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假日經濟之花常開不敗 | 參閱12期

2020-10-12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

編輯 | 申志瑩、武雯婧



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非比尋常:它是在我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付出巨大犧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背景下的一次全國範圍內大流動,是對我國疫情防控水平的一次大檢驗,也是我國經濟活力和消費潛力的一次充分展現,更讓我們親身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家國一體的情懷和力量。


假日經濟不只是簡單的「節日經濟」,也不是單純的「旅遊經濟」,它的發展離不開龐大的產業體系支撐。假日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躍程度。事實上,我國假日經濟之所以能快速恢復,其背後依託的正是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及巨大的需求潛力。在鞏固疫情防控成效的基礎上,假日經濟之花未來一定能夠常開不敗、四季芬芳。




一、旅遊購物人氣旺,國內循環活力強

1、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2、商業人氣穩步攀升

3、旅遊市場出行火熱


二、外媒熱議中國「十一」黃金周

1、顯示出中國對經濟復甦和疫情防控的信心

2、中國釋放內需潛力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

3、發展各國互利互惠關係


三、讓假日經濟之花常開不敗

1、不斷提升假日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水平

2、推動假日消費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機銜接


一、旅遊購物人氣旺,國內循環活力強


自駕遊美景、商場買買買、宅家享美食……「十一」黃金周適逢國慶節、中秋節疊加,全國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消費需求加快釋放,市場人氣持續攀升。


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



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難得有個長假,準備在家好好做飯,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山東省濟南市某企業員工王俊濤長假期間的安排,就是做幾頓美味的飯菜。陽澄湖大閘蟹、內蒙古牛羊肉、四川獼猴桃、海南火龍果……各地的特產美食,成了他「十一」期間選購的對象。


「十一」長假期間,消費市場回暖趨勢明顯。各地抓住8天長假契機,深入組織「消費促進月」系列活動,商貿企業以國慶、中秋、婚慶、親情、休閒、時尚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促銷活動,紛紛推出惠民讓利等舉措,大手筆發放汽車、家電、餐飲等補貼和消費券,有力激發了消費者購買熱情。


北京以「國潮、國貨、國風、國韻」為主線,浙江、福建、山西圍繞「浙裡來消費」「全閩樂購」「晉情來消費」等主題,組織開展「金秋狂歡·禮遇雙節」「下鄉的味道」等特色促銷活動。陝西組織近2000家商貿流通企業,舉辦60多場大型促消費活動,在老字號國潮、農產品扶貧、優質進口商品等方面開展促銷,刺激消費市場回暖。

  

「十一」期間,寧波、北京、甘肅、上海、海南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8.8%、18.6%、14.4%、13.7%和12.5%。

  

消費升級趨勢也非常明顯。汽車、智能家電、金銀珠寶等升級商品銷售增幅明顯。北京、廣西、甘肅等地創新舉辦汽車展,各大參展車企與演藝、娛樂等行業跨界互動,為消費者帶來一場汽車消費盛宴。北京、浙江、雲南重點監測汽車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3.5%、20.3%和14.1%。

商業人氣穩步攀升

  

看電影、逛展覽、觀演出、去健身等成為居民休閒度假的熱門選擇。商務部數據顯示,「十一」前7天,全國電影票房近37億元,為歷年黃金周次高水平。青海的特色書吧成為節日期間人們「打卡」的熱門場所,青島的「國風詩歌朗誦+現場書法」成為市民最潮的節日體驗,河南濟源王武老街「山海幻境」夜遊單日遊客量超1.5萬人次。

  


看完電影,李建華一般還愛到影院所在的購物中心「買買買」,這讓他感覺長假很充實。

  

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一」假期前3天,各地實體商業客流顯著提升,消費需求加快釋放。據監測,全國購物中心總客流達3.05億人次。

  

「十一」期間,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異常活躍,吸引境外消費回流效果明顯。黃金周前7天,海口、三亞、瓊海等4家免稅店零售額同比增長167%,免稅購物人次同比增長64%。

  

一些購物中心線下和線上成交都呈現明顯漲幅。銀泰百貨發布的數據顯示,假期前3天,銀泰百貨整體客流恢復至去年同期九成,銷售同比增長近20%。其中線上訂單是去年同期的2.7倍。

  

