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NGO組織開通環境汙染投訴網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國環保NGO組織開通環境汙染投訴網

2015-03-27 15:20: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 邢利宇)中國環保NGO組織之一——中華環保聯合會27日首次向媒體公布,由其運營的環境汙染投訴網www.wurantousu.com,已正式開通。

  中華環保聯合會2014年環境維權情況通報會當日舉行。

  主辦方介紹,環境汙染投訴網(www.wurantousu.com)2014年試運營,旨在利用網際網路的資源優勢、結合多方力量來切實解決環境汙染問題。據悉,截至2014年底,這一網站試運營期間共註冊會員767人,收到投訴1093件,審核通過686件。

  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服務中心副主任馬勇透露,該會對其中85起案件提供了法律諮詢服務,對25起較為典型的環境案件進行了監督調研。通過向汙染企業發送律師函、向地方政府部門發送轉辦單、建議函等形式促進地方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推動汙染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針對典型的環境問題,我們還聯合中央主流媒體進行調研、曝光,形成公眾監督環境的良好氛圍。」馬勇說。

  2014年,中國環境保護部深入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抓緊編制《水十條》和《土十條》,推動新修訂《環境保護法》及其配套文件相繼出臺,形成「最嚴環保法規組合拳」。

  馬勇表示,中華環保聯合會作為環保NGO組織,2014年繼續以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為龍頭深入開展環境維權,為汙染受害者提供法律幫助;堅持不懈開展環境普法下基層,在全國範圍內宣講新《環境保護法》和環境維權知識;為新《環境保護法》落實、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完善以及環境犯罪相關司法解釋的評估等建言獻策,積極推進環境法制建設,成效顯著。

  如,以維護百姓環境權益和公共環境利益為出發點,該會開展環境公益訴訟8起,監督調查環境案件25起,為環境汙染受害者提供法律幫助的案件12起。此外,還援助處理了12起環境糾紛。

  面對新形勢和新問題,馬勇表示,2015年該會將繼續做好環境維權工作,立足實際,優化資源,開拓創新,抓典型、有重點地開展各項工作。

  中歐環境治理項目—貴州項目「推動貴州環境司法發展、維護貴州公眾環境權益」動畫短片《公眾環境權益維護指南》在當日通報會上發布。

  該短片由中華環保聯合會國際部監製,旨在加強公眾尤其是基層群眾的環境維權宣傳教育,以新穎生動的形式向公眾普及中國《新環保法》的要點以及環境汙染維權的幾種主要合法途徑,如向環保行政部門舉報、向相關部門請求調解、提起訴訟以及通過新媒體進行輿論監督等。

  中華環保聯合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註冊,環保部主管,由熱心環保事業的人士、企業、事業單位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的社會組織。其宗旨是圍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圍繞實現國家環境與發展的目標,圍繞維護公眾和社會環境權益。(完)

