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地德格 藏文化百科全書

2020-12-24 四川新聞網

善地德格 藏文化百科全書

時間:2020-07-24 17:19 來源:四川新聞網

編輯:劉浩然

德格印經院全貌。

德格印經院藏經閣。


錯通三聯湖。

聖仙溝景區。

多瀑溝瀑布。

野花嶺。

   ◎本網見習記者 周燕 整理報導

   2020,一同探秘絲路甘孜·康藏秘境的神秘風採,一起走進這人文風光齊絕的甘孜北線,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共同見證怎樣的驚豔絕倫!

   2020,讓我們共同見證甘孜州旅遊新地標的崛起!

   德格縣簡介

   美麗的康北高原,有一處被人們譽為善地的德格縣。德格縣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雀兒山以西,金沙江支流色曲河下遊峽谷地帶。縣城海拔3240米,地勢狹窄,南北布局狹長,周邊被藏式民居所環繞,是甘孜州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德格縣城為知名的文化古城,自古為川、藏、青三省軍事,政治要塞。一個地方的美並不僅限於它的繁花似錦,而是傾心於它亙古不變的韻味和千年沉澱下來的文化底蘊。在這裡不僅讓你觸摸到大自然的溫度,也讓你體會得到先人們留下的痕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德格成為躋身於三大文化中心之列。德格藏族群眾寬廣的胸懷更是讓這裡成為著名的文化名城。有「康巴文化中心、格薩爾王故裡、南派藏醫發祥地」之稱。

   隨著雀兒山隧道的貫通,一條新的川西自駕遊黃金通道被打通,行駛在德格境內的國道317線上,沿途寬闊延伸的公路、天藍地闊的草原、芬芳百態的花海、危聳林立的山巒、錯落有致的藏式民居、炊煙繚繞的牛毛帳篷、健壯溫順的犛牛……

   這裡不僅有高聳雲天的雀兒山,還有聞名遐邇的德格印經院、「西天瑤池」玉隆拉措、「康北普羅旺斯」獨木嶺牧俗文化旅遊景區、三聯湖、多瀑溝、聖地·帕翁卓勒景區(野花嶺)和聖仙溝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德格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六世法王卻吉·登巴澤仁創建於1729年,座落在德格縣城文化街,海拔3270米,總建築面積9000餘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雄奇壯觀,距州府康定縣城588公裡,距省會成都952公裡。1996年由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格印經院作為三大印經院之首,收藏了藏文化典籍70%的內容,擁有各類典籍830餘部,木刻印版33萬餘塊(其中古舊版本有22.8814萬塊)。所藏典籍、刻版涵蓋了藏民族歷史、政治、經濟、宗教、醫學、科技、文學、藝術等學科內容,包羅了藏傳佛教五大教派及整個藏民族文化的所有精髓,創世界之最,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素有「世界藏文化大百科全書」之譽。德格印經院不但收藏豐厚廣博,而且對建築壁畫、刻版、雕塑及其它文物保護完整,其製版工藝精湛,流程完備,堪稱一絕,這種刻版印刷工藝迄今已僅此一處可見,被稱為是「刻版印刷的活化石」。

   玉隆拉措

   玉隆拉措又名新路海,海拔4040米,傍川藏公路。新路海為冰川湖泊,平均水深10米,面積6.2平方公裡。湖泊三面依山,一面臨塬,凝靜時「秋水共長天一色」,象一碩大的明鏡映奇瑰山色於水中,又如靚藍的畫布上碧峰入幀;時有輕風蕩來,湖中波光瀲灩,若仙女弄影。夏季湖水清澈見底,冬春時則靜謐得滲出翠綠來。正面處是一座雪影婆娑的奇峰,巋然不動;與雀兒山相呼應,兩峰之間冰清玉潔,整個溝壑處冰瀑縱橫錯落,呈跳躍狀直撲谷底而來。

   獨木嶺

   獨木嶺集河谷風光、半山草場風光、原始森林風光、牧場觀光等諸多高原特色景觀。此地民風淳樸、風光絕美、素有「康北普羅旺斯」的美譽。上千畝一望無際的半山原生態草場、色曲河環繞紅色的村莊蜿蜒交錯、綿延變化的山體、森林,共同構成獨木嶺層次豐富的高原水墨畫卷。

   三聯湖

   三聯湖位於德格縣錯通村,相傳在丹霞地貌環繞,三座神山依偎的三面聖湖是晁通王和王妃丹薩生措及他九子中最英勇無敵的王子年岔阿丹的三面心湖及三座供奉的神山。錯通山頂上的三顆松耳石又稱布安瑪三面聖湖。因這丹霞地貌高聳入雲的布安瑪神山形態猶如藏房崩空形狀相似而得名,又稱裝滿寶物法器的主人,千百年來被一方百姓供奉祭祀同時也保佑著一方土地的安康。