「十一」期間,蘇寧各類門店整體客流同比增長58%,家電、家裝等品類旺銷帶動蘇寧易購線上訂單同比增長157%。蘇寧家樂福到店客流及成交額均創新高,其中線上到家訂單同比增長170%。

  

旅遊市場出行火熱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綜合各地旅遊部門、通信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十一」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攜程發布報告顯示,「十一」假期,旅遊消費信心顯著增強,假日期間旅遊消費規模相比節前大幅增長。在攜程平臺上,機票、火車票、汽車票、用車等各類出行方式均實現全面增長。其中,機票訂單量環比9月增長超過100%,火車票訂單量環比增長超過300%,汽車票環比增長超過200%。

 

 

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的旅遊、電影、婚慶等行業的搜索熱度已達到疫情前水平,甚至遠超去年同期水平。假期期間,「國內遊」「周邊遊」「自駕遊」相關搜索熱度分別較去年同期上漲4149%、18%、36%,人們的出行熱情全面恢復。

  

驢媽媽發布的報告顯示,「十一」期間,山水名勝、文化遊依然是最熱主題類型,但夜遊、紅色旅遊人次增幅大。


在馬蜂窩平臺,眾多旅遊產品中,當地遊業務恢復最好,達到了去年同期的九成。現在,遊客更希望在一個目的地深度遊玩,漂流、露營、草原體驗等成為熱門玩法。


二、外媒熱議中國「十一」黃金周


透過「黃金周」窗口觀察中國的外國媒體認為,中國經濟社會正加快恢復到正常軌道,中國經濟顯示出強大動力和韌性,也將助力世界經濟恢復。


「顯示出中國對經濟復甦和疫情防控的信心」


西班牙《阿貝賽報》的報導說,下午6時,北京市中心最受歡迎的商業街之一王府井,行人熙熙攘攘,民眾正利用國慶和中秋假期享受生活。

  

西班牙埃菲社報導稱,「十一」黃金周,中國旅遊業異常火爆,酒店爆滿、火車票機票等銷售一空,旅遊景點人群摩肩接踵。

  

俄羅斯塔斯社關注海南島旅遊熱。相關報導指出,許多中國民眾選擇前往國內的度假勝地,其中海南島的沙灘很受歡迎。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平均每日客流量超過6萬人次。

  

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報導說,酒店預訂量飆升、八達嶺長城門票售罄……在這個「十一」黃金周,數以百萬計的人乘坐飛機出行,「顯示出中國對經濟復甦和疫情防控的信心」。報導援引經合組織的預測指出,今年中國將是二十國集團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成員。

  


美國《紐約時報》10月1日報導說,中國的長城景區已做好接待更多遊客的準備,拉薩的酒店預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00%,武漢黃鶴樓將迎來眾多遊客——這一地標性建築在一家大型旅行社「國內最熱門景點」排行榜上高居榜首。文章說,黃金周消費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經濟狀況,「發出了中國經濟復甦的明確信號。」

  

「中國釋放內需潛力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

  

「當世界其他地區還在努力遏制疫情,試圖重啟經濟時,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西班牙《先鋒報》網站發表文章說,2020(第十六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是疫情防控期間舉辦的首個國際大型車展,也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生活恢復正常的標誌之一。展覽不僅釋放了中國車市的復甦信號,也顯示出中國市場消費意願的復甦。

  

「中國釋放內需潛力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報導認為,面對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和不確定的世界局勢帶來的挑戰,中國政府加大努力,進一步加強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華爾街日報》報導認為,得益於全球需求反彈以及中國政府支持小企業、刺激消費等措施,中國經濟在9月份積聚了更多動力推動製造業強勁擴張,並將服務業信心推至一個高點,加快中國經濟復甦步伐。

  

黃金周繁榮景象背後,依託的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巨大的需求潛力。「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中國消費市場的魅力正不斷增強。」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如此評價。

  

「發展各國互利互惠關係」

  

美國《福布斯》雜誌指出,中國的商業正在恢復,採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7個月上升。縱觀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相關指標,需求方指數和生產指數都在上漲。9月新出口訂單從8月的49.1升至50.8。「世界正在購買『中國製造』,中國經濟正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幾個月來,中國經濟復甦是全球的成功案例。」美國財經雜誌《巴倫》周刊撰文說,「中國經濟復甦令人印象深刻,原因之一在於中國政府強有力的領導,民眾對經濟狀況抱有高度信心。滙豐銀行經濟學家的報告也認為,中國消費者的收入增加和消費信心提高將推動經濟繼續增長。」麥肯錫公司的民調結果顯示,中國民眾對未來6個月經濟表現的信心高達93%,遠高於其他經濟體。

