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元旦,年味兒就越來越重,經歷了閉門不出的鼠年春節,是時候找家餐廳與親友相聚熱熱鬧鬧過個牛年。在上海還是要吃「本幫咪道」,歷史悠久的上海老飯店是許多人心中的本幫餐廳代表之一。
「上海老飯店」原名榮順館,始創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屈指算來已有146年歷史。2014年,「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非遺的保護單位就是上海老飯店。
南翔印象城新店是繼復地活力城店後,在上海區域的第三家門店,橫跨了印象城五樓和六樓,足以容納近250人同時就餐。與老店飛簷翹角的仿明清風格相比,新店更添時髦風情,落地玻璃、亮銅色的門頭讓人仿佛置身夜上海的大戲院。
中國紅的整體色調搭配皮質座椅與黑白地磚,牆上的掛畫帶來海派風情,傳統的燈籠吊燈又添中式韻味,兩相結合呈現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國潮風格。
順著寬敞的臺階來到二樓,偌大的水晶吊燈投射出層次豐富的光芒,再向前行,「百樂門」、「霞飛廳」、「淮海坊」13間獨具上海特色的包房一一呈現。
南翔印象城新店在包房設計上頗具巧思,從能容納8人左右的常規包房到兩兩聯通足夠容納30人左右超級大包廂一應俱全,滿足食客家庭聚會、年會宴請等多種需求,牆上的匾額,描繪城隍廟風光的掛畫,仿玉石屏風等元素巧妙搭配,各個房間統一中式古典的基調,又各具特色。
於是在如此雅致的環境中落座,等待菜品的到來。上海本幫菜易選材、功夫深,十分考驗大廚的工藝,上海老飯店為了保障這項「非遺」技藝的正宗,以師徒相承的形式代代相傳,到如今已經有了第六代傳人,其中第三代傳人李伯榮先生是上海本幫菜泰鬥,在他的努力下,扣三絲、八寶鴨以及八寶辣醬等眾多本幫經典菜得到改良,為上海老飯店乃至整個本幫菜技藝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01
老上海燻魚
上海冷菜的代表之一:老上海燻魚,將草魚改刀,高油溫快速炸制後再浸入秘制調料中,達到外脆裡嫩的口感,風味鹹甜兼具。
02
迷你扣三絲
白色瓷碗裡的小巧一盅,揭蓋後才發現大有乾坤,選用上等火腿、鮮筍、雞肉、豬坐臀肉為原料製成的「濃縮迷你」版扣三絲更加考驗廚師的技藝,在切配的過程中要做到長短整齊、粗細一致,並用"扣"的方法置放於特製的餐具之中,上菜時加入清雞湯輔以調味。《舌尖上的中國2》拍攝的正是老飯店的扣三絲,現在每天限定20份,送粢飯糕一塊。
03
醃篤鮮
灌了一肚子寒風的腸胃需要熱湯慰藉,一鍋醃篤鮮來的正是時候。新鮮的冬筍脆又嫩,在口中「咔咔」作響,冬筍的清新和刀板香鹹肉的油潤浸在湯頭裡,被百葉結吸的飽飽的,一碗下肚十分暖心。
04
金牌八寶鴨
金牌八寶鴨,上海老飯店的「鎮店之寶」,內餡豐富,做工講究,是一道地地道道的本幫經典菜品。廚師先取整鴨從背脊剖開,隨後在鴨子的腹腔中放入白果、豬肉丁、雞肉丁慄子肉等八樣餡心,蒸製足足2小時候後,八寶鴨才能外皮紅潤,香氣濃鬱。入口鴨肉柔軟,內陷口感豐富,滋味香濃,在大年夜食用,更添一份吉祥與喜悅!
05
秘制蔥烤鴉片魚頭
南翔印象城店的新菜秘制蔥烤鴉片魚頭頗具神秘色彩,揭開一邊的笊籬,陣陣蔥香與魚肉的鮮味撲面而來,扒開炸的酥脆的小蔥,足有2斤重的魚頭顯露出來,魚肉白白嫩嫩,經過前一晚的醃製入味非常。
06
蟹粉桃油刺參
「豪」感十足又滋補的蟹粉桃油刺參,蟹粉與桃膠交織出濃稠香濃的基底,碩大的刺參膠質滿滿,入口軟糯,與蟹粉共食是海鮮與河鮮的「雙鮮相匯」,口感更豐富,其充足的膠原蛋白也頗受女性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