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這兩句詩才是最痴情的,比「曾經滄海難為水」還深情

2020-12-16 大唐武記

元稹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他是「李杜元白」之一,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唐代,他的詩僅次於李杜白三人,在唐代詩人中,他排在第四位,但他有兩點是其他三位詩人無法比擬的:首先,官做得大,成為了宰相;其次,他有更多的女人,有些還是著名的才女。

元稹24歲的時候,與20歲的妻子韋從結婚,韋從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是京兆尹(首都長安市市長)韋夏卿的小女兒,婚後,兩人關係很好,過著甜蜜的生活。不幸的是,七年後,韋從去世了,這讓元稹非常傷心,寫了很多懷念她的詩。在他的一生中,寫了30多首想念他妻子的詩,可以說,他是寫了最多「念妻詩」的詩人,從他與無數女性的關係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中,只有一位真正愛的女人,就是他的妻子韋從。

他懷念妻子最著名的一首詩就是這首傳承了千古的詩: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經過滄海之後就再也不會感受到比它更深更廣的水,看過巫山的雲彩之後再也感覺不到比它更美的雲彩,這是作者對妻子的不可撼動的感情的隱喻。

也許,後來元稹的無數愛情都在中途放棄,讓許多女性受傷,但都可以從這首詩中找到解釋,因為,他只愛一個女人——韋從,其餘的都是一時的情感衝動。也許是在他妻子去世後,他為了儘快擺脫悲傷,在韋從去世後的兩個月,他就納妾了。

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痛罵他的無情,說他寫給妻子的詩是假的,不是真實的感情。然而,「詩言志」,至少在寫詩的那一刻,感情應該是真實的。後來陸續寫了30多首,即使不是「一往情深」,至少也是「難以忘懷」。

這種情感在《遣悲懷》中被刻畫的淋漓盡致:

《遣悲懷》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這兩句話向故去的妻子表達了自己的心跡,也是長期思考後所做的無奈之事,人生百年,忽然之間,要承受生死離別的痛苦。作者以鄧攸和潘嶽自喻,揭露了失去妻子的悲傷哀痛,希望死後還能在一起,然而,死後的事哪是自己能決定的,不過是痴想罷了。只有一整夜不眠不休,一直想著妻子,才能回報她一生的痛苦,這真是令人悲傷,比起「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是情深似海。

當然,這兩句話只表達了對妻子的深深懷念,絕對不是不再續弦以報答亡妻,那時,女人的地位決定了她不可能是男人的唯一,因此,元稹在妻子去世後不久就和薛濤生情,以及之後續弦就可以理解了。