   多瀑溝

   多瀑溝是康巴地區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態大峽谷,地處麥宿沿普馬鄉上朔的原始荒塬地帶。整個多瀑溝生態旅遊佔地面積1112平方公裡,從丁麥公路傍麥曲河逆行而上,穿行於綿延不盡的生態大峽谷之間,滿眼蒼翠欲滴的林海灌叢使人迷醉,點綴其間的杜鵑、桃梅馥鬱飄香,令你心曠神怡。這裡常年青山依依,溪水淙淙,猶如進入了另一世界。一路走來,四處景色各異,古樸而不乏清純嬌妍。時逢坳間、梁崗處星落著溫泉湖泊,若散落的珍珠瑰麗明淨。

   野花嶺

   野花嶺位於德格縣柯洛洞鄉,距離縣城約30公裡,地處國道317旁,溝谷長約6公裡,溪流、雪峰、奇石、野花等資源豐富,其中野花上百種,具有珍惜藥用價值野花達到30多種,春季時野花遍地,美不勝收。

   聖仙溝

   聖仙溝位於德格縣柯洛洞鄉境內,距離縣城約35公裡,地處國道317旁,為雀兒山山脈,溝谷長約5公裡,景區核心景點位於高山半山腰位置,環境靜謐、地勢陡峭、險要,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逍遙感。

