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最後一位弟子,竟是婆羅門的長者,還是佛陀的同門師兄

2020-12-19 如釋我聞

佛陀遙望著高聳的喜馬拉雅山,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

故土的城是那樣的近,似乎在這片樹林中已經能看到迦毗羅衛國的城牆了。

可是對此時的佛陀來說,故鄉卻如同天邊那樣遙遠,望而不及。

垂老的佛陀即將走向生命的盡頭,他的一生經歷了常人所不能想像的磨難和苦厲。

佛陀於娑羅雙樹下入滅

從降生到出家,從修行到覺悟,也正是這無窮盡的磨鍊,讓佛陀徹悟了世間的真相。

一切有為法,皆因緣而生,因緣而滅。

無論是親族被滅,還是弟子先他而去,這都不會讓佛陀有絲毫的波動,這是一種超凡的定。

這種定力是看透了世間集苦的智慧之定,也是覺悟之後的超凡之定。

或許佛陀本來還是有機會再看一眼故土的。

可能是因為接受了鐵匠純陀的供養,也可能是因為一路向北的勞頓,佛陀的病情急劇惡化。

在離開了鐵匠的破房子之後,佛陀就病倒了。

佛陀接受純陀的供養後病種

但是慈悲的佛陀並沒有責怪純陀,反而是讓弟子們去寬慰他,感激他這份最後的供養。

在拘屍那迦城外的娑羅樹林裡,佛陀告訴阿難自己今夜將入滅,阿難悲泣不止。

佛陀看著自己這個最為關心的弟子,同樣也是自己的弟弟,知道阿難這一切的悲傷都是他的業力所致,也是他不得不自己越過的劫數。

一草一木,一花一樹,只要存在就有價值,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帶著使命存在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業力。

佛陀為善賢說法

佛陀雖是覺悟之人,但是他的報身同樣有著業力,無論是他降生,還是出家,亦或是傳道,這都是佛陀的使命。

而在佛陀生命最後的這段時間裡,他依舊有著沒有完成的使命,所有他還不能就此入滅。

在佛陀剛出家的時候,曾跟隨一位名為鬱頭藍弗的仙人學習定法,甚至一度修證到了非想非非想處天。

可這不是究竟,不是佛陀想要的解脫。

於是佛陀就辭別了鬱頭藍弗,並且允諾假日自己證果,必度仙人或其弟子。

佛陀為眾弟子開示

佛陀最終憑藉著中道的法門徹悟了世間的真相,可那個時候鬱頭藍弗早已升於非想非非想處天了。

而此時,佛陀最後的使命就是度化鬱頭藍弗的弟子——拘屍那迦城中名為善賢的婆羅門。

善賢此時已經一百二十多歲了,看盡了人世的滄桑,也和自己的師父一樣,修證到了非想非非想處天。

但當善賢聽聞佛陀在城外的娑羅樹林中的時候,就急忙出城求見,卻被阿難攔住了。

阿難並不是故意刁難這位年長的婆羅門,而是佛陀隨時都會入滅。

善賢是鬱頭藍弗的弟子

可阿難不知道的是,佛陀在等候的人,正是這位名為善賢的婆羅門。

善賢終於得見佛陀,就這樣展開了一場關於世間真相的辯論。

善賢折服於佛陀的智慧,成為了佛陀的最後一位弟子的同時,也斷除了煩惱,證得了果位。

善賢不忍心先於佛陀入滅,於是就在眾人面前現神通入火界定自焚,先入了滅。

善賢也就是後世宣揚的須跋陀尊者,同樣也是佛陀前世為鹿時,最後向鹿求渡過河的那隻跛腳兔。

佛陀涅槃

佛陀終於完成了他當初的諾言,度化了鬱頭藍弗的弟子,也完成了他這報身最後的使命。

佛陀用他一生為後人樹立的覺悟之路上的修行榜樣,

那麼跟隨佛陀腳步的我們,來到這人世間的使命又是什麼呢?

緣,妙不可言,您的閱讀與評論就是最殊勝的善緣。

十二年沒有同床的夫妻,丈夫是佛陀的上首弟子,妻子也是大成就者

他是佛陀的上首弟子,天眼第一,通曉三世未來,為何會雙目失明?

佛陀說的苦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說覺悟就是知苦滅苦的過程?

