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坐高鐵成了人們出行的一個重要的交通工具,然而,有時候一坐就是半天,遇上手機沒電了,高鐵上也有電源插座,可是為什麼高鐵上的電源插座時斷時續呢?
首先,高鐵的採用的是電力驅動,這個應該都清楚哦。
鐵路變電所每隔幾十公裡會有一個,將110kv,220kv,330kv高壓電,變成27.5kv的三相電,分別供給變電所兩側的供電臂,兩個變電所變出的電相序ABC三相,是不一樣的,如果把他們接通的話,會發生相間短路導致變電所跳閘。因此在變電所之間是由電分相相連的,有些是自動過分相裝置比如車站等車速慢的地方,是感覺不到停電的。而在區間車速快可能會拉弧所以是五跨/七跨/九跨絕緣錨段關節來實現的,中間是由中性區(無電區)相連,大概是190m左右,兩側設置斷/合標有些還有禁止雙弓標,目的都是為了防止相間短路引起的跳閘。
而列車電力是自受電弓取自接觸網的,當通過分相的時候,列車供電是靠蓄電池的,所以不重要的用電就會瞬時無電。但是高鐵運行時速兩三百,按250km/h,200m=0.2km,時間是0.0008h,大概不到三秒鐘。而你所說斷斷續續,大多數時候沒電,可能原因是電路有問題或者你充電器有問題。
高鐵的電來自頭上AC25KV的接觸網,然後經過一系列的轉換變成各種電器能使用的電源。再講一個常識,目前而言的技術,電在傳輸過程中都有損耗,而且輸送的距離越長損耗越大,這個沒毛病吧。最後切入重點,高鐵動車組的線路動輒是上千公裡,為了減少損耗,同時增加安全性,是每隔一定的區間單獨供電,每個區間之間會有一段無電也就是過渡區段,這一區段只有蓄電池供給基本的用電設備,空調之類的是不開的,所以這些插座會在某些區間出現無電的情況,但是按樓主所說也不應該,「過渡區段」一般不是很長,而且現在的技術大多已經實現了插座不斷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