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復當年勇的北京莊勝崇光百貨年底將進行大規模樓層調整。不過,一層幾個化妝品品牌專櫃店員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與其他百貨向高端定位或向體驗業態轉型不同,多家知名品牌或將在調整中撤出莊勝崇光百貨。曾因新館轉型喪失大量人氣的莊勝崇光將再次遭受沉重打擊。業內人士認為,莊勝崇光的轉型方式仍在稀釋品牌價值。
名牌逃離
曾經屢次刷新北京單體百貨銷售紀錄的莊勝崇光百貨早已不再是品牌的福地。北京商報記者在12月9日傍晚走訪莊勝崇光本館時被多家來自法國、日本的化妝品品牌專櫃店員告知,年底莊勝崇光將進行大規模調整。調整後的莊勝崇光百貨或將流失僅存的高端化妝品品牌。
另一家法國知名高端化妝品專櫃店員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品牌大量產品斷貨。「年底或明年看商場調整後的狀態,很可能不開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商場一層、二層等樓層的Kanebo(嘉娜寶)、GUDAO(古道)等部分品牌已撤離商場,專櫃內貨品已清空,僅留品牌招牌在櫃檯上。而在位於四層的女裝區,收銀櫃檯也空無一人,未見收銀員蹤影。
「近兩年來莊勝崇光購物的消費者越來越少,商場也降低了促銷頻率和力度,由此一來,莊勝崇光再難形成聚客效應,導致惡性循環。」上述化妝品專櫃店員介紹道。
北京商報記者瀏覽莊勝崇光官網發現,首頁最顯著位置還顯示著8月26日-10月27日的秋裝促銷活動。「新品上市」頁面還顯示2012年上市的產品列表。
位於莊勝崇光新館地下一層一家日式自助餐廳的經理表示,調整是分樓層調整。北京商報記者多次嘗試聯繫莊勝崇光,但對方表示,相關負責人無法接聽電話。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莊勝崇光惟一會保留的是位於高層的美食城。
轉型失敗
莊勝崇光百貨一度因推出消費信貸業務、返券促銷、「男女分館」等經營模式,成為北京百貨業創新的領頭企業。然而,2013年5月起,崇光百貨啟動了新館調整計劃。本次長達三年有餘的調整不但未能讓莊勝崇光經營狀態邁上新高度,反而讓商場業績急轉直下,跌出北京主流百貨第一梯隊。截至12月底,商場新館2-5層仍未營業,一層前往樓上的電梯早已封閉多時,一層也儼然成為雜牌的特賣場。
2013年,莊勝崇光百貨壓縮傳統零售區域,將新館打造成購物中心的租賃模式。不過,2014年,莊勝崇光新館招商工作遭遇瓶頸。據知情人士透露,新館的部分商鋪均是在籌建之初對外出售後再由商場返租運營,增加了改造難度。Boss、Cartier、Anna Sui、Calvin Klein等知名品牌相繼撤出。2015年,莊勝崇光百貨租賃物業的收入仍增長24%達338.3萬港元,利潤大跌41%至343.5萬港元。
今年上半年,莊勝百貨集團來自百貨租賃物業之租金收入同比增長25.9%;但莊勝崇光重估投資物業公平值虧損4萬港元;利潤165.5萬港元,同比大跌35%。受莊勝崇光百貨等多方面影響,莊勝崇光的母公司莊勝百貨集團上半年也遭遇雙位數暴跌。
心不在焉
對於莊勝崇光來講,如今的頹勢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轉型時間晚、定位尷尬、產權分散、執行不力等因素,都嚴重影響百貨的發展。
而在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看來,莊勝崇光早期曾風光一時,但彼時母公司莊勝百貨集團的商業資金並未支持百貨業的發展,而是被用做支撐其他領域,沒有充足的投入,也無法支持百貨更好地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莊勝百貨集團共有五個業務經營板塊,分別是物業投資及發展分部,從事出租及銷售物業;製造及銷售建築材料分部,從事製造及銷售礦渣粉;證券投資分部,從事上市證券投資;精礦貿易分部,從事精礦貿易及煤炭開採分部,從事煤礦特許權之勘探及開發以及銷售煤炭。物業管理及代理服務分部已於今年上半年終止經營。而在這五個板塊中,精礦貿易無疑已成為絕對主力業務。今年上半年內,精礦貿易收益4840.5萬港元,佔總收益近五成,物業投資僅佔總收益的24%。
提升價值
零售業低迷環境的影響和企業經營成本不斷提升的重壓下,調整、閉店、重組甚至已不再讓人感到驚訝。去年至今,老牌百貨多數折戟,收入、利潤大跌的報導不絕於耳。不少百貨表示,轉型多年,但難見成效。
中購聯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莊勝崇光百貨新館轉型停滯,最大的問題是產權分散,散售物業做購物中心有很大的難度,因為每個產權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難達成統一的目標和方向。國內很多散售的物業都會採取售後返租,可以把所有銷售的商戶整合起來,做統一招商和調整整合,但是因為產權人目標和商場的回報目標有可能不一樣,所以難度加大。
除集團發展重心不在莊勝崇光等物業方面,賴陽認為,莊勝崇光的萎靡與商場未及時做調整有直接關係。百貨業整體走向衰亡時,莊勝崇光仍在堅持傳統百貨經營模式,擴建後規模雖然變大了,但給顧客提供的價值反而減少,內在價值被稀釋,客流沒有因為擴大規模而變大,導致惡性循環。「百貨業在萎縮,莊勝崇光增加規模後沒有進行戰略轉型,仍維持傳統百貨模式運行,業績不佳,與合作夥伴的關係也大不如前。資金周轉有困難,合作夥伴入駐傳統百貨,業績面臨很大壓力。」賴陽表示,除華堂、百盛和莊勝崇光外,其他仍堅持傳統經營模式的百貨也會越來越差。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