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為什麼不能吞併葡萄牙?

2021-01-20 懂球帝官方

伊比利亞雙雄

作者: 晚曙   編輯:Thomas

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從來不是一個缺少故事的地方。翻開現代歐洲地圖,在伊比利亞半島上,上演的是一出別樣的「三國演義」。

佔有半島80%土地和人口的西班牙向來視自己為半島的主人,小兄弟葡萄牙則是費盡辛苦才沒被隔壁的大哥吞併。而直布羅陀,日不落帝國(英國)的這最後一抹餘暉,就像一根刺一樣扎在西班牙人的心中。

▲現代伊比利亞半島地圖

伊比利亞的歷史也就是這樣一出「三國演義」。兩代日不落帝國的爭霸,葡萄牙在兩大帝國間的不斷博弈,共同造就了半島如今的模樣。也正是利用了西班牙和英國以及歐洲其他各強國間的矛盾,葡萄牙才能在近千年的歷史中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一、一起戰鬥吧,兄弟!

在伊比利亞這本故事集中,穆斯林徵服和基督教的收復失地運動為其後所有的故事打下了基礎。

公元7世紀,對於歐洲的基督徒而言,能夠阻擋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向歐洲擴張的腳步的,只有擋在他們中間的拜佔庭帝國,和浩瀚的地中海。但當阿拉伯人到達北非之後,直布羅陀,這個在伊比利亞半島和北非摩洛哥之間的、最窄處僅有14km的海峽,成了基督徒地中海防線上最脆弱的一環。

▲直布羅陀海峽,上方為伊比利亞半島,下方為北非摩洛哥

公元711年,穆斯林將領塔裡克率軍從北非海岸出發,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半島,滅亡了當時統治半島的西哥特王國。

僅三年時間,除了北部沿海的一小塊地區,半島大部都被阿拉伯帝國所統治,連帶的還有大量的基督教人口。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阿拉伯帝國自然是很強大,卻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弱點,正是這些弱點給了基督教徒喘息的機會。

進入半島的穆斯林雖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他們卻屬於阿拉伯、柏柏爾等數個民族,共同的信仰並不能完全調和民族間的矛盾。另一方面,穆斯林徵服者和基督教居民的矛盾也日趨尖銳。

利用這一機會,718年,流亡北方的哥特貴族建立了阿斯圖裡亞斯王國,向穆斯林發動進攻,意圖奪回半島南部的土地。持續了七個多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由此拉開了大幕。

▲720年的伊比利亞半島(北部黃色為阿斯圖裡亞斯王國)

隨著收復失地運動的不斷進行,到了十世紀初,阿斯圖裡亞斯王國遷都萊昂並更名為萊昂王國,隨後基督徒又建立了卡斯提爾王國和阿拉貢王國。加上更早建立的納瓦拉王國,一系列基督教王國控制了半島北部,和南部的穆斯林勢力對抗。

而卡斯提爾和阿拉貢在日後通過兼併和對外擴張逐漸壯大,成為半島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最終通過一場政治聯姻,兩國合併,成為西班牙王國,不過這一事件的發生要等到1469年了。

▲1380年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諸王國

相比於西班牙,小兄弟葡萄牙的歷史反而要長不少。1139年,本臣屬於卡斯提爾王國的葡萄牙伯爵,乘卡斯提爾和穆斯林作戰之機,起兵獨立,建立了獨立的葡萄牙王國。

雖然在獨立的過程中葡萄牙和卡斯提爾發生了不少的衝突,但面對共同的敵人,雙方還是決定通力合作。直到1249年葡萄牙軍隊攻克現代葡萄牙最南部的阿爾加威地區,完成了葡萄牙的收復失地運動,也奠定了現代葡萄牙的疆域。

▲阿爾加威大區

一起戰鬥吧,兄弟。解決完我們共同的敵人再來算我們自己的帳。

二、鬩牆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這句話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同樣適用。早期葡萄牙和卡斯提爾王國之間矛盾的爆發點並非是葡萄牙獨立一事,而是在收復失地運動中不斷積攢的、並在收復失地運動結束後、共同敵人消失之後集中爆發的。

▲收復失地運動進程

1249年,葡萄牙佔領阿爾加威,既是葡萄牙收復失地運動的結束,也是兄弟反目的開始。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的海岸地區多為山地地形,人口稀少、經濟也不發達。而地勢平坦、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且港口條件更加優良的西部海岸線則幾乎全部被葡萄牙所佔領。

