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新發現:宮城「後宮」首次曝光

2020-12-25 騰訊網

最近熱播的《大秦賦》和《國家寶藏》都點燃了大家對秦國歷史文化的極大興趣。

你知道嗎?除了秦鹹陽、漢長安,西安附近還有第三座秦漢都城,那就是位於閻良區的櫟陽城!

考古人員在櫟陽城又有了大發現!

12月19日,西安市文物局公布了西安市閻良區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文中提到考古人員清理出了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

12月19日到20日,秦漢櫟陽考古四十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閻良舉辦。這次研討會上透露: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首次完整揭露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秦人的建築文明從櫟陽城開始。

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雷愷 攝)

2018年到2020年,考古人員對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北側區域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考古發掘,完整揭露了櫟陽城遺址的四號、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九號建築,並發現確定了四號建築東側向南與三號建築相連的十號建築。通過發掘,考古人員確定在六號建筑北側的東西向牆基在三號古城中具有重要的區劃意義,目前發掘確定的一系大型建築,都集中分布在這個牆基之南,而在其北側則建築十分「稀疏」。

「公」字瓦當,這是目前所發現最早的文字瓦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雷愷 攝)

負責櫟陽城考古發掘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表示,這是多年來少有的戰國中期列國都城核心建築的最重要的考古清理工作,也是迄今為止第一次較完整對該時期「後宮」區域進行整體揭露。劉瑞說:「這次機緣巧合對『後宮』區域進行了發掘,這是在整個秦漢考古裡面做得比較少的。發掘中發現了很多和生活設施有關的,像壁爐、浴室,包括集中的灶等。通過這些,我們發現秦人的建築文明是從這裡開始的,像巨型筒瓦、雲紋瓦當,包括給大家展示的有『公』字的(瓦當),所以以文字作為裝飾的這種風格也是從櫟陽開始的。這是我們原來不知道的。像南側的地下室,包括壁爐這些建築風格也是從這裡開始的,因為再往前在雍城暫時還沒有發現。我們希望以後可以把秦人的歷史推的更早。」

「櫟陽」陶文進一步明確了秦漢櫟陽城遺址的性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雷愷 攝)

從考古清理看,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的建築規模大,等級高,與文獻中秦人在櫟陽城中不斷進行的制度性改變的記載相近。而在櫟陽城遺址考古中發現的建築材料、建築平面、建築布局都深刻影響著之後的秦鹹陽城、漢長安城的相關制度。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研究員表示,從現有資料看,傳統上學界所講的「漢承秦制」,無論是從政治制度,還是從建築文明上,都始於櫟陽,更是很多深刻影響到今天制度的直接源頭。「這個地方,恰恰是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到這裡後開始進行改革,中國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正是那時候改變的,意義相當大!它一系列的細化的東西只有通過考古發掘才能把它說清楚!」

壁爐遺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雷愷 攝)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秦漢櫟陽城是秦孝公商鞅變法時秦國的都城,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欣、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鹹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

考古發掘出的建築材料(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雷愷 攝)

1980年到1981年,在劉慶柱、李毓芳帶領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櫟陽發掘隊對櫟陽城遺址開展了系統的考古勘探與發掘。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考古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對櫟陽城遺址開展考古發掘。先後確定了一號、二號、三號等三座古城。並在三號古城中勘探發現、試掘確定了多座大型宮殿建築,判斷其時代為戰國中期至西漢前期,正是秦漢櫟陽城所在地。

浴室遺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雷愷 攝)

