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 當我們面對這道題(圖)

2020-12-10 金臺資訊

12月1日,《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我市正式進入全國垃圾分類城市名單。在全民參與垃圾分類之時,為持續推進我市垃圾分類的有效開展,日前,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治理研究中心通過「千戶居民戶卷調查」系統就「垃圾分類」開展了聯合調查,隨後,記者又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採訪。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桂慕梅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高原

判斷題

答錯這些題 小心被罰款

除居民基本情況外,本次問卷共涉及29道問題。「以下哪些屬於可回收物?」這一題答案為:紙類、塑料、金屬、玻璃、織物等,回答正確的居民佔比81.5%。「哪些屬於廚餘垃圾?」這一題的選項是:居民家庭日常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家庭廚餘垃圾,易腐爛的、含有機質的生活垃圾,相關企業和公共機構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餐廚垃圾,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菜市場產生的其他廚餘垃圾;選擇正確率分別為74.56%、59.13%、57.59%、53.3%。「以下哪些屬於其他垃圾?」這一題答案為:紙尿褲、廢棄的衛生紙、菸蒂,回答正確的居民佔比56.81%。「哪些屬於有害垃圾」,正確選擇「廢手機充電電池與過期藥品」的分別佔93.7%和70.28%。

除開展問卷調查外,記者還隨機採訪了幾位參與答卷的居民,發現居民對「生活垃圾認知」有幾種不同情況。

情況一:以居民劉女士為代表,答對了16題、17題、20題;答錯了18題、19題。她表示,清楚了解《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了解紙類、塑料、金屬、玻璃、織物等屬於可回收物,了解廢手機充電電池、列印墨盒、過期藥品等都屬於有害垃圾,但對於哪些屬於其他垃圾,哪些屬於廚餘垃圾,沒有清楚的認知。

劉女士說,通過以往分類常識和生活經驗,對垃圾分類有一些基本認識,全靠「吃老本兒」,但再細化就不清楚了。

情況二:以居民方女士為代表,答對了16題、17題、18題、20題,答錯了19題。她認為,「以前總以為,跟做飯相關的才是廚餘垃圾,看到新出臺的《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才發現,易腐爛的、含有機質的生活垃圾,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菜市場產生的其他廚餘垃圾也算,真是長見識啦!」

情況三:以居民齊先生為代表,答對了16題、17題、18題、19題、20題。「前一陣,《條例》相關內容出臺時,好多微信公眾號推送了,我特意仔細看了看。」齊先生說,「一直有垃圾分類丟棄的意識,但總把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記混,這次專門詳細記錄了下來,以便提醒自己,也告訴孩子和老人。」

提示:生活中,這些垃圾容易混淆!

■ 它們都有「殼」,卻是不同分類:

螃蟹殼、蝦殼是廚餘垃圾;鮑魚殼、螺殼、牡蠣殼、生蠔殼是其他垃圾。

■ 它們都是「紙」,卻是不同分類:

報紙、雜誌、紙板箱是可回收物;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水杯、方便麵盒、餐巾紙是其他垃圾。

■ 它們都是「電池」,卻是不同分類:

充電電池、紐扣電池、手機電池是有害垃圾;普通乾電池是其他垃圾。

■ 它們都是「耗電用品」,卻是不同分類:

手機、吹風機、計算器是可回收物;手機電池、節能燈、環形燈管是有害垃圾。

提示:分類錯了,將面臨什麼處罰?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出臺實施,為垃圾分類管理再插上一雙「硬翅膀」,以處罰逼促人們踐行垃圾分類良好習慣,齊心協力將生活變得更加綠色環保。

但調查發現,居民對於違規處理生活垃圾的處罰,並不了解。

■ 未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至相應收集容器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應當受到罰款處罰的個人,自願參加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社區服務活動的,城市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處罰。

■ 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或者個人隨意傾倒、拋撒、堆放、焚燒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處罰不是目的,垃圾分類切實轉化為大家的自覺行動才是終極目標。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及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通過科學系統地推進垃圾分類,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之一。實行垃圾分類事關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重在推動「全社會治理」。一方面要出臺相關管理制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宣傳教育,一方面要加緊管理監督工作,需要單位、企業、居民、物業等各方深度協同,形成治理合力。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必將會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化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

選擇題

7% 為何選擇不分類?

