來理解。這句話的語境是「女人」在丟錢後的絕望之際,看到了路邊的百元大鈔,「躺在路邊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燒的火苗」表明這張鈔票在「女人」看來非常扎眼,是絕望中的驚喜。

隨堂練習

隨練1.1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

爸爸的白髮不是老

李娟

①父親病了。你問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話重複多遍。走路變得慢了,有時,一不小心就會摔倒。

②我陪他去醫院看病,住進住院部十五樓的心腦血管科。

③醫生問他,清晨吃的什麼飯,有幾個孩子。他有時答對,有時答錯。醫生問,你女兒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來了,看著我,向我求助,像個無助的孩子。醫生向我搖頭,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著,一臉的無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滿眶盈盈的淚水。

④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大學畢業的父親,學的專業是建築設計。那個深夜裡伏案設計圖紙的父親哪裡去了?那個給我輔導高等數學的父親哪裡去了?那個健步如飛的父親哪裡去了?無情的光陰帶走了我年輕的父親。

⑤下午,在醫院的走廊裡,我攙扶著父親練習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牽著父親的手,他的手柔軟,溫暖,手臂上有了幾顆老人斑。我一邊陪他散步,一邊安慰他,醫生說,你的症狀是最輕的,要好好運動,就能恢復得和從前一樣。父親點點頭,像個年幼的孩子,依戀我,對我的話深信不疑。

⑥握著父親溫暖的手,恍然記起我童年時的那年冬天,故鄉白鹿原落了罕見的一場大雪。冬天的寒夜裡,父親要去鄰村的學校接我的母親,他急急忙忙穿著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門了。我一蹦一跳也跟著父親出了門。只見雪早停了,天並不黑,走在一望無際的田間,雪後的空氣清新極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親大踏步地走著,穿著小花棉襖的我,邁著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親的腳步。我的小手握在父親溫暖有力的大手中,父親問我,冷不冷?我摸摸凍紅了的小鼻子,仰著頭說,不冷。父親撩起大衣,讓我鑽進他的大衣裡。大衣裡好溫暖,我的腦袋只到父親的腰間,即使躲在大衣裡一片漆黑看不見道路,有父親牽著我,我一點也不怕。在雪地裡,一串串大腳印旁伴著一串串小腳印,一步步踩在積雪上「吱吱」作響。

⑦恍惚間,我還是四歲的小妞妞,父親還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樹,是我永遠依戀的家。可是一轉眼間,父親就老了,歲月的積雪堆滿發間。作家朱天文說,爸爸的白髮不是老。讀著這句話,我的眼淚落了下來。

⑧我們站在醫院十五樓的窗口向外張望,父親說,幾十年前,我來漢江之畔的小城時,這裡還是一片荒地,現在都蓋滿高樓了。

⑨父親就像是黃昏暮色裡的一隻倦鳥,臥在高樓上,回憶昔日,回憶往事,回憶他的黑髮,他的健步如飛,他的風華正茂——眼裡含著無盡的憂傷。

⑩是誰說過,長壽的代價,是滄桑。似水流年裡,人間親情,都是雪中的炭,錦上的花。不是嗎?你我都來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愛他們。因為兩代人生命的銜接處,光陰只是窄窄的臺階啊。

(選自《北京青年報》,有刪改)

(1)請自選一個角度,簡要賞析第⑨段文字。(可從用詞、修辭、表現手法等角度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父親比喻為黃昏暮色裡的一隻倦鳥,寫出了父親的老邁,排比句一氣呵成,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父親的憐惜之情,有淡淡的憂傷。

【解析】此題考查修辭手法與作用。「父親就像是黃昏暮色裡的一隻倦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父親」比作「黃昏暮色裡的一隻倦鳥」,生動形象寫出了父親年邁、蒼老的形象;「回憶昔日,回憶往事,回憶他的黑髮」,三個「回憶」相連,構成排比句式,寫出了父親在面對衰老時的無奈以及淡淡的憂傷,表達了「我」對父親逐漸衰老的無奈和惋惜之情。綜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隨練1.2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童真

①女兒從小不認生,覺得滿世界皆是可親之人,見誰都笑。有一次,我在街邊的瓜果店買桃子,沒零錢,賣瓜果的不以為意:「下次補吧,大家都認得你,你是那個小酒窩的媽媽。」我先一愣,然後才醒悟過來,原來女兒的人緣有這麼好。

