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炎常發生在六個月到兩歲的嬰幼兒身上,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它的症狀又表現在哪些方面?作為家長要有一定的了解。
疾病定義
小兒腸炎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它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引起的,較輕的患兒主要是腹瀉,嚴重的患兒會出現食慾減退、上吐下瀉、甚至會脫水、休克等。可以通過服用抗生素來緩解症狀,要及時治療,以免嚴重成為慢性腸炎,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病因
1、消化系統不健全
在飲食上要多注意嬰幼兒的食物,嬰幼兒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很多,但身體的消化系統並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當消化道負擔過重時,身體會出現消化功能紊亂的情況,引起腸炎。
2、免疫功能不完善
嬰幼兒的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較少,容易使病原菌侵入人體,且嬰幼兒體內胃酸也很少,不能完全殺滅細菌。
症狀
1、腸炎常見的症狀是腹瀉,還會伴隨著噁心、嘔吐、身體發熱、食欲不振等症狀。
2、患兒在輕度時主要是腹瀉,當病情嚴重時,會有上吐下瀉的現象,還會伴隨著身體發熱、嗜睡等症狀,嚴重時會昏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典型症狀
1、輕度
小兒腸炎以腹瀉為主要症狀,會有食慾減退、身體發熱的現象,患兒的大便次數也會遞增,大便中會有白色泡沫產生,少數患兒會有吐奶等現象。
2、重度
腹瀉次數頻繁,大便中會夾雜著血,嚴重時會出現脫水、休克、昏迷等。
治療
1、可進行抗感染治療。
2、補充兒童體內的鈣和鎂。
3、根據病情選用適合患兒的抗生素,緩解病情,飲食要合理均衡。
有一部分小兒腸炎是有傳染性的。要進行隔離,防止交叉感染。家長要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情況,在飲食上多吃易消化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