調查發現:「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分類」「記不住、扔時就忘了」……

調查顯示,受訪居民中有64.65%會自覺進行生活垃圾分類,不進行分類的佔比7.22%。數據分析表明,性別上,更多的男性選擇不分類;年齡上,「不進行分類」的主要集中在36歲以下,且隨年齡增長呈遞減的趨勢;學歷上,「不進行分類」的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下,且隨學歷的增長呈遞減的趨勢。

生活垃圾分類,對很多居民來說,既是「新鮮事兒」,也是「麻煩事兒」。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並非一蹴而就,難以馬上落實。從「隨手扔」到「隨手分」,首先要有垃圾分類的意識。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部分居民仍不能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原因在於「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分類」「知道了但是記不住、扔時就忘了」「嫌麻煩」「耽誤時間」。

「以前一扔一兜,現在不僅得分幾兜,還得分對了。歲數大了,真是有點費勁!」家住河東區唐家口街道的趙大娘表示,扔了一輩子垃圾,突然改成分類扔,感覺不適應,需要引導與幫助。

「菸蒂是其他垃圾,菜葉、果皮是廚餘垃圾……」12月1號,家住和平區勸業場街南京路社區的退休職工周大爺如往常一樣,出門遛彎,順手將幾個垃圾袋帶出家門,他一邊念叨著,一邊將垃圾分類投放到不同垃圾箱內。記者見狀,向周大爺詢問,自施行《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後,投放垃圾有哪些變化。周大爺表示,「今兒雖然是《條例》施行第一天,但幾個月前我們小區就進行了垃圾分類的宣傳,所以我家分類投放已經有一陣子了。如今家裡會多備幾個袋子收存不同垃圾,雖然操作起來還不十分熟練,但我們全家都在慢慢適應。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應該自覺做好垃圾分類。」

調查中發現,有許多居民擔心,「分類投放之後,垃圾會不會又被混裝混運?」對此,市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採取強化執法監督的措施,加大執法力度,組織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對混裝混運違法行為,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處罰一起,堅決堵住和糾正前分後混行為。強化技術監督,逐步加裝車輛行駛和裝卸記錄儀,對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卸載的全過程進行實時跟蹤記錄,監控作業行為,用技術手段規範收運作業。同時,強化社會監督,統一運輸車輛外觀標識,不同標識的車輛對接收運不同的垃圾,一目了然,如果居民發現混裝混運,可以撥打88908890進行舉報。

47.42% 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調查發現:「粗放式垃圾分類」的現象比較普遍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許多家庭正在「營造」生活垃圾分類的家庭氛圍,「培養」生活垃圾分類的習慣。在「家有學子」的家庭,孩子大多擔當了垃圾分類「引導員」,指導或監督其他家庭成員正確進行垃圾分類。

數據顯示,47.42%的居民認為自己家已經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但是記者進一步採訪發現,許多家庭只是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實際行動並沒有跟上,「粗放式垃圾分類」的現象比較普遍,垃圾分類投放並不規範。

居民趙先生對記者說:「我家裡擺放了5隻垃圾箱,應該算分類了吧,廚房、客廳、書房、臥室、衛生間全都擺了,分得夠細吧!」但是記者仔細詢問後發現,這只是在不同房間設置了垃圾箱,投放時並沒有依照四分類的規範。比如,設在客廳的垃圾箱裡有吃完的果皮、瓜子皮,也有不要的雜誌與過期的藥品,這個垃圾箱裡混雜了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拿到樓下投放時,不方便再進行分類,就統統扔到一個垃圾箱中,這其實是錯誤的投放方式。還有些居民在家中投放垃圾時會粗略分為「能賣錢的」與「不能賣錢的」,大概按照垃圾的材質、分量,粗略進行劃分,實質並沒有嚴格遵照四分類的規定要求。

家住西青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條例》施行前,社區就早早地挨家挨戶發放了四分類垃圾桶,並引導居民在家中做好垃圾分類,確保下樓投放時快捷、方便。張女士表示,「剛開始的確不太會分類,也不習慣這種分法。但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逐漸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操作起來也更加熟練。從『茫然無措』到『幾乎分不錯』,算是養成了一種新的生活習慣。」

垃圾兌換積分年輕人佔比較少?

