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上吐下瀉,小心是輪狀病毒腸炎!這份應對寶典家長一定要謹記

2020-12-21 騰訊網

相信很多寶爸寶媽都聽說過一種秋天常見疾病——輪狀病毒性腸炎,它正是引起寶寶秋季腹瀉的罪魁禍首!大部分5周歲以下的兒童都感染過輪狀病毒。

今天,湖南省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劉靜教授來和大家說說,什麼是輪狀病毒?我們該如何正確預防輪狀病毒?

湖南省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劉靜教授

一、寶寶感染輪狀病毒後不採取措施,會不會自動痊癒?

輪狀病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目前沒有一種藥物用完之後可以阻止輪狀病毒的複製,最終還是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對抗病毒後慢慢恢復。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這個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看醫生,但其實這種錯誤想法是錯誤的。」劉靜教授說道;輪狀病毒多半發生在6個月到兩歲之間的嬰幼兒,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機體免疫力是比較薄弱的。

孩子一旦感染輪狀病毒,會出現發熱、嘔吐腹瀉、電解質紊亂等症狀,脫水嚴重還會危及生命,有些孩子還可能會出現肝功能損傷,心肌損傷,最嚴重的可引起發熱、抽筋、昏迷、腦炎的表現,還有一些孩子可以引起心肌炎的症狀,危及生命。

因此,劉靜教授提醒:「輪狀病毒雖然是自限性疾病,但我們仍然要高度重視和預防,如果出現發病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二、輪狀病毒是一種什麼樣的病毒,會導致哪些疾病?

「輪狀病毒是一種呼腸孤病毒科,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叫輪狀病毒胃腸炎,」劉靜教授解釋道,胃腸炎只是一個腸道的表現,一般表現為急性發病,可能有些孩子上午還好好的,下午就突然出現嘔吐的症狀,並且一次性突然嘔吐10多次都是有可能的,然後就出現發熱症狀。

接下來就可能出現腹瀉,這類腹瀉一般表現為「水樣」的大便,或者像「蛋花湯樣」的大便,大便的次數可以達到3-10每天,有些甚至可以達到20-30次。有些小孩肛門流出的大便幾乎就沒有斷過,這種腹瀉十分嚴重。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孩子在醫院檢查出輪狀病毒,但這類孩子可能沒有出現嘔吐,發熱等症狀。只是一些輕微的腹瀉,這類情況也會產生。

輪狀病毒雖然叫輪狀病毒胃腸炎,但它還會引起其他的臟器損傷,比如腦炎、心肌炎等,因此,輪狀病毒死亡的患者,大多都是因多臟器的損傷而引起的死亡。

三、生活應該怎麼預防輪狀病毒?

1. 注意個人衛生

2. 儘量避免接觸患有輪狀病毒的患者,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是輪狀病毒感染者,家長需要主動去避開跟別的孩子接觸。

3. 免疫力較低的孩子建議母乳餵養。

4. 為孩子加強營養,減少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的孩子感染輪狀病毒的機率會更大。

5. 在疫苗可預防疾病中,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

四、輪狀病毒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有哪些?

1、輪狀病毒傳染源分為兩種,一種是患者,另一種是隱性感染者。

隱性感染者感染後沒有任何症狀,正因為隱性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所以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他是一個患者,但是這類感染者的傳染性是比較強的。

2、輪狀病毒的傳播途徑

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感染患兒排出的糞便中含有高濃度的輪狀病毒,經糞便排出後,可能汙染食物、水或玩具等,造成傳播。此外,也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人與人密切接觸傳播。

五、輪狀病毒一類疫苗比二類疫苗更重要嗎?

輪狀病毒疫苗屬於二類疫苗,二類疫苗是非計劃免疫,計劃免疫可以免費接種,非計劃免疫是自願、自費的原則,雖然二類疫苗沒有納入我們計劃免疫接種,但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劉靜教授提醒:「天氣變冷之後,建議家長朋友們需積極的接種輪狀病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從寶寶6周齡開始儘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早接種早保護。

#行動!預防!呵護兒童健康#

(編輯ZS。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兒童醫院 感染科 劉靜教授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相關焦點