▲由地圖可以看出半島北部海岸區多為山地,西部海岸多為平原

因此,葡萄牙對阿爾加威的佔領使得卡斯提爾獲取西部優良海港的企圖破滅。

卡斯提爾人若想通過大西洋進行對外貿易,要不然借用葡萄牙的港口,要不然就只能利用塞維亞這樣的內河港口。無論哪種方式都會導致卡斯提爾對外貿易成本的增加,這自然激起了卡斯提利亞人的強烈不滿。

▲塞維亞可通過瓜達爾基維爾河與大西洋相聯

另一方面,在陸地上,葡萄牙原本用來防備穆斯林的碉堡等設施,因為穆斯林敵人的消失,搖身一變就成了防備卡斯提爾人的利器。而卡斯提爾此時還在繼續和穆斯林戰鬥力圖奪回整個半島,葡萄牙這種似乎有些「背叛」意味的行為,進一步加深了卡斯提爾對葡萄牙的敵意。

在諸如這樣的種種因素之下,卡斯提爾對葡萄牙的敵意越來越強烈,葡萄牙也為了自保,與英格蘭結成同盟。

1383年,雙方發生了第一次大的衝突。葡萄牙國王斐迪南一世死後沒有繼承人,卡斯提爾國王胡安一世乘機宣布繼承葡萄牙王位。但葡萄牙貴族並不支持胡安一世,而是推舉了王室的一個私生子若昂一世繼承王位。

為了達成兼併葡萄牙的目的,胡安一世發兵進攻葡萄牙,但被英葡聯軍擊敗。因為穆斯林的壓力,卡斯提爾無法長期雙線作戰,只得承認若昂一世對王位的繼承。而英葡兩國,則在戰後通過一紙《溫莎條約》鞏固了雙方的同盟關係。

▲溫莎條約籤訂的同時,葡萄牙國王和英格蘭蘭開斯特公爵的女兒結婚

戰爭的結果,其實說明此時葡萄牙和卡斯提爾之間的實力差距還不是特別明顯。而稍有優勢的卡斯提爾,自然不會輕易放棄對葡萄牙的企圖。

三、夾縫中生存

對於葡萄牙而言,被夾在英格蘭和西班牙兩個強權之間,使得他們必須選擇一個靠山。而至於選擇誰,葡萄牙的貴族們並不像中下層人民那樣,對卡斯提爾有著強烈的反感。

無論是誰,只要能夠保證貴族的統治和利益,那就是好朋友。因此當葡萄牙再一次陷入王位繼承危機的時候,葡萄牙對卡斯提爾的態度發生了180°的大轉彎。

1578年葡萄牙又一次面臨著王朝絕嗣的危機。和1383年那一次相比,最大的變數在於卡斯提爾早已今非昔比。

▲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和阿拉貢的費爾南多的婚姻使兩國合二為一

此時整合了阿拉貢王國的卡斯提爾,已經以西班牙的身份成為歐洲最富有、最強大的帝國。若此時與西班牙聯合,對外,葡萄牙的殖民地可以得到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陸、海軍的保護,減輕英、法等國的威脅。

對內,葡萄牙也能獲取到急需的金屬、糧食等原料產品。因此在1580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軍隊開進葡萄牙的時候,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有效的抵抗就佔領了葡萄牙全境,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納入西班牙的領土之中。

▲伊比利亞聯盟的龐大疆域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在伊比利亞半島也同樣適用。曾經的好朋友英格蘭,在陸地上,失去了在歐洲大陸上的所有領地;而海洋霸權也被西班牙牢牢地握在手中。

甚至是英格蘭人的本土,都在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威脅之下。自身難保的英格蘭對葡萄牙而言自然是失去了作用,那麼葡萄牙貴族在這一次的危機中選擇投向西班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像油和水一樣不可調和

1580年西班牙對葡萄牙的佔領,似乎讓伊比利亞半島的統一看起來成了一件順水推舟的事情,畢竟卡斯提爾和阿拉貢、納瓦拉都是通過一個國王同時兼任數國國王的方式,成為一個統一國家的。

▲西班牙國徽,上面有卡斯提爾、萊昂、阿拉貢和納瓦拉四個王國的徽章

但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不能被忽略,此時的西班牙還是一個中世紀傳統的封建制國家,國家是由各級封建領主構成的,人們效忠的是自己的領主而非國家本身。

