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門票有望取消靈隱寺能否主動表態?(資料圖)
靈隱寺(資料圖)
近日,國家宗教事務局正式撤出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這一消息令佛教界人士與廣大民眾看到希望——長期飽受詬病和質疑的寺院門票有望在未來得到取消。門票或將不再成為大陸寺院的「攔路虎」、佛教信眾的「心頭痛」。
當然,信號歸信號,寺院能否藉此契機全面實現取消門票,人們依然翹首以待。而享有盛名的諸大寺院在門票問題上,或將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也有人立即開始觀望,佛教界哪個名山大寺會首先站出來響應官方、帶頭表率?諸如香火鼎盛不惜小錢的都市大廟靈隱寺、玉佛寺有沒有可能?
佛教為門票經濟「背黑鍋」久矣
作為自然風景與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地標,靈隱寺歷來山門興盛、門庭若市。但無論是信眾還是旅遊觀光者,都必須為跨入山門支付兩張價格不低的門票:飛來峰景區和靈隱寺的門票。
靈隱寺平均每天要迎接上萬的遊人。早在數年前,媒體就算了一筆帳,指出靈隱寺的門票收入一年可達上億。如此高額收入,難免引發不小的爭議和質疑。作為門票收取的直接出面者,寺院很容易成為矛盾的直接焦點,佛教也因此遭到「斂財」的詬病。
然而,從全國各地陸續曝光的內情來看,地方政府與旅遊部門才是寺院門票問題的真正推手,寺院在其中往往是受害者或被操控者。佛教為門票經濟「背黑鍋」久矣!
寺院取消門票已成眾望
門票經濟是「宗教搭臺,經濟唱戲」政策的產物,是旅遊經濟、地方財政和官商「挾佛斂財」共同推動的結果,是改革開放後佛教界長期的心頭隱痛。
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佛教界為門票經濟付出了形象破壞、聲譽被黑乃至信仰受損的沉重代價。佛教界一直在隱忍與抗爭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直到近年,在此起彼伏的呼籲和詬病聲中,在大眾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日益自覺中,寺院收取門票的格局開始鬆動。
淨慧長老生前一直積極呼籲取消門票,並身體力行在所住持寺院率先實現了免門票。
2010年,佛教學者魏德東教授曾撰文痛批寺院收費,並呼籲「壯士斷腕,痛下決斷,廢除寺廟收費制度,是時候了!」
2013年,西安興教寺面臨被旅遊商業圈佔的危機下,明賢法師發文懇摯建議興教寺僧團單方面承諾永遠不收門票,以昭示佛門立場,維護信仰與道義。
同年5月10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長沙麓山寺方丈聖輝法師率湖南29所寺院住持共同發願,自即日起主動取消寺院門票,一時間得到佛教界和網絡民眾的廣泛讚嘆與積極響應。
2014年舉行的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上,取消寺廟門票、禁止宗教場所上市等關於佛教「商業化」等問題正式成為佛教界委員們的議題。
可見,佛教雖勢單力薄,但維護信仰的純潔和佛門的清譽,教內早有聲音。
內矗風骨,外樹形象,靈隱寺何時主動表態?
2014年,習總書記多次在外事場合指出佛教應當為中華文化的復興擔當重任。在此徵程中,佛教可謂任重道遠。無論是自身的傳承還是肩負的時代使命,佛教能否內矗風骨,外樹形象,門票的取消可謂標誌之一。
挾佛斂財不僅對佛教造成了深深傷害,也已成為阻礙傳統文化復興與經濟健康發展的長期隱患,是截斷中華文化命脈的短視行為。切除「挾佛斂財」的毒瘤,必須從門票經濟入手。
這一點不僅是來自民間的呼籲,從國宗局撤出國務院旅遊聯席會議看,已然受到政府的關注與重視。而寺院取消門票能否真正落實,一方面看政策的導向,一方面也看各寺院的實際情況和態度。
第一種情況,在官商和寺院之間產生「拉鋸」之時,寺院往往不願意收門票。在這種矛盾不能得到處理時,佛教界早已有聲音:寺院單方面免門票。在此情況下,寺院的主動放棄意味著昭示佛門立場,是對佛教形象的最有效維護。
第二種情況,寺院希望主動取消門票,但出於種種原因,受到各方要挾,寺方或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此種情況下若有落實的欠缺,也屬情有可原。
第三種情況,如果有的寺院本身就「財大氣粗」,也沒有遭受嚴厲要挾,那麼更應該在取消門票的問題上做出表率。
靈隱寺地處經濟發達、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城的中心位置,是歷史悠久的東南名剎。它的一舉一動,所展示的所有形象對於人們理解佛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取消門票的問題上,靈隱寺的動態也一定為大眾首先關注。因此,對靈隱寺而言,佛門形象的考慮必須重於短期利益的考量。
公眾的視野中,靈隱寺向來展示出「財大氣粗」的一面。但在經濟發達、人員往來稠密的地區,相比於經濟利益,宗教形象的純潔和清淨才是更需要重視的。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對寺院而言,過重利益就必會輕忽形象,寺院反而起到為牟利而敗壞佛教形象的負面作用,僧人反而成了佛教的罪人。如果現狀如此,就要反思寺院作為宗教場所存在的真正價值,相關僧人更要反思自己的宗教情感和信仰是否純潔。
「秀才是孔子的罪人」,這是佛教界所萬萬不能出現的情況。假如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放棄門票;如果已收取門票,就一定不能再猶豫,不能再無視於佛教整體被傷害。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連佛教地位都不被承認的話,再談利益,則跟俗人無異。在這種情況下,精明的商家也必先考慮形象。俗人尚能如此,僧人何至於貪戀財貨?
靈隱寺現有門票的情況雖未為大眾所知,但作為身處繁市的大寺,靈隱寺有責任在取消門票的問題上先行表明姿態,昭示立場,為一方佛教做出表率,為佛門維護清譽。
當然,寺院門票問題終究的根源還在於寺院所受到的鉗制。正常情況下,出家人一定會對門票、財物問題非常敏感,必定要爭取榮譽,必定要維護信仰。
若寺院遲遲不放棄門票,多數情況下,背後必有隱情。如果來自當地官商部門的要挾,最有效的處理方法就是先單方面宣布免門票,讓責任方去接受因為收門票而導致的詬病,而讓佛教界不再接受這種「莫須有」的詬病,讓佛教界從此卸下背負了數十年的「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