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2020-12-16 正義網

  國際人士認為,中國讓數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 

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家鄉 

(摩洛哥)納賽爾·布希巴 

  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利用在中國留學的機會,我走訪了很多城市和鄉村。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從事推動摩中交往的工作,多次到訪中國,見證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發展動能和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都造成了巨大影響。中國在克服疫情影響的同時,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事業,再次印證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讓佔全球總人口1/5的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中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 

  中國脫貧攻堅的過程提供了豐富案例和有益經驗。中國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在幅員遼闊的土地上,我看到中國政府為很多貧困山區修建了道路。道路暢通後,村民出行方便了,農副產品銷路也廣了,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創造了基礎設施條件。我也看到許多中國企業在扶貧行動中發揮作用,如一些本土大型超市為貧困地區的優質果蔬、肉類等產品提供市場渠道和扶持。在廣東從化,我看到當地通過旅遊產業和特色農業相結合的方式走上致富道路。這些做法令我頗受啟發,我也嘗試著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摩洛哥,建議村民在養蜂、藥草產業的基礎上,開發鄉村旅遊,拓展業務範圍,已經收到不錯的效果。 

  中國的脫貧攻堅工作是立體且全方位的。從低保、醫療保障到教育、住房、創業等各方面,政府都提供大力支持和投入;從深入實地調研、制定針對性政策到落實具體任務,每個環節都有可行的制度和明確的負責人;從補貼錢糧與生活用品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扶植產業、培養農民技能,相關政策越來越細緻,針對性也越來越強,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降低了返貧的發生。 

  中國的扶貧成就和經驗是難能可貴的。這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人民的希望,特別是對很多欠發達國家來說,中國經驗具有借鑑價值。近期,我所在的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正在編寫一本關於中國扶貧的書,為此,我研讀了大量有關中國扶貧政策、扶貧經驗的資料和書籍。我希望將中國扶貧案例和經驗進行歸納分析,同時根據非洲發展中國家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向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人士、公益人士以及國際關注減貧問題的專家提供較為完整的參考資料。 

  實施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的發展符合歷史潮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前不久,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作出部署。中國將繼續帶領人民為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斷探索努力,這不僅進一步增強了各國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也將為發展中國家繼續提供可以借鑑的經驗。 

  (作者為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本報駐埃及記者周輖採訪整理) 

從十八洞村到深圳 

(烏幹達)納蘇爾·卡扎菲 

  我曾到訪過中國許多地方,各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去湖南十八洞村和深圳參觀的經歷。 

  十八洞村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地方。2016年我第一次去中國,有幸到訪十八洞村。當地村民的盛情款待、物美價廉的手工藝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都讓我感受到脫貧攻堅給中國百姓帶來的美好生活,也更好地理解了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 

  十八洞村雖然位置偏僻,但在我參觀的時候,這裡已經有良好的公路與外界連接。過去幾十年中,中國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道路網絡將全國各個村莊都納入其中。正是因為有了便利的交通條件,像十八洞村這樣的鄉村,才得以因地制宜,通過創新扶貧模式,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利用獨特的生態優勢和民族文化,讓小村莊成為吸引眾多遊客的旅行目的地。產業和旅遊發展為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持續的收入來源,當地村民為美好幸福生活打拼、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令人鼓舞。 

  深圳是另一個觀察中國舉世矚目成就的樣本。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深圳是一座「創新之城」,科技創新給這座城市帶來巨大進步,也為理解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另一個視角。2019年,我走訪了位於深圳的多個科技創新項目,了解到政府高度重視科技企業發展,深刻體會到技術創新對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同時,根植於中國文化的勤勞基因,也是成就深圳這座城市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十八洞村和深圳發生的變化正是中國發展的生動縮影。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和毅力、改革開放建立起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聯繫、中國持續實施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因素和條件不斷推動著中國的發展進步。 

  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和困難,中國展現出十足的信心和底氣。政府迅速行動、人民團結努力,中國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走上正軌。中國還積極為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持續提供抗疫援助,承諾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中國擔當。 

  中國和非洲有著兄弟般的情誼,中國的減貧經驗也值得包括烏幹達在內的非洲國家借鑑。烏幹達可以學習中國農業產業化的經驗,實現農產品增值。中國企業在烏幹達幫助興建了多個工業園,烏幹達可以依託工業園創造更多就業。烏幹達因風景優美被稱為「非洲明珠」,可以通過發展旅遊業創造外匯收入。我們需要向中國共產黨學習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向中國朋友學習辛勤工作的精神,堅定帶領人民脫貧致富。我也希望未來有更多非洲人能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把更多中國經驗介紹到非洲國家,讓非中友誼代代傳承,造福非中人民。 

  (作者為烏幹達執政黨全國抵抗運動中央委員、青年團主席,本報駐南非記者呂強採訪整理)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哥倫比亞)恩裡克·波薩達·卡諾 