當卡斯提爾人取得了阿拉貢和納瓦拉的王位之後,只要能控制住高級的封建領主,對阿拉貢和納瓦拉的統治就是穩固的。

但葡萄牙則更像是一個早期的民族國家,中下層人民普遍對葡萄牙這個國家有著強烈的歸屬感,而對外來的西班牙國王沒有什麼感情。城市的快速發展也打破了原來的封建體系,市民階層崛起使得普通民眾在國家事務中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這種根本上的差別,使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就像油和水一樣,從根本上就無法調和。

另一方面,併入西班牙也沒能帶給葡萄牙多少實質上的好處,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社會的撕裂。貴族們全力靠攏卡斯提爾,在宮廷中開始使用卡斯提爾化的葡萄牙語,但在民間的民歌中,卡斯提爾人更多的還是被稱作強盜和入侵者。

而在更為實際的社會經濟層面,成為西班牙的一部分不僅沒能幫助葡萄牙解決經濟問題,甚至因為西班牙白銀的大量流入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與此同時葡萄牙也被西班牙拖入了八十年戰爭和三十年戰爭之中,葡萄牙因為這兩場與自己毫無關聯的戰爭又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席捲全歐的三十年戰爭

西班牙在葡萄牙的統治措施損害到了葡萄牙貴族的利益,導致這些原本親卡斯提爾的貴族們開始謀求葡萄牙的獨立,最終導致了1640年葡萄牙復國運動的爆發。

貴族們在市民的支持下趕走了西班牙派來的總督,推舉布拉幹薩公爵成為新的葡萄牙國王。深陷對外戰爭的西班牙無力鎮壓葡萄牙的反抗,被強行統一了60年的葡萄牙重新取得了獨立。

▲布拉幹薩公爵若昂一世

五、難兄難弟

八十年戰爭和三十年戰爭這兩場戰爭的失利,讓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元氣大傷,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迎來了日落的時刻,而將要取而代之的,正是數次擊敗西班牙的英格蘭人。

▲無敵艦隊被英國海軍擊敗

重新獨立的葡萄牙也十分機敏地注意到了這一趨勢,幾乎是立刻就重新回到了英國的懷抱之中,堅定不移地當起了大英帝國的小跟班。而西班牙也沒能保住完全獨立的地位,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各列強間爆發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根據戰後籤訂的條約,西班牙王位由來自法國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繼承,而直布羅陀則由英國佔領,西班牙徹底失去了歐洲強國的地位,淪為了法國的跟班。

西葡關係,更多的成了英法關係的一個縮影。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的歐洲

到了19世紀美洲獨立浪潮後,葡萄牙和西班牙逐漸丟失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又在工業革命中落後於英、法、德、美等國,逐漸離開了人類歷史的中心舞臺。

而到了現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處境更加糟糕,是歐洲經濟狀況最差的兩個國家,甚至被戲稱為「歐豬四國」(葡萄牙Portugal,義大利Italy,希臘Greece,西班牙Spain,四國首字母合起來正是英語豬這一單詞——PIGS)。

這一帶有輕蔑的綽號,實打實表現出了西葡兩國當今處境的困難。不知道往日的榮耀和恩怨情仇,還有多少沒被現實的壓力所淹沒。

作者:晚曙   編輯:Thomas (唐)