  

塔斯社報導指出,卓有成效的疫情應對策略是中國經濟得以迅速復甦的前提。中國始終強調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唯有在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戰略成果之後,經濟才能得到正常發展。「六穩」「六保」為確保中國經濟穩定和可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文章還指出,「共建『一帶一路』主要目標之一便是發展各國互利互惠關係。今年前7個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增長了28.9%。」


《先鋒報》刊文說,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快速復甦,同比增長3.2%,這得益於中國快速有效遏制疫情。中國政府採取多項舉措促進經濟增長,出臺實施一系列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保證了市場和企業流動性的相對充足,助力企業融資紓困,對保護和穩定就業起到重要作用。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統計,二季度中國出口份額佔全球出口量的20%,同比增長了7個百分點。「這再次證明,中國仍是世界工廠,世界比以往更需要中國。」


三、讓假日經濟之花常開不敗


「假日經濟」雖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學名詞,但它已經廣泛存在於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中。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作為釋放內需潛力的重要路徑之一,假日經濟自然被寄予了更多期待。

  

從字面上看,假日經濟就是人們利用節假日集中消費,由此帶動市場供給增加、促進市場繁榮和經濟發展的一種綜合性經濟模式。如果以1999年國家將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重要節日的休假時間延長為7天為標誌,假日經濟已伴隨「黃金周」一起走過了20多個年頭。

  

如今,假日經濟已成為廣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衝擊出現了短暫停滯,但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際,假日經濟便一馬當先率先復甦,充分體現了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需要指出的是,假日經濟不只是簡單的「節日經濟」,也不是單純的「旅遊經濟」,它的發展離不開龐大的產業體系支撐。除了大家熟悉的旅遊業外,諸如餐飲、娛樂、影視、交通、展覽、競技等行業,無不與假日經濟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繫,它們共同構建起充滿生機、豐富多元的假日經濟生態。

  

從這個意義上看,假日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躍程度,假日經濟越繁榮,經濟發展越有活力。事實上,我國假日經濟之所以能快速恢復,其背後依託的正是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及巨大的需求潛力。


未來,推動假日經濟發展仍須立足於這一基本國情,找準發展方向,精準施策發力。


不斷提升假日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水平


要進一步優化節假日安排的制度設計,不斷提升假日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水平。

  

眾所周知,「黃金周」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拉動消費,但居民大規模集中出行,帶來了交通擁堵、設施超負荷運行等一系列安全隱患,一些景區人滿為患、酒店住宿一房難求等現象也廣受詬病。從2008年起,國家取消了「五一」黃金周,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3天假期,但這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對此,專家建議,一方面要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通過錯時休假的方式,既能釋放出假日經濟的活力,也可挖掘出假日經濟的潛力,讓尋常的每一天都能成為假日經濟的載體;


另一方面,要增加有效供給,強化創新供給,以更豐富的假日產品來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近日衝上微博熱搜的江蘇省一些高速公路服務區就很具代表性,這些形似城堡樂園又如同商業中心的服務區,不僅刷新了過往旅客的體驗,還讓其愉快地進行了消費。類似這樣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契合了假日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可謂多贏之舉。


推動假日消費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機銜接


要進一步做大假日經濟「蛋糕」,推動假日消費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機銜接。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新階段,做大假日經濟「蛋糕」,充分釋放居民消費活力,既是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體現,也是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基礎性作用的必然要求。不僅如此,還要充分利用假日經濟涉及面廣、帶動力強的特點,進一步盤活旅遊、餐飲、影視等相關消費領域,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而消費增長也會通過國際貿易渠道傳遞到世界各地,有助於全球經濟復甦。事實上,這些都為假日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具想像力的空間。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鞏固疫情防控成效的基礎上,假日經濟之花未來一定能夠常開不敗、四季芬芳。


(圖源:人民日報、新華社)

