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蛇年大年初一上映的《西遊降魔篇》(簡稱《西遊》)由於貼上了「星爺」的標籤,票房不斷走高。據華誼兄弟公告,截至本月17日24時,該片內地票房已高達6.4億元。雖然華誼兄弟已公告其為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的出品方、投資方和發行方,負責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的運營和發行,但其投資方地位仍頗受業內質疑。儘管如此,由於市場對該片預期頗高,該股股價在上映前即已大漲,從1月25日算起,11個交易日內累計漲幅高達32.21%。不過,在《西遊》上映以來,雖然多家券商發布研報看好該股,其股價卻在該片上映以來衝高回落。
華誼兄弟投資方地位成疑
公開信息顯示,《西遊》 最大的投資方分別為文化中國、威秀亞洲,以及周星馳任執行董事的比高集團,三者各佔30%的投資份額,而剩下10%的股權是由安樂影片所持有。而據華誼兄弟公告,其與比高電影發展有限公司、崴盈投資有限公司及其他合作方就電影《西遊》籤署的一系列相關合作協議約定,公司為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的出品方、投資方和發行方。因此,華誼兄弟對《西遊》的投資方地位頗受業內質疑。
據該股公告,「根據協議的約定,公司除了收取該影片之大陸地區發行毛收益12%的發行代理費外,還享有取得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發行的大部分分成收益的權利。據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的發行情況,其他投資方享有取得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發行淨收益10%至30%分成收益的權利。」業內人士質疑,「12%的發行毛收益,這個很正常,但70%-90%的發行淨收益,這拿得很高了。」據業內測算,只要《西遊》票房上3億元,華誼就開始賺錢。而對投資方來說,票房起碼要八九個億,投資方才能回本,這明顯不合常理。
2012年9月,比高集團曾經以3800萬出售《西遊》30%的股權給文化中國,照此計算,該片的總成本在1.27億元左右。據華誼兄弟2月7日公告,其向該影片的執行製片方支付的製片款僅為人民幣4050萬元。也就是說,其後續並無製片款支付。而據2月5日比高集團董秘易作汶的表態:「公司在2012年11月底公告《西遊》投資者後沒有引入新投資者。」因此,若按和文化中國的同等股權比例計算,華誼兄弟佔該片的股權約為31.89%。
儘管《西遊》在全球發行,但在香港、臺灣等其他華語地區,其首日票房不過百萬級,和內地首日超過7000萬的票房成績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換言之,大陸票房才是《西遊》 票房的大頭所在。而在拿走12%的發行代理費之後,華誼兄弟仍將以31.89%的投資佔比分享高達70%-90%的大陸地區分成,是這樣嗎?若非如此,那就是華誼兄弟信披有嚴重失實嫌疑。
市值上百億或為迴光返照
實際上,由於身沾「星爺」概念,在《西遊》上映前,華誼兄弟股價已提前大漲。從今年1月25日算起,在11個交易日內累計漲幅高達32.21%。
頗為諷刺的是,《西遊》 上映以來,在近期多家券商發布研報看好該股的背景下,號稱將分享大陸地區該片至少七成收益的華誼兄弟,其股價卻在衝高后大幅回落,追高買入的投資者已虧損慘重。
而自2月4日以來,華誼兄弟總市值已連續10個交易日保持在100億元以上。業內人士認為,不管華誼兄弟是否真為《西遊》的投資方,該公司部分股東將從股價的上漲中獲得好處。
在沾光星爺致股價大漲的同時,該股去年業績就顯得暗無光彩。據該股公告,其2012年實現淨利潤(母公司)24348萬元—27391萬元,同比增長20%-35%。不過,其2012年非經常性損益淨額高達6198萬元,同比2011年的2179萬元增幅高達184.44%。可見,若剔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其去年業績增長將大幅縮水。 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