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扔大街上都沒人撿?辛巴威貨幣崩潰後,欲「擁抱」人民幣

2020-12-07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在非洲土地上,有一個神奇的國家,人人都是億萬富翁,卻幾乎人人都吃不上飽飯。這個神奇的國度就是辛巴威——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辛巴威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14.4億美元,僅佔中國2019年GDP的約5000分之一。

之所以說"人人都是億萬富翁",是因為辛巴威的本幣極其廉價,按照2019年的匯率計算,10萬億津元僅能兌換1美分,換算過來,80萬億津元才能兌換1人民幣,因此,有人戲稱津元為"紙幣王中王";也有人直白地說,錢扔到大街上都沒人撿。

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作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辛巴威卻有著極高的物價。1千億津元買一個麵包、5萬億津元坐一次公交、70萬億津元買一次水果...這些不可思議的交易,幾乎每天都在辛巴威進行。可以說,在辛巴威,鈔票就等於廢紙。

辛巴威作為貧窮的代名詞,似乎已經深入人心,然而在其建立之初,辛巴威讓人記住更多的,是"非洲南部的糧倉"這一名片。從非洲的糧倉到人人都是億萬富翁的飢餓國度,辛巴威到底經歷了什麼?

和幾乎所有的非洲國家一樣,辛巴威也有過一段被殖民、反抗的歷史。在被殖民時期,由於氣候宜人,辛巴威集中發展農業,每年都能出口大量的農產品,是貿易集散城市和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農業發展起來後,又因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大量的土地以及低廉的勞動力,辛巴威開始發展工業,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二戰後,由於全球反殖民及民主浪潮的興起,非洲各殖民地獨立的熱情高漲,在長期不間斷的抗爭下,1980年,辛巴威終於迎來了第一位黑人領袖,成立了辛巴威共和國。憑藉著被殖民時期建立的較好工業基礎以及發展良好的農業,辛巴威成立之初,工業需求能夠自給自足、農產品出口海外,一時之間風光無兩。

但由於長期被殖民領導,辛巴威的黑人領袖並無執政管理的經驗,連年的旱災加上土地分配不均衡(全國土地面積的49%被20多萬白人移民佔有)等因素下,辛巴威的財政經濟逐漸出現困難。1980年至1985年,辛巴威的人均GDP從近1000美元跌至近600美元,2018年金融危機下更是跌至近300美元。可以說,自從辛巴威獨立後,其經濟便一直呈下滑趨勢。

為了應對經濟危機,辛巴威想出了一條"妙計"——不停加印貨幣,而瘋狂印鈔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通貨膨脹(在貨幣流通條件下,貨幣實際需求小於貨幣供給)。按2008年7月的官方統計,辛巴威的通脹率甚至達到231000000%。這之後,辛巴威卻沒有及時止損,反而發行了市值500億元和1000億元的新鈔票,2009年,該國又發行了10000億1張的新鈔。

相比之下,此前因受到疫情衝擊,美國在經濟數據難言樂觀的前提下,同樣進行了瘋狂印鈔,但卻並沒有陷入跟辛巴威同樣的境地。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同樣是在經濟衰退下"印鈔",為何美國卻能有恃無恐,不見其貨幣高通脹?

首先是基於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自布雷頓森林開始,美元就逐漸與黃金、石油掛鈎並成為一種國際貨幣,而當美聯儲向市場投入大量美元時,這些資金會流向全球;反過來看,美國的印鈔可以理解為在向世界各國收取"鑄幣稅"(即貨幣稅),因此美聯儲大量印鈔短時間內不會讓美國通脹率大幅上升。其次,美國印鈔的方式是通過購買國債來釋放流動性,而一旦美國資本及金融市場資金充足,美聯儲則可以通過拋出購買的國債,以此收回美元;更重要的是,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國內通脹的上升。

言下之意就是,辛巴威的"印鈔"與美國的"印鈔"完全無法相提並論,津國的"印鈔"只會不斷稀釋本國貨幣的購買力,從而導致通脹率的不斷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南非媒體報導,今年年初,辛巴威正式與中國籤署了貨幣交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指的是一定條件下,任何一方可以用一定數量的本幣交換等值的對方貨幣,用於雙邊貿易投資結算或為金融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到期後雙方換回本幣,資金使用方同時支付相應利息。通過此舉,辛巴威可以改善能夠改善其深陷困境的雙邊貿易。

基於辛巴威貨幣的"高通脹率",有人提出疑問,一是津幣這麼廉價,中國為何還要籤署互換協議?二是為什麼會選擇人民幣,而不是美元歐元?