調查發現:「嫌麻煩」,但一些物品會通過二手平臺賣掉

近幾個月,許多小區出入口或小區廣場附近,都添置了一個新鮮物,那就是「小區資源回收站」,居民不僅可以很方便地分類投放垃圾,還可以通過刷積分等方式兌換生活用品。

日前,記者走進河西區氣象南裡社區,看到小區內不僅擺放了分類垃圾桶,還設有資源回收站。記者觀察發現,這個回收站並不是一個「擺設」,確確實實不斷有居民陸續在使用。

傍晚6點左右,家住4號樓的劉阿姨拎著三大紙袋垃圾下樓了,她直奔資源回收站,在電子屏幕前站定,刷卡登錄帳號,開始熟練地投放起垃圾。記者見到劉阿姨在屏幕上顯示的投放類別中選了玻璃,只聽到箱門開啟的聲音,接著她就將兩隻調料空瓶投了進去,自動稱重完成後,劉阿姨隨即獲得了本次投放的積分。之後,她又分別將廚餘垃圾、包裝塑料投放到不同的箱體,最後,將裝垃圾的大紙袋摺疊後也投入到分類箱中。劉阿姨分類投放垃圾用時不到一分鐘,十分熟練。她指了指右側儲物櫃對記者說:「積分可以兌換日用品,這裡面有垃圾袋、牙膏、洗衣皂。我已經兌換過好多次了,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每天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

記者觀察發現,用垃圾兌換積分的用戶群體中,年輕人佔比較少,原因多是「嫌麻煩」「沒時間進行這麼細緻的分類」。對於閒置、仍可回收利用的物品,一些年輕人表示,「扔了可惜,有時會通過網際網路將一些物品在二手平臺上賣掉」,還有人表示,「留著嫌佔地,就投到可回收物垃圾桶中。」

許多家庭習慣將存留的報紙、雜誌等,賣給上門回收的經營人員。近日,和平區城管委廢管科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最近加強了可回收物收運工作,市商務部門的備案企業在和平區已調派兩輛可回收物收運車,對區域範圍內276家各級機關單位實現了物回收企業上門回收服務。區商務局引進兩家物回收企業,配備了適合居民區收運的車輛,以南京路為界在和平區逐步開展社區可回收物的收運,初步實現了居民區可回收物的有效回收利用。

論述題

從隨手扔變成隨手分

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對於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改善人居環境、保障公眾健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顯示,我市居民對於垃圾分類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當被問及「哪些行為有助於減少生活垃圾時」,39.37%的受訪居民對自身提出了要求,認為單位或個人應採取措施再利用閒置物品。除此之外,居民對減少垃圾產生的期盼遍布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65.27%的受訪居民認為使用財政資金的各單位應實行綠色辦公,減少一次性辦公用品的使用;60.99%的居民認為餐飲經營者不應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56.4%的居民認為餐飲經營者應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還有53.15%的居民認為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應使用綠色包裝、減少包裝;另有39.11%的居民認為超市、農貿市場應組織淨菜上市,從源頭減少蔬菜交易過程中廚餘垃圾的產生。

我市居民對生活垃圾的規範化處理認知度較高。77.92%的受訪居民知道「廚餘垃圾」應採用生化處理方式進行資源化處理或者無害化處理,76.32%的受訪居民了解「可回收物」應交由資源化利用企業進行回收利用,73.53%的受訪居民清楚「有害垃圾」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可以看出,多數受訪居民了解生活垃圾正確的處理方式,這一方面表明我市前期關於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開展得比較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市居民非常關注生活垃圾分類以及相關的環保工作。