②我有些憂心忡忡,孩子總那麼憨,像個不長心眼兒的小糖人兒,萬一遇著個歹徒怎麼辦?回家後,我細細教導了女兒一番,教她如何防範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滿臉桃汁,只管咿咿唔唔點頭,也不知記住沒有。

③一個周末,我們一家去逛早市。這一路上,女兒結識了好幾個朋友,甚至還得到一名穿超人鬥篷的小男孩的邀請,兩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廣場玩,而且不帶家長,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內信任對方,大人就未必了。超人的媽媽儘管面有難色,但拗不過兒子,答應了。婆婆則在我耳邊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麼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說兩個人都指甲蓋那麼大,沒有大人跟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擠擠眼,叫她先別反對,我自有主意。

④下午,女兒準時出門,我悄悄尾隨,小超人已到廣場,他們蕩鞦韆,滑滑梯,又看了一會兒別人放風箏。很快,我發現小男孩的媽媽也尾隨其後,我們兩個會心一笑,分別躲在隱蔽處,忠心耿耿地做保鏢。蕩鞦韆時,女兒險些翻下吊椅,幸虧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腦袋似乎還是被磕了一下。我當時幾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後還是忍住了,因為女兒只摸了摸頭,開心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哭!

⑤他們在人群裡悠閒地逛了一會兒,又去看月季花,花圃邊的長椅上,一個正在發脾氣的小妹妹不理會媽媽的勸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進草坪。他們幫忙撿回來,小妹妹覺得有趣,立刻停止哭鬧,一遍一遍扔鞋,他們也當做有趣的遊戲,爭先恐後去撿。旁邊有個老太太豎起大拇指:「三兄妹好和睦,相親相愛一家子」我竊笑:這是相親相愛陌生人啊!

⑥黃昏時,兩個小人兒揮手告別,各自回家,我們兩位家長也暗暗點頭告辭。這時,空蕩蕩的路上,突然走過一個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語調溫和,他與女兒攀談起來,問她幾歲了,家住哪裡,上小學還是幼兒園。女兒似乎毫無戒備,一一告知,好像還順口說出一連串電話號碼。我心中惴惴不安,靠近兩步,準備隨時現身。

⑦那陌生男子又問女兒,為何單獨走路,爸媽在哪裡?女兒對答如流,說在跟爸爸媽媽捉迷藏呢,他們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樹叢裡。我又驚又喜,這理由簡直妙不可言。此時,陌生男子從背包掏出一把玲瓏的小紅傘,向女兒比比畫畫,我心咚咚跳叫自己沉住氣,看看女兒會怎樣應付,__________。

⑧那陌生男子硬是將小傘塞入女兒手中,兩人開始拉扯退讓。我趕緊走過去,還未來得及出聲,一名推嬰兒車的女子忽然走過來,正是廣場上扔鞋小妹妹的媽媽。她擋在陌生男子面前,質問他意欲何為。陌生男子大窘,舉起小傘叫我們看,上面印著廣告有家新開張的甜品店兒童節大酬賓。他解釋,因為小女孩實在太可愛,忍不住多聊了幾句,所以才造成一場誤會。

⑨女兒對尷尬的陌生男子說:「叔叔,我想要兩把小傘。」我頗為疑惑,男子開心相贈,還給嬰兒車上也插了一把,我心裡暗自決定,下周帶全家人去這家店裡吃甜品,女兒看著熟睡的小妹妹,驚喜地說:「這是扔鞋的小妹妹。」推車女子莞爾一笑:「真是有緣。我生怕你遇到了壞人呢。」

⑩到家後,我崇拜地問女兒,為何能這麼聰明的應對陌生人。女兒驕傲地告訴我,在幼兒園老師經常講,還請警察叔叔在課堂上演練,她做的最好啦,但我仍有疑惑:「那你為什麼把地址和電話都告訴她了?」女兒得意地笑道:「我說的全是舅舅家的,壞人一定找不到我的!」全家人哄哄大笑。有這麼一個外甥女,舅舅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問女兒:「你為什麼要兩把小傘?」她回答:「昨天幼兒園來了一個新同學,叫黃絲絲,總是哭,不說話也不玩。我送一把小傘給她,她就會笑的。」

我的心忽然感到無比欣慰。我們常常行進在布滿漩渦、處處危險的濁流中,孩子的童真與善良,卻讓我仿佛在濁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這股清泉讓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讓我看到了人間最美好的那一面!這份童真與善良我曾經是那樣的熟悉,而現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只是,欣慰之餘,我內心卻又是一絲沉重,如鯁在喉:天真的女兒在應付「陌生叔叔」的時候,是如此老練,如此「聰明」,這讓我心中又多了一份陌生,我是該喜還是該憂呢?

