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低齡留學人數增長速度快,實際上10萬人左右,這個數字跟全國初中生4000多萬,高中在校生800多萬比並不是很大,卻引起各方關注。究竟在這股低齡留學潮中,小留學生們過著怎樣的留學生活?網易教育推出《父母送我去留學》策劃,對話小留學生,通過個體故事展示全景低齡留學。
網易教育專稿,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學生檔案:Leah 計繁琪 15歲 8年級第二學期留學,2016年就讀9年級,學校 Craigslea State High School 克雷基拉公立中學,興趣愛好是畫畫、唱歌、滾軸。
記者手記:雖然,一個學期的留學生活並不長,寄宿家庭的嚴格讓Leah難熬,不過她還是覺得出國留學肯定會學到更多,在中國學下去的話成績會很好,但是就只會學習。出了國則不一樣,任何事情都要在沒人幫助的情況下解決,所以情商自然就提高了。
學生故事:
15歲Leah離開了父母,來到澳大利亞的布裡斯班學習,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她的留學學習生活還沒有正式開始。經歷了一個學期語言學校的學習,Leah馬上要正式進入學校學習了,對這一切她充滿了期待。
語言學習很開心 老師喜歡與學生互動
雖然還沒有正式到澳洲的學校學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Leah已經喜歡上了這裡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老師回和學生積極互動,並不是像國內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認真」聽。有的時候老師會帶學生們昆士蘭去體驗,每個人拿一份稿,在課上就開始排,有更多的實踐性,思維的擴散性。
對於老師的印象,Leah和很多小留學生不謀而合,就是老師一節課上能「扯」很遠,每次課程的最後,老師會給學生自助選課和表演的機會,把學生帶動起來。
寄宿家庭管理嚴格 一個人煎熬、面對、成長
留學生出國,通常會選擇寄宿學校寄宿家庭,Leah則是後者。她的寄宿家庭比較特殊,不是國外的家庭,而是自己爸爸的哥哥家,也就是她的大伯家。Leah的幸與不幸全都和這個寄宿家庭分不開,幸福的是在異國他鄉學習並不是孤身一人,有親人的陪伴和幫助。不幸的是,大伯對她「要求嚴格」,以至於Leah不敢大膽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年少的叛逆也無處發揮。
Leah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來到大伯家一切事宜自然而然由大伯接手負責。大伯的關心和照顧,Leah更多的是感受到約束,導致她心裡落差很大。譬如,大伯不允許她跟同學出去玩,晚上八點以後要把手機ipad放出去不能動,在學校學完之後回家繼續學習,即使在家裡都是中國人也不能說中文,要講英語。Leah的同學覺得她很怪異,她的心裡也很難受,只能躲在屋子裡和媽媽視頻,去傾訴這些苦楚。媽媽只能遠程安慰她:「畢竟是親人做這些肯定是為了你好。
有一次,Leah跟關係要好的北京同學借了2本中文網絡小說,因為要上學還沒來得及看她就把書放在了家裡,被大伯看到了,大伯很生氣問她:「你看的是什麼書?」最後大伯還鬧到Leah的學校裡去找那個借書給她的同學,極端的態度讓Leah很難接受。
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父母的陪伴
一學期的時間,Leah覺得很難熬,在15歲變化最大的時候,父母沒有陪在身邊,這讓她內心缺失了一些東西。但是在這個過程中,leah也成長了很多,她更獨立,為人處世更有技巧。
因為住在大伯家,lea一個月會拿到大約60美元的零花錢,主要是用作上下學的車費,車費一趟來回4美元,這就是她全部的開銷項目。
文:烤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