同時調查顯示,我市居民對《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實施認可度高,並且抱有很大的期望,居民關心天津的生態環境,希望天津社會文明有序。數據顯示,79.15%的受訪居民相信《條例》的實施能讓天津的人居環境再上一個新臺階;66%的受訪居民認為加強生活垃圾管理能夠保障公眾健康,尤其在疫情期間,顯得極為關鍵;還有63.42%的受訪居民覺得《條例》的實施能促進我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另有56.76%的受訪居民認為《條例》的實施能夠提升天津的文明城市形象。

我市居民對於垃圾分類工作持非常積極的態度,綠色環保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在被問及「您認為我市垃圾分類工作還存在哪些問題?」時,被調查的居民中有74.66%的人選擇:「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識了解不夠」。這說明我市很多居民對於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經有了強烈的主體責任意識,意識到垃圾分類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每一個人。

垃圾分類,從認知意識到有效行動再到自覺習慣,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養成的過程。調查顯示,在生活垃圾分類規範處理方面,我市有較好的社會基礎,很多居民已經養成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的習慣。當被問及「您在公共場所或道路邊會按垃圾桶標識投放垃圾嗎?」,回答「經常按分類投放垃圾」的佔比54.23%,回答「偶爾按分類投放垃圾」的佔比37.25%,就是說大多數受訪居民在公共場所有垃圾分類的行為和習慣。居民在公共場所更傾向於進行垃圾分類,一方面因為公共場所垃圾設施配備比較完善;另一方面,歸因於公眾監督的作用。然而,還要看到,垃圾分類作為一種新時尚雖然已經融入到很多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但不進行垃圾分類的行為和習慣依然存在,要徹底改變垃圾不分類的習慣,仍需下大力氣。

背景資料

根據生態環境部《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2018年,我國200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21147.3萬噸。有數據顯示,天津常住人口1500餘萬,日產生活垃圾約1.2萬噸。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有關部門就開始倡導「垃圾分類回收」, 2016年12月國家強調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生活垃圾處理與管理工作進入科學化、精細化階段。12月1日我市開始施行《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垃圾分類正式進入我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記者 孟若冰 曲晴)

