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說到通貨膨脹的危害的時候,總是會提到辛巴威這個地方,在現在人的印象中,辛巴威最為知名的就是發行了100萬億元面值的貨幣,是全球貨幣中零的數目最多的,也成為了人類貨幣史上的「恥辱」。
從殖民者手中脫離,走向共和
但是辛巴威一開始卻不是這樣的,當時的富裕程度甚至超過了北京上海,那麼辛巴威市值是怎麼走到現在這個地步的呢?
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辛巴威是被英國殖民統治的,1960年辛巴威的非洲人盟和民盟組織起來反抗白人的統治。1980年民盟在戰爭中獲得了勝利,成立了辛巴威共和國,由穆加貝接任總統一職。
在穆加貝的帶領下,辛巴威發展的還是可以的,上個世紀首都哈拉雷的發展程度要遠超當時的北京上海,但是如此優秀的城市,卻因為2000年的土地改革走向衰落。
失敗的土地改革
大背景是因為辛巴威國內的土地有很多都被白人給佔了,穆加貝就決定要對土地進行改革,但是沒想到改革變成了「暴亂」,很多的老兵直接搶佔土地,不給原來的所有者任何的補償。
這也直接激化了種族矛盾,不少的白人因此流落街頭,還有很多在農場裡工作的人失業,當時的失業率一度飆升到了95%。
而且那些搶佔土地的老兵有很多的人都不擅長種地,所以當地的農業發展一度停滯,有的地方連吃的都沒有。辛巴威因為這種操作也惹怒了一些西方國家,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通貨膨脹的「範本」
辛巴威面臨的困境自然不只是土改,還有嚴重的通貨膨脹的危機,在成立之初津巴韋布和美元的兌換比例還是1:1.5,其實從本世紀初,津巴韋布的兌換比例就不斷的攀升,2004年就漲到了620%。
但是政府並沒有過多的注意,而且在2006年辛巴威的銀行行長還加印了80多兆億元的辛巴威幣來支付國家和國外的欠款和補貼,這使得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飆升到了11000%。
到了2008年,辛巴威已經開始發行上億面值的鈔票了,沒過幾天貨幣的面值已經升到了1000億元,到了年底,新發行的100兆的辛巴威幣的實際購買力只相當於25美元。
政府要發新貨幣?
如此嚴重的通貨膨脹主要就是當地的銀行大量的印鈔票,巨大的資金流入市場,人民是手裡的錢變成了廢紙,國內的經濟市場也面臨崩盤,這種情況下,辛巴威政府不得不宣布取消津幣,使用美元等作為流通貨幣。
但是同時還將國民帳戶上原本擁有的存款全部歸零,也讓很多的投資者和民眾寒了心,但是自從實行美元化後,當地的經濟有所抬頭,但是還是沒能夠扭轉經濟低迷的局面。
前幾天辛巴威政府宣布將發行10元面值的新津幣,來促進經濟市場的流通,其實去年已經發行了面值為5元的新津幣,但是因為面值過低,所以也並有什麼好的效果。
但是當地人一直都很樂觀勤勞,相信當地的經濟也會慢慢的轉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