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故事會:鴦掘摩羅 從殺人魔王到佛陀弟子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鴦掘摩羅洞口(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

在佛陀時代,印度境內的憍薩羅國,發生了一樁恐怖萬狀的事件,這一事件,震動了全國的人民,也幾乎嚇垮了英勇的波斯匿王,因在王都舍衛大城的城外,出現了一個殺人魔王鴦掘摩羅。所幸由於佛陀的及時感化,才使這場悲劇,很快地結束了。

(二)

鴦掘摩羅,生於舍衛大城的北邊,那是一個名叫薩那的村落,他原名不叫鴦掘摩羅,父母給他取的名字叫做伽瞿,意思是一切世間現。因為當他出生的時候,憍薩羅國的境內,曾有奇特的變相發生:所有剎帝利的武士階級,全部不由自主地拔出刀劍,並做出準備迎敵戰鬥的姿勢,隨即鋒刃的利劍缺了口,斷了鞘,握在手中的把柄,也跟著墮落在地。這是非常奇特的現象,使得全國的武士們,都感到莫名其妙地驚惶起來。後來經過調查,原來是舍衛城北的一個村落中,生了一個嬰兒,因此,便以伽瞿來作為這個嬰兒的命名。

漸漸地,伽瞿長大了,這是一個英俊健壯而孔武有力的青年,徒手能捉飛鳥,行走快過奔馬;但他又是一個溫文儒雅而秀外慧中的好青年,從小死了父親,侍奉母親則極其孝順。只可惜,因他投師學藝,投錯了師門,才使他得到鴦掘摩羅這麼一個臭名!

當時,舍衛城內有一個很負盛名的外道學者,正在收徒講學,伽瞿也就成了他的學生。可是那個外道學者,有著一個年輕美貌而又妖媚淫亂的妻子,最糟糕地,她在她丈夫的學生之中,竟然偷偷地愛上了伽瞿;當然,像伽瞿這樣健美的青年,任何女人見了都會心跳的。無奈,伽瞿是她丈夫的學生,她是伽瞿的師母;她雖然是個妖媚淫亂的少婦,伽瞿卻是正直守禮的青年。於是,恐怖的悲劇就跟著發生了。

(三)

伽瞿的師母,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個機會。有一天,確切知道那個外道學者已帶著許多學生出去了,伽瞿卻被留在他老師的家裡。他的師母見到四下無人,便悄悄地走近了伽瞿的跟前,以風情萬種的姿態,接近伽瞿,用手摩觸伽瞿,並以毫不隱瞞的話語,表達她所希求的願望。這對於伽瞿是非常意外的,也是極其為難的,他感到驚訝,也感到痛苦,他從未想到,他會有這樣一位毫不顧倫理道德而又大膽無恥的師母,於是,他便義正辭嚴地拒絕了他的師母。他說:

「老師等於父,老師之妻等於母,我怎麼可以做這樣逆倫的醜事呢?」

「你是當真不答應了?」他的師母,惱羞成怒了:「不識抬舉的蠢東西,但你應當考慮,你如不喜歡我這樣的女人,我將使天下的女人都得不到你。」

「請師母恕罪,學生怎麼也不敢答應的。」

「好吧,我恨你!我要毀滅你!要使你這個不解風情的蠢東西,永遠失去愛慕任何女人的機會。」

接著,她回到了自己的臥室,用她自己的手,狠命地撕碎了身上的衣衫,又用自己的手爪,忍痛地劃破了皮肉,弄成披頭散髮,在撕成了片片的衣衫下,半裸著鮮血淋漓的胴體;再以繩索懸頸,佯裝自殺!