首先,中國是辛巴威良好的貿易合作夥伴。公開數據顯示,中津雙邊貿易額已從2002年的1.9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3多億美元。其中,辛巴威最大發電站、價值15億美元的萬吉發電站的擴建項目就是中企投資,預計到2021年將為當地創造3000個新的就業崗位。

除此之外,中國還投資1.4億美元擴建穆加貝國際機場,不僅可以改善辛巴威的國際形象,還能使其成為非洲東南部的重要過境中心。辛巴威目前還積極尋求與中國在電子支付、通訊、能源、環境工程、國際機場建設等領域的合作,希望借鑑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擺脫該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困境。

其次,辛巴威的"本幣崩潰"很大程度上源於美國的經濟懲罰措施。自從2009年的惡性通貨膨脹後,辛巴威不得不取消了自己的主權貨幣津元,且一直使用美元、南非蘭特等外幣作為流通貨幣,可以說,辛巴威完全被"美元化"。直至去年,津相關部門不得不宣布,如果繼續使用美元等外國貨幣,辛巴威經濟將無法發展。目前,津央行已取消債券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官方匯率,這意味著辛巴威在經歷美元荒和世界最高油價的困境後,津國已經意識到減少對美元依賴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錢扔大街上都沒人撿!1元錢能兌換多少辛巴威幣,你絕對想不到
    ,非洲的國家都比較的小,人大多都是黑種人,這也環境所決定的,為什麼講辛巴威是比較神奇的國度,是因為人人都是億萬富翁,但是人人又吃不飽飯,也就是說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辛巴威從穆加貝上臺之後強行推執土地改革,強行沒收白人的土質資產分配給黑人的兄弟,土地改革之後經濟改革,然後實行的貨幣政策一一都失敗;主要是因為辛巴威高度通貨膨脹
  • 辛巴威:坐一次公交都需要幾萬億,窮的只剩下錢
    可是在非洲南部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國家,任何去到那裡人都是億萬富翁,可以說窮的就只剩下錢了! 在位於非洲南部的辛巴威這個國家的人民都非常富有,他們給小孩子的零花錢都是按億起步的,一給就是一麻袋,就算路上掉了1億都不會有人撿。
  • 窮到只剩下錢的國家:路上掉了錢沒人撿,小孩零花錢都上億
    在經濟學這一領域當中,貨幣被看作是商品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僅發行唯一一種貨幣,並由中央銀行對貨幣進行管控。擁有足夠多的錢,就意味著可以購買很多商品或服務,那麼中央銀行只要大量的印刷貨幣,是不是就能夠實現全民富裕呢?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存在商品市場,使得貨幣數量的多寡,將會決定一個國家的金融結構。
  • 辛巴威經濟的貨幣難題或正在解決,非洲多國加速擁抱人民幣?
    世界上含「0」最多的紙幣也就是說,辛巴威的金融危機已持續數年,由此,該國也掀起了圍繞貨幣的討論,儘管該國使用了一攬子貨幣的方案,但大多數辛巴威人過去由於深受貨幣之殤,因此,更偏好於使用相對保值的美元
  • 窮得只剩下錢的「辛巴威」!依靠賣錢生活,路邊掉十億都沒人撿
    說起出國旅行,很多熱愛旅行的小夥伴都是十分的感興趣,很多小夥伴都會想到去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出去旅行,比如說泰國、越南等等國家,這些國家有很多的景點,還有非常多的美食,重點是這些國家的物價都比較的低,所以吸引了很多遊客都這裡來遊玩。
  • 世界上最不差錢的兩個國家,紙幣滿大街,丟在地上都沒人撿
