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羊駝世界」博物館展現獨特印加文化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秘魯「羊駝世界」博物館展現獨特印加文化

  觀光客到秘魯南部印加古城阿雷基帕,遊覽老城區殖民地時期建築、科爾卡大峽谷等名勝後,一般還會到訪市中心廣場附近的「羊駝世界」博物館,感受印加傳統文化一脈的編織藝術。

  在一個西班牙殖民風格建築的庭院,亮黃色的外牆由白色線條勾勒鑲嵌,牆上寫著「羊駝世界」。接待記者採訪的是世界著名羊駝毛紡織企業米歇爾集團的赫伯特經理。

  赫伯特說,阿雷基帕是世界羊駝中心,秘魯是全球最大羊駝毛生產地和出口國。米歇爾集團為讓更多人了解羊駝毛以及印加人世代相傳的編織藝術,於2006年開辦了這座拉美唯一的羊駝主題博物館。

  走進「羊駝世界」,最先看到一個小羊駝園。圍欄裡有白色、褐色、黑色等多種顏色和品種的羊駝,它們溫順可愛,喜歡與人親近,參觀者都可以體驗與它們的近距離接觸。赫伯特說,羊駝是南美最美麗的駱駝科動物,生長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從古印加時期就已被人們馴養。目前,南美大約生活著400萬隻羊駝,秘魯南部地區約佔95%。

  「羊駝世界」是一個工作中的博物館。羊駝園旁邊有一個七八十平方米的展廳,地上堆滿了各色羊駝毛。一個身穿藍色工裝、頭戴工作帽和口罩的女工在精心挑選羊駝毛。內行看門道。赫伯特說,這位女工並非單純表演挑選,而是在按顏色、質量和毛的粗細度分揀羊駝毛。

  羊駝壽命一般為20年,剪毛期約有10年。通常,它們10歲前的毛是細的,具有商業價值。在一個羊駝毛色樣板前,赫伯特指著從白到黑數十種顏色的羊駝毛說,地球上沒有哪一種動物能像羊駝這樣色彩豐富,「我們這裡擁有的羊駝毛顏色在世界上是最多的,共32種」。

  庭院中有一個大棚,牆上掛著羊駝毛和印第安土著人用的紡錘以及色彩鮮豔的毛線,臺子上擺著幾個盛有幹樹枝、種子、樹葉的陶碗,旁邊泥石砌成的爐灶上放著4個泥罐。據介紹,印第安土著人就是用這些簡陋的工具紡線、染色,那些幹樹枝葉和種子就是染料。

  在大棚另一端,兩位穿繡花罩衫、搭白底紅花格子披巾的印第安婦女席地而坐,各自埋頭編織著不同圖案的長披巾。她們手中的工具是4根粗細不同的木棍和一個用大羊駝骨磨製而成的梭子。赫伯特說,織布女工來自庫斯科土著社區,她們的織布技術是祖傳的,至少傳承了3000年,編織的圖案花色都很傳統,大多是她們社區內的湖泊、花和鳥等。赫伯特說,她們織布不需要圖紙,無論多麼複雜的圖案都存在心裡,參觀者在這裡可以欣賞到一種世代相傳的「活文化」。

  看過手工織布後,赫伯特帶記者一行來到一個類似於大廠房的大廳,這裡兩側擺放著13臺廢舊機器,每臺上方是其當年的巨幅「工作照」,其中最老的一臺已有近百年歷史,是1917年製造的。赫伯特說,這裡的工業化生產程序展示從羊駝毛到成衣的生產過程,現在使用的機器現代化程度高了,但工藝流程沒變。

  「羊駝世界」博物館面積不大,卻充滿文化氣息,具有獨特魅力,每年來這裡參觀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羊駝世界」已成為歷史古城阿雷基帕的一張城市名片。

