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將在5月20日連任就職,就職演說能否平息兩岸緊張?島內學者普遍悲觀。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表示,蔡可能呼籲兩岸和平,但不會產生任何作用,兩岸未來擦槍走火的可能升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蔡英文連任就職一切從簡,但攸關兩岸關係的就職演說內容仍受重視。
趙建民認為,三個因素造成蔡不會在就職演說有積極表述,一是黨內激進勢力的牽制,在初選時曾經支持賴清德的派系,就是對蔡的兩岸政策不滿,當初才要棄蔡挺賴,如今蔡仍受其牽制;二是這次勝選就是因為蔡採取「抗中」姿態,她的演說必須與這個姿態呼應、吻合;三是她如今跟美國走得這麼近,而美國今年也正逢大選,川普競選策略與蔡一模一樣,就是強烈「仇中」,因此要蔡在演說提出一些推陳出新的說詞,相對困難。
不過,他認為,仍有一個因素讓蔡英文可能必須說出一些和緩的言辭,那就是美方恐怕也已注意到臺海周邊風起雲湧的形勢,擔憂兩岸擦槍走火,因此可能要求蔡必須在演說中表現出妥協性,降低兩岸緊張;然而,蔡英文應該只會空泛地提到類似「維持現狀」、「兩岸和平必須由兩岸共同努力」等抽象原則,而這樣的表述一點用都沒有,未來的情勢十分悲觀。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楊開煌認為,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不會講什麼,就算講了什麼,大陸也要聽其言觀其行,不是一篇演說能改變。
「臺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則說,蔡英文五二○要說的,應該在今年1月11日當選時就已經說完了,也就是「和平、民主、平等、對話」;在美中的格局中,臺灣能做的有限,蔡英文的一篇就職演說,不會改變什麼,她的一貫風格是當選時就已說明白了。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