相關焦點

  • 讓假日經濟之花常開不敗
    來源:經濟日報假日經濟不只是簡單的「節日經濟」,也不是單純的「旅遊經濟」,它的發展離不開龐大的產業體系支撐。假日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躍程度。事實上,我國假日經濟之所以能快速恢復,其背後依託的正是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及巨大的需求潛力。
  • 這裡的鮮花,23年常開不敗!
    這裡的鮮花,23年常開不敗!記者在花店還見到數盆秋季新品盆栽,造型像山巒、似奇石,如同雞冠的肉質莖,其學名叫「彩春峰」,又稱春峰錦、春峰之輝錦。據老闆項先生介紹,這盆植物有欣欣向榮、充滿生機之意,所以,碰上節慶、新店開張,不少顧客會來選購這款盆栽。
  • 非遺傳承人張立繩:讓埔寨紙花「常開不敗」
    張立繩告訴記者,這不是豐順紙花第一次「以假亂真」,早在1957年冬,豐順縣舉辦工農業成就展覽會,埔寨紙花在會上展出,管理人員竟誤以為是真花,一一為之澆水。此事一時還成為奇談。  2007年4月,豐順埔寨紙花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10月,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年11月,張立繩被評為梅州市第一批「非遺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 米丈堂木作之「常花·荷在」
    白居易詩云:「汙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蓮。下有青泥汙,馨香無復全。上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借物抒情,自比蓮花,表達遠離塵囂、潔身自好的志向。近代國畫家張大千先生更是「荷痴」,他的荷花作品不勝枚舉,他常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故此,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
  • 宋代「假日經濟」何以繁榮昌盛?
    司馬光詩作「風雨難期王事劇,未知休沐幾旬來」,道出了因政務纏身而對假日的企盼。宋代休假之制確立於北宋前期。這一時期,隨著政治統治的逐步鞏固,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以及社會秩序的漸趨穩定,包括節假制度在內的各項政治制度得以逐步創建完善。趙宋立國伊始,就恢復建立休假制度。
  • 昆明鬥南花市:假日催熱鮮花經濟
    慕名前來的遊人在昆明呈貢鬥南逛花市、購鮮花,體驗雲南獨具特色的鮮花之旅,度過一段五彩繽紛的假日生活。作為亞洲最大鮮花交易市場,呈貢鬥南花市鮮花經濟持續升溫,鮮花銷售火爆。  國慶中秋「雙節」假日以來,昆明市呈貢鬥南花市鮮花經濟持續升溫,在鬥南花花世界大賣場,每天人流量均保持在2萬以上,上千個品種的鮮花讓人眼花繚亂,猶如置身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春城市民利用假日前來選購鮮花裝點家居,許多省外遊客則把琳琅滿目、價廉物美的雲南鮮花產品作為最好的伴手禮。
  • 楊獅坑村百叟宴:讓文明之花常開不敗
    楊獅坑村有12個生產小組,留在村裡的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外出經商的老闆們看到老人們將村裡打掃的乾乾淨淨,心裡充滿了感激與敬佩,於是紛紛想請村裡的老人吃飯以表心意。楊獅坑村黨支部書記餘月來說:後來好多老闆陸陸續續的請老人吃飯,我們村就形成了這個習慣,就每個月請老人吃飯。
  • 世界之花假日廣場——締造城南最生活
    原標題:世界之花假日廣場——締造城南最生活  近年來,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提高與購買意識增強,零售及服務業正悄然發生著變化。據調查顯示,中國的零售及服務業已處於亟需改革及創新的拐點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除卻滿足購物需求外,更加關注於購物過程中的交互體驗。正因如此,為城南居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便成了世界之花假日廣場不斷追求的目標。
  • 北京世界之花假日廣場2017年開業 商業面積32.47萬㎡
    正是憑藉著北京南城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與地緣位置優勢,一座集住娛玩購為一體的一站式購物中心——世界之花假日廣場正在這裡拔地而起。預計在2017年世界之花假日廣場項目建成後,不僅將能使南城地區購物、休閒、娛樂等居民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得以完善,而且還有利於大幅提升該地區商業氛圍及文化氛圍,進而為推動地方經濟建設、提升南城城市形象做出更多貢獻。