不一會,那個外道學者回來了,入了家門,跨進臥室,一幅驚人動魄的醜態畫,使他連奔帶跳地走近他的妻子,解開繩索,並且探問原由。

顯然地,學生強暴師母,以致師母羞憤自殺,那真是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了。他要結結實實地教訓伽瞿一番,然而,他很明白伽瞿的武功,即使集合全體五百個學生向伽瞿圍攻,也不是伽瞿的對手。

終於,他想到了一個借刀殺人的詭計,他要利用國王的武力來解決伽瞿的生命。

他把伽瞿叫到面前,裝著非常嚴肅而又懇切的樣子,對伽瞿說:「你是我最喜歡的學生,我現在要教你一個得道生天的秘密法門。」

「謝謝老師的恩典,弟子願意承教。」伽瞿是個聽話的好學生。

「那麼你聽著:你在中午之前,持劍站在進出城門的大路口上,見人就殺,殺一個人,便割取一隻手指,用線貫穿,戴在頭上,成為指環;殺滿一千個人,穿夠一千隻手指,你就得道了,被殺的人也可生天了。」

「稟告老師。」伽瞿聽了老師的教言,覺得疑問重重,殺了一千個人反能得道生天,他是從未聽過的事,也是大惑不解的,所以說:「不論那一種宗教,那一個學派,在我們印度,都是崇尚淨修梵行的,孝順父母的,修行眾善的,柔和仁惠的,慈悲平等的。如今反而教弟子殺一千個人作為得道的法門,不是有違古聖先賢的教訓了嗎?」

「唉!太使我失望了,你竟是個不從師教的壞學生,你竟是個懷疑得道法門的壞青年!」

於是,伽瞿便在矛盾與痛苦的心境之下,接受了他老師的教示。仗著寶劍,到了四通八達的大馬路口。

由於業力的驅使與成熟,竟有許多的兇神惡鬼,來給伽瞿助威,使得伽瞿的心志迷亂了,面目猙獰了,殺意增強了,氣力壯大了,逢人便殺,殺人之後便將人血塗身,人血塗身之後,再來加倍地殺人。從遠處看去,伽瞿已像一個夜叉羅剎,已像一隻瘋狂的野獸。

因此,鴦掘摩羅的兇名,便在舍衛城中傳布開來,也在整個的憍薩羅國散布開了,因他頭上戴著用人手穿成的花環,所以被稱為指環,以梵語來說,就叫做鴦掘摩羅。

因此,大家都不敢經過那條大馬路口了。全城的商店,也都關上了門,全城的男女老幼,也都深深地躲藏起來。國王通令全國的勇士戒備,徵集最勇的武士討伐,竟然沒有一人瞻敢應徵赴命的。

因此,鴦掘摩羅已為憍薩羅國的舍衛大城,造成了風聲鶴唳與草木皆兵的末日景象。

(四)

看看天上的日影,已經快近中午,廣闊通暢的大馬路上,業已人跡杳然,甚至連鳥獸也看不見一隻。鴦掘摩羅的殺人成績,已經非常可怕,但於一千人數,尚須一人來補足。這時,他的母親雖風聞他的兒子已經成了殺人的魔王,人們也在一致地罵她是兇神的母親或老母夜叉。但她想到她的兒子應該是肚子飢餓的時候了,兒子再不好,終究是自己的骨肉,所以取了食物,為她的兒子去送午餐。

鴦掘摩羅發現來了一個人,那雖是他生身的母親,卻也很可用來湊足一千人數,使得自己得道,也使得他的母親因此生天。於是,他便毫不猶豫地提了劍,迎了上去!

正在千鈞一髮之際,釋迦世尊突然出現在鴦掘摩羅的面前。原來,佛是無事不知無所不覺的一切智人,佛陀知道,那些由業力使然的九百九十九人,已被鴦掘摩羅全數殺盡,鴦掘摩羅不該再殺另外的人了。同時,這也是鴦掘摩羅接受感化的時機成熟了。

鴦掘摩羅見有一個出家人走向他的跟前,心裡真是歡喜,他想他的母親竟然有一個替死的沙門了。但他從未想到,佛陀也在逃避他的擊殺。使他最不甘心的是佛陀那種緩慢而行的走路方法,竟使他那快過奔馬的腳程,老是不長不短地被拋在後頭。再看看,佛陀雖然站在原地不動,他也無法追趕得上,以致累得他汗流如湧,氣喘如牛,還是追一個不即不離。於是,鴦掘摩羅發怒了,他說:「你這個不知死活的出家人,知道我是誰嗎?還不乖乖地停止下來接受我一劍!」

