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全球商務旅遊業復甦藏隱憂

2020-12-21 中國貿易新聞網

11月初,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BTA)發起以「就緒、安全和出行」為主題的全球營銷活動,向外界發出「團結、安全和負責任的商旅重啟」需求的呼聲,並突出商務旅遊業對經濟復甦的關鍵作用。在國際上,商務旅遊業與會展業的輔車相依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血管與心臟。商貿會展活動常常是大型商務出行的主要動機;商務差旅則是會展項目核心競爭力——「平臺效應」成型的必要條件,是一個泵血和輸血的關係。今年年中一系列聚焦展覽與會議業的國際活動或討論不斷舉辦,如果說年中業界的熱點話題是會展的話,那年末業界則聚焦於商務旅遊。

我國後疫情時期首個聚焦文旅的線下會展活動在廣東舉辦,國際首個聚焦旅遊的線下展會則在新加坡——旅遊復甦(Travel Revive),該展由柏林會展旗下ITB Asia與新加坡旅遊局聯合舉辦,11月25日至26日為其2天雲集1000多位國際與會者,該活動作為國際展會,試著為業界提供一個在後疫情時期嚴格遵守衛生防控準則的國際商務活動的測試模型,包括廣泛吸引業界關注的新加坡「互惠綠色通道」政策。在亞歐大陸的另一側,同日舉辦,但無耐舉辦地時區相對較晚的2020創新峰會(TIS – Tourism Innovation Summit)在西班牙塞維亞舉辦。11月25日至27日為期3天的線下峰會雲集來自16個國家1263位與會者。由西班牙萊蒂西亞王后親自揭幕的國際旅遊業界峰會一方面展示最新的旅遊業界創新成果,另一方面為國際業界展示了大規模快速測試在國際會展項目的嘗試。截至截稿時,IBTM World則正在為業界提供另一個線上展會的實踐案例。

早些時候,BBC以《商旅會否如初(恢復)》(Will business travel ever be the same?)為題對話著名國際旅遊諮詢公司研究部高級副主席Charuta Fadnis、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BTA)行政總裁Dave Hilfman和DigiTravel合伙人Susan Liechtenstein,並在業界引起廣泛的討論。誠然,在歐美第二波疫情尚未消退,第三波疫情的警告已經來臨的國際大環境下,商務旅遊業的復甦之路仍然充滿未知數。不少難得部分開放的國家大門再次關閉,國家間跨境出行的政策限制使得航空業再次迎來寒冬,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總經理Alexandre de Juniac在法國智奧會展服務的巴黎航空論壇再次替業界發出求救的呼聲,呼籲政府增加約800億美元的財政補貼以避免新一輪的企業破產壓力。

然而,擺在業界面前的除了短期內疫情所帶來的挑戰,還有在防疫持久戰過程中所帶來的商旅客戶消費模式的轉變。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延長員工在家辦公的期限,微軟在10月則直接宣布允許員工永久性在家辦公。畢竟,連上班都可以在家的話,日後商旅出行的頻率或許有所改變。另一方面,遠程辦公軟體的普及以及線上會展技術的逐步成熟,則是傳統商旅模式的另一個挑戰。畢竟,國內除了耳熟能詳的微軟Teams和Skype,思科的Webex和Zoom外,植根於谷歌軟體生態的Google Meet以及Facebook龐大用戶基數的Workplace正在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筆者親眼見證著身邊用戶短短數周,從諸多不適應到張口就Teams/Zoom的轉變。

線上會展技術方面,歐美初創企業則不斷刷新著融資的記錄,成立於去年的美國線上活動初創企業Run the world今年年中A輪融資1500萬美元;德國的Wonder則在在12月初奮力追趕,融資1100萬歐元。但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在11月最新一輪成功融資1.25億美元的英國線上會展初創企業Hopin,以及來自美國—以色列的領跑者Bizzabo,在12月最新一輪成功融資1.38億美元。未來,傳統商旅,乃至傳統會展業的最大挑戰究竟是來自萬眾矚目的科技巨頭還是聞所未聞的初創企業,目前仍言之尚早。

儘管商旅行業復甦過程仍不明朗,但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廣泛的共識是商旅行業終將迎來復甦。復甦最大的信心來源於——人非機器。商旅出行的動機歸根到底服務於商貿,商貿實現的核心前提之一在於合作者或買賣雙方之間的信任,信任由信息構成。線上技術先天的致命缺陷——發出方與接收方的信息不對稱性使得商旅出行不可能被完全替代。但是,在總體經濟下行的壓力和線上會展技術成熟的雙重作用下,未來非必要的商旅出行或許會迎來下降。小型商旅方面,在後疫情時期,客戶拜訪會是一個商旅形式的「倖存者」。Susan Liechtenstein指出:「基於人們對健康的擔憂,商旅出行的必要性主要取決於買方。」同時這種現象或許會自然導致未來客戶對難得確定出行的商旅要求更高,因此主打商旅市場的酒店、餐飲、交通、旅行社、禮品等企業需注重服務和產品品質的提升。大型商旅方面主要指的是參加不同形式的大型會展活動,商旅出行限制對不同會展項目影響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會展活動是否「信任強依賴」型的會展項目。一般而言,後疫情期間非貿易主導的會展項目,如會議、企業慶典、聚餐和會獎等收益穩定性表現會相對較弱。麥肯錫的題為《商務旅遊復甦之路漫長》的文章則對不同情況下的商旅復甦進行了論述。

