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在世界上國土面積排名第三,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有34個省級行政區,333個地級城市,每個省和地級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簡稱,比如北京簡稱京,上海簡稱滬,河南簡稱豫,河北簡稱冀,陝西簡稱秦或陝,湖北簡稱鄂,四川簡稱蜀或川,廣州簡稱穗,成都簡稱蓉,重慶簡稱渝,西安簡稱鎬,杭州簡稱杭,蘇州簡稱蘇,南京簡稱寧,武漢簡稱漢。一般簡稱均是專指,但也有個別簡稱「撞衫」的省市,比如今天要介紹的兩個省市簡稱就相同,一個是陝西,另一個是河北的秦皇島,都簡稱為「秦」。眾所周知,公園前230至221年,秦國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東方六國,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朝。兩地都簡稱為秦,自然都與秦王朝有非常大的干係。

陝西簡稱為「秦」,主要有五大緣由。一是關中一帶春秋戰國時為秦國發源地和治地。故後人將陝西簡稱「秦」;二是將橫貫陝西中部的主要山脈稱「秦嶺」。三是將渭河平原稱「秦川」。四是大秦王朝定都鹹陽,正好在陝西的地盤上。五是陝西省又被劃分為關中、陝北和陝南三大區域,經常又被稱為「三秦大地」。

如今的陝西是省級行政單位之一,省會是十三朝古都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國家九大中心城市之一,國家交通樞紐城市。陝西自然區劃上因秦嶺-淮河一線而橫跨北方與南方。位於西北內陸腹地,橫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流域中部,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
陝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上古時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裡及黃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陝原為界,原西由召公管轄,後人遂稱陝原以西為「陝西」。陝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個大一統王朝,有4個(秦、西漢、隋、唐)建都西安(鹹陽),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稱為「東方金字塔」。

陝西屬於祖國的西北地區。地理區劃上的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自治區)。陝西省域南北狹長,由北向南可分為地理、歷史、文化、氣候、語言、人種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區:陝北、關中、陝南。由於陝西省超過1/3的面積和人口均位於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因此陝西省是中國典型跨越南北的省份之一。

陝西作為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文化非常悠久,旅遊資源特別豐富。陝西省境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就有六個,分別是西安、延安、韓城、榆林、鹹陽、漢中。陝西省A級旅遊景區總數已達到257家,其中國家5A級旅遊景區8家,分別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華清池景區、黃帝陵景區、大雁塔—小雁塔景區、華山景區、法門寺佛文化景區、金絲峽景區、寶雞太白山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70家,國家3A級旅遊景區140家。在自然景觀方面,有位於華陰市的西嶽華山、寶雞眉縣的太白山,中華龍脈所在地的秦嶺,還有西安周邊的臨潼驪山華清池、終南山、翠華山,秦晉交界處的黃河壺口瀑布等,都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另外一個簡稱為「秦」的地方是河北的秦皇島市,秦皇島市因首字為「秦」,簡稱為「秦」也合情合理。秦皇島是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秦皇島是一個海濱城市,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唯一一個以古代皇帝名稱命名的城市,下轄四區三縣,秦皇島現轄4個市轄區(海港區、山海關區、北戴河區、撫寧區)、2個縣(昌黎縣、盧龍縣)、1個自治縣(青龍滿族自治縣)。秦皇島因秦始皇東巡而得名。

秦皇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有文字記載,秦皇島境內最早出現的地名就是《禹貢》中記載的碣石,屬冀州。地處古碣石地區的秦皇島,在商代,屬文明昌盛的孤竹古國,為孤竹國中心區域,國都便在今盧龍城附近;商被滅後,孤竹又歸屬周朝;至公元前664年,齊滅孤竹,孤竹古國歷經1100百多年。
春秋戰國時,秦皇島屬燕地。肥子奔燕,並被封於今盧龍城西北建住侯國,成為燕國最富庶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便開始派人四處尋求長生不老術。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東巡「碣石」,刻《碣石門辭》,並派燕人盧生於此地入海求仙,曾駐蹕於此,因而得名秦皇島。

秦皇島因秦始皇東巡求仙駐蹕而得名,留下了夷齊讓國、秦皇求仙、魏武揮鞭等歷史典故。秦皇島有「觀鳥之都」「北方足球城」「車輪製造之都」「渤海明珠城」之稱。境內有「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夏都」北戴河、老龍頭、孟姜女廟、秦皇求仙入海處、鴿子窩公園等風景名勝,也是全國一處重要旅遊勝地。

陝西與河北秦皇島,一個為省,一個為地級市,一個位於東部沿海地區,一個位於西北內陸地區,本來沒有可比性,也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兩地因簡稱相同而結緣,都與秦始皇有關,也算是扯得上一點關係,故而今天放在一起介紹,希望兩地都發展的越來越好。至於兩地哪個簡稱為「秦」更為合適?歡迎兩地網友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