本文為「環球情報員」長期作者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請勿擅自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End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同在一個半島,為何西班牙沒有吞併葡萄牙?
    伊比利亞半島,歐洲大陸伸進大西洋的一塊土地,與非洲北部僅僅隔著狹窄的海峽。看過世界地圖的話,我們會發現伊比利亞半島上有著兩個主要的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但是這兩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分布,可能會讓很多強迫症覺得不舒服,因為葡萄牙就像是把西班牙西南部的土地硬生生摳出來了一塊。確實,從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位置布局來講,如果沒有葡萄牙確實會讓人看著更加舒服一點。
  • 同在一個半島,為何西班牙沒有吞併葡萄牙?英法是關鍵勢力
    同在一個半島,為何西班牙沒有吞併葡萄牙?英法是關鍵勢力伊比利亞半島想要統一,歐洲其他國家不會坐視不管,肯定會阻攔,尤其是英法兩國,西班牙如果統一了伊比利亞半島,那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直接北伐進攻法國,而西班牙佔據著地中海咽喉,只要海軍強大幾乎可以封鎖大西洋和地中海,這種情況英國人是不想看到的。西班牙和法國是歐洲唯二同時有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國家,而西班牙還擁有直布羅陀海峽,如果西班牙和葡萄牙合併,那麼這個半島就太強大了。
  • 同在一個半島上,西班牙為什麼不吞併自己的小鄰國葡萄牙?
    在西歐,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國家,那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從這個名字來看,就感覺這兩貨是一家人。西班牙面積是葡萄牙的5倍,歷史上也曾強盛一時,是歐陸強國,那麼它為什麼沒有吞併自己的小鄰居葡萄牙,統一伊比利亞半島呢?
  • 同在一個半島上,葡萄牙為什麼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從來不是一個缺少故事的地方。翻開現代歐洲地圖,在伊比利亞半島上,上演的是一出別樣的「三國演義」。佔有半島80%土地和人口的西班牙向來視自己為半島的主人,小兄弟葡萄牙則是費盡辛苦才沒被隔壁的大哥吞併。
  • 伊比利亞半島的大牙:葡萄牙如何在西班牙眼皮底下生存的?
    在地球村的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兩個不可忽視的存在。這是地球村唯二的"兩顆牙",而且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這個"屋簷"下。他們在這個屋簷下,已經存在了八百多年。  這八百多年來,葡萄牙人至少有五百多年的時間過得不踏實,因為,他的鄰居,是實力強大的老牌帝國——西班牙。
  • 西班牙比葡萄牙大了幾倍,為什麼沒有吞併葡萄牙?
    西班牙和葡萄牙都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兩國山水相連、互為毗鄰,既都是老牌殖民主義國家,也都是歐盟重要成員國。提起這兩個國家,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因為一項重要運動賽事可謂世界有名,那就是足球,兩個國家的足球水平都很高,尤其是西班牙,出了不少知名球隊和球星。
  • 伊比利亞聯盟:西班牙吞併葡萄牙形成的共主邦聯
    1580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吞併葡萄牙,西班牙與葡萄牙組成了伊比利亞聯盟。伊比利亞聯盟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在美洲、亞洲、非洲有廣闊的殖民地。那麼西班牙是如何吞併葡萄牙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葡萄牙保留自己的議會、政府與法律體系,接受西班牙駐裡斯本總督的監督,外交則服從西班牙的領導,與西班牙保持一致。西班牙與葡萄牙合併後,伊比利亞聯盟在歐洲、非洲、美洲擁有廣闊的海岸線,成為大西洋無可爭議的霸主。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徵英國失敗,西班牙開始走向衰落。荷蘭趁機入侵葡萄牙的殖民地,甚至佔領了葡萄牙最重要的殖民地巴西。
  • 歷史上西班牙為什麼吞併葡萄牙?
    葡萄牙和西班牙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原來同為一個國家,1139年葡萄牙獨立成為葡萄牙王國,自此兩個王國共存於伊比利亞半島。當然不是,因為當時對世界的了解還比較有限,很多大陸和島嶼還未被人類發現,但是隨著葡萄牙和西班牙對新大陸的探險活動,不斷有新的陸地被發現,人類歷史開啟航海時代的新篇章。既然兩國已達成了瓜分世界的協議,然而,在1580年西班牙卻突然吞併了葡萄牙,究竟是為何呢?是因為葡萄牙不夠強大呢?還是因為西班牙蓄謀已久想一統賴比瑞亞半島呢?還是因為其他所不為外人所知的隱情呢?
  • 西班牙曾經吞併過葡萄牙,後來地位撼動後葡萄牙才得以復國
    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看到,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在伊比利亞半島上,而且西班牙明顯要比葡萄牙大,那麼西班牙為什麼會容許他人在臥榻之側酣睡呢?其實歷史上西班牙國力最鼎盛時期,曾經吞併過葡萄牙。 1578年,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一世戰死於非洲馬哈贊河之戰。