  • 《第1971期》內鄉縣衙國慶中秋假日旅遊經濟增速明顯
    點擊「藍色名片」可快速關注內鄉縣衙國慶中秋假日旅遊經濟增速明顯10月1日當天,內鄉縣衙博物館邀請河南衛視《華豫之門》主持人陳琨,與清朝「知縣」一起,開啟雲直播遊縣衙、分享100公斤巨型月餅活動。,確保假日期間景區安全有序和零安全事故、零旅遊投訴。
  • 世界十大花期最長的花,全年都開的花有哪些?什麼花的賞花期最長
    3、扶桑花(全年) 扶桑別名佛槿、朱槿、由於花色大多為紅色,所以中國嶺南一帶將之俗稱為大紅花。常綠灌木,高約1-3米;小枝圓柱形,疏被星狀柔毛。葉闊卵形或狹卵形,兩面除背面沿脈上有少許疏毛外均無毛。花單生於上部葉腋間,常下垂;花冠漏鬥形,直徑6-10釐米,玫瑰紅色或淡紅、淡黃等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圓,外面疏被柔毛。
  • 2014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參考答案:假日經濟(網友版)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四六級真題>四級真題>正文2014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參考答案:假日經濟(網友版) 2014-12-20 12:03 來源:新浪教育
  • 愛琴海籤約世界之花假日廣場 北京第二座愛琴海購物公園將亮相
    千龍網北京6月10日訊 2019年6月10日,愛琴海購物公園與北京世界之花假日廣場成功籤約,標誌著愛琴海集團又一個重大項目落地。北京金色凱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馮玉良、北京金色凱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建紅、愛琴海集團執行總裁王東、愛琴海集團執行總裁王強、愛琴海集團北京城市公司總經理楊秀紅等共同完成此次籤約活動。
  • 面試熱點:假日經濟
    中國假日經濟熱潮令全球矚目,廣受好評。對於疫情期間的假日經濟,你怎麼看? 中公解析假日經濟的既是我國控制疫情的體現,也是提振世界經濟的明確信號,促進國內、國際經濟的持續復甦。針對農村服務市場發放消費券,門票減免、旅遊包機和專列獎勵補償等政策措施,境內遊、周邊遊、帶有中華傳統意味的旅遊項目取代境外遊,內循環驅動黃金周經濟增長。三是,行業創新實現假日消費與安全防疫並重。酒店、旅遊等行業通過創新創造實現全行業預售、線上無接觸、景區限流等實現防控目的,推廣智慧遊線上直播、提前預定、豐富產品和服務行業效益。
  • 緊繃防疫之弦假日經濟穩步回升
    但不同的是,這些以往的煩惱如今變成了「開心的抱怨」,「遲到的春運」「熱熱鬧鬧真好」等網友留言,表達了人們對疫後經濟復甦、國泰民安的期盼。從更多的數據進一步分析,國慶中秋首日公路客運量7097萬人次,同比去年下降32.4%,出入境口岸未迎來假期客流高峰,上述遊客數量與旅遊收入同比恢復七成左右。
  • 日本設「山之日」促假日經濟 民眾抱怨假期零碎不利出行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盧昊】8月11日是日本新設立的首個「山之日」。《日本經濟新聞》11日說,政府希望通過新設假日拉動消費,以「假日經濟」刺激經濟增長。不過,民調顯示,和其他假日相比,日本人對「山之日」的認同感較低,大多數人傾向在家休息。
  • 花無百日紅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花無百日紅,花不能常開不敗。比喻青春易逝,好景不長。出自: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近義詞有: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分句;比喻青春易逝。
  • 維也納酒店:把握假日經濟跟上新型經濟形式節奏
    作為一種新型經濟模式,假日經濟早已不再是某一行業的專利,也不是某一區域的專享,而是成為一種普遍性、全球性的全民現象。就在年初國家旅遊局發布的《2016年春節假日旅遊統計報告》中,全國在春節假日期間共接待遊客3.02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5.6%,實現旅遊收入3651億元的數據,再次讓人們看到了假日經濟的強大力量。
  • 秦振海:長春花
    長春花作者:秦振海五掰梅也叫長春花,它是萬花叢中一株不起眼的花。但從字面上講五掰梅是代表了金木水火土,所以長開不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要溫度溼度適宜,長開不敗,永不凋謝,所以叫長春花。我第一次真正認識解長春花,是在前年和玉臣兄一塊去尼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