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阿拉伯語,英語,希伯來語,拉丁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耶路撒冷區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耶路撒冷位於近東的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地理位置位於猶大山區,地中海和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城。
1980年,以色列立法承認耶路撒冷為該國「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大多數國家都在特拉維夫設有大使館。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2017年12月6日,川普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12月21日,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投票通過決議,宣布任何聲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或行動「無效」。
在希臘的神話,克洛索、拉吉和阿特洛波斯三姐妹通過編織生與死的時間序列成為命運女神。當神話回到凡人世界時,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相互交織,孕育了耶路撒冷。這座城市肩負著「聖城」的使命,其中的秘密信息既有榮耀,也有血淚。
耶路撒冷位於西亞猶大山南,海拔790米,面積126平方公裡,人口80萬。歷史上,整個城市東臨瀕死的大海,西臨地中海,北接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南接古埃及文明。耶路撒冷沐浴在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的滋養中,是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的重要樞紐。
從布局上看,耶路撒冷分為老城區和新區兩部分,其中只有一平方公裡是耶路撒冷的核心區域。這座古城長5公裡、高12米的城牆上有8個大門和34座城堡。市內有穆斯林區、基督教區、猶太區、亞美尼亞區四大區,宗教氛圍深厚,人文氛圍濃鬱。
希伯來語中,「耶路撒冷」是「城」的意思,「撒冷」是「和平」的意思,「耶路撒冷」合起來就是「和平之城」。在阿拉伯語中,耶路撒冷被稱為「戈爾德」,意思是「聖城」。在《聖經·創世紀》中,「耶路撒冷」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