    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曾經幻想過這樣一個童話世界,那就是在這個世界裡面,天上往下不斷的掉錢,甚至就連路邊的大街小巷都撒滿了各種各樣的錢幣,人們可以隨意的把錢裝在口袋裡面。不過很多人在長大了之後,就知道這只是人們一個美好的幻想,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在世界上竟然真的有這樣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基本上窮的就剩下錢了,就連大街小巷都堆滿了各種各樣的貨幣,紙幣滿大街,丟在地上都沒人撿,甚至還被網友稱為是世界上最不差錢的兩個國家,你知道是哪兩個國家嗎?下面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人民幣成辛巴威法定貨幣(組圖)
    4000萬美元的債務後,辛巴威宣布將把人民幣作為該國的法定貨幣。辛巴威財政部長派屈克·奇納馬薩在聲明中說。奇納馬薩還宣布,為尋求增加與中國的貿易,辛巴威將正式把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  辛巴威2009年發生惡性通脹後放棄了本國貨幣。於是該國開始使用美元、南非蘭特等多種外國貨幣。辛巴威央行行長約翰·曼古迪亞曾與中國人民銀行談判,「探討我們是否可以加強人民幣的使用」,奇納馬薩說。中國目前是辛巴威重要的貿易夥伴。
  • 兌換比率近「5千萬億億」,錢落地都懶得撿,辛巴威都比不過
    兌換比率近「5千萬億億」,錢落地都懶得撿,辛巴威都比不過辛巴威,南非文明的一個重要發源地,受限於地理環境和一些人為因素,導致辛巴威沒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落後的環境,令辛巴威的經濟受到極大的限制,發行的紙幣更因為供太過於求,以至於通貨膨脹的厲害。辛巴威發行的「100萬億」面鈔是一種無法理解的行為,卻也是個無奈的選擇。相比之下,其實辛巴威的通貨膨脹還不是史上最巔峰,1946年匈牙利通貨膨脹,遠比辛巴威來著誇張的多。匈牙利為此可是發行過「1萬億億」的鈔票!
  • 辛巴威錢幣變廢紙,關鍵時想到人民幣,是什麼掏空了辛巴威經濟
    錢正如我們團隊在當地媒體上找到的這張圖片所示,從那時起,下面這張舉世聞名挑戰腦力的百萬億大鈔票同其它辛巴威錢一道被打入舊貨攤變成「廢紙」,成為辛巴威的「特產」。雖然,辛巴威在近幾年間基本穩住了惡性通脹,GDP也開始增長,不過,辛巴威最近又碰到了新的難題。
  • 辛巴威錢幣變廢紙,關鍵時刻想到人民幣,是什麼掏空了辛巴威經濟?
    正如我們團隊在當地媒體上找到的這張圖片所示,從那時起,下面這張舉世聞名挑戰腦力的百萬億大鈔票同其它辛巴威錢一道被打入舊貨攤變成「廢紙」,成為辛巴威的「特產」。
  • 窮得只剩下錢的國家:將錢當成紙來用,地上掉1億都沒人撿
    現在人人都打工賺錢,就是想要憑藉自己的努力,離「打工人」的稱號遠一點,但是多少錢才能夠滿足生活需要呢?百萬、千萬還是億萬?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光是百萬這個目標就是很多人的夢想,而有一個國家的人卻不一樣,這個國家窮得只剩下錢,當地人人都資產過億,還曾經將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
  • 不再發行貨幣的辛巴威,9種貨幣在其國內通行,人民幣是其一
    幸好在1890年後,辛巴威和南非都被納入大英帝國的統治,藉助和南非的患難關係。也就改變了莫三比克沒有出海口的情況。能進行海上貿易後,辛巴威的優勢也立馬體現了出來,這裡的土壤肥沃,糧食豐產,有著「非洲麵包籃」的美譽。來自辛巴威的糧食養活了大量的非洲饑民。也收穫了豐厚的經濟。同時,辛巴威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 窮得只剩下錢的國家:當地人都資產過億,曾將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
