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黔東南錦屏縣啟蒙鎮的八裡村八龍自然寨裡,茂密的杉樹林依然蒼翠。 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楊通平站在其中一吆喝,一隻只毛色鮮亮的雞便從四面八方蜂擁過來。「天天在林子裡跑,都很有活力。」
在300多畝杉樹林裡肆意撒歡的這8000多羽雞「非同一般」,「享受的是至高待遇。」錦屏縣八龍畜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通平笑言,這些雞有「房子」住,有音樂聽,有山地運動,能喝到山泉水,吃到山林裡的昆蟲、野菜、嫩芽以及附近農民種植的玉米、稻穀。 「都是為了品質好,有市場。」楊通平說。 除了八龍畜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身份,楊通平還是八裡村村支部副書記,也是啟蒙鎮出了名的養豬、養雞致富帶頭人。 去年,通過採取「黨員+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錦屏縣八龍畜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全鎮30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抱團養豬、養雞脫貧致富,2018年每戶分紅1000元,入股貧困戶均增收450元左右。 隨著啟蒙鎮著力在山字上做文章,挖掘林業發展潛力,鼓勵村民積極發展林下養殖和循環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生態與效益「雙贏」,錦屏八龍畜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重點發展林下雞,租用了300畝林地,建起了10棟雞舍。
「林下養雞,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楊通平說,雞群在林下刨食,林間的草不用再僱人清理,雞的糞便可以肥沃土地,讓樹長得更加茂盛。同時,雞養在林中運動量大,又可採食蚯蚓、瓢蟲、蝸牛、螞蚱等昆蟲,以及野菜、嫩草、嫩樹葉、草籽等一些綠色植物,不僅病害少,而且味美、肉質好,雞和雞蛋都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我們完全遵循綠色生態的餵養方式。」養雞場管理員楊光羽說,他們採用「青綠飼料+煮熟+原糧+山泉水+野生小河魚+山地運動+音樂」 6個「+」 的純原糧餵養方法,杜絕使用工業全價飼料、濃縮料及生長添加劑,全天候錄像監控,實時視頻直播,所餵的這些青飼料、玉米、稻穀也都是從附近農戶手中收購的,保障綠色、生態、無公害。同時每天對雞舍定期的消毒、殺菌。 「這個雞和雞蛋營養價值高,我們吃的很放心,經常來買。」 當地消費者楊通雄說。
林下養雞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30餘個就業崗位,今年45歲的八裡村貧困戶石樹桃在養雞基地負責消毒、殺菌、餵食等工作,一天能收入百餘元,「一年有七八個月活幹,還有土地流轉費用,一年收入可以達到2萬多元。」 「我們的林下雞已經註冊了『耘鋤』商標,與多家公司籤訂了訂單銷售合同,從去年到現在已經售出3萬多羽林下雞了,價格每公斤達60元左右,行情很好。」楊通平說,下一步他們將在繼續擴大林下雞養殖規模的基礎上,為周邊有意向的村民提供雞苗和技術服務,並負責銷售,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楊振平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丹
編輯 胡蓉
編審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