相關焦點

  • 元稹這兩句詩才是最痴情的,比「曾經滄海難為水」還深情
    元稹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他是「李杜元白」之一,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唐代,他的詩僅次於李杜白三人,在唐代詩人中,他排在第四位,但他有兩點是其他三位詩人無法比擬的:首先,官做得大,成為了宰相;其次,他有更多的女人,有些還是著名的才女。
  •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只道是情痴,原來是渣男
    ——唐代: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上》:「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意思是見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其他的江河溪流,就再也看不上眼了。西晉潘嶽妻子死後,也作《悼亡詩三首》。於是丈夫悼念妻子的詩,則作三首,好像成了慣例。元稹髮妻韋氏死後,元稹悲痛萬分,也作《遣悲懷三首》,以示哀悼。元稹大概覺得《遣悲懷三首》,還未能將自己內心的沉重的哀痛和刻骨的思念表達盡,於是又作了《離思五首》。元稹在這首詩裡話語不可謂不深情,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一個情種。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賞析
    詩人借「滄海水」、 「巫山雲」這世間絕美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愛妻堅貞不渝的感情,表現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意境深遠、意蘊頗豐,情感熾烈卻又含蓄蘊藉,成為人們喜歡借用的一副聯語,後來不僅用來表達愛情深厚堅貞永固,還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閱歷豐富而眼界極高。這首詩也從客觀上進一步提升了人們對滄海之水巫山之雲的認識。
  • 曾經滄海難為水:元稹真的是個薄情郎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離思》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七言絕句。愛與不愛,唯有從最心底、最熱忱、最真實的感情才能看出來。元稹的原配妻子韋叢病故後,次年三月就被貶江陵。當時他們有一個女兒名為「保子」,在長安孤苦無依。十月,保子在白居易等人的幫助下來到元稹的貶地江陵。當時元稹已經是「脹腹看成鼓,羸形漸比柴」。
  • 「曾經滄海難為水」:此詩說出令人深思的愛情規則
    唐代元稹的一組悼亡詩深受後世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詩來自《離思》中的第四首。全詩如下:離思(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一首極美的愛情詩,此詩為何會深受人們喜愛呢?
  • 寫下千古絕唱「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竟是唐朝最會撩妹的詩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年來,唐朝大詩人元稹筆下的這句詩被無數人用來歌頌忠貞不渝的愛情。見過洶湧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卻巫山彩雲,別處的雲就相形失色。這樁婚姻雖然帶著政治目的,但難能可貴的是元稹和韋叢在婚後卻是恩愛異常,韋叢雖出身富貴世家,但嫁給清貧的元稹後,卻體貼地包辦了家裡所有的家務,只為元稹能夠一心向考,所以元稹在韋叢病逝數年以後,仍舊會將其記掛於心間。但僅憑這首詩,就能判定元稹是一個深情的好男人嗎?如果說自古文人多情,那么元稹可以說是唐朝最多情的詩人了。
  • 「曾經滄海難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離思五首》的第四首,這首詩是悼念亡妻韋叢之作,也有說是懷念少時戀人崔鶯鶯的。全詩如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曾經滄海難為水,這一句化用《孟子》中的典故。《孟子·盡心章句上》:「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朱熹在《孟子集注》中注釋說:「所見既大,則其小者不足觀也。」意即曾經見過滄海,則其他之水不足觀。
  • 元稹最深情、最經典的一首詩:曾經滄海難為水……
    元稹的詩言簡意深,扣人心扉,感人至深。現存其詩八百三十餘首,代表作品有傳奇《鶯鶯傳》、《離思》(五首)、《菊花》、《夢遊春七十韻》等。下面解析《離思》(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離思,顧名思義,即離開分別之後的思念。思念誰呢?
  • 怎樣的經歷才能讓元稹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而元稹又是憑什麼和白居易齊名的呢?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離思》我想即便你對元稹不甚了解,但對於這首詩,你肯定是熟悉的。那麼,是什麼讓元稹寫出了這樣深情悽絕的詩句呢?
  • 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唐代詩人元稹,居然是個大渣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多麼深情的詩句,紙短情長,寫不出一顆愛慕思念之心。唐代詩人元稹這兩句詩,打動了多少人的心,寫出了多少人分離的無奈,道出了多少人離別的惆悵。就好像那些老套的戲文中一樣,長安城中的新任京兆尹韋夏卿看中了元稹的才華,想把自己的女兒韋叢嫁給他。反覆衡量之下,為了自己的仕途著想,元稹拋棄了小縣城中的崔雙文,娶了京城高官的女兒韋叢。元稹用自己的才華和俊朗在妻子韋叢心裡刻下深深的印記,用自己的深情將那顆心燒得通紅,然後親手把它毀掉。
  • 元稹:寫「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深情詩,卻行「巫山雲雨」風流事?
    我們熟知元稹,是因為他曾寫下一首感動古今無數人的千古名詩《離思》,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道盡了他對亡妻無盡的哀思,這讓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位愛妻入骨的痴情郎。然而這一點的爭議卻頗多,甚至有人傳言他是一個辜負初戀,玩弄少女感情,出軌名妓的大渣男,然而他真如人云亦云的那般不堪嗎?
  • 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真不適合孩子讀?知名專家:騙女孩的詩
    韋叢是當時太子少保韋少卿的女兒,嫁給元稹的時候,元稹還沒有功名在身,兩人婚後的生活頗為窘困。但是韋叢卻沒有絲毫不滿,和元稹感情很好。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兩人結婚七年後韋叢便撒手人寰。她陪著元稹共患難,卻未曾有機會同富貴。這也始終是元稹的一個心病,覺得虧欠她良多,所以元稹寫了很多悼亡詞來懷念她。
  • 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真不適合孩子讀?知名專家:騙女孩的詩
    這首詩是元稹為悼念髮妻韋叢所作。韋叢是當時太子少保韋少卿的女兒,嫁給元稹的時候,元稹還沒有功名在身,兩人婚後的生活頗為窘困。但是韋叢卻沒有絲毫不滿,和元稹感情很好。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兩人結婚七年後韋叢便撒手人寰。她陪著元稹共患難,卻未曾有機會同富貴。這也始終是元稹的一個心病,覺得虧欠她良多,所以元稹寫了很多悼亡詞來懷念她。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詩人以滄海與巫山比喻他們之間的愛情,可以看出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是堅貞不渝的。「曾經滄海難為水」一句化用孟子的「觀於海者難為水」而很多人熟悉的「巫山雲雨」便出自於宋玉的《高唐賦》,《高唐賦》說戰國時代,楚懷王曾遊雲夢高堂之臺,「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願薦枕席,王而幸之」。
  • 元稹悼念妻子的兩句詩流傳甚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縱覽這個世界上的傷心事,最痛苦的莫過於生死離別。正如白居易悼念元稹所說的那樣,「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兩相對比之下,最能體現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的思念。我們驚嘆於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的那份刻骨銘心,更對於唐代詩人元稹悼念妻子的這兩句唐詩印象深刻。且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曾經滄海難為水,你只知道這一句精彩,其實這首詩後兩句才最精彩
    愛情是永恆的話題,也是這世間最為美好的事情,愛情詩則最為人們所喜歡和傳唱。膾炙人口的愛情詩歷經千年而不朽,比如紅豆生南國,比如十年生死兩茫茫,比如「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還比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等等。
  •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只道是情痴,原來是渣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如果使他當時悲痛過度而死,則後世都將稱頌他的忠貞和痴情。只是他沒有死,又活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中,便有了許多沒有操行的事情。也讓他這首深情的詩,飽受後世的譏諷和詬病。 元稹妻子韋叢死的時候,元稹剛31歲,可謂風華正茂。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是真的深情嗎?
    情詩千萬篇,而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一句在愛情詩中永遠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一生詩詞創作巨大,其中數《菊花》、《遣悲懷三首·其二》、《離思五首·其四》廣為流傳,而《離思五首·其四》最負盛名。《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首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見過無比深廣的滄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見過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
  • 曾經滄海難為水,最痴情,最傷心的唐詩有哪幾句?
    出自李商隱的《無題》,蠶在春天開始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眼淚才能滴幹。詩句生動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成為千古絕唱。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曾經看見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沒什麼可看的了;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都比不過。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本是無情客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其中《離思五首》最為人熟知,其中又以《離思·其四》最為人津津樂道。詩中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百年更是被人爭相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