  • 西班牙曾經有無敵艦隊,現在號稱鬥牛士,為何吞併不了葡萄牙
    在這幾百年的時間,大國吞併小國是常有的事。但是在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有兩個國家很特殊,一個國家的領土是另一個國家的幾倍,卻沒有吞併,這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從地圖上可以看到,無論人口還是土地,西班牙都是葡萄牙的好幾倍,而且從實力來看也是相差懸殊。更為關鍵的是,西班牙三面圍困,只要稍微出兵,都可能把葡萄牙打到海上去,但是為何幾百年時間,西班牙沒有吞併葡萄牙呢?
  • 葡萄牙國土狹長面積不大,為何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文/寂寞的紅酒葡萄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和西班牙是一對鄰居。葡萄牙國土狹長,面積狹小,三面被西班牙包圍,葡萄牙就像西班牙嘴邊的一塊肥肉。不過可憐的西班牙白長了那麼大的個,卻硬是讓葡萄牙在自己家門口堵了幾百年,霸佔了伊比利亞半島西部的大部分海岸線。葡萄牙那麼點,西班牙那麼大,為何西班牙沒有吞併葡萄牙?第一,西班牙和葡萄牙淵源很深。葡萄牙和西班牙原本是一家,中世紀的時候葡萄牙曾是西班牙的一個伯爵國,是卡斯提爾王國(西班牙前身)國王阿方索六世女婿亨利的封地。公元861年,葡萄牙事實上脫離了卡斯提爾王國。
  • 吃貨的世界盃:西班牙死磕葡萄牙,誰才是伊比利亞半島的王者?
    角逐這個小組出線名額的四支球隊分別是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和伊朗。其中,作為世界足壇老牌勁旅的西班牙與葡萄牙當仁不讓地成為本組的出線熱門,這對相愛相殺的伊比利亞兄弟之間的交鋒也成為了小組賽首輪的天王山戰役。而摩洛哥和伊朗恐怕是逃脫不了"陪太子讀書"的命運了。
  • 西班牙和葡萄牙自由行攻略 一次遊遍伊比利亞半島
    位於南歐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是著名的觀光大國,這裡有著燦爛的陽光、熱情的居民、浪漫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多姿的舞蹈以及豐富多彩的美食,再加上近幾年中歐航線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把伊比利亞半島當作下一個旅遊目的地,今天攻略君就位大家帶來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家的自由行攻略。
  • 距離那麼近,西班牙為什麼沒有吞併葡萄牙?
    起先在阿拉伯帝國如日中天之際,來自北非的柏柏爾人跨過直布羅陀海峽侵入了伊比利亞半島,彼時半島上到處都是穆斯林的清真寺,僅剩的基督徒不得不退守北部山區,與此同時長達7個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拉開帷幕。在穆斯林與基督徒長期的拉鋸之下,一個強大的基督教國家誕生在伊比利亞半島北部,其名稱為「卡斯蒂利亞—萊昂」王國,簡稱「卡萊王國」。
  • 葡萄牙為什麼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按理說這麼小的葡萄牙,是很容易被吞併的呀,為何西班牙這個龐大的國家,沒有把這一塊嘴邊的肥肉給吃了呢?我們都知道歷史上16世紀的西班牙還是很強大的,他們比英國崛起的都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西班牙的艦隊,可謂是天下無敵。他們才是當時的日不落帝國!
  • 天主教「深扎」伊比利亞,阿拉伯人為何拔不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根...
    在遙遠的西方,歐洲大陸最西邊的伊比利亞半島被兩個相鄰的國家——西班牙與葡萄牙所佔據著。雖然這兩個國家現在如同其他大部分西歐國家一樣是天主教國家,但與其他西歐國家一直信奉天主教不同,西班牙與葡萄牙在歷史上曾經被阿拉伯人所入侵。
  • 葡萄牙可以從西班牙獨立,為什麼加泰隆尼亞更強,卻不能獨立?
    在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有兩個重要的國家,分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西、葡兩國都曾經稱霸一時,在非洲、美洲、亞洲收穫了大量的殖民地。菲利普二世 於是,菲利普二世將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合併,組成了伊比利亞聯盟,這是當時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
  • 第一期—伊比利亞半島的興衰
    伊比利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又稱庇里牛斯半島,歐洲第二大半島,南歐三大半島之一(與義大利等國所在的亞平寧半島
  • 西班牙的塞維亞,在伊比利亞半島,為何被阿拉伯人統治過?
    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面積50.6萬平方公裡,是歐洲第四面積大國(次於俄羅斯、烏克蘭、法國)。西班牙共有17個省級單位,既17個自治區。在這17個省級單位中,名氣最大的可能就是加泰隆尼亞了。
  • 【3月】伊比利亞半島誠邀:西班牙+葡萄牙4-5星升級10晚12天
    ★ 特別免費提供WIFI設備,產品為高速設備,每臺設備可供4人使用★ 全程四星酒店,升級一晚五星住宿,餐食升級六菜一湯 ★ 豐富經驗專線導遊帶團,帶你體驗不一樣的伊比利亞半島★ 安排品嘗鮮美的西班牙海鮮飯+葡萄牙特色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