總體而言,後疫情時期商旅出行的制約歸根在於人們對健康安全的顧慮和政府的防控政策。迫於經濟復甦的壓力,宏觀上英國的做法或許可以多加關注——隨著疫苗接種的啟動,英國正計劃在「旅行走廊」的政策框架下,測試基於機場快速測試的免隔出行方案。倘若要方便各國間的商旅交互聯通,國際健康碼的需求逐漸呈現,這方面的先行者為達沃斯論壇年輕全球領袖(Mustapha Mokass)及其所推的CovidPass「健康護照」。微觀層面上,11月初自然科研收錄並發表了一篇題為《商旅市場的新冠衝擊及其生存策略:以阿聯會展業為例》的在國際會展學界引起廣泛討論的學術論文,其中特別突出了「外包合作」策略,而非以往的「大包圍」模式對於商旅企業後疫情時期過渡的重要性。

(作者系法國智奧會展國際部項目經理)

本欄目文章涉及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會展新說|後疫情時代全球商務旅遊業復甦藏隱憂
    11月初,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BTA)發起以「就緒、安全和出行」為主題的全球營銷活動,向外界發出「團結、安全和負責任的商旅重啟」需求的呼聲,並突出商務旅遊業對經濟復甦的關鍵作用。在國際上,商務旅遊業與會展業的輔車相依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血管與心臟。
  •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如何復甦?二十國集團旅遊部長視頻會議有共識
    會議由沙特旅遊大臣艾哈邁德·哈提卜主持,二十國集團各成員國及西班牙、約旦、新加坡等嘉賓國旅遊主管部門負責人以及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經合組織副秘書長、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總裁兼執行長等出席並發言。會議圍繞旅遊業疫後復甦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
  • 後疫情時代阿拉伯國家旅遊業發展
    硬基礎設施主要指地區航空業的復甦情況。從此次新冠疫情期間情況來看,原本利潤微薄的航空業在疫情的「黑天鵝」面前更是脆弱不堪。截止7月30日,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閉,其中不乏南美最大航空公司拉塔姆、澳洲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航空等知名航空公司。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虧損843億美元,航空需求或需5年才能恢復至疫前水平。
  • 全球領導者論壇:後疫情時代的商務旅行
    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許多公司都不同程度取消或暫停了商務旅行。據差旅管理公司 BCD Travel 的調查,約60%的差旅主管預計,未來的商務旅行可能永遠無法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平。當遠程辦公與視頻會議取代了商務差旅的奔波,旅遊與酒店行業因此遭受的損失是否會造成永久性的信心打擊?
  •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復甦之煙臺樣本
    忐忑的是,煙臺的旅遊業將如何復甦?,營收驟降: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到4月全球國際遊客數量平均減少44%,旅遊收入損失約1950億美元,其中3月的遊客人數下降了55%……同樣,煙臺2020年上半年旅遊收入也非常慘澹,因此本來第三屆煙臺國際海岸生活節也變得飄搖不定。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 世界旅遊組織:全球旅遊業有望迎來階段性復甦
    人民日報9月21日報導:當前,多國旅遊業呈現持續向好態勢,多地紛紛出招吸引遊客回歸。業內人士指出,前期各國對旅遊業緊急救市初顯成效,全球旅遊業有望迎來階段性復甦。世界旅遊組織近日發布的評估報告指出,截至9月1日,全球已有115個旅遊目的地開始放寬因疫情採取的旅行限制,佔到總數的53%。
  • Cirium: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航空業復甦的新常態
    應對接連不斷的挑戰對於全球航空業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空中交通造成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這一百年不遇的重大事件讓整個行業搖搖欲墜,迫使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為生存而戰。 航空業成功復甦的道路尚不明朗。
  • 多地出招吸引客源,全球旅遊業有望迎階段性復甦
    當前,多國旅遊業呈現持續向好態勢,多地紛紛出招吸引遊客回歸。業內人士指出,前期各國對旅遊業緊急救市初顯成效,全球旅遊業有望迎來階段性復甦。世界旅遊組織近日發布的評估報告指出,截至9月1日,全球已有115個旅遊目的地開始放寬因疫情採取的旅行限制,佔到總數的53%。其中,發達經濟體中79%的旅遊目的地已開始解禁旅遊,新興經濟體這一比例為47%。
  • 「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全球旅遊業復甦有望在22-23年?
    」甚囂塵上,全球旅遊業已然進入一種疫情下的「新常態」。當前全球旅遊業都在以各種自救方法艱難前行,但在眾多從業者看來,除非疫情徹底解除、恢復正常,否則旅遊業將難回往日繁榮景象。根據世界旅遊組織(UNWTO)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遊客抵達人數將減少80%,收入損失高達1.2萬億美元。東南亞旅遊業是僅次於東北亞地區的全球第二大受影響地區。