  自上世紀60年代起,我曾在中國工作和生活近20年,很多人稱我為「最熟悉中國的哥倫比亞人」。 

  我作為外國專家,攜家人前往中國。最初,我為將赴拉美國家和西班牙工作的中國外交官編寫教材,妻子則教授西班牙語。1983年至1986年,我在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館工作,先後任領事、公使銜參贊和代辦等職。這期間,哥中簽署協議,成立了第一家在華加工哥倫比亞咖啡的合資公司。之後,我曾在中央編譯局等單位工作。 

  今年,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中國仍有不少群眾生活在貧困中。當時中央編譯局曾發起給社區貧困家庭捐助物資的活動,外國專家也紛紛參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解決了數億人口的脫貧問題。完成這一壯舉,這根本上歸功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 

  改革開放以來,從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到取消農業稅,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中國在農業領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增進了農村人口福祉。在加快經濟發展同時,中國還注重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先富帶動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到後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中國區域協調和整體發展穩步推進。今天,中國對醫療、教育等領域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促進了社會各領域發展,讓全體人民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在推動國家發展過程中,中國注重製定規劃和目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對國家發展做出合理的中長期規劃,有助於保持政策的可預期性和連續性。 

  世界驚嘆於中國的發展奇蹟,也對中國成功的經驗充滿興趣。我在中國長期工作生活,還在哥倫比亞豪爾赫·塔德奧·洛薩諾大學參與創建了孔子學院,擔任外方院長長達7年。和我一樣對中國有過深入接觸和了解的友好人士,都深感有責任向世界闡釋中國制度的優勢。毫無疑問,人們會從中國的發展經驗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作者為哥倫比亞豪爾赫·塔德奧·洛薩諾大學亞太觀察中心負責人、孔子學院資深顧問,本報駐巴西記者朱東君採訪整理) 

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英國)何麗莎 

  1986年,29歲的我受聘於世界健康基金會,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成為一名兒科醫生。一開始,我的工作專注於新生兒重病特殊護理,傳授關於危重新生兒急救、早產兒呼吸窘迫、新生兒肺炎等方面的應對經驗,同時著手建立中國第一家規範化的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還記得1988年的一天,杭州第一例四胞胎在兒童醫院誕生。作為當時這4個孩子的監護醫生,看著小小的生命健康成長,內心的欣喜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我走訪了浙江省很多地方,發現農村新生兒死亡率較高,鄉鎮醫院在新生兒看護救治方面能力較為薄弱。我決定去鄉鎮做公共醫療健康方面的研究,並向更多醫生普及兒童護理、新生兒急救等方面知識。此後,我和我的同事攜手中國多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制定了「新生兒基礎護理規範」,推進開展免疫接種、瘧疾控制、安全孕產等衛生項目。 