相關焦點

  • NGO培訓:電子地圖在公眾參與環保中的應用
    將環境狀況呈現在電子地圖上,這恐怕是很多關心環境的人士想做的事情。開文環境地圖(www.kaiwenmap.org)歷經一年多的開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公眾得以使用帶有GPS功能的手機,拍攝環境圖片,直接上傳至電子地圖。
  • 德州晶華玻璃廠汙染大氣 環保組織索賠2820萬
    齊魯晚報記者 馬志勇 攝  齊魯晚報濟南3月20日訊(記者 廖雯穎 劉振) 3月19日,德州晶華集團振華有限公司因長期超標排汙汙染大氣,遭到環保部主管的環保組織中華環保聯合會起訴,索賠2820萬元。這是今年新環保法實施後,首個針對大氣汙染行為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 環保NGO「根與芽」的圓夢路
    也許正是這種不同於公眾普遍觀感的角度和眼光,使以成都「根與芽」為代表的環境類NGO(非政府組織)成為了環保不可或缺的第三支力量。  如今,成都「根與芽」已經在成都陸續實施了生態社區建設項目、循樂童年環境教育項目、公眾環境教育項目等,在學校開展了上百場課程,3萬多名學生參與。在一步步實現自我增值的「中國夢」的同時,它也見證了成都環保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 環保NGO發展中的媒體角色探析
    摘 要:環保NGO是為社會提供環境公益服務的非政府組織,也是中國環境保護中極為重要的社會力量,環保NGO的發展與傳播媒介息息相關。媒體在環保NGO自身綠色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這種情況下,對鬆散和非組織化的個人進行再組織化,通過環保NGO的多樣化來滿足群體對於環保要求的組織需求,使環保NGO成為社會再組織過程中的新型組織載體,可以夯實中國綠色生態環保領域理性與秩序的基礎。 環保NGO的產生往往是自下而上的,由志願者自己發起。
  • 「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NGO基金」啟動活動在長沙舉辦
    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全民行動。6月11日-12日,生態環境部在長沙舉辦了「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NGO基金」啟動活動暨2019年全國環保社會組織培訓班,增進政府部門和環保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更好地發揮環保社會組織在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中的積極作用。
  • 煙花爆竹汙染環境 環保型煙花何以環保?
    當人們長期處於氮氧化合物含量過高的環境中就可能導致死亡。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損害,甚至造成肺水腫。慢性中毒可致氣管、肺病變。吸入NO,可引起變性血紅蛋白的形成並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影響。  中國是煙花爆竹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共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數千家,年產值上百億元,年產量5000萬箱以上,其中近60%的產品用於國內銷售。
  • 中國將在環保事業中發揮NGO的作用
    ,中國在環保方面將充分發揮NGO(非政府組織)的作用。  潘嶽在出席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舉辦的「環境文化與公眾參與」座談會上指出,充分發揮NGO的作用是推動環保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公眾參與社會事務的直接方式。  據介紹,中國在開展環境保護工作三十年來,國家環保總局在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發揮NGO的作用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 湖北楚源集團偷排長江被停產後:汙染難絕,轉向環保組織求解
    為走出困境,楊志成向全國多個環保組織發出邀請,希望其能夠參與到對楚源集團解決環保問題的監督當中。「我知道(同行)有人因為汙染搬去了沙漠,也有人搬去了海邊,但我們搬不了,也不想搬,我們在(染料)行業內還算比較好的,也應該能找到治理的辦法。」7月10日,楊志成開門見山地說道。1-2排汙口地址。
  • 通報| 汙染環境!天津這些地方環保不力被曝光!
    行政區域河西區汙染類型粉塵汙染調查核實情況經現場查看,該單位有環保處理設施,且未發現有對外排放粉塵的情況,現場有一生活用排風扇,未發現有排放螢光粉的現象;該單位出示了有組織廢氣與無組織廢氣的監測報告,報告顯示排放符合國家標準,故群眾反映情況不屬實
  • 合肥這家環保企業嚴重汙染環境 屢查屢犯被通報
    作為一家環保科技企業,卻長期違法生產,嚴重汙染環境。日前,安徽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合肥市開展專項督察,下沉督察發現,合肥國新天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新天匯公司」),承擔著合肥市一半以上的汙泥處置,但其汙水處理設施長期損壞停運,部分廢水直排;協議排放標準異常寬鬆,但仍屢次超標排放;汙泥末端違法處置,嚴重汙染環境。
  • 《激流中國》系列之《環保攻防戰》:NGO負責人質問「水電站和汶川...
    中國經濟在發展,近幾年,各地環境汙染事件也明顯增多,如雲南鉻渣汙染事件,安徽懷寧、浙江德清、廣東紫金、湖南衡陽血鉛超標以及前幾天的蘭州水事件等,社會對生態環境問題也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自1996年以來,環境信訪和投訴數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由環境引起的群體事件也屢屢發生,顯然,環境問題已經不僅僅關係到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影響到到了社會的穩定。