  • 小兒腹瀉病——淺談輪狀病毒腸炎
    其中,輪狀病毒腸炎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今天,簡單將輪狀病毒腸炎作以介紹。1、什麼是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是一種雙鏈RNA病毒。人群感染率很高,幾乎世界上每個五歲以內的小兒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以通過氣溶膠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多因寶寶無意中接觸到被輪狀病毒汙染的玩具、器具等後感染。4、輪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點。
  • 輪狀病毒並不可怕,做好這些,讓寶寶平安自愈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輪狀病毒威力不小啊!寶寶健康的大敵:輪狀病毒,總是時不時來侵犯。寶寶上吐下瀉停不住,尤其出現標誌性「蛋花湯樣」便便,可一定要小心了!別的不怕,就怕脫水,該怎麼讓寶寶平安自愈,看看下文吧。
  • 小兒近期先吐後瀉 需警惕輪狀病毒腸炎
    福州新聞網12月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近日,福州兒童醫院消化內科收治了一名9個月的男寶寶奇奇。據男童媽媽介紹,送醫前兩天,奇奇先是吃了就吐,之後又不停拉肚子,大便呈黃色蛋花湯樣,一天10餘次,小便量減少。
  • 上吐下瀉肚子疼,寶寶腸炎如何避免如何判斷呢?
    上篇帖子寫了我家二寶因為嘔吐拉肚子是因為著涼了,這篇帖子寫的是我家大寶腸炎那些事。那麼有人問了,同樣是上吐下瀉,怎麼還有著涼和腸炎之分呢?經歷過你就會明白,著涼避免不了,小心護理注意保暖就好了,必要時可以吃點調理的藥。
  • 給媽媽們講個恐怖故事:輪狀病毒又來了
    但同樣地,也「刮」來了一些我們不想待見的東西,那就是——輪狀病毒!這是一種經糞-口途徑傳播的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外形貌似車輪,因此被名為「輪狀病毒」。輪狀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在人體外可以存活幾小時,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其中6個月-2歲的孩子是高發人群,5歲內的孩子是易感人群。成人感染輪狀病毒後,一般不會表現出症狀,但極易傳染給孩子,導致孩子出現腸炎的症狀。
  • 天氣轉涼 幼兒易患輪狀病毒性腸炎應做好防護
    新華社重慶10月13日電(記者李松)秋季天氣轉涼,幼兒容易患上輪狀病毒性腸炎。醫生提醒,輪狀病毒性腸炎俗稱「秋季腹瀉」,是秋季幼兒一種常見病症,主要靠接觸傳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病從口入」。「輪狀病毒是引起幼兒秋季腹瀉的主要病原。
  • 兒科專家崔玉濤:輪狀病毒腹瀉不用吃抗生素
    圖解寶寶的母乳與配方奶粉            3.孩子拉肚子別急著止瀉* 什麼是輪狀病毒有一種病毒主要侵犯嬰幼兒,嬰幼兒被它侵犯後初期出現輕度上呼吸道症狀,很快就會引起嘔吐和急性腹瀉,常常會導致脫水。因為這種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外形貌似車輪,所以稱之為「輪狀病毒」。
  • 寶寶腹瀉怎麼辦?不要濫用抗生素,你不是「藥神」,小心害了寶寶
    樂樂沒有任何徵兆,無緣無故就腹瀉了,這讓寶媽心急如焚,樂樂媽認為寶寶腹瀉就是得了腸炎,需要服用抗生素才能治療,趕緊去藥店買回來抗生素讓樂樂服下,連服幾天抗生素,病情並不見輕,看似越來越重了。不要濫用抗生素,你不是「藥神」,小心害了寶寶1、家長需要清晰地了解一點,寶寶出現的腹瀉是一種症狀,並不一定是疾病,導致寶寶腹瀉的根源也非常多,有一些寶寶拉肚子的現象,並不一定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也有可能是寶寶消化不良、晚上睡覺受涼等因素引起,這樣的腹瀉,只要寶媽通過給寶寶調整飲食、合理餵養,不久就會恢復健康,這樣的情況下,濫用抗生素,是藥三分毒
  • 嘔吐、腹瀉伴發熱,孩子咋就得了病毒性腸炎?
    最近又到了病毒性腸炎的流行季節,上吐下瀉的小病患們又變多了…… 對消化道黏膜有覆蓋作用,提高黏膜屏障對病毒、病菌以及毒素的防禦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藥品說明書明確寫到——將本品1袋倒入50ml溫水中,攪勻後服用。所以,半袋需要25ml水,1/3袋需要16-17ml的水,衝藥時一定要注意濃度。服用後大便變成稠糊狀或者正常的成型狀,就要停用,否則會導致便秘。
  • 寶寶腹瀉原因多,餵養不當、過敏、腸炎、乳糖不耐你能分得清嗎?
    同時補充乳糖酶是一定要注意保證足量,補充的乳糖酶一定要能夠消化掉寶寶攝入母乳中的乳糖, 具體配比也要參考所選乳糖酶產品的食用指南。如果添加乳糖酶寶寶依舊腹瀉,就應該暫停母乳,換用無乳糖配方奶粉。
  • 寶寶腹瀉原因多,餵養不當、過敏、腸炎、乳糖不耐你能分的清嗎?