相關焦點

  • 線上遊秘魯:印加聖谷鹽礦、馬丘比丘遺址、羊駝老家、銀礦之國
    秘魯歷史10世紀左右,古印第安人在這裡建立了印加帝國,文明發展輝煌一時,後來,秘魯在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走過了近300年,如今,秘魯成為了拉美國家裡中等實力的國家。這個以農礦業立國的國家,曾是世界上最早培育和食用馬鈴薯的國家,同時在全球銀、銅、鉛、金的儲量中位居第一、三、四、六。步入21世紀,秘魯車釐子、魚粉等當地獨特的農副產品暢銷全球,礦產和紡織品出口在整個國家出口經濟中佔比很大。
  • 線上遊秘魯:印加聖谷鹽礦、馬丘比丘遺址、羊駝老家、銀礦之國
    秘魯歷史10世紀左右,古印第安人在這裡建立了印加帝國,文明發展輝煌一時,後來,秘魯在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走過了近300年,如今,秘魯成為了拉美國家裡中等實力的國家。這個以農礦業立國的國家,曾是世界上最早培育和食用馬鈴薯的國家,同時在全球銀、銅、鉛、金的儲量中位居第一、三、四、六。步入21世紀,秘魯車釐子、魚粉等當地獨特的農副產品暢銷全球,礦產和紡織品出口在整個國家出口經濟中佔比很大。
  • 安第斯文明(十五):印加文化(中)
    並且在帝國發生困難時依然會被諮詢,裁決爭議,參與現實世界的政治事件。作為回報,印加王的木乃伊會保護國家,維持土地肥沃、供水穩定。手柄的末端是高錫青銅鑄成的羊駝的頭部形象,手柄焊接在低錫青銅鍛造的橢圓形刀片上,這種類型的刀被用於切割羊駝等祭品。而另一些在印加儀式上使用的杜米刀可能僅是掛在脖子上,作為一種權力和威望的象徵。
  • 中國首家秘魯ALPACA羊駝產品集合店落戶王府井
    ,必將促進和開拓秘魯原產羊駝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相信來自秘魯純天然的、高品質的服飾產品與秘魯歷史悠久的羊駝文化會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和關注」。進入活動現場,精心布置的秘魯文化長廊和特色樂器演奏,都向到場嘉賓們展現了獨特而深遠的秘魯文化。
  • 萌萌的羊駝已來到中國 米歇爾帶你感受來自秘魯的神秘
    公司創始人弗朗克·米歇爾本人對阿爾帕卡羊駝十分喜愛,他創建公司的宗旨就是把阿爾帕卡羊駝毛這種高品質安第斯產品帶給世界。如今這家具有86年歷史的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阿爾帕卡羊駝毛條和毛線生產商,並且是世界上極少數掌握駱馬毛穩定供應鏈和高端加工工藝的企業之一。     由於生長環境特殊,羊駝毛的產量極少。
  • 千年印加古城,南美秘魯的庫斯科,孕育了美洲三大文明之一
    南美行記:秘魯古城庫斯科初印象。當我第一次踏上遙遠的秘魯的土地,我來到了古城庫斯科。它是位於秘魯南部的著名古城,也是古印加帝國的首都,在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 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秘魯印加遺址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位於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75公裡,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於約公元1500年的遺蹟,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圖:秘魯阿瓜斯·卡利恩特斯,遊客參觀秘魯印加城市馬丘比丘。
  • 對印加帝國抱著十萬個為什麼,直到來到秘魯!
    印加帝國背後的駝草泥馬它,不是一般的動物。這種在秘魯玻利維亞等安第斯山脈地區常見的動物。可以說是印加帝國背後的「女人」。此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羊駝有一個特性就是族群喜歡在一個地方便便,意思就是,羊駝其實並不是隨地大小便的動物,它們是有公共廁所的,這樣一來,也方便了印第安人收集它們的糞便,進行莊稼耕種。成也羊駝,敗也羊駝。羊駝並不能適應離開安第斯山脈的溼熱雨林氣候,這也限制了印加帝國的發展。使得印加帝國至始至終,一直都是山中的帝國,並沒有離開安第斯山脈一步。
  • 庫斯科,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古印加文化的搖籃!
    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古印加文化的搖籃。古印加文明的痕跡比比皆是,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在印第安人的克丘亞語裡,庫斯科是「肚臍」或「中央」的意思。斯科城座落在安第斯山脈一山谷中,平均海拔3400米,僅比中國拉薩低259米,列為世界第四高城市。曾是舉世聞名的印加帝國的統治中心,古城的布局從遠處望去宛如為一隻美洲虎,是南美旅遊中心之一。印加人自認是「太陽的子孫」,稱自己的國家是「世界的四方」,將庫斯科當為「世界的中心」。據神話傳說,他們是印第安人的一支,祖先住在庫斯科南方,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的的喀喀湖上。
  • 秘魯不止有馬丘比丘,輝煌的印加帝國都留下了什麼?
    洶湧的烏魯班巴河(Urubamba River,西班牙語︰Río Urumamba)水傾瀉而下,孕育了印加文明,也被印加人視為母親河。作為亞馬遜河的上遊,從秘魯東南部的安第斯山區發源,經庫斯科流向馬丘比丘,印加人稱其為「聖河」。庫斯科是昔日印加帝國的古都,但聖河才是向帝國心臟輸送血液的大動脈。