  • 「五個貴州」:後疫情時代的文旅復甦樣本
    首個開放日,貴州文旅團的路演精神紛呈在觀察者看來,「五個貴州」的發布,不僅將豐富「多彩貴州」品牌集群,更是在為疫情下的全球旅遊業復甦探尋貴州答案。但是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幾乎冰封了整個全球旅遊業,雖然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經濟開始重啟,並逐漸放寬跨省旅遊限制,但旅遊業的恢復狀況也不盡如人意。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2020年中國國內旅遊收入將負增長20.6%,全年減收1.18萬億元人民幣。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推進旅遊業復甦成為各國共同關切。
  • 段強:對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旅遊業重啟充滿信心
    1月13日,「2020世界旅遊聯盟大會·湘湖對話」在杭州正式拉開大幕,本屆湘湖對話將重點關注後疫情時代的旅遊生態,從產業、教育、科技等多維度描畫明日旅遊業的立體圖景。為了方便身處世界各地的會員和嘉賓參與討論,本次湘湖對話將採取線下+線上方式,並通過網際網路同步直播。
  • 後疫情時代西安文旅的復甦啟示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世界文化旅遊產業帶來巨大的衝擊,西安作為知名的旅遊城市,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2020年世界文旅大會以「文旅復甦,創新轉型」為主題,在開幕式及各個分論壇上,對於如何快速復甦旅遊行業,促進旅遊行業的繁榮,文化旅遊界的專家、企業家和從業者集思廣益,從各個方面發表真知灼見。
  • 疫情下迪士尼業績暴跌 全球旅遊業復甦還要多久?
    然而就在開園之際,當地疫情出現反彈。《華爾街日報》19日報導稱,佛羅裡達州當日新增確診病例再次刷新單日最高紀錄,該州或成下一疫情「震中」,美媒評價稱「重新開放主題樂園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作為全球旅遊業的一個縮影,迪士尼經歷了「過山車」式體驗,全球酒店和航空業也遭受斷崖式衝擊,旅遊業要想全面恢復還有一段路要走。
  • 後疫情時代,用直播重啟旅遊業
    如今,「雲旅遊」擺脫了單純的展示屬性,上升至後疫情時代的轉型與自救。更多景區藉助直播的網際網路形式,一邊宣傳,一邊帶動觀眾的提前消費,以便創造出疫情結束後的行業爆發期。旅遊機構應該抓住後疫情時代人們想出遊的迫切心情,帶動消費者完成「線上種草」,配合優惠券等轉化方式,來鎖定以後的線下消費
  • 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業:從門庭冷落到百廢俱興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和行業積極展開自救,旅遊景點相繼開門迎客,旅遊業進入後疫情發展階段。,從旅遊市場復甦的空間結構來看,疫情控制較好的地區率先回暖,旅遊業的恢復呈現空間不均衡性特徵。
  • 後疫情時代,OTA如何走向復甦之路?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原本被抑制的出行需求逐漸釋放。後疫情時代,如何最大潛力地挖掘航空旅遊市場機會成為眾多航空旅遊企業關注的重點。近日,攜程、去哪兒網等OTA分別出臺了針對後疫情時代的復甦策略。
  •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的未來
    當全世界繼續應對新冠病疫情,並艱難研發有效疫苗時,我們中的許多人渴望再次安全地飛往世界各地。隨著我們慢慢地重新開始,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全球性的變化,因為人們更傾向於負責任地旅行,並在預訂旅行之前考慮他們對目的地的影響。「旅遊業的暫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重新評估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便我們能夠掌控旅遊業的可持續復甦。」
  • 全球都在摸索如何復甦旅遊業
    相比今年的五一和清明節,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在遊客數量和旅遊總收入上雖然增幅放緩,但都顯示出疫情後旅遊業持續復甦的勢頭。而為了提振旅遊業,近期在歐盟、東南亞及北美,一些國家推出「旅行泡泡」、新冠「保險」等行業振興策略,期待新冠疫情平穩後,重新將全球旅遊業拉回正常軌道。國內旅遊業復甦一半根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的統計,端午三天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880.9萬人次,同比恢復50.9%;實現旅遊收入122.8億元,同比恢復31.2%。
  • 疫情重創後的經濟復甦,蘇格蘭威士忌旅遊業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
    然而,此次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使全球旅遊業遭受重創,也波及了威士忌以及相關的行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盛典和活動都被迫取消或延期,前去參觀威士忌酒廠的訪客量在一夜之間驟減……不過,蘇格蘭各地都在制定相關復甦計劃,相信在疫情過後整個行業將會迅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