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2020-12-23 我的愛只對你而言

本組老照片拍攝於1865年的日本,此時的日本進入了江戶時代末期。被歐美各國逼迫開國,經由馬修·培裡來航而籤下了日美神奈川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得鎖國崩裂。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老照片:1865年的日本舊影,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相關焦點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日本——58個關鍵詞凝視日本古今》中談到:「日本社會進入江戶時代之後,隨著城市的發展、一個傳統日本社會中從沒有見過的新的「浮世」出現在人們眼前,而町人這一新的階層興起,開始從新的角度來面對這一「浮世」。於是將此前日本社會流行的人生無常、世事無常的否定性認識,逆轉為對現實世界的積極肯定甚至是高聲頌揚。這種帶有濃厚現世主義、享樂主義的態度,集中表現在「浮世」這一概念中。」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日本——58個關鍵詞凝視日本古今》中談到:「日本社會進入江戶時代之後,隨著城市的發展、一個傳統日本社會中從沒有見過的新的「浮世」出現在人們眼前,而町人這一新的階層興起,開始從新的角度來面對這一「浮世」。於是將此前日本社會流行的人生無常、世事無常的否定性認識,逆轉為對現實世界的積極肯定甚至是高聲頌揚。這種帶有濃厚現世主義、享樂主義的態度,集中表現在「浮世」這一概念中。」
  • 江戶時代與日本近代化的起源
    從表面上看,北島正元在《江戶時代》中傳達的信息與阿禮國的觀察不乏相通之處:他在前言裡開宗明義地把江戶時代定性為「日本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並用德川政權對社會力量的壓制與農民和市民群體的反抗編織了一條講述江戶時代260年歷史的線索。但只要翻開本書便不難發現,《江戶時代》所要講述的江戶時代並不是一個如阿禮國描述的那般停滯的歷史階段。
  •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是什麼樣的風貌?
    不過,明治維新顯然不是一般程度的封建式的改朝換代,而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這種天地變色並不是坂本龍馬等幾個志士做做工作就能做到的,所以日本的江戶時代和中國的清朝不一樣,它已經形成了可以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社會土壤。江戶時代的日本是什麼樣的呢?首先中國人有一個最大的誤解是:日本是小國!
  •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是什麼樣的風貌?
    不過,明治維新顯然不是一般程度的封建式的改朝換代,而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這種天地變色並不是坂本龍馬等幾個志士做做工作就能做到的,所以日本的江戶時代和中國的清朝不一樣,它已經形成了可以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社會土壤。江戶時代的日本是什麼樣的呢?首先中國人有一個最大的誤解是:日本是小國!
  • 1860年日本江戶時代的真實寫照
    現代人通過電腦技術小心翼翼對這些展現日本歷史的黑白照片進行上色和修復,把江戶時代末期的日本又一次清晰呈現在我們眼前。手握戰刀的勇士在下棋的日本女人作為第一位拍攝東亞地區的歐洲攝影師,具有義大利和英國雙重國籍的費利斯·比託(Felice Beato)曾於150年前遠赴東亞,拍下了記錄當時中日兩國真實場景的照片。
  • 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日本浮世繪名家名作眾多,被稱作是江戶時代日本生活的記錄全書,而歌川派則是其中最大的派系,代表畫家有歌川廣重(安藤廣重)、歌川國貞、歌川國芳等。澎湃新聞獲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齋開幕,共展出浮世繪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來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初代歌川豐國的《忠臣藏》,也有為世人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安藤廣重的江戶百景與東海道系列作品,還有同為江戶時代名畫家的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多幅作品。
  • 百年長江風貌 傳承文化記憶
    2020-12-04 07:37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珍貴老照片開啟跨時空「回望」之旅百年長江風貌 傳承文化記憶 一百年前,一位日本攝影師拍攝了大量長江流域城市景觀和社會生態的攝影作品,一張張黑白光影映射出的長江流域珍貴影像,將長江水文、沿江港口的社會歷史、人文風貌等歷史瞬間一一定格。
  • 變革的思想準備——淺析江戶時期日本社會的思想變革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便要提出一個問題了:日本同樣也是從封建時代過來的,江戶時代同樣也是一個進行殘酷的封建政治的時代。那麼,為什麼日本能夠迅速地清除掉封建殘餘,訊速地接納各種新思想呢?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涉及到了本文所將要談及的內容,也就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思想變革。
  • 19張罕見的歷史老照片:100年前的日本藝伎,跪著洗頭漂亮嗎?
