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老不洩殘精,氣爽神也清」,何意?下一句為什麼才是經典

2020-12-06 一趣界

古語:「老不洩殘精,氣爽神也清」,何意?下一句為什麼才是經典

歲月無情,年少時且行且珍惜,不要過度縱慾,年老時「不洩殘精」,珍惜當下,好好生活。富裕時,要學會明哲保身,財不露白方能長久。窮困時莫行遠路,腳踏實地,才能安然。

前言:

古代人喜歡將生活中的實踐真知敘述稱簡單精煉的俗語,因此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一般都是經過事實檢驗的。由於通俗易懂,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熟讀古代俗語不只可以了解古代的知識,還可以從中得出一定的道理,可謂是美哉,妙哉。

和古代的詩詞歌賦相比,古代的俗語可能沒有那麼的回味無窮,但是領略古代俗語的真正意義之後,就會發現古代人的智慧是我們一直需要學習的。古代俗語沒有詩詞歌賦那麼高端大氣,但是古代俗語卻貼近人們的生活,人們在讀的時候,輕而易舉就可以了解其真諦。

01可傳承的智慧

我國是現存的唯一一個古代文明古國,中國之所以可以成為唯一,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一定有比其他古國更突出的文化。俗語:「老不洩殘精,氣爽神也清」,主要說明的就是老年人在做事的時候,應該深知自己的精神力,不可以逞強。

古代人會根據老人在年老之後吃飯的好壞來判定一個老人的精氣神,因此有句古語說得好「廉頗尚能飯否」,其主要的意思就是吃飯對於老人來說十分的重要。如果一個老人平時吃飯的多,說明這個老人的身體不錯。但是老人仍然要注意自己的身體。

02「洩殘精」的意義

有些老年人在年老之後,對於某些事仍然不知道節制,因此身體會更加不好。老年人的身體已經不能和年輕人相比了,因此對於某些事還是不要太執著。很多年輕人的身體對於有些事都會自顧不暇,更何況是年老色衰的老年人了。

對於這個古語還有另一方面的解釋,由於人老之後身體機能在下降,心臟的功能也減弱了,因此老人身體的好壞和情緒有很大的關係。老人想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少生氣。不要每天操心自己子女的事情,孩子已經長大了,老人也該放放手了。

03萬幸的闔家歡樂

「老不洩殘精,氣爽神也清」 的後一句很經典,是「少不食壯火,闔家也快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些富貴人家的經濟實力雄厚,因此就會買很多補品,以為吃了補品之後會強身健體,殊不知吃多了補品,會導致身體肥胖,甚至會發生疾病。

很年輕人的身體根本就不需要吃太多的補品,畢竟作為年輕人生命力正是旺盛的時候,因此吃太多的補品,只會增加身體的負擔,造成身體損傷。並不是吃補品就是幸福,只有闔家歡樂才是真正的幸福。希望大家可以儘早的明白,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

綜述: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貴的東西,認為貴的東西會更加有營養,殊不知食物中所包含的維生素都是固定的,身體攝入的能量也都是固定的,並不會因為價格的高低而出現更多營養物質。

人的生老病死是大自然制定的規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逃脫歲月的流逝。面對父母的衰老,作為子女應該做的就是,陪伴在父母的身邊,多為父母花一些心思