「醒醒吧!可憐的青年。」佛陀說話了:「正因為你自己沒有停止殘殺的疑心,所以永遠追不上我;其實我從很久以來,早就停止了呀!」

鴦掘摩羅究竟是個善根深厚的青年,傾聽了佛陀這兩句含藏機鋒的話,又仔細地瞻仰了佛陀的威德身相之後,竟然真的醒了,真的將那殘殺的疑心停止下來了,歇了腳,扔了劍,慚愧地、惶恐地、懊喪地、懺悔地、虔敬地,像迷失路途的兒童見了母親似地,向佛陀伏地接足,熱淚灑地,請求恕罪、請求拔濟、請求剃度出家。

就在轉眼之間,佛陀已將鴦掘摩羅帶進了只園精舍,佛陀說一聲:「歡迎你來出家為比丘。」」他便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成了一個佛門的出家人了。

(五)

這時的波斯匿王,好不容易徵集了他的軍隊,親駕出徵,討伐鴦掘摩羅,但他毫無戰勝的把握,所以先請求佛陀的開示。

「大王面露愁容,汗流不止,可有什麼困難的事嗎?」這是佛陀明知而故問。

「大德世尊諒已知道了,我要去徵討鴦掘摩羅啊!」波斯匿王顯得非常驚恐。

「如果他已改邪歸正,在我座下出家了,大王將會如何呢?」

「我是三寶的弟子,我當向他禮足,給他恭敬供養。」波斯匿王又接著說:「但他絕對不會來出家的呀!」

佛陀卻把已是比丘的鴦掘摩羅,指引給了波斯匿王,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了。

於是,國王感動了,全國的人民,也都感動了,因此而來敬佛聽法悟道的人,不計其數。鴦掘摩羅也在當下悟道,證了阿羅漢果。

所以,一場震驚了全國的恐怖劇,在佛陀慈光的普照之下,竟促成了一次大弘法化的佛事。

(此篇系根據《佛說鴦掘摩經》、《佛說鴦崛髻經》、《央掘魔羅經》改編而成。)

附記: 