相關焦點

  • 域外視點·垃圾分類 | 我們在日本古都京都體驗垃圾分類
    其中,可燃垃圾袋每包10個,資源垃圾袋每包5個(參見圖1)。居民如果不使用指定垃圾袋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將會被拒絕回收並被貼上「垃圾投放不當」之標籤。在我們所居住的北大入町社區,居民們都非常遵守垃圾投放規則,幾乎看不到不使用指定垃圾袋進行垃圾投放的現象。
  • 廣州垃圾分類全面啟動!「咖啡,你系咩垃圾」?
    最近,垃圾分類的話題很熱門,(小編每次吃飯的時候都要想垃圾怎麼分),畢竟廣州現在開始全面啟動,整體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全市小區9月前配齊分類四色桶,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模式,每個社區至少配備1名分類專管員……相信不久將來,我們打招呼第一句會從「食咗飯未?」
  • 東城開展「分類小達人」垃圾分類擂臺賽活動
    6秒就能完成一道垃圾分類選擇題,1分鐘內準確將20種垃圾分類完畢,自編自演垃圾分類趣味節目,這些垃圾分類「小達人」,是東城區寶華裡小學的孩子們。日前,永外街道團工委、婦聯聯合寶華裡小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分類小達人」垃圾分類擂臺賽,40名五年級的學生分為綠色精靈隊和藍色天使隊熱火朝天地打起擂臺。「如果我們不去分類,我們的家園就會被這些高高的垃圾山吞沒!」在觀看了開場小視頻後,孩子們積極踴躍舉手發言,用稚嫩的話語描述垃圾不分類的危害。
  • 探訪北京社區垃圾分類 大棒骨玉米芯等成「易錯題」
    北京新版垃圾分類施行首日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部分社區配垃圾分類指導員,有居民主動分類投放  大棒骨玉米芯成垃圾分類易錯題  昨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新京報記者到朝陽區、西城區多個社區探訪居民垃圾分類情況。已經開展垃圾分類的社區,均配備了垃圾分類指導員,社區中多數居民能夠主動分類投放垃圾。
  • 有了垃圾分類指南圖,在魔都分類垃圾原來這麼簡單,
    在魔都上海分類垃圾原來這麼簡單,垃圾分類指南圖《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生效在即,據說,每天喚醒上海人的不再是鬧鐘,而是搶扔垃圾。乾濕分類垃圾桶熱賣,廚餘垃圾粉碎機脫銷,小小垃圾讓魔都很拼。垃圾分類是新鮮事兒也是「麻煩事兒」,但對垃圾減量與綠色發展,卻是必經之事。從0到1最難,難在全民參與,贏在知行合一。現在我來跟大家分享官方版上海垃圾分類投放指南,
  • 垃圾分類遇上爵士舞有什麼火花?這群人展現了垃圾分類新時尚
    直播當天,荔灣首次推出的垃圾分類城市爵士音樂短劇《舞動分類新時尚》也正式上線,這支「動感MV」邀請了多位環衛工人與垃圾分類志願者參演。「倒垃圾,倒啥垃圾?要把垃圾分類記在心裡。新時尚做什麼最最有型?據了解,《舞動分類新時尚》由荔灣童聲合唱團演唱,留法現代舞藝術家黃則玄編導的城市爵士音樂短劇。嶺南街環衛站環衛工人甘志娟是本次MV中的舞蹈演員,作為一個從事環衛工作多年的「城市美容師」,她坦言整個拍攝讓她十分有自豪感。「在很多人眼中,環衛工人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色,所以很少有這種宣傳拍攝會讓我們環衛工人參與。
  • 天津市河東區:垃圾分類來了!我們準備好啦!
    在富民體育公園開展的「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主題活動中,河東區的黨員志願者、督導員、宣傳員、垃圾分類服務企業工作人員正在為市民講解《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起草的過程和相關規定,帶著大家認識了垃圾桶顏色和標誌,現場給大家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常見生活垃圾如何分類等知識。隨後,工作人員拿出卡片,居民們很快參加到了垃圾分類遊戲,正確投放後,還可以領取禮品。
  • 4張動態圖,1張靜態圖!這5道看圖猜謎題太難了,博士生也夠嗆
    由此我們可想而知,猜謎智力遊戲涉及的知識面有多廣。而且,通常來說,謎題與出題人以及當時所處的環境可能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極其考驗猜謎者的綜合知識能力。換句話說,即使你的學歷再高,那麼很可能對猜謎題也是無能為力。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小磊今天就給大家帶來5道看圖猜謎題,這5道題難度非常大。因為解答他們不僅需要語文、數學方面的知識,還要有豐富的想像力。
  • 探問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題:探問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新華社記者關桂峰、田晨旭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版的生活垃圾分類怎麼分?不分怎麼罰?做好準備了嗎?如何確保新規落地實施、形成長效機制?圍繞社會關注的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 魯山道街開展餐飲企業垃圾分類指導檢查
    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提高工作實效,魯山道街道啟動對街域內餐飲企業垃圾分類落實情況的指導檢查工作。在鳳山道沿線,魯山道街道執法隊員深入每家餐飲企業宣講《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實地了解垃圾設置分類收集點位及配備收集容器情況,檢查企業是否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是否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是否委託有資質的單位或個人收集、運輸廚餘垃圾。執法隊員對檢查發現的問題作出現場指導,並下達《溫馨提示》要求其限期完成整改。