也許,面對陌生的童真,我們有太多太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1)從修辭角度賞析文章第自然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用了比喻、對比的修辭手法,把危險、世俗比作濁流,把孩子的童真與善良比作清泉,把濁流與清泉形成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孩子的童真與善良的讚美之情,像清泉一樣讓人覺得甘甜,突出童真難能可貴。

【解析】本題考查對句子的賞析能力。賞析句子我們應該從修辭、描寫、表現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慮,答題模式:用了什麼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表現了什麼感情。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對比的修辭,把危險、世俗比作濁流,把孩子的童真與善良比作清泉,把濁流與清泉形成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孩子的童真與善良的讚美之情,像清泉一樣讓人覺得甘甜,突出童真難能可貴。

作業1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25——31題。(共18分)

雨夜的燈光

①八歲那年,我跟著父親趕集賣黃豆。黃豆並不好賣,直到下午,父親才賣出去十幾斤。

②開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許多。天邊的雲越來越多,間或還會響起一記驚雷。我扯著父親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們趕緊回家吧!」

③雨落下來,父親把蛇皮袋紮好,架上自行車,帶我到一個屋簷下避雨。我們倆眼巴巴地看著大雨傾盆而下,不知何時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臨,風停雨歇,空氣裡都是溼透的爛泥味。一腳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褲腳裡倒灌。父親堅定地喊了一聲:「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車橫粱上,騎著自行車,摸黑往家趕。走出去大約十裡地,路兩旁已很難見到燈光,耳朵裡除了夜鳥的叫聲就只剩風聲了。

⑤山道經雨一淋,紅土變成黏泥。父親累得氣喘籲籲,再怎麼用力,行進起來也是慢如蝸牛。父親把我從車上抱了下來,讓我幫著推車。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們來到了一個讓人膽戰心驚的三岔路口。這附近遍地墳場,林間的貓頭鷹像孩子哭似的鳴叫著,嚇得我幾乎丟了魂。我趕緊抓牢父親的衣襟,帶著哭腔說:「爸,我怕……」「別怕,跟著我走!只是鳥叫,有什麼可怕的!」父親抓住我的手,安慰著。

⑦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前方亮起一盞馬燈,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間空中的一輪明月。

⑧「你們去哪兒呀?」光亮後面的人影問。「陳坊。」父親應聲答道。「你兒子多大了?」那人又問。「八歲。」父親答。

⑨「我送送你們吧!」

⑩兩人一問一答,把寂靜的夜襯得更加寂靜。

11一路上,那人和我們講起他兒子的故事。

12那年,他兒子也是八歲,一次突然高燒不退,他和孩子的媽媽連夜送兒子去山下的醫療站。因為走得急,忘了帶馬燈。那天夜裡也下了一場大雨,道路泥濘難行。一家人摸黑趕路的時候,不小心跌倒在溝邊的巖石上,兒子竟被摔壞了頭,,至今反應還很遲鈍。

13「我不希望再有人在這條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沒什麼事,我就打著馬燈出來看看,好讓路過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這條路上滿是泥巴,路邊溝溝坎坎全是硬硬的巖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險啊!」他邊走邊說。

14走了大約五裡山路,我的雙腳實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親直嚷嚷:「爸,我腳疼,走不動了!」父親一邊吃力地推車,一邊安慰我說:「就快到了!」那人二話沒說,竟半蹲著讓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時候,對我說:「我兒子,當時也是你這麼大!」然後就一路背著我走。黑夜裡,我定定地看著馬燈前面那一縷溫暖的燈光,把淡紅的軟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腳踩下去,溫暖的燈光裡便飛濺起一串紅泥來。夜風吹起,讓人頓感一陣涼意,我緊緊地貼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後背的溫熱,心裡也熱乎乎的。

15走出山林,父親向打馬燈的男人道謝。這時,我才看清了他的臉:黑黑的眉毛,濃濃的鬍鬚,一雙深邃的眼睛,仿佛流盡了淚……

16多少年過去了,那一路的燈光總讓我感到那樣的溫暖,那樣的難以忘懷。

(選自《輕悅讀叢書》,有刪改)

(1)25.請閱讀選文,補全下面的表格。(2分)

A:

B:

(2)26.選文第②段畫線的句子有什麼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7.請從修辭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3分).