這個故事在大小乘經中,各說稍有差異。《雜阿含經》38.1077載有「央瞿利摩羅」,說他是賊,是在央瞿多羅國的陀婆闍梨迦林中。別譯《雜阿含經》 1.16也說「鴦掘摩羅」是林中的賊。《增一阿含經》31<力品>38-6則說:「國界有賊,名鴦掘摩,極為兇暴,殺害生類,不可稱計,無慈悲於一切眾生,國界人民無不厭患。取人殺,以指為環,故名為指環。」總之,這是一個兇暴的盜賊之流,後來受佛教化,改邪歸正,剃度出家,證得了聖果。這是「放下屠刀」之後,即能轉凡為聖的一個實例。在大乘經中說,這是大士菩薩為了度眾而作的化現,其實他沒有真的殺死當時的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這才是「佛陀流淚」的故事,與魔王波旬無關……
    坊間流傳著一個「魔佛對話,佛陀落淚」的故事:佛陀在菩提樹下證道時,第六天魔王波旬派出欲界三女引誘佛陀不成,自己親率魔軍意圖阻撓太子成佛,最終在二十諸天護法神的協助下,魔王波旬大敗而歸。臨走前,魔王波旬如是對佛陀說:「我現在無法戰勝你,但到你末法時代,我會讓我的魔子魔孫們披上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扮成你佛門中人,來達到我的目的……」佛陀聽完,久久無語,只留下兩行熱淚。魔王大笑而去……故事很不錯,不過據考證第一次出現時間為2010年某論壇中。我們只想知道,佛典史冊曾記載過佛陀會落淚麼?
  • 為什麼魔王波旬要阻礙佛陀悟道,還要讓佛陀早入涅槃呢?
    那麼魔王波旬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難道是因為佛陀悟道對他沒有什麼好處嗎?好處自然是有的,但是對于波旬來說,佛陀悟道,弊大於利。魔王波旬自然是知道這一切的,於是就在佛陀出家苦行時不斷地破壞佛陀的修行。可無論是魔女的誘惑,還是魔軍的恐嚇,都沒有影響佛陀修行的覺悟。
  • 佛陀法力廣大,魔王波旬為什麼不害怕,甚至到跟前耀武揚威?
    熟知佛教歷史的人們在知道佛陀的同時也會知道魔王波旬的,因為他和佛陀有著好幾段的故事,一個是佛陀開悟前夕,魔王波旬的幹擾,再者是佛陀涅槃前波旬的跑到佛前要求佛陀進入涅槃,甚至揚言在未來要讓自己的徒子徒孫進入寺院中破壞佛陀的法。
  • 佛陀故事會:布施一杓飯汁 果報不可思議
    (圖片來源:資料圖)在佛陀時代,當時的僧團是不炊爨的,僧眾都是到城裡去託缽化緣。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們到城中託缽,來到一梵志家門口。屋裡忙著煮飯的婦人,忽然覺得四周光明普照,讓人有一種柔和舒服的感覺。婦人回頭,看到佛陀及弟子們站在門口,佛陀的相好端嚴及比丘們的嚴整威儀,由衷生起歡喜恭敬的心,想把剛煮好的飯供養佛陀,但是又擔心被不信佛法的丈夫發現,必然會使丈夫心生怨恨。
  • 佛陀的最後一位弟子,竟是婆羅門的長者,還是佛陀的同門師兄
    佛陀於娑羅雙樹下入滅從降生到出家,從修行到覺悟,也正是這無窮盡的磨鍊,讓佛陀徹悟了世間的真相。一切有為法,皆因緣而生,因緣而滅。在拘屍那迦城外的娑羅樹林裡,佛陀告訴阿難自己今夜將入滅,阿難悲泣不止。佛陀看著自己這個最為關心的弟子,同樣也是自己的弟弟,知道阿難這一切的悲傷都是他的業力所致,也是他不得不自己越過的劫數。
  • 圖解佛陀成道 !
    魔女獻媚:佛陀的參悟驚動了魔王波旬,於是魔王派遣他的三個女兒前來魅惑佛陀,試圖讓佛陀放棄參悟,然而佛陀不為所動。水淹魔軍:魔王見佛陀不為魔女所動,大為惱怒,派遣魔軍前來妄圖殺害佛陀。此時堅牢地神現身護持佛陀,水淹魔軍。
  • 佛陀有圓滿的六神通,為什麼任由魔王波旬破壞佛法,這是有原因的
    並且在世尊在世的時候,多次以神通變現阻礙佛陀弟子的修行,以破壞佛陀的佛法為樂。佛陀對魔王波旬說:「你破壞我的佛法對你沒好處。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著善良的人,也照耀著邪惡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時代一旦結束,你的福報也就完了,等待你的就是無間地獄,你會在地獄中受無量種種苦」。魔王波旬對釋迦牟尼佛說:「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僧寶內,穿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
  • 佛陀十大弟子阿難尊者!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助師弘道,伴明師願行而居,就是蛻變自我、融入道緣環境的絕佳機緣;也是修福長慧的鍥機;(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佛陀的十大弟子非福即慧,如迦葉尊者,代師為弟子們做解答;阿難尊者為後人做記錄;還有為道緣環境做護持以及布施的弟子們;但最受益的還是十大弟子
  • 圖文並茂 | 衛塞節,了解佛陀的一生
    太子見老鷹捕食蛇,心生悲憫,觀察到眾生的苦惱,而入禪定,得入四禪。佛陀的參悟驚動了魔王波旬,於是魔王派遣他的三個女兒前來魅惑佛陀,試圖讓佛陀放棄參悟,然而佛陀不為所動。魔王見佛陀不為魔女所動,大為惱怒,派遣魔軍前來妄圖殺害佛陀。此時地神現身護持佛陀,水淹魔軍。
