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歷史看洛陽,而中華國家和朝代的起始可以說一定要看夏朝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類考古學文化遺存,是介於中原龍山文化和二裡崗文化的一種考古學文化,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裡是中華先民所創造。該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於豫西、豫中豫西南,北至山西南部,西至三門峽、丹江上遊的商州地區,南至湖北北部地區,東至開封、蘭考一帶地區。
經過60年的科學考古發掘,二里頭遺址有多項重要發現,對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王國的興起、王都的規制、宮室制度等涉及中華文明發展的重大問題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非常有特色的一點是,因為二里頭遺址發現了30多座夯土建築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夯土宮殿建築基址群,而且早期宮殿遺址都是用夯土築造的,所以博物館外圍及內部裝修大面積採用全手工夯土牆工藝。
二里頭遺址絕對年代,在約公元前1900年左右,相當於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為3.75平方公裡,內有大型宮殿遺址。
二里頭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
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
二里頭遺址的宮城,是迄今可確認的中國最早的宮城遺蹟。縱橫交錯的中心區道路網、方正規矩的宮城和具有中軸線規劃的建築基址群,表明二里頭遺址是一處經慎密規劃、布局嚴整的大型都邑。
二里頭遺址清理的手工業作坊,包括鑄銅、制玉、制石 、制骨、制陶等作坊遺址,清理出大量青銅器、玉器、骨器、陶器製品。
遺址中還出土數件鑲嵌綠松石的獸面銅牌飾,製作精美,表現出了夏朝先民們的鑲嵌技術,是中國最早的銅鑲玉石製品。
其他銅器還有生產工具刀、錛、鑿,武器戈、戚、鏃,樂器鈴等。
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最早的王權國家的形成,這本身已經非常有意義。
如今,經過考古學者和建設者們的不斷努力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已經於2019年10月19日建成,是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示範區,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
2020年2月29日,二里頭遺址啟動申遺前期工作,二里頭博物館系統展示了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歷程、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研究成果,對研究中華文明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