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前方亮起一盞馬燈,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間空中的一輪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8.請分析選文第⑩段中兩個加點詞「寂靜」的含義。(2分)

第一個「寂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個「寂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9.選文第段屬於哪種記敘順序?有什麼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0.選文第段為什麼要細緻描寫「打馬燈男人的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1.選文多次寫「馬燈的光亮」有什麼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5.A.「我」和父親遇雨受阻。(1分)

B.打馬燈男人護送我們走出山林。(1分)

(2)26.環境描寫,交待雲多雷響的天氣,預示大雨將至;烘託「我」焦急的心情;為下文走路艱難作鋪墊。(3分)

(3)27.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黑夜裡馬燈的明亮。(3分)

(4)28.第一個「寂靜」指夜晚山林的寧靜;(1分)

第二個「寂靜」既指夜晚山林的寧靜,也指「我」內心的平靜。(1分)

(5)29.插敘:交待打馬燈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馬燈男人雨夜護送路人的原因。(3分)

(6)30.突出打馬燈男人給「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達「我」對他的同情和感激。(2分)

(7)31.線索,象徵打馬燈男人美好的心靈,突出燈光帶給「我」的溫暖與安慰。(2分)

【解析】(1)25.此題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對文章作者情感\心理變化的把握。學生需要對文章進行層次劃分,然後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通常是某人做了某事。情感把握題只要認真篩選信息即可,難度不大,基本從原文中可找到答案。特別注意作者抒情和議論類的句子。

(2)26.此題考查句子作用,注意特殊句子(首句,尾句,過渡句)的作用是固定的,注意聯繫上下文來判斷。

(3)27.此題考查記敘文的賞析,為常規性考點的考查。賞析時,要結合語境,把詞語和句子表現的內容,表達的情感揣摩出來。

(4)28.此題考查詞語含義,注意聯繫詞語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以及當時的情況及作者的情感。

(5)29.此題考查散文的記敘順序。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三種。順敘是寫記敘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次序來敘述。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後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

(6)30.此題考查學生的賞析能力,學生需要知道具體賞析題的答法及知識點,一般需要從修辭、表現手法等幾方面來答即可,注意聯繫語句含義和作者所抒發的情感。

(7)31.此題考查句子作用,注意特殊句子(首句,尾句,過渡句)的作用是固定的,注意聯繫上下文來判斷。

作業2 閱讀《最美的對視》,完成下列各題。

最美的對視

孫道榮 ①她久久凝視著,凝視著。

②站在她面前的苯一個16歲的男孩。與所有這個齡的男孩子一樣,他有著清澈、純淨、稚氣未脫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視著她;凝視著她,然後,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③幾個月前,他的眼前還一片漆黑。四歲那年,因為一場大病,他失明了,從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團。直到三個月前,他獲得了一位剛剛去世的老人無償捐助的眼角膜,得以重見光明。

④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親。

⑤她的母親,被社區追評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去世的母親,上臺領獎。讓她沒有想到的是,為母親頒獎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⑥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親。就向子女表達了最後的心願,在百年之後,將自己的眼角膜無償捐獻給需要人。一雙兒女都表示贊成,並和老母親同時做了捐獻登記,一家三口身後捐獻眼角膜登記表的編號連在了一起,分別是」351、352、353」。這組溫暖的數字,就像小時候媽媽牽著她和弟弟的兩隻小手一樣,齊步向前走著,溫情、堅定而有力。

⑦隨著年齡增長,老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尤其是眼睛,因為白內障而使視力嚴重下降,看東西都是摸摸糊糊的。她說服母親去醫院做白內障手術,說這是個小手術,可能恢復不少的視力。可是,老母親到了醫院卻又死活不肯做手術了。老人說,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沒啥用了,只有這眼角膜還行,將來還能夠捐給別人,萬一做了手術,損壞了眼角膜,那可怎麼辦?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幾年了,看不看得清楚也沒什麼關係,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讓別人一輩子都看得見。老人固執己見。在場的眼科醫生完全怔住了,他們被老人的固執己見感動了,沒有像對待其他固執己見的病人那樣,表現出不耐煩,而是耐心地給老人解釋做白內障手術不會損傷眼角膜。老人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術。