    19張罕見的老照片:100年前的日本藝伎,跪著洗頭漂亮嗎?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打電話再也不用通過接線、拆線這些麻煩的過程,電話接線員這個曾經很受尊敬、印著時尚標籤的職業,如今已經永遠的消失在時代的潮流裡。
  • 日本大阪市中心挖出1500具人骨 在江戶末期至明治初期死亡
    海外網8月13日電 日本大阪市13日表示,該市北區的「梅田墓」內出土了超過1500具人骨,負責人稱他們可能是同一時期感染瘟疫後死亡的,時間大約是江戶末期至明治初期,具體地點為JR大阪站北側的商業區內。  據日本《每日新聞》13日報導,這是大阪市內首次同時出土如此數量龐大的人骨,大部分用木棺或甕棺土葬,也有部分是火化後埋葬的。
  • 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一、淺談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 1.活躍的庶民文化 公元1603年到1868年間屬於日本的江戶時代,在這個時期,日本的武士封建化體系已經進入衰落末期,開始腐朽敗落漸漸消亡。
  • 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一、淺談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1.活躍的庶民文化公元1603年到1868年間屬於日本的江戶時代,在這個時期,日本的武士封建化體系已經進入衰落末期,開始腐朽敗落漸漸消亡。將近二百七十年的幕府統治佔據了江戶時代的上層階級文化與政治。
  • 江戶時代末期的農村「茅葺建築」,顛覆你的想像!
    這種茅草屋的專業名稱叫「茅葺建築」。它們從外觀、木造的牆壁門戶、客廳裡的炭火爐到廚房內的灶爐,都完整地保存了江戶時代以來的屋舍以及當時的生活風貌。一起來看看屋頂內部:發現了麼?此外,第一天及最後一天在美山町東邊的知井八幡神社也會有「奉燈之舞」儀式,遊客在這裡可以看到傳統日本舞蹈。另外,這裡的美山民俗資料館也很有名。雖然平成12年時一場大火摧毀了大部分的建築,但幸好記載了過去江戶時代相關的詳細資料倖存下來。
  • 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日本江戶時代,民間的傳統曲藝文化中出現了落語這種表演形式。從內容和表演形式上來看,日本江戶時期的落語曲藝和華夏中原地區的單口相聲很相似。日本落語通常以詼諧搞笑的方式見長,它一般以小劇場和段子的方式進行表演,表演的語言形式是民間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與獨角相聲和單人小品有很多相似之處。
  • 完美保存了江戶時代驛站風貌的小鎮,日本只有這幾個地方才能看到
    它是連接會津若松和日光今市的下野街道高速公路上建立的一個驛站鎮,至今仍有500米的往返範圍內的建築保持著江戶時代的風情。在 1981年4月,它被選為國家重要的傳統建築保護區。 目前,紀念品商店和餐館排成一行,那裡的「 蔥蕎麥麵」很有名吸引著很多人前來品嘗 。 此外,每年二月舉行「大內宿雪節」,在那裡您可以欣賞到雪燈籠的奇妙景色。 仿佛置身在江戶時代時光倒流的懷舊穿越中。
  • 以日本江戶時期為背景的動漫!
    江戶時代是德川幕府統治日本的年代,時間由1603年創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還,是日本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個時代。《新撰組異聞錄》新撰組,是處於日本倒幕時代的一個傳奇的存在,作為幕府派的特務組織,他們的確是妨礙了歷史的發展,著名的池田屋事件,使明治維新推遲了至少一年,然而新撰組中那些被稱為「壬生狼」的人們,以他們不尋常的經歷,以他們的萬千豪氣在日本的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日本大阪市中心挖出1500具人骨 在江戶末期至明治初期死亡
    海外網8月13日電 日本大阪市13日表示,該市北區的「梅田墓」內出土了超過1500具人骨,負責人稱他們可能是同一時期感染瘟疫後死亡的,時間大約是江戶末期至明治初期,具體地點為JR大阪站北側的商業區內。  據日本《每日新聞》13日報導,這是大阪市內首次同時出土如此數量龐大的人骨,大部分用木棺或甕棺土葬,也有部分是火化後埋葬的。
  • 日本江戶時代識字率超50%,同期英國20-25%
    馬上得天下,文教治天下十七世紀前後,在戰國爭霸中勝出的德川家康確立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地位,1603年他從朝廷那裡獲得「徵夷大將軍」封號,在江戶城開設幕府,一直到1867年最後一代將軍德川慶喜將大政奉還給天皇,這兩百六十多年由幕府統治日本的歷史就是江戶時代。德川政權崛起於戰國亂世。
  • 《江戶時代》:日本現代文明的前夜
    江戶為東京舊稱。1603年,德川家康於江戶開設幕府,其後綿延265年,史稱「江戶時代」。最近,日本研究學者劉檸、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就《江戶時代》進行了分享,共同探討了江戶時代社會變局對之後的日本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