  • 佛陀故事會:祇樹給孤獨園 金剛經宣說地的故事
    「非常對不起我的老友,」首羅長者答道:「我實在告訴你,明日是我們人間救世主的佛陀,帶領他的弟子們到我的舍下應供,佛陀是住在竹林精舍,現在已經來到寒林,我正在想著明日怎樣來迎接供養佛陀和他的弟子。」須達多長者聽了首羅的話,這天晚上,想要入睡也沒辦法,他還沒有見過佛陀。可是佛陀,老是離不開他的腦中。
  • 讀《凡人佛陀的參悟之道》有感:佛陀曾是凡人,他的偉大在於超越
    美國作家迪帕克·喬普拉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做《凡人佛陀——從塵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該書認為佛陀其實也是凡人,只不過他擁有凡人所沒有的超遠卓識,通過自己的修煉和堅持,才最終成就了偉大和不凡。在我們的普通認識裡,佛陀是神,為何成凡人了呢?這本書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看完下面的文章,你自會明白。宗教的雙面性:作者認為宗教往往導致兩種人,一種是為了宗教陷入到深深的狂熱崇拜中,不能自拔。;另一種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斷地對宗教進行批判和修正,希望還原深藏在其中的具有普遍性的人類智慧結晶。
  •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是誰?
    大家知道,佛陀有十大弟子,分別是舍利弗、目犍連、摩訶迦葉、阿那律、須菩提、富樓那、迦旃延、優婆離、羅睺羅、阿難。這十大弟子是眾多佛的弟子中,最優秀的十位,他們不僅具備各種智慧德能,而且各有特長。那麼其中以智慧第一著稱的弟子又是誰呢?那就是舍利弗。
  • 佛陀故事會:漸漸遺忘的臘八 一碗臘八粥造就的成道日
    佛陀故事會:漸漸遺忘的臘八 一碗臘八粥造就的成道日 (圖片來源:資料圖)相傳,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
  • 佛陀十二行誼禮讚文
    在降生前,佛陀還考慮了五件事:何地降生(現在尼泊爾的迦毗羅衛國);何階層降生(剎帝利);何族降生(釋迦族);何為其母(摩耶夫人);何時降生(當前正值五濁惡世)。做完這些決定後,佛陀就決定離開兜率天,到我們這個世界降生。佛陀離開兜率天降生人世這一行為有著特別的意義。這是想使我們領悟到覺悟之人不再受自己的業力束縛,能夠主宰自己所有的行為。
  • 佛陀的教法,到底是怎樣被破壞的?
    由於佛陀曾經開示過自己在定中與魔王波旬的對話,說佛教的正法流傳只有五百年,很多人就以為,佛教是魔王派遣的「徒子徒孫」,偽裝成佛教弟子來破壞掉的。其實,佛教被破壞的真正原因,與婆羅門教有直接的關係。主要存在兩點:外部破壞與內部破壞。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
    佛陀十大弟子像(圖片來源:資料圖)佛陀的十大弟子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常隨釋尊說法度生的10位著名出家弟子,他們是:舍利弗、目犍連、阿那律、阿難陀、羅睺羅、摩訶迦葉、迦旃延、富樓那、優婆離一次他與目犍連外出旅行,路遇釋尊的弟子馬勝比丘,聞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之偈,產生了對佛教的信仰。不久,便率眾弟子皈依了佛教。舍利弗未出家時已是很有名望的婆羅門教學者,他的出家使當時佛陀的聲望與威德大大增強。舍利弗皈依佛陀後,「持戒多聞,少欲知足,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深受佛陀稱讚。
  • 佛陀涅槃實相——釋迦道場興國寺妙覺師父為四眾弟子開示
    佛陀悟道之後,在鹿野苑開始傳教,為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聖諦」,稱之為「初轉法輪」。此後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度化弟子不可勝數,其中著名的有大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阿難等。他為了宣揚佛教,走遍印度各地,以摩竭陀、憍薩羅(在憍薩羅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說法25年)、拔沙三國為中心。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1)
    因自幼受家庭薰陶,他對婆羅門教十分精通。長大後他與其親友,也就是後來同他一起出家的道友目犍連志同道合,一起在鄉裡傳道授業,各自擁有數千門徒。一次他與目犍連外出旅行,路遇釋尊的弟子馬勝比丘,聞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之偈,產生了對佛教的信仰。不久,便率眾弟子皈依了佛教。舍利弗未出家時已是很有名望的婆羅門教學者,他的出家使當時佛陀的聲望與威德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