相關焦點

  • 佛陀是覺悟之人,學佛也是學做人之本,這才佛法的真實含義
    佛陀在世的時候為弟子們制定了諸多的戒律,這些不僅是修行的一部分,還是對於世間法的一種約束。世間法可以說是出世間法的基礎,只有具備了各種崇高健全的人格之後,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勇猛精進。佛陀為弟子說法佛陀在《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中就講述了孝敬雙親的重要性,也告誡弟子和眾人,要時刻謹記父母的恩重如山。
  • 佛陀十大弟子中誰在宣傳平等
    最後想到阿私陀仙說的悉達多太子,聽說已經成道,想必能說出碑文內容的秘密,於是到竹林精舍訪問了佛陀。佛以偈語回答說: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被無明汙染的人是愚人,斷除煩惱的人是智者。有我、法二執的人沉溺在生死海。證緣起性空的人解脫在逍遙園。修道斷貪嗔痴才能離垢染,勤修戒定慧即能證涅槃。
  •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是誰?
    大家知道,佛陀有十大弟子,分別是舍利弗、目犍連、摩訶迦葉、阿那律、須菩提、富樓那、迦旃延、優婆離、羅睺羅、阿難。這十大弟子是眾多佛的弟子中,最優秀的十位,他們不僅具備各種智慧德能,而且各有特長。那麼其中以智慧第一著稱的弟子又是誰呢?那就是舍利弗。
  • 佛教:舍利佛尊者,佛陀弟子中智慧第一,於未來世號「華光如來」
    在佛教的發展史中,滿天諸佛菩薩皆有其緣起,而佛陀眾多弟子中,尤以十大弟子最為著名,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之一的佛教:舍利佛尊者,佛陀弟子中智慧第一,於未來世號「華光如來」:舍利佛尊者乃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智力捷疾勝眾,常破外道邪說,顯揚正教,歸佛後常隨從佛陀輔翼聖化,為諸弟子中之上首;復以聰明勝眾,被譽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
  • 佛陀生平大略
    至於根據佛書中佛滅後百年間阿育王大弘佛法之說,及其它有關阿育王的記載,考定佛陀生卒年,從歷史學來看似乎較為可靠,但古印度稱「護法阿育王」者,蓋非只有一人,若出差錯,則前後相差便會達數百年。筆者認為此說甚有其據。
  • 佛教通史 001-反抗婆羅門的先驅-佛陀的誕生
    感謝 STONE、蘆葦、厚樸、李潤、辛昕、深海玫瑰-果琋、天心師兄、雙林居士、生顯、幸運花413、唐木、桌球SOD、松哥、天涼好個秋、小佔、質多醫伽阿羯羅多的幫助與支持!本節課音頻首次上線:2017-07-25 23:45:26今天給大家講第一課,佛陀的誕生。
  • 佛陀的教法,到底是怎樣被破壞的?
    由於佛陀曾經開示過自己在定中與魔王波旬的對話,說佛教的正法流傳只有五百年,很多人就以為,佛教是魔王派遣的「徒子徒孫」,偽裝成佛教弟子來破壞掉的。其實,佛教被破壞的真正原因,與婆羅門教有直接的關係。主要存在兩點:外部破壞與內部破壞。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
    這10位弟子都證得了阿羅漢果,形象都是方袍圓領的僧侶模樣。他們通常供奉在佛寺大雄寶殿內東西兩側,拱衛應身佛釋迦牟尼佛。下面對這十位佛弟子一一進行介紹。 舍利弗智慧第一舍利弗,又稱舍利子,出生於王舍城附近一個婆羅門教家庭。父親是婆羅門教的大學者。因自幼受家庭薰陶,他對婆羅門教十分精通。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1)
    這10位弟子都證得了阿羅漢果,形象都是方袍圓領的僧侶模樣。他們通常供奉在佛寺大雄寶殿內東西兩側,拱衛應身佛釋迦牟尼佛。下面對這十位佛弟子一一進行介紹。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又稱舍利子,出生於王舍城附近一個婆羅門教家庭。父親是婆羅門教的大學者。因自幼受家庭薰陶,他對婆羅門教十分精通。
  • 佛陀是如何看待種姓制度的?完全站在了婆羅門的對立面上!
    從古至今,種族問題一直是矛盾的根源,就算到了今天,種族問題依舊沒有解決,那麼作為世間覺者的佛陀又是如何看待種族問題的呢?以梵我一知的思想為根本,將種姓制度神格化,從梵天口中生便為尊是為婆羅門氏,能與神溝通,特權極大,在教育與宗教方面佔統治地位。臂中生次之,是為剎帝利氏,其職為守護婆羅門氏,主掌軍政大權,管理國家人民與資源。肋下生為再次,是為吠舍氏,沒什麼權利,即平民百姓,可從事工商農等工作。腳底生為末,是為陀羅氏,世代奴隸,只能淪為前兩種姓的物品。
  • 【佛陀故事】一念虔誠因小果大
