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佛陀對立面的人,屢次謀害佛陀,為什麼最後還成了佛?

2020-12-15 第九道木門

任何人要取得一番功業,都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障礙。即便是聖人,也難免有人會站在他的對立面。在佛陀在世時,有一位佛教的叛逆者,他曾多次謀害佛陀,還分裂僧團。這樣一位惡人,卻又被釋迦牟尼授記為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提婆達多。他是佛陀弟子阿難的親兄弟,佛陀的堂兄弟。既然是親戚,為什麼要害佛陀呢?其實提婆達多本是僧團的一員。佛陀成道後,他也跟著佛陀一起修行。在俗世的時候,他就和佛陀有些矛盾,不過佛陀後來出家修行,兩人也相安無事。加入僧團後,提婆達多在戒律等方面與佛陀產生了分歧,最終走向了佛陀的反面。

在佛經記載裡,提婆達多可以說是沒少幹壞事,他放醉象害佛,出佛身血,十指浸毒害佛,不過都沒有成功。這些都是在他晚年所做的事,這就怪了,提婆達多一把歲數了,怎麼越活越糊塗,最後落得一個墮入地獄的下場呢?

我們看提婆達多做的壞事,似乎件件都很荒唐。比如他給黑象灌酒,想用喝醉的大象加害佛陀。這件事是他與阿闍世王子密謀好的,可是卻又提前告知了城中的居民,佛陀早就知道了他的陰謀,他又怎能得手呢?

提婆達多與佛陀決裂後回到迦毗羅衛國,想要當國王,他要和佛陀出家前的妻子耶輸陀羅結婚,以便取得王位。耶輸陀羅自然不會同意,還把提婆達多捏得十指流血,倉皇逃走,狼狽不堪。這事也很奇怪,因為當時的耶輸陀羅已經七十多歲了,出家也有二十年了,怎麼還能整出這麼一場鬧劇呢?

還有記載說,提婆達多妄圖自立為佛,處處想和佛陀看齊。佛陀有三十二相,金色之身。提婆達多可沒有這個修為,於是他用佛油塗身,身上貼滿金箔。佛陀腳下有妙輪相,提婆達多就請鐵匠在自己腳底燙出一個妙輪相來,結果弄得自己痛苦不堪。

看過這些愚蠢的行為後,不由得讓我們感到疑惑,提婆達多如果就這樣一個智商水平,他是怎麼分裂僧團的呢?有誰願意跟他走呢?

可事實上提婆達多還是有自己的徒眾的,而且人數不少。在反對佛陀之前,提婆達多也是有著多年修行的高僧。後來由於在戒律上的觀點與佛陀產生了分歧,最終被佛陀所拋棄。我們可以猜測,提婆達多那些冒著傻氣的行為可能並不一定真的發生過,只是由於他的觀點站在了佛陀的對立面,以至後世弟子對他猛烈批判,甚至添油加醋編出一些故事來醜化他的形象。

提婆達多與佛陀主要的矛盾是在戒律問題上。提婆達多提倡的戒律似乎更嚴格一些,比如他還規定有不吃酥鹽、乳酪、魚肉的規定。其實古代印度存在不同修行的方法,提婆達多的嚴格戒律更接近於苦修,而佛陀主張既非苦修也非福修的中道修行。兩人在戒律上的分歧其實都是在細枝末節上,根本性的差異並沒有那麼大。可就是因為這些問題,一部分僧人離開了佛陀,跟隨了提婆達多。這些修行人為什麼這麼較真呢?有種說法叫做正法時代,戒律成就。戒律是修行的關鍵,自然要較真了。後來佛教分裂為上座部和大眾部,原因也是在戒律的問題上存在爭論。

我們回過頭來看提婆達多在佛經裡的形象,就會發現在上座部佛經裡,提婆達多就是個無惡不作的壞人,沒有什么正面評價,結局就是墮入地獄。這是由於上座部無法忍受提婆達多的觀點,於是就對他猛烈抨擊。現實中提婆達多的學說流傳了下來,西行求法的玄奘大師就曾在印度見過提婆達多一派的後人。想來他的學說至少也流傳了一千多年。既然已被打入地獄,徒子徒孫怎麼能綿延不絕呢?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後期的大乘佛經中,提婆達多的形象有了變化。他雖然做了不少惡事,但目的並非是要作惡,而是以作惡的形式來彰顯佛陀的慈悲,提高佛陀聲望。他做的惡事也的確沒成功過,反而是讓人們對佛陀更加佩服了。如此一來提婆達多只是當了個反面教材,但同樣也教化了世人,難怪佛陀為他授記,認可他會成佛。