⑧老母親又生病住院了。這一次,病情兇險。自知時日不多,老母親心裡惦記著的,仍然是捐獻眼角膜的事,這可是母親這一生最後的願望。擔心自己臨終時,可能無法再清晰地表達捐獻的意願;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們悲痛之中也許忘了這重要的一茬。老人將那張「自願捐獻眼角膜登記卡」,放在了自己的病曆本中,好讓子女或者醫生,在最後時刻,也不忘自己的捐獻心願。

⑨一個靜悄悄的凌晨,老母親永遠地走了,走得平靜,走得安詳,走得聖潔。

⑩她強忍悲痛,第一時間通知了有關部門。眼科醫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摯愛」。

老母親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給了受捐人,為他人點亮了光明。

說不定哪天,我們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視,我知道,那是您愛的目光。」這是老母親離開之後的第一個母親節,她再也不能喊一聲「媽媽」了,但她知道,母親仍在注視著這個世界。

她沒有想到,會在這個場合,再一次看到母親的眼睛。她凝視著,凝視著,熱淚盈眶。男孩也驚喜而羞怯地凝視著她。

兩個人的目光,就這樣對視,凝視。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滿柔情的愛的交匯,那是我們所見過的最美最親的對視。

(選自《中華活頁文選》,有刪改)(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語境,賞析下面的句子。

①下面的側面描寫對表現老人有什麼作用?

在場的眼科醫生完全怔住了,他們被老人的固執己見感動了,沒有像對待其他固執己見的病人那樣,表現出不耐煩,而是耐心地給老人解釋做白內障手術不會損傷眼角膜。

②從人物描寫或修辭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他也深情地凝視著她,凝視著她,然後,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3)請緊扣全文,從內容和結構上分析最後一段的作用。

(4)《最美的對視》「美」在文中誰的身上?為什麼?結合原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答案】(1)捐獻眼角膜的老母親的女兒與受捐的小男孩相互凝視.

(2)①用眼科醫生的「怔住」「耐心做解釋」側面突出老母親固執己見要捐獻眼角膜的愛心的偉大.

②示例l:「深情地凝視」「深深鞠了一躬」運用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生動地寫讓小男孩深深的謝意與感動.

示例2:「凝視著她,凝視著她」,運用反覆的修辭,突出了小男孩深深的謝意與感動.

(3)內容上點明文章的主旨,表達對捐獻者的無私與受捐者心懷感恩的謳歌讚美;結構上首尾呼應,照應題目,使文章結構嚴謹.

(4)示例1:美在捐助者老母親身上,老母親固執己見地要捐獻眼角膜,體現了無私奉獻的精神.

示例2:美在老母親的一對兒女身上,他們支持老母親的決定,並且和老母親同時做了捐獻登記,說明他們像母親一樣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

示例3:美在受捐助的小男孩身上,他因得到老人的眼角膜而重獲光明,向老人的女兒深深鞠躬表明他是知恩圖報的人,相信他會把愛心傳遞下去.

【解析】(1)此題考查內容概括.要求用一句話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可以採用「誰(在何時何地)+幹什麼+結果怎麼樣或什麼(事物)+怎麼樣」的模式來回答.從全文看,文章主要就是寫一次非同尋常的「對視」,中間部分是插敘,補充說明了這次「對視」的背景.所以主要事件還是這次「對視」,綜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句子賞析.解答時,我們要抓住「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篇不離中心,中心不離背景」的原則,從不同角度著手分析.答題模式:句子運用了…(修辭手法或寫作手法),寫出了…(內容特點),表達了…(思想感情).①句是側面描寫.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從側面烘託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刻畫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本句通過對醫生的描寫來烘託老人,表現老人寧可自己忍受病痛也不損壞眼角膜的高貴品質.②句可以從修辭或寫作手法兩個角度分析,「凝視著她,凝視著她」是反覆的修辭,意思是長久的注視,表達的是感激和感動,「凝視」和「鞠躬」是神態和動作描寫,作用是一樣的.綜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此題考査文中重點段落的作用.最後一段在結構上一般是總結前文、呼應開頭,照應題目;內容上是揭示主旨、突出中心等,要聯繫具體的內容進行分析.本文最後一段寫「對視」的深刻含義,在結構上照應了題目和開頭,在內容上突出了中心.