  • 成都這條街巷好有趣 滿牆彩繪來教你垃圾分類
    四川在線消息(陳靜 記者 張紅霞)「垃圾分類,怎麼分呢?」青羊區四道街社區吉祥物「暖小四」帶著可愛的大熊貓用一條街的手繪牆告訴你。來到橫四道街,一整條街都是小鹿—暖小四帶著熊貓一起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萌萌噠的熊貓與卡哇伊的暖小四一起成了四道街社區的環保宣傳小達人。
  • 垃圾分類 我們在行動
    12月是垃圾分類的提升總結月,同時也是2021年垃圾分類工作的起點月,為了使我鎮現有垃圾分類成果繼續提升,同時也夯實基礎,我鎮撰寫了《垃圾不落地 快快動起來——致劉家店鎮村民的一封信》,開展了冬季垃圾分類「六進」活動,即黨員、志願者帶著《致村民的一封信》分別走進家庭、進超市、進飯店
  • 垃圾分類
    減排補貼 超排懲罰制定單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標準,低於這一排放量標準的給予補貼;超過這一排放量標準的則予以懲罰。減排越多補貼越多,超排越多懲罰越重,以此提高單位和居民實行源頭減量和排放控制的積極性。人們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境狀況惡化的局面,如何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環境質量,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之一。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消費增加了。據統計,1979年全國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2500多萬噸,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運費是1.16元/噸,是1979年的4倍。
  • 垃圾分類 | 我是小小志願者,垃圾分類桶前守
    為配合《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宣傳和貫徹落實,提升市民垃圾分類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近日,長沙市嶽麓區第一小學與鹹嘉新村社區聯合開展了「區校共建 垃圾分類 桶前值守」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並進行桶前值守。
  • 垃圾分類風口浪尖,企業如何注入靈魂——嘉道博文垃圾分類項目
    為什麼選擇餐廚垃圾為突破口?在強制性垃圾分類時代到來前,四川嘉道博文就認識到未來必將迎來垃圾分類時代。但在垃圾分類背後被重新安排的不只是城市生活垃圾。四川嘉道博文發現我國現階段餐廚垃圾量大,種類繁雜,除食物外,還經常混雜玻璃杯、筷子、塑膠袋、易拉罐等各種雜質。
  • 袁州區秀江街道昌黎社區舉辦趣味垃圾分類運動會(圖)
    大江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劉嘉琦報導:為進一步增強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開展全市垃圾分類100%全面鋪開,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11月14日下午,宜春市袁州區秀江街道昌黎社區在袁山公園北大門開展「趣味垃圾分類運動會,親子競賽大比拼」宣傳活動。
  • 告訴臺灣同胞,垃圾分類這件事我們這樣做!
    但是我們還想告訴你一件事,垃圾分類,我們現在也做得非常好。早年間,外界對我國的垃圾分類印象大多是髒亂差,隨著近年來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全國首批42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發布,各個地區都加強了垃圾分類工作的力度。
  • 垃圾分類「靈魂拷問」襲來,看在華日本人如何「接招」
    「前鋒」上海施行號稱中國「史上最嚴」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已滿一年,2020年底之前中國還將有46座城市作為「先頭梯隊」實施試點。垃圾分類慢慢滲透到了更多民眾的生活細節中,也影響到在華工作生活的外籍友人。在垃圾分類回收方面,日本早在30多年前就開始「全民行動」,算得上是「業界前輩」。面對中國的「新潮流」,在華日本人是否駕輕就熟?他們又怎麼看待中國的垃圾分類呢?
  • 學好垃圾分類知識 網上答題可以領獎
    為在全市廣大職工中深入開展垃圾分類活動,市總工會將開展「為垃圾分類作表率,為文明冰城作貢獻」網上垃圾分類知識有獎答題活動,答對者有機會獲獎。7月10日—8月12日,市總工會將在哈工網、哈爾濱工會微信公眾號、冰城職工之家微博上舉行知識競賽,檢驗全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學習成果。
  • 橋園公園舉行「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主題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內容提要:日前,一場以「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橋園公園舉行。天津北方網訊:日前,一場以「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橋園公園舉行。《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12月1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