提婆達多本是王族,既然能跟隨佛陀出家,想必也不是個貪圖富貴的俗人。只是修行過程中出現了觀點的分歧,結果在反對者的記載中成了惡棍。可惜提婆達多的學說終究沒能傳下來,也有沒徒子徒孫對他的記載,否則提婆達多可能又是另一種形象了。

相關焦點

  • 佛之最後供養,為什麼會是一份「毒蘑菇」?
    」——《大涅槃經》佛陀入滅,本是天數。可許多人不解:為什麼佛要接受鐵匠純陀最後的供養,讓痴愚眾生誤以為佛是誤食「毒蘑菇」中毒而死呢?鐵匠純陀本是一位虔誠的信眾,為什麼莫名其妙成了「背鍋俠」?可偏偏雨安居的期限也是三個月,許多比丘僧,信眾也因此無緣趕往佛的身邊。前面說到,佛陀最後之旅的目的地本是回到釋迦族故地,侍者阿難是佛的堂弟,更能理解佛的歸去之心。於是,雨安居一結束,便火急火燎率僧團返回故國。
  •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三、由人成道的佛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信仰佛教的人,必須先了解,佛陀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所謂創造宇宙及主宰宇宙的上帝這裡所稱的菩薩(Bodhisattva求悟的人),便是尚未成佛之時的悉達多太子。依照一般的傳說,佛子羅侯羅是由佛陀指腹懷孕的,站在人間成佛的角度來說,我們寧可相信上述的記載為事實。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悉達多的意思是達成目的的人,中國佛經中譯為「一切義成」。
  • 佛陀涅槃前留給我們最後的遺教!
    從我成道的時候起,這個世間上才真正的有沙門;我涅槃後,留正法於人間,信仰的人定能獲得解脫,佛陀才真正是一切智慧之源。」須跋陀羅聽聞佛陀的真理之音,心中的迷霧頓時開朗,當即證得阿羅漢果,他頂禮佛陀的聖顏,發願作佛陀住世最後的弟子,並就在佛陀身旁先入涅槃,大家見了都很感動。佛陀以吉祥臥的姿勢臥在娑羅雙樹之間床上,很多的弟子圍繞在佛陀的四周,大家都是揩鼻抹淚。
  • 圖解佛陀成道 !
    經論記載,佛陀成道之前,苦行經年,骨瘦如柴,後接受牧羊女供養之乳糜,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從此,佛陀開始了長達四十九年化導眾生的慈悲歷程,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佛滅度後,後世信眾為了紀念佛陀,在每年的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各種米和果物煮成粥來供佛,寺院更是形成了在這一天為眾生施粥祈福、舉行紀念法會的傳統。圖為夢象受孕: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白象而受孕。
  • 佛陀的微笑
    千百年來無數的佛門藝匠將佛菩薩的微笑刻畫得入木三分,試圖將佛的微笑妙意傳達給世人。然而佛的微笑究竟具有什麼樣的內涵?佛的笑容與我們一般人的笑容又有什麼不同?我們試著從經典和佛教藝術的角度,邀您一起來體會佛陀的微笑妙意。
  • 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佛陀告訴你答案
    實際上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部分的原因是你和佛無緣。這樣的說法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佛不是講究慈悲,普度眾生的嗎?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實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02眾生的選擇不同佛菩薩度人並沒有任何的差別心,只想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得度,但是為什麼只度有緣之人呢?並非是佛陀特意的放棄了某些眾生,而是眾生沒有去選擇被佛陀救度。佛曰:其未度者,皆亦已做得度因緣。
  • 【真的佛陀】佛陀的三尊等身像(佛陀真容)
    佛陀住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形象塑像。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佛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於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佛八歲銅像原供於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在印度鹿野苑,有佛陀三十五歲成道時的佛像。那鎏金的色彩也閃爍著讓人無法逼視的光芒。
  • 佛陀生平大略
    中國學者主要依據「眾聖點記」之說,1參合其它史料,考定佛陀生卒年為公元前565-前486年,這一說法已被中國佛教協會和學術界所通用。但這種說法,也還是一種蓋然性的結論。現代太虛大師在《致粱任公書》中曾說過:「眾聖點記」所依的《善見律毗婆沙》,是解釋法藏部之《四分律》者,法藏部之分出,在佛滅三百至四百年間,《善見律》的出世,當在佛滅四五百年間,從此才每年點一點以記之。
  •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49年,渡化了很多人,有不少人證得阿羅漢。不久,魔王波旬現身佛前,請問佛是否不想入涅槃?佛告訴波旬:「別急,我自知何時當入涅槃,現在還不是時候」。