    同時補充乳糖酶是一定要注意保證足量,補充的乳糖酶一定要能夠消化掉寶寶攝入母乳中的乳糖, 具體配比也要參考所選乳糖酶產品的食用指南。如果添加乳糖酶寶寶依舊腹瀉,就應該暫停母乳,換用無乳糖配方奶粉。如果寶寶有疑似過敏症狀,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做過敏原檢查。若寶寶確認為食物過敏,飲食首選更換為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者胺基酸配方奶粉,不可盲目飲食替代。如果寶寶是牛奶蛋白過敏,建議家長不要盲目換成羊奶粉,雖說羊奶粉致敏性比牛奶低一些,極少的寶寶可能換用羊奶粉會過敏情況好轉。
  • 沒有特效藥的輪狀病毒正處於高發期,如何給孩子預防?
    「秋冬季是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高發季,腹瀉是最為典型的症狀之一,嚴重可危及生命。」隨著廣州氣溫不斷下降,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保健科主任胡丹丹教授提醒各位家長:近段時間醫院多見腹瀉患兒,很多是毫無徵兆地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有些患兒一天腹瀉次數高達幾十次。作為父母,一定要多多了解輪狀病毒,並做好預防。
  • 寶寶腸炎的症狀有哪些?寶寶腸炎應該怎麼治療?
    家長們請注意,這些情況容易誘發小兒腸炎: 1、細菌和病毒造成腸道內感染,特別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假如患兒曾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還會造成黴菌對胃腸的侵犯。
  • 諾如病毒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 做好衛生是預防的關鍵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2月2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近期,多地相繼出現孩子集體感染諾如病毒的事件。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都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高發期,孩子更是易感染人群。
  • 寶寶上吐下瀉能吃什麼?
    兒童在嬰幼兒時期總會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這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飲食就不能馬虎了,要儘量給孩子提供些適宜的食物。那麼,寶寶上吐下瀉吃什麼比較好,出現了上吐下瀉該怎麼辦呢?
  • 寶寶上吐下瀉?大多是這個原因,掌握一些常識,關鍵時刻能救命!
    昨天,在電梯裡碰上了愁眉不展的明明媽媽,問過才知,一向健康的小明明這兩天突然上吐下瀉,一天拉肚子十多次,不見好轉。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明明媽媽,小明明得了急性腸炎,需要用藥治療。明明媽媽表示很疑惑:一家人在小明明的飲食護理方面都很小心謹慎,怎麼就得腸炎了呢?
  • 冬季寶寶易腹瀉?快來聽聽這種病毒的「檢討書」
    輪狀病毒的「檢討書」最近,聽說我的出現,導致一些寶寶出現嚴重腹瀉的症狀,我感到十分自責。於是,我寫下這封檢討書,希望家長們能全面地認識我,與我和平共處。我叫輪狀病毒,屬呼腸病毒科,是小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體。因電鏡下觀察病毒顆粒外形似車輪狀,所以我被稱為「輪狀病毒」[1]。
  • 寶寶腹瀉讓父母措手不及,嚴重時可引發腸炎
    胎兒出生前,在無菌的子宮內生長,一般不會受到細菌及病毒的感染。可是出生後,外界細菌及病毒較多時,寶寶嬌弱的身體會因抵抗力不強而受到感染。新生兒的腸道是最易受到感染的,很容易患感染性腹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腸道輪狀病毒感染。這種腹瀉佔秋冬季節小兒腹瀉的70%~80%,所以人們又把它稱為秋季腹瀉。其最顯著的特徵是寶寶大便呈黃稀水樣或蛋花湯樣,量多,無膿血,同時伴有嘔吐、發熱等症狀,若不及時處理可出現脫水,因此要格外注意。若大便有黏液膿血,則應考慮是否為細菌性腸炎。
  • 引起小兒腸炎的原因是什麼?
    小兒腸炎常發生在六個月到兩歲的嬰幼兒身上,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它的症狀又表現在哪些方面?作為家長要有一定的了解。 疾病定義 小兒腸炎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它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引起的,較輕的患兒主要是腹瀉,嚴重的患兒會出現食慾減退、上吐下瀉、甚至會脫水
  • 這種病毒防不勝防,家有寶寶的注意了!
    這種病毒防不勝防,家有寶寶的注意了!今年冬季,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帶來的疾病患兒大幅增加,主要發生在小朋友身上。最近這段時間,輪狀病毒肆虐,來勢洶洶,防不勝防,著實讓家長們驚慌,我們身邊就有這種情況,有個朋友家,大寶得了輪狀病毒剛好,結果二寶又被傳染了,父母心塞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