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御廚」舊蔣介石行館上蔣氏江浙菜

2020-12-13 臺灣頻道

原標題:「軍中御廚」舊蔣介石行館上蔣氏江浙菜

  中新網3月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曾是蔣介石行館的臺灣華泰瑞苑墾丁賓館,新推「蔣氏風格」江浙菜,掌廚的鄧新鍾曾為蔣經國做菜,還服務過多位將軍,有「軍中御廚」之稱,經驗與手藝堪稱蔣氏風格江浙菜的最佳詮釋者。

  鄧新鍾17歲時進入高雄欣欣餐廳,21歲到金門服役時,以精湛手藝在軍中夥食比賽奪冠,調到金門防衛司令部夥房後,負責高級將領的三餐,蔣經國和金防部司令夏超、陸軍總司令蔣仲苓曾是座上賓。

  鄧新鍾退伍後在臺北開設「景園」餐廳,1995年被天母誠品邀請入內開設「梅龍鎮」餐廳,3年多前退休,他的江浙菜經驗與手藝,在臺灣中餐界被喻為「蔣氏風格江浙菜的最佳詮釋者」。

  鄧新鍾說,重出江湖,他花了數月時間把畢生所學全部灌注在江浙菜套餐上,重新演繹江浙菜的經典名菜「清蒸圓鱈雪菜百頁」,而「帝王蟹獅子頭」的靈感來自江浙菜的經典菜「蟹粉獅子頭」。