(4)此題考查對主旨的理解和拓展.要針對不同對象,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得出不同的理解.本文主要從兩個角度分析,從捐獻者的角度看,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最美的;從受捐者的角度看,美在知恩圖報.

相關焦點

  • 初中階段必須掌握的修辭知識總結,特別是修辭的作用,值得收藏
    修辭手法: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便用一種事物來比作另一種事物的一種修辭格。十三、設問:設問就是無疑而問,先提出問題,然後緊接著把自己當看法說出來的修辭手法。設問的作用:突出所要表達的主題。十四、互文:指古代詩文的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 語文專項訓練(基礎知識二)修辭手法——比喻和擬人,精品資料
    語文專項訓練(基礎知識二)09 修辭---比喻和擬人第I卷 基礎題一、選擇題1.在比喻句後面的括號裡畫「√」。用「~~~~~~~~~」畫出文中同時用了排比和比喻等修辭手法的一個句子。(2)讀讀畫橫線的句子,學習文章的表達手法,在下面寫一寫你的老師。
  • 小學生作文寫得好,原來是明白了語文基本修辭法,進步就是這麼快
    這些常在作文中犯的錯誤,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很好的把握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想要區分這3個寫作基礎知識,也很容易,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筆記本,畫出重點吧。 1、 修辭手法最常用,它是語言的技巧修辭手法是我們在寫作文中最常用的一種渲染技巧。
  • 修辭手法練習題(有答案)
    (對偶)29、謝惠敏的兩撇眉毛險些飛出腦門,她瞪圓了雙眼望著張老師。(誇張)30、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對偶) 二、按要求寫改寫下列句子。1、老師不辭辛苦,用心血培育我們成長。 用比喻手法:2、鳥兒在樹枝上跳動。 用擬人手法:3、我覺得這個碗很重,怎麼也送不到嘴邊。
  • 人民日報力薦:四大名著100道填空練習題,考試經常考到,收藏!
    人民日報力薦:四大名著100道填空練習題,考試經常考到,收藏!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注重積累的學科,可是積累對於各個階段的孩子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各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時間往往都是最寶貴的東西;雖然小學階段需要孩子學習掌握的課本上的知識很少,可是絕大多數家長都會在這個時候為孩子報各種興趣,所以小學階段的孩子時間也是很緊張的;而對於初中、高中階段的孩子來講,想要學好課堂上的知識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所以孩子的時間也是很寶貴的。
  •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語文之句子修辭必做80題(八)
    故本題選D。2.D【解析】本題考查修辭的運用能力。D項,本體是「欲望」,而「理解」中的「不廉潔自律」的意義範圍和「欲望」不同,比如「鋪張浪費」也屬於「不廉潔自律」,而不屬於「欲望」。考生要根據句子中心意思來理解,分析喻體像本體的什麼方面的內容。故本題選D。3.A【解析】本題考查對修辭手法的掌握。
  • 小學一年級語文:漢語拼音知識練習題,共9套練習卷,建議收藏!
    老師給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整理了漢語拼音競賽練習題,正好現在也快要到期末了,這份練習題可以收起來給孩子寒假的時候練習,每天一套試卷或者每三天一套試卷都可以,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記住所學的內容,等開學的時候不至於以往,家長們可要收藏好啦!
  •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語文之句子修辭必做80題(六)
    1.對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兵馬俑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人。(對偶)3.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借代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B.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C.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D.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4.下列各句修辭手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 飛流直下三千尺是用什麼修辭手法 三千尺運用了什麼的修辭手法
    其實這句詩中運用了許多的修辭手法,至於是什麼修辭手法,大家就要去文中尋找答案了。  「飛流直下三千尺」修辭手法  「飛流直下三千尺」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主要是為了突出瀑布的雄偉壯闊,表達了作者對廬山瀑布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 2018鄭州小學語文必備古詩詳解及練習題:夜宿山寺
    2018鄭州小學語文必備古詩詳解及練習題: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1、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   2、這首詩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寫出了樓的高,表達了詩人嚮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3、危樓,這裡指高樓。 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樓   4、直譯:山上寺院的高樓多麼高,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5、 相關考題。