相關焦點

  • 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首次完整揭露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
    12月19日到20日,秦漢櫟陽考古四十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閻良舉辦。這次研討會上透露: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首次完整揭露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秦人的建築文明從櫟陽城開始。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雷愷 攝)2018年到2020年,考古人員對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北側區域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考古發掘,完整揭露了櫟陽城遺址的四號、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九號建築,並發現確定了四號建築東側向南與三號建築相連的十號建築。
  • 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發布 首次發現秦漢宮城區域內...
    西安發布訊(記者 龐樂)秦漢櫟陽城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西安市閻良區。近日,西安市文物局公布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首次發現秦「後宮」區域。在2018-2020年度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第一次在較大面積發掘的基礎上清理出了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核心區北側的考古發掘是多年來罕有的戰國中期列國都城核心建築的最重要考古清理工作,考古人員通過對三號古城核心區的一系列考古勘探、試掘和逐步的揭露了戰國時期,特別是從戰國中期延續到西漢初期的建築特點、形制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
  • 高小微:又有大發現!戰國秦漢宮城「後宮」曝光
    戰國秦漢宮城「後宮」曝光 2020-12-21 0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秦國後宮遺址
    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秦漢櫟陽城考古又有新發現。考古人員通過2018-2020年度的考古發掘,第一次在較大面積發掘的基礎上,清理出了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秦國後宮遺址。
  • 閻良區舉辦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公開課~(視頻)
    12月10日上午在閻良區新興街道辦新牛村秦漢櫟陽城3號城遺址考古發掘工地一場別開生面的秦漢櫟陽城遺址、著名秦漢考古專家李毓芳,解讀了秦漢櫟陽城考古發掘的意義和影響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櫟陽城遺址考古隊隊長劉瑞,介紹了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發現和櫟陽城的歷史內涵劉瑞韓海鷗櫟陽城遺址考古隊隊員韓海鷗,分享了櫟陽城遺址考古的故事
  • 閻良新興街道組織轄區學生到秦漢櫟陽城遺址開展研學旅遊活動
    西安市閻良作為中國航空城和秦漢帝國的搖籃,有著悠久的歷史遺存和豐厚的文化積澱。為了讓廣大學生們進一步了解和珍視腳下這一方有著璀璨文明的熱土,2020年11月4日,閻良區新興街辦、新興中心小學、新興新牛村共同組織轄區中心小學高年級200餘名學生到秦漢櫟陽城三號城遺址開展研學活動。秦漢櫟陽城遺址是秦漢時期重要的文化遺產,因商鞅變法而聞名。
  • 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榜上有名
    原標題: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本報記者 劉冕 昨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陝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山東章丘焦家遺址等10個項目榜上有名。與往年「新發現」鮮為人知不同,今年「新發現」很多已是「網紅」,這說明全社會對於考古的關注度正在不斷增強。
  • 大秦的後宮長什麼樣?電視劇《大秦賦》告訴你
    那就是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首次完整揭露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可以說通過這樣的考古發現,可以更加全面了解秦人的建築文明和喚起當時的一系列後宮遐想。大秦後宮在西安發現,完整揭露了當時的建築和生活區面貌,發現了水井、灶臺等,甚至還有浴室,後宮嬪妃要經常待命,一旦宣旨侍寢,就要沐浴更衣,浴室在後宮肯定是很重要的一個建築,而且每個嬪妃都有私人空間,浴室也該說會很多。
  • 盤點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 | 金代皇家神廟震撼亮相 道教考古揭開神秘面紗
    商周時期有2個遺址:寧夏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秦漢時期有2個遺址:陝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秦漢以後有3個遺址: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宋元至明清);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金代);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清初)
  • 訪秦都櫟陽城:秦人發展壯大的密碼在這裡
    12月21日,「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西安市閻良區秦都櫟陽城遺址,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隊長劉瑞作為主講嘉賓,實地介紹了秦漢櫟陽城遺址的考古新發現,和他對秦人發展歷程、中華文明進程的感悟。158.8萬人次網友觀看了這場視頻直播。
  • 我與櫟陽古城遺址的三十年....
    以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為隊長的考古隊經過幾年的艱辛工作,順利完成了1964年陝西省文管會和1980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調查試掘的武屯境內的櫟陽城遺址(編號為1號城址)復勘工作,並校正相關數據,1號城址南北2430米,東西至少1900米,東城牆尚未發現。
  • 考古奧斯卡︱考古隊領隊解讀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一年一度的考古奧斯卡、「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4月10日下午揭曉,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等十個項目入選。去年的十大考古新發現有哪些特色?我們來看看入選項目考古隊領隊的解讀。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挖啥呢」。
  • 考古2019︱秦漢考古:大一統的秦漢,在手鏟與筆下呈現
    作為在新中國成立後新發展起來的考古學分支,秦漢考古的工作量和學術成果一直位居各時段考古的前列。我們從不奢望可以預知秦始皇陵會有什麼驚人發現,現在鹹陽也開始不斷給我們足夠的驚喜和期待。這就像在鹹陽南發現一條寬不少於50米的「帝國大道」,讓我們可從更大空間認識鹹陽是一樣的道理。鹹陽城出土「北宮樂府」銘石磬2019年我們繼續開展了對西安閻良秦漢櫟陽城遺址的大面積發掘,驚人的發現將在來年不斷呈現。
  • 斬獲中國考古界奧斯卡!山東章丘焦家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經過4月9日全天、4月10日上午的項目匯報和答疑解惑,4月10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由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與博物館學系發掘,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王芬副教授擔任領隊的山東章丘焦家遺址成功入選。接下來就讓姍姍和大家一起聚焦山東章丘焦家遺址吧。
  • 血池遺址獲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月12日,被譽為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鳳翔縣文物旅遊局、鳳翔縣博物館、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聯合組隊發掘的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榮獲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榜單發布,涵蓋多個重要遺址
    2018年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首先宣布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它們分別是: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山東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
  • 考古 | 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發現記
    2018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所、陳倉區博物館聯合對吳山祭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雍五畤」相關遺存的考古調查和勘探文獻記載秦漢時期雍有「五畤」,「畤」遺存的基本特徵應當包含放置各類祭品的祭祀坑、建築、壇場、烽火等要素,而血池遺址完全具備,應為「五畤」其中之一。
  • 陝西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發布會上,羅文利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並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規劃好「十四五」工作,推動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 我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發布會上,羅文利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並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規劃好「十四五」工作,推動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 上海青龍鎮遺址、陝西雍山血池等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出爐,包括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浙江慈谿上林湖後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窯址、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湖南桂陽桐木嶺礦冶遺址等考古項目獲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