  鄧新鍾說,墾丁賓館是蔣公行館改建,光是歷史情感,就讓他非來不可。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金門坑道暗藏蔣氏行館
    圖:「擎天石室」是全臺灣唯一位於坑道內的當局領導人行館\網際網路  【本報訊】據中通社二十一日報導:曾是戰地前線的金門外島,臺灣前領導人蔣介石、蔣經國生前經常到金門視察,兩蔣的戰地下榻地點一直是機密,直到臺灣軍方日前才首度公開,原來位於金門太武山花崗巖峰下的「擎天石室」,是全臺灣唯一位於坑道內的當局領導人行館。
  • 臺灣寫真:日月潭蔣介石行館「重生」
    原標題:臺灣寫真:日月潭蔣介石行館「重生」  中新社南投5月11日電 題:日月潭蔣介石行館「重生」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臺灣南投縣日月潭畔的蔣公行館,曾是蔣介石休憩迎賓的所在。震驚一時的「9·21」大地震曾將它徹底毀損,原址上建起的日月行館如今吸引越來越多大陸遊客造訪。
  • 蔣介石金門行館曝光 建於坑道名為「擎天石室」
    如今擎天石室內的臥室是2005年陳水扁下榻時重修的臺灣軍方日前首度公開金門太武山花崗巖峰下的擎天石室,是全臺唯一位於坑道內的當局領導人行館  N中新  據臺灣媒體報導,蔣介石、蔣經國生前經常到金門視察,當時金門屬前線戰地,兩蔣下榻地點一直是機密。
  • 蔣介石是如何修家譜的?他在蔣氏宗族中的輩分是什麼?
    世系傳承蔣姓是寧波奉化溪口大族,《武嶺蔣氏宗譜》循舊例每隔30年纂修一次。自清代以來,1691年、1716年、1737年、1768年、1799年、1827年、1858年、1888年、1918年都修過譜。
  • 臺灣慈湖陵寢:蔣介石心靈的棲息地
    慈湖位於臺灣地省桃園大溪鎮,舊名埤尾,有前後兩湖,其間有小溪相連,蔣介石以其酷似故鄉浙江奉化為由,命名為慈湖。中華民國第三任總統蔣介石1975年在臺灣去世後,沒有下葬,其靈柩暫厝在中國臺灣省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以待時機,歸葬故鄉。蔣氏是中國浙江奉化人。
  • 美麗的西子灣行館(蔣介石)
    1949年5月25日,結束長達十天在澎湖的徘徊,在孫立人保證下,蔣介石搭機飛往高雄岡山,再登艦轉往壽山旁港口登岸,並檢閱孫立人為他訓練的新軍,是以西子灣海軍招待所成了蔣介石1949年在臺灣本島落腳的第一個行館。
  • 為何蔣介石和蔣經國靈柩沒下葬?
    為何蔣介石和蔣經國靈柩沒下葬? 2007年12月24日 13: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桃園縣大溪鎮慈湖蔣介石陵寢。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刊文說,蔣介石和蔣經國,在1975年和1988年去世後,都沒有下葬,其靈柩分別暫厝在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和大溪陵寢,以待時機,歸葬故鄉。  文章說,蔣氏父子是浙江奉化人。根據江浙一帶的習俗,人死在異鄉而又暫時未能歸葬老家的話,就先予浮厝方式處理。所謂浮厝方式,是指靈柩離地三寸,在四個角墊高。
  • 跟著蔣介石遊臺灣:建在山水勝景中的"蔣公行館"
    福壽山莊、達觀亭福壽山農場內的蔣介石行館名為福壽山莊,以擁有蔣介石炒飯照聞名,在舊照片或是侍從的描述中,蔣介石是個嚴肅的人,唯獨這些和家人相處時的留影才呈現輕鬆的一面;他有機會享受天倫和家人團聚時,最喜歡的活動就是野炊,多張照片、不同的地點,他都就著小火爐,為家人做他獨門的雞油炒飯。
  • 探秘蔣介石在臺灣高雄的行館——"瀓清樓"
    探秘蔣介石在臺灣高雄的行館——"瀓清樓" 2008年06月22日 19: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座一九六一年建成的蔣介石行館,原名「大貝湖別墅」,後稱「大貝湖招待所」,蔣介石於一九六一年一月四日命名為「瀓清樓」。自一九六七年起的每年六月十六日陸軍官校校慶,蔣介石南下主持慶典即住此。每年冬季,臺北氣候溼冷時蔣介石也常南下住此避寒。保留原貌的「瀓清樓」現闢為紀念館。高雄旅遊部門認為開放大陸遊客來臺後「瀓清樓」會吸引大陸遊客。圖為「瀓清樓」的外貌。
  • 蔣介石官邸草山行館風華不再(組圖)
    行館中的蔣介石銅像被搬入藝文中心,成了另類的後現代藝術 中評社臺北3月2日電(記者 鄒巧韻)與陽明山花季春景融融、花比人嬌氣氛相較這裡在1949年曾是戒備森嚴的蔣介石官邸,現已被臺北市政府規畫成藝術園區,惟因2007年遭受祝融,目前不對外開放。附近僅有一間藝術家工作小屋,展示當代藝術。
  • 【大家】從角板山隧道看蔣介石性格