  • 全國水環境汙染控制與 生態修復技術高級研討會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全國水環境汙染控制與 生態修復技術高級研討會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 2019 年學術年會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水汙染問題,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持續改善勢頭,但是,水汙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 環保立體聲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汙染防治攻堅戰專題新聞發布會
    今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汙染防治攻堅之年,在汙染防治攻堅戰即將收官之際,廣大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全省生態環境工作,為增進社會公眾對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了解,特別是重點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經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同意,省生態環境廳今天組織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年度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 臺灣海洋垃圾汙染嚴重 環保組織呼籲建立應對機制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電 (王捷先)有環保組織近日公布調查統計數據,通過走訪臺灣海岸線121個監測站,估計目前臺灣海岸上有超過1227萬公升體積的垃圾,重達646噸。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導,根據該組織的快篩調查,全臺灣海岸線的一半垃圾量集中在佔總數一成的13段海岸線上,其中以北海岸(基隆、新北、桃園)和西南海岸(彰化、雲林、嘉義、臺南)汙染最為嚴重;海洋廢棄物類型則以塑料瓶罐佔比最高,其次為發泡塑料與廢棄漁具。
  • 海口村民稱宇盛石場汙染環境 環保部門介入監測
    10月13日,南海網記者報導了海口市龍華區遵譚鎮宇盛石場被村民投訴的情況,報導引起海口市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14日,由海口市、龍華區兩級環保部門來到現場對石場的粉塵及噪音排放進行監測。(南海網記者孫令正攝)  此前報導》》海口村民稱宇盛石場汙染環境 鎮政府:已2次下整改通知書  南海網海口10月1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孫令正)10月13日,南海網記者報導了海口市龍華區遵譚鎮宇盛石場被村民投訴的情況,報導引起海口市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14日,由海口市、龍華區兩級環保部門來到現場對石場的粉塵及噪音排放進行監測
  • 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第二批)開始徵集
    為落實《環境保護部關於推進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環規財函〔2017〕172號,以下簡稱「《意見》」)精神,促進我國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發展,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於2017年6月聯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共同開展了「2017工業園區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徵集和評選」工作,並於2018年8月向各省市環保廳局印送了「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第一批
  • 四川環保NGO生存狀態調查
    團隊負責人周先生說,7年前,包括他在內的幾名環境保護志願者在南京創立了為環境公益行動者提供信息交流和學習平臺,當時除了幾個創始人之外,沒有專職員工,所有的工作都由志願者完成。2007年,由於有3名創始人來自於北京,且北京有NGO願意和該組織一起辦公,他們的辦公地點就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在北京,該環保NGO的業務得到發展,並有了專職員工。
  • 《環境教育》第9期:環保NGO在行動
    清華大學NGO研究所的網站上有這樣一段話:「NGO這個概念對於普通中國老百姓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大家對於民間組織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婦聯、文聯、青聯等一類群眾團體的層面。而『非政府組織』則是一個頗為敏感的詞語,可以引起一些使人警覺的聯想,更很少有人會標榜自己是『非政府』還要『組織』起來。」 1995年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讓很多北京人都記憶猶新。那時候,國際上的許多婦女NGO來到北京,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懷柔非政府組織國際論壇。當時的傳聞很多,據說來參加的什麼樣的新鮮事兒都有。比如裸體示威,不僅規模大,對政府也並不是都採取友善的態度。
  • 湖北「楚源」汙染環境屢禁不止 致中國名牌蒙羞
    「新華視點」記者徐旭忠詹國強陳春園最近,湖北楚源精細化工集團公司楚源牌活性染料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然而,在這塊華麗的「燙金獎匾」背後,是沉重的環保代價:這家公司長期向長江及周邊排放廢水、廢氣,導致水稻減產,疾病頻發,當地群眾苦不堪言。
  • 濮院整治油煙汙染_浙江在線環保新聞網_環境保護_環保投訴_浙江第...
    一些不按規定「佔道」經營的流動燒烤攤,不僅阻塞交通,還會產生大量油煙,剩下大量垃圾,給周邊環境「抹了黑」,也給附近居民帶來困擾。「你好,流動燒烤攤不能在這裡經營,請配合我們立即撤離。」……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桐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濮院分局的隊員們在濮院齊宏路上開展了流動燒烤攤規範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