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懂的人自然懂。節氣上已立秋,氣溫卻還在盛夏,這個無心戀花的時節該賞何芳?
春有櫻花俏,秋見石蒜嬌。今年初遇石蒜,是在植物園池杉林下,成片成片地開得煞有氣勢。當時還怪自己之前沒有留心,這麼嬌俏的花兒怎地忽一下就開遍了林蔭?她究竟來自何方,又將去向哪裡?
石蒜(Lycoris radiata),石蒜科石蒜屬,因地下鱗莖似蒜又常生於石縫間,故名「石蒜」。花瓣常強烈皺縮和反卷,花是鮮豔的紅色,是華東夏末秋初常見的野生球根, 花期在9月中下旬,是國慶前夕的林中之花。這些家族成員開花豔麗、明亮,但不需要很多陽光,可以說是最耐陰的花卉種類,在鬱閉林下和稀疏林緣都能開花。
▲長筒石蒜
▲鹿蔥
▲換錦花
中國常見石蒜屬植物原生地多在華東,包括:石蒜、中國石蒜、長筒石蒜、換錦花、忽地笑、短蕊石蒜、鹿蔥等。除了石蒜的花色是鮮紅色、花期較晚以外,其他種類都在7-8月開放。中國石蒜、忽地笑、安徽石蒜花色均為黃色;鹿蔥花色淡粉,長筒石蒜花色乳白,換錦花花色則為玫粉先端帶藍紫,紅藍石蒜、玫瑰石蒜花色多為深玫粉,還有一些品種花色為混色;還有一些新發現的種類是自然雜交的後代,花的大小和顏色界於原種之間,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
▲矮小石蒜
▲槭樹園林下的中國石蒜
除了各種名,石蒜的別名也都妙趣橫生:蟑螂花、龍爪花、平地一聲雷、紅花石蒜,雖然不甚好聽,但終歸是符合其形象:如蟑螂腿、龍爪一般細長而富有張力反卷的花瓣以及絕不預告、毫無徵兆地開遍人間的驚詫作風。當然,石蒜(紅花石蒜)還有兩個更為耳熟能詳的文藝名:曼珠沙華和彼岸花。 「曼珠沙華」出自《法華經》,是屬於天界的花朵,是梵語名manjusaka的音譯。而「彼岸花」之名源於:其一為石蒜葉於花前或花後抽出,花開不見葉,有葉不見花,花葉不相見,生生相錯,因而有「彼岸花,開彼岸,只見花,不見葉」之說。其二則源自日本的風俗,二十四節氣之秋分所在的一周被稱為:秋彼岸,是祭祀先人之日,而紅花石蒜的花期正好在這期間,花形花色也略帶些鬼魅氣質,再加之其微微帶毒性,常被種植在遠離人活動的地帶,因而從「天界花」變成「幽靈花」,好端端一花卻有點悽悽慘慘戚戚的意思。
▲換錦花花苞
生而為花,哪有不被人憐的道理?但她在中國一直名聲不太好,因為她多生於逝者往生之路上,花期又在農曆七月(俗稱「鬼月」),關於她的詩詞歌賦或文字描述更是少得可憐,陳淏子《花鏡》中這樣描述道:「深秋獨莖直上,末分數枝,一簇五朵,正紅色,光焰如金燈。」而《酉陽雜俎》載:「金燈之花與葉不相見,人惡種之,謂之無義草。」想來是有幾分道理,她生性喜陰暗潮溼、耐貧瘠,常生於幽暗僻壤處,不但不與他花相見,連自己的花與葉都不曾相見。而且若不是經人指點,開花前你真的找不到一絲她的行蹤,轉頭來說綻就綻,還成片成片的。
▲紅藍石蒜
但上天入地見過大世面的「幽靈小公主」們,才不介意你們悲情亦或鄙夷的眼光,在人間自顧自地絢爛著。拋開這些主觀人為寄予她的寓意,石蒜真的很美。花色綺麗,顏值滿分:象牙白、鵝黃、橙黃、玫粉、牡丹粉、豔玫紅……瓣形多姿,造型滿分:反曲蜷縮、微微皺邊、中通直筒……高高抽出的花葶不蔓不枝,這身材也滿分,再加上槭樹園裡石蒜花下那綠得深深淺淺的玉簪葉做「裙邊」,活脫脫逆襲成為時尚指數爆表的花界T臺「維秘天使」!
此外,石蒜的鱗莖含有石蒜鹼、偽石蒜鹼、多花水仙鹼、力可拉敏、加蘭他敏等十多種生物鹼;有解毒、祛痰、利尿、催吐、殺蟲等的功效,但有小毒;主治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瘰癧、腎炎水腫、毒蛇咬傷等;石蒜鹼具一定抗癌活性,並能抗炎、解熱、鎮靜及催吐;加蘭他敏和力可拉敏更是治療小兒麻痺症的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