【參考資料】:《智囊全集》【圖片來自網絡】【文案編輯】:目海志劉小撐

相關焦點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什麼意思?古人生活智慧,受益一生
    一句廣為流傳的古老俗語,是多少代人長期生活經驗的結晶,如果我們知行合一,就能直接從中獲益。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句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話悟到了,將對我們的一生都有很大益處。 「老不洩殘精」,洩精的行為有哪些?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以前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一旦說到男女之間的事情,都會閉口不談,而這也導致很多人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也使得很多人由於不注意這方面,導致身體年紀輕輕就出了問題。
  • 「老不洩殘精」,什麼是殘精?可別理解錯了
    不知不覺很多人已經步入了人生的晚年,上了年紀的人身體一天比一天差,還得操心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兒,有的時候不免讓人心煩意亂,不知道在生活中大家聽到過這樣一句有關老年人的話「老不洩殘精」,初讀這句話的時候,可能不少人會費解,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尤其是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的這些經驗都是生活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可以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經過後人一代代實踐後的「精華」。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李子來回答: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因此來說,無論是少年或是老人,其精氣神是非常重要的。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現代還適用嗎?
    但是也有的是不靠譜的,自己要注意區分。俗語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確有其事還是迷信?能信嗎?一起來看看。「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說的是什麼?老不洩殘精:老就是年老的意思,洩指的是消耗,精就是精神。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像今天給大家要說的「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俗語就是如此,雖然從字面上看很多人可能一下子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但事實上很多的人都是在這方面吃大虧,那麼它到底是啥意思?對我們有哪些啟示呢?1.老不洩殘精「老不洩殘精」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它的意思就是年老了要注意克制欲望,不要縱慾過度,透支自己的身體,否則就是燃燒自己的生命換來一時的享樂,得不償失。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話啥意思?
    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農村俗話的意義便在於此,我們不能因為它通俗易懂就覺得很土,朗朗上口和簡單明了才是最難的,一堆詞堆砌在一起,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並不是什麼好句子。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從字面意義上很容易讓人想歪,想到男女之事,但是現在的很多詞彙和古漢語中的詞意不一樣,就拿精這個字來說,古人所說的精是指人的「精氣神」,在古人的心中,精氣神這三中東西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是主宰人的整個生長和發育以及衰老的過程,所以說一個人要是「精氣神」沒有了,那麼這個人的身體也就快不行了。
  • 民間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我對有一句俗語記憶猶新,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俗語,你明白這句俗語的含義嗎?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句俗語蘊藏的奧秘是什麼?這句俗語指的是男性,一個男人從出生到年邁後,精氣神是有限的,一旦精氣神缺乏,身體各方面都出出現問題,尤其是腎臟方面。
  • 古語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人生四戒
    他們將生活百態、親身經歷,都融匯在了一句句俗語中,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的身後,就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不至於吃虧上當。 民間有一句俗語:「人貪四樣,一生白忙」,這四樣就是酒色財氣,時人曰: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氣不護命」。
  • 你知道「正月十三閻王忌」的下一句嗎?為什麼這一天連閻王都忌諱
    在上千年的時間中,我們的老祖宗用自己最樸素的人生經驗和智慧總結出來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有些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卻有著自己深刻的內涵和背後有趣的文化傳說。俗語雖短,但卻十分的精闢,其中都蘊藏了一些人生中的智慧和忌諱。
  • 《增廣賢文》最經典10句,看透人性現實
    其實中國有很多古語都是富有智慧的,看似簡單,實則背後是令人汗顏的人性現實,只有你懂了這些,才會少吃一些虧。也有很多是講日常生活的為人處事,比如「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會吃千頓香, 亂吃一頓傷」「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等等。
  • 盤點老師們的經典語錄:乾脆全班改名叫「秋高」吧…被你們氣爽了
    1、最經典的一句就是「這又是一道送分題!」2、第二經典的就是「看書幹嘛看黑板」「看我幹嘛看書!」3、「來,同學們看黑板啦,這位同學你笑的這麼開心就請你上來做下這道題,唉,這位同學的同桌笑的更開心,那你們一起上來吧!」4、下面講一下第28題,那就請28號同學起來回答一下這道題吧。5、生物老師講到了子宮相關的內容,同學就問「子宮是哪?」
  •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但上一句更經典,為何人們不願提起?
    所以我們品讀詩詞,總會發現其中某一句耳熟能詳,但是要問其出處,或者上一句、下一句是什麼,卻總是想不出答案。比如這句「腹有詩書氣自華」,究竟是出自何人之口?其實「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上半句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很多人都不願意提及,這又是為什麼呢?「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一句出自於蘇軾所作的《和董傳留別》中。
  • 李白「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煙花」何意?讀懂才知詩仙名不虛傳
    隨便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為何用「材」不用「才」?原因「材」是不需要通過教育的原始材料,李白就是要用這個字體現自己和其它人不一樣,表示自己的才華是天生的。除此之外,「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紫」,「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中的「盡」等字眼,都體現了李白對漢字極強的運用能力。
  • 後半句更經典
    閒話不多說,今天和大家來聊一句和養生方面的老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壽命意思呢?有道理嗎?後半句其實更經典! 這一點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了,有錢了住大房子不是更舒服一些呢?如果大家喜歡旅遊,去過一些古代的名勝古蹟的話,就會發現古代的有錢人雖然房子很多,但是每一間房子的面積都不算太大,特別是臥室的面積不大,常常也就十平米左右。這是為什麼呢?
  • 為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下一句才是重點?整句話想要表達什麼?
    為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下一句才是重點?整句話想要表達什麼?古代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語錄。流傳至今,並且對當下的影響也很深。有些古語雖然說,並不能指導現代人的思想。但是,卻一直被人引用著。比如這一句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古語是出自《孟子離婁上》。大多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都覺得這句話很嚴重。其實這句話是在全文中摘下來的,這句話的下一句才是重點,卻很少人提及與傳頌。至今關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解釋都沒有統一。一般情況下對這句話的解釋有兩種。爭議主要是來源於無「後」為大中的「後」字。
  • 老祖宗的告誡:「色字頭上一把刀」,下一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
    不少人都聽過一句老話,叫「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這句話是還有下半截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兩句話結合起來平仄對稱,更能體現出這句話的精髓。「色字頭上一把刀」這個「色」字是會意字,上面就是一把明晃晃的尖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