  30多年過去了,我想以「激動人心」來形容我對中國發展面貌與社會變化的感受。我特別關注到,中國新生兒死亡率大幅下降;基本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政府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建設,特別是落後地區的貧困人口同樣享有基本醫保、大病醫療等保障;5G、人工智慧、大數據在醫療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中國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顯著進展,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位於浙江省西部的開化縣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縣。我曾前後20多次前往該縣。過去, 從杭州到開化,將近一天的時間才能到達;如今,沿著筆直的高速公路,穿過一個個隧道與橋梁,車程已經縮短到3個多小時。隨著交通改善,開化縣發展生態旅遊等產業,越來越多的當地人走上了致富道路。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際層面,中國第一時間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盡己所能推進全球疫情防控合作。在對患者的救治中,中國不放棄任何一個病患,通過大規模核酸檢測、流調追蹤、隔離治療等手段,保障疫情防控富有成效。中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經濟社會發展回歸正常狀態,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2016年,我來到浙江大學任教。中國的科研環境非常好,在項目設置、經費支配、資源調動方面,都給予專家學者充分自由,讓他們可以專注於課題研究。近來,我們著重加強關於人口遷移與健康、兒童保護、抗生素耐藥性、醫療制度改革等領域研究,並積極探索中外醫學交流,開展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科研學術交流。其間,我曾與中國醫療專家一同前往馬裡,了解到中國援非醫療隊長期堅守當地、治病救人的故事。我希望發揮自己所長,將中國和英國的先進醫療經驗介紹到非洲,助力中國醫療隊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為英國公共衛生局顧問,浙江大學醫學院全球衛生中心副主任、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本報記者陳尚文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對人類發展事業的偉大貢獻(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本報記者 呂 強攝「十三五」期間,中國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對於中國人民來說,今年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告別絕對貧困。70多年來,中國通過不懈努力和奮鬥,不僅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還讓老百姓過上越來越富足的生活。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擺脫絕對貧困堪稱奇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為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動力,為解決全球減貧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在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了重要篇章。
  • 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不僅是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信心和動力,為各國推進減貧工作提供參考借鑑,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  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  詹姆斯·林奇  臨近歲末,中國在實現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就
  • 談及人類減貧經驗,大家都聊了啥?
    「中國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在這場歷時8年的脫貧攻堅戰中,通過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到今年年底,現行標準下的近1億農村貧困群眾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和12.8萬個貧困村全部摘帽,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解決,全體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 - 扶貧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有8億多人脫貧,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世界銀行前行長金墉稱讚中國的脫貧成績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亞太局局長布雷特感慨,「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如此迅速完成這樣一項影響深遠的事業」,「中國的減貧經驗是一座寶庫」。
  • 中國的脫貧奇蹟 世界的減貧經驗丨時評
    近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此次論壇以「推進全球減貧事業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以線上線下形式參會,圍繞減貧經驗深入交流,達成廣泛共識。
  • 專訪:中國減貧事業為世界提供重要參考——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許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在2020年實現國內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為世界減貧事業增添信心和動力,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可供借鑑的經驗。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黨向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訂立的一份「軍令狀」,也是一份莊嚴的「歷史契約」。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和全國人民經過幾年的艱苦決戰,在2020年迎來決勝收官、兌現承諾的時刻。
  • 劉永富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的發言
    中國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的發言中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 劉永富在2018年舉辦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我同與會朋友分享了中國脫貧攻堅的主要體會,一是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二是有一個明確的減貧目標,三是有一個精準的基本方略,四是有一套超常規的政策舉措。今天,我同大家專題分享中國實施習近平主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主要做法。
  •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特」在何處?《求是》這篇文章講透了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中國脫貧攻堅的探索和實踐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新境界,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成功經驗。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究竟「特」在何處?
  • 以夢為馬 決勝全面小康徵戰正酣
    縈繞千年的小康夢想,正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中,照進現實。  四川省委莊嚴承諾——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夙願與夢想的決定性階段由此拉開。  這五年,四川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攬治蜀興川事業,認真作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四川答卷,奮力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
  • 國際社會點讚中國扶貧工作: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70年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億餘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2013年至2018年,每年有1200多萬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中國由此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中國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大為讚賞,稱讚「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照亮全球減貧事業進程 中國脫貧贏得...
    「你好」……外國人眼中一個個鮮活的脫貧故事,匯成一幅中國決勝脫貧攻堅的恢宏畫卷。堪為世界之最的減貧速度和減貧數量,講述的是一個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強大信心的勵志故事,為全人類戰勝貧困、實現美好生活的追求注入強大動力。美國學者庫恩感嘆說:「中國取得了諸多成就,但沒有什麼比中國消除極端貧困更具感染力,這堪稱曠世傳奇。」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中國樣板」。貧困是橫亙在世界發展面前的一道巨大鴻溝。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
  • 世界銀行稱8800萬至1.15億人將因疫情陷入極端貧困 外交部分享中國...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2020年11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以下為部分實錄。你如何看待中國在國際減貧事業中的作用?答: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包括極端貧困,是最大的全球挑戰,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要求。中國分享脫貧經驗,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力量。改革開放40多年來,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有8億人擺脫了貧困。
  • 堅定信心 逆勢勇進 以日新月異風貌決勝全面小康
    在全市上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和「十三五」收官的關鍵時期,市委召開四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進行再部署再動員。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堅定信心,逆勢勇進,以日新月異的風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是極不平凡、極為不易的一年。
  • 國際社會: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經驗值得借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多國人士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脫貧攻堅是了不起的創舉,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中國的減貧經驗值得各國借鑑。南非總統經濟顧問 特魯迪·馬哈亞:中國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偉大成就,在過去的40多年裡,中國有這麼多人口擺脫貧困,這樣的成就是史無前例的,中國的成功經驗值得世界各國學習,這也告訴我們,把人民作為發展的中心任務,將會取得巨大的成功。
  • 習近平向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致賀信
    習近平向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致賀信       發布時間:2020-12-15 04:51:4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2月14
  • 國際社會:中國減貧成就令全世界矚目
    人民網聯合國10月16日電(記者 李曉宏)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同中國國家行政學院16日聯合舉辦「加強公共機構作用,實現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線上研討會。與會各方表示,中國減貧成就令全世界矚目,為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重大貢獻。
  • 緬甸民盟中央委員會委員:緬中減貧合作大有可為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緬中減貧合作大有可為(國際論壇)中國各項精準扶貧政策確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這種信念和行動令人欽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緬甸派專機向中國運送抗疫物資,並克服困難提供200噸大米援助。中國派醫療專家組赴緬甸,同時提供抗擊疫情所需資金、技術、物資等多方面的援助。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扶貧基金會緬甸辦公室指導下,中緬胞波友誼團隊與緬甸志願組織「我們愛仰光」共同執行「微笑兒童」糧食包捐贈活動,向在仰光市的許多學校和學生等捐贈糧食。中國是緬甸的好鄰居,緬中同飲一江水,胞波情誼深厚。
  • 【決勝全面小康】射陽:書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答卷
    今天(8月14日)上午,由中共鹽城市委宣傳部、鹽城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射陽專場在鹽城市新聞發布廳舉行。射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吳岡玉介紹了射陽縣近年來經濟發展、城鄉建設、民生事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