    [摘要]某種層面上,蔣介石治理臺灣時還是以高壓的軍事統治為主,亂世用重典無可厚非,但是從蔣介石選擇行館、修築隧道以及道路命名的避諱,可見蔣介石到臺灣來是沒有安全感的。來到角板山,最為人討論的就是蔣介石行館以及緊鄰行館旁的戰備隧道,其實蔣介石行館早於1995年7月就已開放供一般民眾參觀,而緊鄰行館旁的戰備隧道卻因軍事目的而較晚開放,足見此戰備隧道的重要性,也因為這戰備隧道籠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所以這隧道又名「神秘隧道」。
  • 這裡是蔣介石的出生地,是蔣氏的「後花園」,裡面極其奢華
    溪口在浙江省寧波市的奉化區內, 這裡是蔣介石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蔣介石發揮權謀的舞臺, 這裡留下了蔣介石太多的影子和回憶, 蔣介石下野三次後,回到自己的舊居溪口,很多重要的決定和會議也從這裡召開,溪口和民國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蔣介石在臺灣34處秘密行館的三個共同點,彰顯其何種心境與歷程?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臺各地陸續建造行館,至蔣介石去世其行館總數共計34處。這些行館,有高山之巔的達觀亭、松雪樓,有臺灣最南端的墾丁賓館,有在北橫老林深處的棲蘭行館,有外島的澎湖、金門。如果將這些行館做深層次探究,會發現多數行館有三大共同特點:無門檻、落地窗、重風水!說到無門檻和落地窗,不得不提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中摔倒之事!西安事變是蔣介石內心的一個轉折點,可以說,西安事變留給蔣介石心理陰影是多方面的。
  • 蔣氏故居偶遇「蔣介石」與人合影20元一張無人理睬
    奉化市溪口蔣氏故居偶遇「蔣介石」,神態還蠻像的。與「蔣介石」合影20元一次,但沒有什麼遊客。沒有遊客沒有生意,「蔣介石」有點落寞無奈。蔣氏故居,位於奉化市溪口境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120元的門票攔住了不少想去遊覽的遊客。
  • 探訪最後的禁地 鳳凰揭秘蔣介石臺灣行館(
    在片子的最後,靜芬和同事們選擇了一張燃燒的照片來描述臺灣蔣公行館的命運。她說,在寫稿子的時候,自己的腦海中就有了這樣的一幅畫面。在所有的蔣公行館中,很多都是遭受了火的肆虐,這一把火,不管是人為的,還是因為年老失修,電線走火,但終究都是付之一炬了。這些行館,還有那些接受訪問的老人,如果現在不去重視它,它可能很快就凋零在歷史的紅塵中。「之所以特殊處理這個結尾,也是想讓觀眾看完了以後,還能回味一下,就像看完電影,不要馬上離場,而是能在心裡留下一點點東西。」
  • 蔣介石在臺灣的草山行館主建物今晨遭大火焚毀(圖)
    蔣介石在臺灣的草山行館主建物今晨遭大火焚毀(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7日 10:48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7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今天凌晨,蔣介石在臺灣的第一座官邸——草山行館,主建物遭大火焚毀。
  • 探秘建在山水勝景中的「蔣公行館」(圖)
    棲蘭山莊內的蔣介石行館,原為棲蘭苗圃招待所中新網2月20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導,只要有蔣介石行館的地方,必定都是山明水秀的地方,以這個邏輯推演,遊臺灣,這些地方應該都是不能錯過的旅遊點。全臺大約有2、30處蔣介石行館,看似多所雷同,但其實各有特色,若能一一走訪也頗有趣味。
  • 探訪青島"七星級酒店",前身是蔣介石行館,重建花30億
    原標題:探訪青島"七星級酒店",前身是蔣介石行館,重建花30億花了三年時間從各地搜集傳統藝術品,將舊石器時代起,齊魯大地出現過的文明演繹成空間藝術;從泰山、淄博移植了3000顆黑松,栽植在庭院中。這家酒店花30億重金建造,卻分毫不見浮奢之氣…這就是青島涵碧樓。
  • 臺灣蔣介石行館變酒店 號稱「七星級」住一晚逾萬元
    臺灣消息由蔣介石「行館」改建、位於臺中日月潭的「涵碧樓」,耗資新臺幣18億元重建,前天重新開張。涵碧樓最便宜的房價是一晚1.23萬元新臺幣,創下臺灣觀光酒店最高價紀錄。  號稱「七星級」的涵碧樓改走高價休閒酒店路線,採用會員制,會員卡對外以天價開出,非尋常百姓所能問津。
  • 蔣介石官邸和行宮的秘密
    蔣介石敗退臺灣的首座官邸  蔣介石夫婦在臺灣各地的「行館」多達數十處,都在山川秀美、風景絕佳之處,位於臺北市郊陽明山上的草山行館,是蔣介石敗退臺灣後的首座官邸。2011年12月30日,經過兩年多的重建,草山行館重新對外開放。  海拔443米的陽明山原名草山,因山上茅草叢生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