    他害怕婆羅門的教理會因而站不住腳,每個教派的教理都不一樣,他為了防止這個情況到他們城裡來,他預先發布了一個命令:「好,你們凡是誰去供養佛的,接受佛法的人,重罰五百銀兩」。大家見了法令之後都捨不得五百銀兩 那很多啊,五百銀兩。所以當佛與弟子們一入城之後,家家戶戶都趕緊關上門。於是連續三天僧眾們皆空缽而回,就是沒有人供養。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剃髮和託缽是當時出家沙門的風尚,表示與婆羅門的對立。禪修:他從學阿羅陀迦蘭,達到「無所有處定」。阿羅陀希望他留下,但他因為不滿足於此而退出;又從學鬱陀蘭弗,達到更深的「非想非非想處定」,即泯「想」和「非想」的差別,住於「平等寂靜」的知見,感到心似乎與「不動的真理」合一。但這仍然無法解決問題,他還是離開了。
  • 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陀曾在這裡講《金剛經》
    祇樹給孤獨園(Jetavana Vihara)的興建緣起,傳說是這樣的: 大約在公元前六世紀時,舍衛城裡有一位家財萬貫卻仁慈悲憫的長者,名叫『須達多』(Sudatta);由於他樂善好施,經常濟助貧苦的窮困人民,因此大家都稱他為『給孤獨長者』(Anathapindik);意思就是『無可比擬的布施者』。
  • 佛陀座下十大弟子:多聞第一!功德具足為何最後悟道?
    可是對於阿難尊者,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阿難尊者不僅被尊稱為多聞第一,而且還侍奉了佛陀圖整整27年,更是促成了女眾出家的因緣,可是為何有著這種種功德的他,卻是當年佛陀放下500個羅漢中最後一個開悟的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這其中的緣由。
  • 佛陀的一生告訴我們什麼
    佛陀自覺放棄嬌貴的王子生活,蔑視奢華的物質享受,走上精神追求的漫漫之路,不僅為現時代人所費解,即使在古代印度社會也非同尋常。但佛陀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不為名譽、地位所動,不為物慾、色慾所支配,堅定地、默默地前行,如同孤獨的獅子。我懷念佛陀,雖然他是一名普通的託缽者,但留下了光輝奪目的形象。
  • 佛陀涅槃前留給我們最後的遺教!
    阿難和大家聽了都流淚不止,後來大家商量光是這樣啼哭沒有甚麼用,要緊的提出有關如何使未來正法久住的問題來請示佛陀才是。經過商量以後,公推阿難請問佛陀道: 「佛陀!我們弟子大家禁不住傷感之情,有四個問題最後請示佛陀:「第一、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誰為師呢?
  • 佛陀與父親的因緣,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迦旃延的教化
    佛陀與父親的因緣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園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羅門老人。這位老人一見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兒子,我的兒子!」還朝著佛陀撲過去,想抱住佛陀。這時,旁邊的比丘上前阻攔,不讓他這麼做。
  • 佛陀的一生(108張圖片及詳細注釋)
    那位婆羅門幡然醒悟,皈依了佛教,說「曾詡梵天子,今真婆羅門;三明真知俱,真正清淨人」。給孤獨長者後來解除了般娜的奴隸身份,於是她出家為比丘尼,最終證得阿羅漢果)(《長老尼偈236-251》)可能是因為居住條件太好,有些比丘住在這裡的時候變得比較放逸,汲汲營營於一些世俗雜事,目犍連尊者在佛陀的建議下,用腳趾令整個講堂發生了一場地震來警醒他們。圖中是她的公公彌伽羅,那時候她的公公還是外道的信徒,對佛陀的僧團持排斥態度。當時他正在用金質容器吃一種蜂蜜米粥,見到一位比丘前來託缽卻佯裝不見,於是維沙卡對這位比丘說「我公公正在吃不乾淨的東西」。
  • 佛陀故事會:鴦掘摩羅 從殺人魔王到佛陀弟子
    這對於伽瞿是非常意外的,也是極其為難的,他感到驚訝,也感到痛苦,他從未想到,他會有這樣一位毫不顧倫理道德而又大膽無恥的師母,於是,他便義正辭嚴地拒絕了他的師母。他說:「老師等於父,老師之妻等於母,我怎麼可以做這樣逆倫的醜事呢?」「你是當真不答應了?」他的師母,惱羞成怒了:「不識抬舉的蠢東西,但你應當考慮,你如不喜歡我這樣的女人,我將使天下的女人都得不到你。」
  • 佛陀十大弟子阿難尊者!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助師弘道,伴明師願行而居,就是蛻變自我、融入道緣環境的絕佳機緣;也是修福長慧的鍥機;(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佛陀的十大弟子非福即慧,如迦葉尊者,代師為弟子們做解答;阿難尊者為後人做記錄;還有為道緣環境做護持以及布施的弟子們;但最受益的還是十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