    現在人人都打工賺錢,就是想要憑藉自己的努力,離「打工人」的稱號遠一點,但是多少錢才能夠滿足生活需要呢?百萬、千萬還是億萬?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光是百萬這個目標就是很多人的夢想,而有一個國家的人卻不一樣,這個國家窮得只剩下錢,當地人人都資產過億,還曾經將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
  • 人民幣成辛巴威法定貨幣?
    南部非洲國家辛巴威本世紀初曾經歷世界上最惡劣的通貨膨脹,到2008年通貨膨脹率已飆至天文數字,津央行為長期以來靠開動印鈔機解決經濟問題的做法付出了慘重代價。2009年,津央行曾發行100萬億面值的津元紙幣,成為世界上「零」數最多的紙幣。  於是,2009年4月,津政府宣布不再流通本國貨幣,以美元、南非蘭特等外國貨幣取而代之。
  • 美元不夠花就自己印,未來或擁抱人民幣
    但世界上有一個國家比較特殊,滿大街都是「身家過億」的人,但卻依舊要忍飢挨餓。這個特殊的國家就是非洲的貧窮國家辛巴威。想必很多人立馬想到了通貨膨脹,津布巴韋是全球通貨膨脹最嚴重的國家。2008年,辛巴威的物價上漲的50億倍!物價每小時都會經歷一次上漲!
  • 辛巴威物價高漲,鈔票變廢紙後,事情有新進展,關鍵時刻想到人民幣
    老闆,坐公交車沒有零錢,你那有5萬億的嗎,給我換點「,這句話在我們看來可能有點誇張,但在辛巴威這只不過是日常交流,因為100兆津元只值20美元,已是錢不如紙,花錢要按重量稱,除了本國外,其他地方幾乎都不承認辛巴威的貨幣,而一切的肇始來源於辛巴威可怕的惡性通脹。
  • 繼日歐後,辛巴威與中國籤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
    自2009年遭遇嚴重的通貨膨脹後,辛巴威開始轉向流通美元等外幣。由於經濟表現不佳以及國際收入減少,津巴韋布流通的美元變得十分稀缺。隨著美元的價格被「炒高」,當地的物價出現了大幅上漲,民眾生活不易。不過,剛剛傳出好消息,津巴韋布與中國籤署了貨幣互換協議,有望打破國內發展受限的局面,同時這也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
  • 人民幣通行辛巴威,並無驕傲之處
    2000年開始辛巴威開始經歷惡性通貨膨脹,2008年6月份,官方公布該月通脹率估計超過11,200,000%,當時政府發行的世界上面額最大的5000萬津元紙幣只能買到3片麵包,隨後12月辛巴威發行100萬億面額新鈔,但實質上也僅價值25美元。2013年,辛巴威人均GDP為714美元,為世界第170位。與懷抱大捆現金上街買日用品的人相比,更多人只能靠吃甲蟲充飢。
  • 盤點全球最無價值5種貨幣,辛巴威100萬億僅相當20元人民幣
    想像一下,為了有足夠的錢買一個麵包,不得不把錢放在一個洗衣袋或獨輪車裡是什麼樣的感覺?因為受到嚴重貶值的困擾,一些貨幣印在了紙上。從崩潰的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到令人討厭的伊朗裡亞爾,我們收集了世界上最無價值的錢。
  • 又一個辛巴威,經濟崩潰預兆?伊朗頒布新貨幣,舊錢成「廢紙」
    這可能是伊朗的無奈之舉,據悉,伊朗官方要頒布全新貨幣,名字為「土曼」,之前的裡亞爾依然流通,但是購買力迅速坍塌,10000裡亞爾才能兌換1土曼。在歷史上,頒發新貨幣,舊錢幣大貶值淪為廢紙,是一個國家的無奈之舉,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即將崩潰的先兆,在美國圍攻之下,伊朗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