  • 2019秘魯人文探索馬丘比丘印加古道徒步
    濃鬱西班牙風情的首都利馬,「天空之城」馬丘比丘,神秘多彩的印加文化,為人稱道的美食與徒步體驗,珍貴的自然奇觀和種種神秘的失落文明為世人留下了無數遐想空間,讓我們一起深入秘魯城市和印加古道,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探尋這個耐人尋味的國度吧。
  • 在秘魯,與印加文明「零距離」接觸(國家人文地理)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位於太平洋沿岸的南美國家秘魯,是世界文明古國、印加文明發源地。印加文明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從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到南美最強盛的帝國,秘魯保存了流傳至今的歷史和文化藝術遺蹟。從空中俯瞰,可以看到神秘的納斯卡線條。這些壯觀的線條呈現人類與動物圖形,是由納斯卡文化時代的居民以30釐米深的溝渠挖成,歷經1500年仍然保持著當初的原貌。雲霧森林中的馬丘比丘遺址,讓遊客與印加帝國「零距離」接觸。
  • 展覽預告丨「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
    想揭曉這一切的謎團,就來湖南省博物館觀展吧,透過本次展覽的157件/套文物精品,共同領略秘魯古代文明的神奇爛漫與璀璨輝煌,一道去尋找那令人激情澎湃的印加帝國! 文末有小彩蛋哦! ▲帕拉卡斯文化(前900-前100年)秘魯國家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博物館藏 帕拉卡斯文化於公元前900-公元前100年,在秘魯乾旱的南海岸發展起來,在藝術和宗教方面深受查文文化影響,並發展出自己獨特文化。
  • 【秘魯散記之二】「帕查卡馬克」,前印加神殿遺址
    「帕查卡馬克」,前印加神殿遺址 4月21日下午,我們乘車前往利馬東南28公裡處帕查卡馬克前印加遺址,它坐落在魯林河山谷中,又稱魯林(Lurin)城市遺址。在遺址入口處有一座博物館,為讓遊客了解遺址實況,導遊何塞將參觀博物館安排在最後,他帶領大家沿遺址開闢的步道按次序逐一參觀。
  • 秘魯探秘 秀麗景致的印加古道
    從世界上最令人期待的熱帶雪山到擁有璀璨文明和秀麗景致的印加古道秘魯無疑是不可不去的地方秘魯的貨幣原為索爾(Sol),但1985年又發行新幣印蒂,1991年秘魯政府批准發行新貨幣,以新索爾代替印蒂,1新索爾等於100萬印蒂。舊貨幣印蒂仍可流通。匯率比價: 1印蒂約為100索爾,1 秘魯索爾約為2.4元 人民幣。秘魯位於南半球。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是庫斯科地區的雨季,晝夜溫差大,夜間氣溫可降到10攝氏度以下,需配備雨具和厚外套等。
  • 展覽預告:「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即將開展
    沒有文字的印加帝國是如何創造他們獨有的密碼來傳遞訊息?中國和秘魯相距萬裡,在文化深處又有著怎樣奇妙的緣分呢?想揭曉這一切的謎團,就來由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經視攜手帶來的「秘魯古代文明」展觀展吧!透過本次展覽的157件/套文物精品,共同領略秘魯古代文明的神奇爛漫與璀璨輝煌,一道去尋找那令人激情澎湃的印加帝國!展覽預告:「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即將開展文末有小彩蛋哦!
  • 從印加黃金到庫斯科巴洛克:秘魯的藝術
    從印加黃金到庫斯科巴洛克:秘魯的藝術  從安第斯山脈山坡上梯田所展示的古印加人的建築壯舉,到前哥倫布時期人民的精雕細琢的黃金和紡織品,秘魯的歷史藝術實力不可置否。來到利馬和庫斯科等城市的遊客一定會被生動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和裝飾室內的藝術品所震撼,這些建築和藝術品講述了這個多元化國家豐富多樣而古老的藝術傳統。
  • 「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
    9月25日晚,「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致辭。   本次展覽由湖南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天津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上海優想文化有限公司聯合策劃,是近年來國內高規格、系統展示秘魯古代文明的大型展覽。
  • 有世界風景的秘魯,是記憶中落下的空中之地,那是印加文明的起點
    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多彩場景背後,是自然與人文的交織。當你提到南美洲的秘魯時,你在地理上可以簡單地理解這裡的冰山一角,但如果你來過一次,你就會知道記憶中這座失落的城市原來是印加文明的起點。失落只是過去的代號,更多的是現代與古代的交融。
  • 呆萌羊駝、南美風情、神秘之境, 這個印加帝國的寶藏之旅,等待你的開啟...
    大家腦海裡可能首先出現的也許是馬丘比丘、利馬、神獸羊駝但小編今天想告訴大家這些遠遠不是秘魯的全部...秘魯是印加文化發源地之一。現如今,它既有淳樸大自然的視覺享受,又有復古又浪漫的現代都市。快和小編一起前往秘魯,開啟璀璨的印加文化寶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