甘孜日報

原標題:善地德格 藏文化百科全書

相關焦點

  • 德格印經院憑什麼被稱作藏文化的百科全書?聽聽官方是怎麼回復的
    說到德格印經院,相信知道德格的朋友都不陌生,但也僅限於知道它海量的經版和康巴文化起源的名頭。它是如何一步步演變到今天這輝煌的樣子,可能沒幾個人知道,今天我們從頭說起。- 藏文化的故宮博物院 -藏地之精華,在於山水與人文,要進一步了解藏文化之深邃,德格印經院就是一個必去的地方。
  • 川西自駕,發現雪山下藏文化百科全書,德格印經院
    印經院印經院位於德格縣城的高地上,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的盛名。德格被人們稱之為康巴的敦煌、民族文化的走廊、藏文化三大發祥地之首。這裡是藏語「四德十善」之地,這裡是一個歷史悠久有著十分獨特、豐厚藏文化積澱的高原聖地。
  • 【絲路甘孜•康藏秘境】第六站,把斑斕的記憶留在德格
    獨木嶺牧俗文化景區集河谷風光被一道道雲霧纏繞一改人們心目中險峻的面目顯露著崢嶸美麗的姿態博覽園探尋康巴文化那麼在康巴文化博覽園區與我們所對話的是這裡的秘境人文參觀藏文書法表演、翻閱印經板體驗藏紙製作藏族書法以字體種類繁多而聞名於世作為書寫最為快捷的實用書體形體優美流暢的酋體在藏文化流行地區得到廣泛應用
  • 探訪「藏文化大百科全書」——德格印經院
    因為一部紀錄片,了解到有一個叫德格印經院的地方。在做318旅行攻略的時候,就對此地滿懷期待。在本次旅行的最後一站,終於抵達了德格印經院。
  • 盤點四川那些淨化心靈的藏文化區?色達、郎木寺、德格不能錯過!
    2020年已經快要接近尾聲,這一年有太多的人和事使得我們熱淚盈眶,但同樣具體到個人,除了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雞毛蒜皮,也有很多的不盡如人意,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幾個四川可以淨化人心靈的藏文化區,帶你切實感受信仰的力量!
  • 第六屆四川農業博覽會甘孜館主題縣德格
    德格的演員們在農博會甘孜館展示德格特色歌舞9月20日,第六屆四川省農業博覽會上,甘孜州德格縣在甘孜館精彩亮相,琳琅滿目的產品展示了該縣厚重的特色文化、豐富的農牧業資源,以及高原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成效、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成果。
  • 四川德格:與西藏拉薩、甘肅夏河齊名,是藏區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
    說到西藏一定會想到拉薩,說到甘肅可能會想到蘭州,說到四川,會想到成都,說不定還會想起那裡的美食,但說起德格,大部分人或許鮮少聽說。德格縣,隸屬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於自治州的西北部,是與拉薩、甘肅夏河齊名的藏區三大古文化中心,是川藏北路四川境內的最後一個縣城。
  • 張霞:德格——絳紅色的信仰
    這種絳紅色是信仰的顏色,這種顏色讓我想起故鄉德格。  德格,我生活的地方,是我來過又來、走過又走的城市,作為四川的邊陲之城,我從這裡有過一路北上,翻過雀兒山、穿過扎溪卡草原、穿過青海湖、直到西寧、直到嘉峪關;我在這裡有過一路向西,沿著317國道,走過江達、走過昌都、跨過怒江、停在波密、停在拉薩;我還在德格有過一路向南,路過新龍、達到稻城、鄉城。德格在我多次的旅行中扮演著起點與終點站。
  • 獨家:走進百年德格印經院 手工印經延續至今,被譽為「雪山下藏族文化寶庫」
    走進德格印經院,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的德格印經院始建於18世紀初,藏品豐富,被譽為「雪山下藏族文化寶庫」。百年來,印經院的工人們從未停止過勞作。在這座尚未安裝電燈的古老工坊裡,在古木、煙墨與酥油相雜的濃濃暗香中,一行又一行經文從斑駁的經版和泛黃的紙張之間躍然而出。
  • 「航拍甘孜」第⑧期:德格——川藏北線上的文化小縣城
    高空中無人機與氣流周旋鏡頭裡出現一個個獨具魅力的城市穿透雲霧,我們可以看到夢中的香巴拉今天,我們繼續走進第八集川藏北線上的文化小縣城【航拍甘孜】第⑧期:德格——川藏北線上的文化小縣城秋水時至,百川灌河現在正是德格縣一年中最舒服的季節有豔陽,但也有長風有綠樹,但也有落葉此時的德格,更顯藏地小城的美妙
  • 行攝317國道(四川段)之三(探秘德格印經院)
    ,是迄今全國最大的藏文印經院,素有「藏民族文化寶庫」、 「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的稱謂和盛名,全名「西藏文化寶藏德格印經院大法庫吉祥多門」,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屬於藏傳佛教的薩迦派,位於更慶寺內,實際就在縣城中。
  • 百裡之外·遇見德格 - 中國水利網站 ->專題關注 ->新聞專題 ->...
    短短幾日的活動,我們體驗到了德格的美麗,也看到了德格的落後,扶貧攻堅道阻且長,我們相信行則將至。  談及此次調研活動,不得不提往返德格路途的艱辛,高海拔的地理特徵和閉塞的交通環境,讓德格仿佛成為世外桃源的存在:穿梭於河谷邊,行走於山脊上,草地上、公路上、半山腰上悠然而行的犛牛,定格的每一幀背景畫面,讓初到德格的我們一下子喜歡上這裡。  越親近越了解。
  • 從昌都到德格,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矮拉山,我在車上睡了一夜
    路線:蘭州-瑪多-玉樹-唐蕃古道東線(沒走類烏齊、囊謙)-昌都-德格-亞青寺-巴白路-措普溝-巴塘-芒康-奔子欄-大理-沙溪-麗江-瀘亞線-新都橋-貢嘎子梅埡口-成都-寶興-丹巴-若爾蓋-蘭州D4:昌都-江達-矮拉山早晨,我們雨中遊覽了昌都
  • 川藏線第四天,亞青寺,夜宿德格
    藏區晝夜溫差較大,及時是7、8月份,夜間的溫度也可能只有10度左右,所以夏季入藏一定要帶厚的衣物。如果你還選擇露營的話,除了厚的衣物和帳篷外,防潮墊、厚的睡袋都要備好,睡覺時也一定要穿好厚衣物,在藏區一定要小心感冒發燒。今天我們的行程相對比較寬鬆,早上半日遊覽亞青寺,午飯後的計劃是驅車前往德格縣城,晚上我們將借宿德格。
  • 走向德格
    昌都又是多元文化交匯的地方。昌都的藏傳佛教教派有格魯派、噶瑪噶舉派、薩迦派等。其中噶瑪噶舉派的祖寺噶瑪寺就在昌都,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在這裡,還有苯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不同宗教信仰並存。茶馬古道長 藏漢情義深
  • 2020想去中國四川旅遊的景點:阿爾溝,紫坪鋪,德格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德格是川西的小縣城,與拉薩、拉撲楞同等量級,號稱藏文化三大核心之一的歷史名城。離印經院不遠的更慶寺,藏曆7月1日還可以看一出別具風格的傳統藏戲—德格藏戲。德格民俗風情純樸,景色迷人。一路進入德格縣境,那獵獵飄舞的經幡,隨處可見身著赤褐色服飾的僧侶,已經有了一種身入佛教勝地的感覺。
  • 德格金剛手教法之旅
    去年是在重慶首次大圓滿教授之後的南師傳承聖地禪修之旅,走遍了從藏東瑪爾康的毗如遮那聖窟到藏西阿里的穹窿銀城和岡仁波齊、瑪旁雍措,全程上萬公裡。今年出發前預計只走兩個地方,去年已拜訪過的噶林騰寺(呷倫寺)和森遷南扎,兩個地方都會有法會教授。有意思的是,和去年一樣,期間一直想去卻不知如何去的的傳承重要聖地在不經意間再次突然成行。
  • 「世界藏文智庫」讓「絲路甘孜·康藏秘境」科考團讚嘆不已
    >迎來了「絲路甘孜·康藏秘境」科考團 德格印經院仍在使用的古雕版 藏紙藝術中心的古老藏紙製造技藝 為科考團專家學者打開了 既有民族特色又融匯多民族智慧的 康巴文化之窗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
  • 張丫丫 | 德格---絳紅色的信仰
    這種絳紅色是信仰的顏色,這種顏色他讓我想起故鄉德格。德格,我生活的地方,是我來過又來、走過又走的城市,作為四川的邊陲之城,我從這裡有過一路北上,翻過雀兒山、穿過扎溪卡草原、穿過青海湖、直到西寧、直到嘉峪關;我在這裡有過一路向西,沿著317國道,走過江達、走過昌都、跨過怒江、停在波密、停在拉薩;我還在德格有過一路向南,路過新龍、達到稻城、鄉城。德格在我多次的旅行中扮演著起點與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