  • 人教版:初中數學函數經典練習題大全!收藏一份,期末複習備用
    人教版:初中數學函數經典練習題大全!收藏一份,期末複習備用函數一直都是初中數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不僅考試必考,而且整體的分值佔比還不低,因此常常在壓軸大題當中,經常會有函數題的出現。但是同學們也不要因此就畏懼函數題,要知道大部分考點內容還是比較基礎的,只要將這些基礎內容吃透掌握,那麼整體的數學成績肯定也不會太差。一般在考試當中,函數題主要有三類,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和反比例函數,同學們想要學好這部分內容,首先相應的基礎知識必須要掌握好,一些概念性知識、公式定理更是需要銘記於心。
  • 手可摘星辰修辭手法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這句詩還運用了一種修辭手法,大家知道是哪種修辭手法嗎?趕緊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手可摘星辰」修辭手法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從而烘託出山寺之高聳雲霄。「百尺」為虛指而非實指,「可摘星辰」以極其誇張的手法凸顯了山寺之高聳入雲,展現了一幅空靈壯美的「星夜山寺圖」。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 修辭手法、說明方法有哪些類型?作用是什麼?
    中高考經常會有這樣的題型:「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或者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在文中起到了什麼的作用?」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修辭手法有哪些?說明方法有哪些?以下是常用修辭手法、說明方法的類型及作用。一、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對偶、反覆、反問、設問。
  • 修辭技能提升導練
    1、修辭手法能增加色彩及動感;2、修辭手法能吸引人注意:由於修辭手法十分獨特,故聽眾或讀者會立即彼吸引。當兩件並不相似、通常不會相提並論的東西被拿來作比較時,人們便會覺得驚訝。3、修辭手法能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4、修辭手法能幫助記憶:很多語言都有修辭手法,因為它們容易記憶,產生難以磨滅的印象。
  • 常見修辭手法的含義、作用
    一、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種:比喻、比擬(分為擬人、擬物)、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設問、反問等。這些修辭中,運用最多的是比喻。
  • 小學語文1-6年級比喻句用法及例句,考試經常有,老師很少講!
    小學語文1-6年級比喻句用法及例句,考試經常有,老師很少講!語文是一門最注重基礎的科目。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語文顯得越來越重要。現在語文考試考得非常的細緻全面。一些不受重視的知識點也經常考到。比如說:修辭手法,標點符號等等。
  •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綜合測試卷,知識全面,建議提前收藏練習
    本套試卷題型多樣化,考核內容較為全面,具有針對性,適合一年級學生練習。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圖片保存,收藏起來給孩子觀摩或做練習,鞏固基礎。第一大題把字母改成整體認讀音節。學生要牢記16個整體認讀音節,除了要會背誦,還要會默寫。第二大題拼一拼,寫一寫,考察學生對拼音和生字詞的掌握。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提升練習卷,比綜合卷難度大
    在第四單元的提升練習卷裡,我們排版了參考答案,有許多的答案不唯一,答案只是作為參考。「泡」是個多音字,一泡尿,一泡水等等,前邊有「一」的時候,是作為量詞使用,在這個時候讀音是一聲。小學生要多練習書寫這樣的字,由於字體架構不容易掌握,很容易寫的歪歪扭扭,各個部首的比例沒有掌握好,寫出來的字不那麼美觀。仿寫詞語,已經從我們前邊單純的格式詞語轉變到表意詞語。前邊我們的仿寫詞語多數是AABB,ABAB,AAB等等這些格式型的詞語,現在我們要把「意思」作為詞語歸納的類別。表達高興的詞語有哪些?表達傷心的詞語有哪些?這類題目難度要大一些。
  •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呼告
    今天我們來學習小學語文修辭手法中的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種修辭方式,也就是對本來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喚,並且跟他說話。2.呼告的修辭效果用呼告,表感嘆,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強感染力,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
  •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測試卷,題型多,易犯錯,值得收藏練習!
    幽深—幽邃 舒暢—舒適 快活—快樂 尋找—探尋 廣闊—廣袤遐想—遐思 愉悅—愉快 敬佩—欽佩 鮮美—鮮嫩 喜愛—喜歡千姿百態—千奇百怪 井然有序—井井有條4、《大自然的聲音》一文中第③段中「頂真」這一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