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客到秘魯南部印加古城阿雷基帕,遊覽老城區殖民地時期建築、科爾卡大峽谷等名勝後,一般還會到訪市中心廣場附近的「羊駝世界」博物館,感受印加傳統文化一脈的編織藝術。
在一個西班牙殖民風格建築的庭院,亮黃色的外牆由白色線條勾勒鑲嵌,牆上寫著「羊駝世界」。接待記者採訪的是世界著名羊駝毛紡織企業米歇爾集團的赫伯特經理。
赫伯特說,阿雷基帕是世界羊駝中心,秘魯是全球最大羊駝毛生產地和出口國。米歇爾集團為讓更多人了解羊駝毛以及印加人世代相傳的編織藝術,於2006年開辦了這座拉美唯一的羊駝主題博物館。
走進「羊駝世界」,最先看到一個小羊駝園。圍欄裡有白色、褐色、黑色等多種顏色和品種的羊駝,它們溫順可愛,喜歡與人親近,參觀者都可以體驗與它們的近距離接觸。赫伯特說,羊駝是南美最美麗的駱駝科動物,生長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從古印加時期就已被人們馴養。目前,南美大約生活著400萬隻羊駝,秘魯南部地區約佔95%。
「羊駝世界」是一個工作中的博物館。羊駝園旁邊有一個七八十平方米的展廳,地上堆滿了各色羊駝毛。一個身穿藍色工裝、頭戴工作帽和口罩的女工在精心挑選羊駝毛。內行看門道。赫伯特說,這位女工並非單純表演挑選,而是在按顏色、質量和毛的粗細度分揀羊駝毛。
羊駝壽命一般為20年,剪毛期約有10年。通常,它們10歲前的毛是細的,具有商業價值。在一個羊駝毛色樣板前,赫伯特指著從白到黑數十種顏色的羊駝毛說,地球上沒有哪一種動物能像羊駝這樣色彩豐富,「我們這裡擁有的羊駝毛顏色在世界上是最多的,共32種」。
庭院中有一個大棚,牆上掛著羊駝毛和印第安土著人用的紡錘以及色彩鮮豔的毛線,臺子上擺著幾個盛有幹樹枝、種子、樹葉的陶碗,旁邊泥石砌成的爐灶上放著4個泥罐。據介紹,印第安土著人就是用這些簡陋的工具紡線、染色,那些幹樹枝葉和種子就是染料。
在大棚另一端,兩位穿繡花罩衫、搭白底紅花格子披巾的印第安婦女席地而坐,各自埋頭編織著不同圖案的長披巾。她們手中的工具是4根粗細不同的木棍和一個用大羊駝骨磨製而成的梭子。赫伯特說,織布女工來自庫斯科土著社區,她們的織布技術是祖傳的,至少傳承了3000年,編織的圖案花色都很傳統,大多是她們社區內的湖泊、花和鳥等。赫伯特說,她們織布不需要圖紙,無論多麼複雜的圖案都存在心裡,參觀者在這裡可以欣賞到一種世代相傳的「活文化」。
看過手工織布後,赫伯特帶記者一行來到一個類似於大廠房的大廳,這裡兩側擺放著13臺廢舊機器,每臺上方是其當年的巨幅「工作照」,其中最老的一臺已有近百年歷史,是1917年製造的。赫伯特說,這裡的工業化生產程序展示從羊駝毛到成衣的生產過程,現在使用的機器現代化程度高了,但工藝流程沒變。
「羊駝世界」博物館面積不大,卻充滿文化氣息,具有獨特魅力,每年來這裡參觀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羊駝世界」已成為歷史古城阿雷基帕的一張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