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說的是不要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別人的想法。
這句話出自《莊子·秋水》中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就是莊子和惠子一同出遊時來到了濠州橋上,見魚翻騰而出,即興展開的一場辯論。原文如下: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這段對話的意思是,莊子和惠子走到濠州橋上。
莊子看著水裡的鰷魚躍出說:「鰷魚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兒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莊子說:「那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你問我是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說明你是知道我知道的,所以才來問。現在我告訴你,我是在這橋上知道的。」
(往上滑動可查看全部譯文)
這個對話在現在看來,只能說這兩個人是不折不扣的「槓精」。但是作為一個哲學家,莊子的腦迴路和一般人是不一樣。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 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莊子的學問淵博,遊歷過很多國家,對當時的各學派都有研究。
但人各有志,有人喜歡「寶馬雕車香滿路」,有人偏愛「野蔬充膳甘長藿」,莊子就屬於後一種人。他很有個性,不跟官府打交道,不跟混跡於上層社會的學者交朋友,「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活得逍遙灑脫。
相傳,楚威王聽說莊子的才學很高,派使者帶著厚禮,請他去做相國。
莊子笑著對楚國的使者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沒有看見祭祀用的牛嗎?餵養它好幾年,然後給它披上有花紋的錦繡,牽到祭祀祖先的太廟去充當祭品。到了這個時候,它就像當個小豬,免受宰割,也辦不到了。你趕快給我走開,不要侮辱我。我寧願象烏龜一樣在泥塘自尋快樂,也不受一國君的約束,我一輩子不做官,讓我永遠自由快樂。」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後諸侯混戰,爭霸天下,莊子隱居著書,研究道學,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世尊稱為道教祖師、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莊子的思想在先秦時代具有獨樹一幟的浪漫色彩。他放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只想保持一顆逍遙自在的心。追求清靜無為,萬物平等。
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意象雄渾飛越,想像奇特豐富,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莊子擅長用寓言故事來諷刺人,是著名的毒舌;他更喜歡用寓言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教育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懂得了他的寓言故事,就通曉了他的思想,通曉了他的思想,就會將人生看得更通透。
莊周夢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
原文: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論》
譯文: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在花叢中自由自在的飛翔,感到十分快活和舒暢,已經忘記自己是莊周。但是,莊周突然醒來之後,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自己是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生死之間,是否只是大夢一場?莊子借夢蝶,模糊了真實和夢幻的界限。夢裡是真的,還是現在是真的?如果我們活在一場夢裡,那麼夢醒時分才是我們回歸真實的時刻吧。
魯侯養鳥:你所喜歡的,別人未必喜歡
原文: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莊子·外篇·至樂》
譯文:從前,有隻海鳥落在魯國都城的郊外,魯侯以為這是只神鳥,令人把它捉住,親自把它迎接到祖廟裡,畢恭畢敬地設宴迎接,並將它供養起來,每天都演奏古時的音樂《九韶》給它聽,安排牛羊豬三牲具備的「太牢」給它吃。魯侯的這種招待把海鳥搞得頭暈目眩,惶恐不安,一點兒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過了三天就死了。魯侯是用他自己享樂的方式來養鳥的,而不是按照鳥的生活方式來養鳥啊。這隻鳥是被他嚇死的。
人總是一廂情願,覺得自己喜歡什麼別人也一定喜歡什麼,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不懂如何去換位思考關照別人。人心百結,人與人千差萬別,交往之中,千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尊重別人才是最好的選擇。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莊子之語看似誇言萬裡,想像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於史料議理,作為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之一。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的地位不低於儒家和佛家。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