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冊亨縣弼佑鎮13.6萬畝油茶樹上,紅紅的油茶果掛滿枝頭。豐收在即,弼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順弘指著一座山頭的油茶林,話語間,難掩內心的喜悅。
「再過兩個月左右,這些果子都將變成鈔票裝進群眾的錢袋子。」王順弘說,在漫山遍野的油茶山林中,還藏著「寶貝」。
近年來,弼佑鎮始終按照上級的部署,因地制宜,探索「一棵樹、一隻雞、一味山珍」「綠色經濟」的弼佑經驗,拓寬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途徑。
低產改造:百年老樹煥發新生機
在弼佑鎮的落江村、各兩村,16667畝百年老油茶林是弼佑鎮「低產低效油茶改良扶貧項目基地」和「冊亨油茶成果轉化技術集成示範基地」,樹上,成堆的油茶果結得像葡萄串一樣。
老油茶樹煥發生機,這得從該鎮實施低產油茶林改造開始。
據介紹,油茶是弼佑鎮的支柱產業,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種植、管護等技術,導致油茶種植低產低效。2016年,弼佑鎮請來科技專家,對低產油茶林進行改造。
「把樹枝都剪掉了,還怎麼結果?都不結果了,產量怎麼上來嘛?」當科技專家走進山頭為老鄉們改造油茶樹的時候,吃了「閉門羹」:修剪、蔬果了,怎麼還能增產增效?對油茶低產改造「不上心」不說,有的甚至反感。
於是,弼佑鎮採取黨員能人示範帶動的方法,通過樹體復壯、林地清理、密度調控、科學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改造後,油茶增產增效十分明顯。
弼佑鎮偉外村覃貴坤就是受益者之一。「油茶果產量提高得效果『嚇人』,改造後的油茶林每畝幹籽產量由原來的50至60公斤提升到100至200公斤。」
低產改造後,成效明顯,弼佑鎮趁熱打鐵,讓黨員幹部下沉做群眾思想工作,據弼佑鎮扶貧工作站負責人王連凱介紹,目前,該鎮已完成老油茶林改造10餘萬畝,改造後的油茶林增產均在30%以上。弼佑鎮油茶籽年產量可達5780噸,產值約1.25億元以上,每戶可均增收3萬元以上。
發展綠色經濟,做好油茶文章。弼佑鎮投資250萬元在落江村建成油茶產業扶貧古榨坊及配套設施,今年9月底將全面投用。
立體養殖:油茶林下好養雞
「能有今天的成果,全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我們的黨員幹部。」在各兩村村民黃金校40多畝碩果纍纍的油茶林下,500隻半大的土雞肆意遊走,待到秋盡冬來,他的油茶和土雞將實現雙豐收。
想著豐收的日子,黃金校臉上堆滿了幸福的笑容。
原來,為了充分發揮林下空間作用,弼佑鎮探索「林下+」模式,發展立體種養殖。
2019年,在寧波市江北區的幫扶下,弼佑鎮投入資金104萬元,在偉外村五組建設佔地110畝的林下立體養殖本地烏骨雞項目,村民們一起探索油茶林下養殖土雞的「林禽」發展模式。該點作為全鎮總社發展的示範點,已養殖土雞20000餘羽,分社共有土雞80000餘羽。
這段時間,基地基本每天都向貧困戶發放雞苗,並派專業的技術人員上門服務,傳授養殖技術,幫助群眾通過養雞多增收入。
而面對數萬隻雞集體出欄後如何銷售的問題,弼佑鎮早已未雨綢繆,與市場收購商籤好了銷售訂單。「我們已經啟動『白條雞』計劃,正在著力建設冷庫,冷庫建成後,從弼佑出去的將是一隻只宰殺、清洗乾淨的『白條雞』,而不是活禽。」王順弘如是說。
目前, 在弼佑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儂紹作、黃杰、覃永祥、覃智等村民紛紛圍山成圈,在油茶林下養起成百上千隻土雞。
菌藥發展:「一味山珍」鋪新路
既不耽誤油茶樹生長,又能帶動老鄉增收致富。弼佑鎮探索林下產業鏈,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巧做林文章,讓青山變金山,引進企業發展林下種植雞菇、松茸、靈芝、雞腿菇、黃精、芍藥、重樓等菌藥。
目前,由貴州土門農業技術有限公司在弼佑鎮試驗種植的100畝黃精已長出嫩芽,雞菇、松茸等已開始採收產品。
王順弘介紹,守牢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13.6萬畝油茶就是弼佑鎮最大的財富資源。「林下發展菌藥是弼佑打造的『一味山珍』,延長了油茶這條產業鏈,林下種養長短結合,產生了最大的經濟效益。」
冊亨縣是貴州省林業大縣之一,森林覆蓋率高69.74%。過去,連綿不斷的大山是阻礙山區群眾發展致富的障礙。現如今,大山上的豐富資源,正逐步轉化為弼佑布依群眾擺脫脫貧、走上致富之路的經濟效益。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王順弘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念好「山字經」,弼佑鎮將繼續圍繞油茶發展「綠色經濟」,千方百計讓油茶產業增產增值增效,鞏固脫貧成效,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