  • 佛陀涅槃紀念日,世界各地佛陀涅槃圖一覽
    烏帕巴納尊者本來站著替佛陀扇涼,但佛陀卻叫他不需要。或許,佛陀是不想他站在那裡遮擋著這日落的美景吧。佛陀突然問阿那律尊者:「為何不見阿難陀,他到那兒去了?」其中一個比丘說:「我剛才看見隊難陀師兄在樹後飲泣。
  • 為什麼魔王波旬要阻礙佛陀悟道,還要讓佛陀早入涅槃呢?
    佛陀在沒有悟道成佛之前,所經歷的修行是十分艱苦的。主觀上的無法覺悟讓佛陀心急如焚,因為他曾答應過淨飯王,如果自己不能悟道就返回迦毗羅衛國去繼承王位。客觀上的諸多誘惑也在同樣在阻礙著佛陀,魔王波旬的擾佛行動就是其中之一。
  • 跨越時空與佛相會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推出特展
    悉達多由人成佛的修行、說法歷程,是虛構的故事嗎?5月12日起至22日,在佛陀紀念館推出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特展,展出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跨越時空回到2600年前,佛陀生活的場景,與佛相會。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釋迦牟尼的父親淨飯王是釋迦族的首長之一;母親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鄉天臂城待產,在藍毗尼園產下佛陀。相對晚期的佛典編者對此添加戲劇性描寫:摩耶夫人懷孕前夢見白象入胎;她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是站著生下佛陀的;阿含經更說佛是從摩耶右脅生出的;相士阿私陀聽聞太子出生,進宮預言太子將會成佛,而他等不到這一天,所以悲喜交加。
  • 禪,佛,佛陀,四大皆空,與財富
    禪,佛,佛陀,四大皆空,四個跳躍而出的佛教用語,會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最終的落腳點是「四大皆空」,再就是心無雜念、看破紅塵。其實,這是誤解,佛陀也要生存,生存就要金錢來支撐。那麼,禪是如何看待財富的呢!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知道機緣已經具備,是時候告訴弟子們自己為什麼不回答形上學的問題了。我們都知道佛陀在說法的時候非常善用比喻來形象的解釋。佛陀面對鬘童子的提問同樣用了一個比喻來解釋。,反而是問射中自己的人是誰,他為什麼要射我,誰我的人是什麼種姓,我和他有沒有什麼恩怨等等。
  • 佛陀成道處 菩提伽耶25歲佛陀等身像【見者得解脫】
    ——《入行論》這尊供奉在菩提迦耶佛陀成道金剛座處的正覺大塔內,最為殊勝的釋迦牟尼佛25歲等身像,被稱為世界比例最完美的佛像,與大昭寺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覺沃佛像和小昭寺8歲佛陀等身像,皆為佛陀在世時親自指導塑造,親自開光加持的三尊無與倫比的等身像,與佛真身無二無別,具有不可思議的巨大加持力,凡見者如睹世尊真容,見聞頂禮供養功德不可思議、必成正覺!
  • 佛陀的最後一位弟子,竟是婆羅門的長者,還是佛陀的同門師兄
    佛陀為善賢說法佛陀雖是覺悟之人,但是他的報身同樣有著業力,無論是他降生,還是出家,亦或是傳道,這都是佛陀的使命。而在佛陀生命最後的這段時間裡,他依舊有著沒有完成的使命,所有他還不能就此入滅。在佛陀剛出家的時候,曾跟隨一位名為鬱頭藍弗的仙人學習定法,甚至一度修證到了非想非非想處天。可這不是究竟,不是佛陀想要的解脫。
  • 【佛陀成道日特別奉獻】探訪臺灣佛陀紀念館
    開幕後的佛陀紀念館每天都有許多信眾來此參訪,每年參觀人數超過200萬人次,已經成為遊客來高雄必去的景點。佛陀紀念館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弘揚佛法之外,它還兼具建築、藝術、人文、科技和教育的場所。該館的興建,正是希望透過供奉代表佛陀威德、智慧的法身舍利,讓人們在禮敬佛牙的同時,能夠開發自己清淨的佛性,並為人間注入善美與真心,帶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 佛教:世事無常的真相,為什麼是佛陀證悟的第一個內容?
    如佛教的「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當你用心去體會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十幾個字,其實也是一段偈頌,更何況「三法印」的內容,事實上,就是檢驗佛法的唯一標準,這也是佛陀臨入涅槃時,特別囑咐阿難尊者說,即:「一切法若與三法印相違的,即使是佛陀親口所說,也是不了義;若與三法印相契合的,縱然不是佛陀親口所說
  • 正念尋根之旅,走近佛陀
    第二站:舍衛國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佛由三十一歲開始說法,直到八十歲,在四十九年之間,他的教化工作,大部分都在舍衛國。舍衛國在中印度,經濟文化發達,財富很多。舍衛國的國王,就是楞嚴經上那位波斯匿王,也是佛的弟子。那裡有位長者,年高有道德,是舍衛國一個大財主,名叫「給孤獨」長者,也是拜火教的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