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早在2017年,私人付費自習室這一概念在合肥尚屬「新生事物」,而到如今,付費自習室在合肥發展火爆,已發展到多達20多家。眼看暑期來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己「充電」,而為了避開家裡的各種誘惑,而來到自習室。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探訪了省城的幾家自習室,看看他們到底有什麼吸引人之處。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今年高考期間,陸珊珊和陳龍的「蝸殼」高效學習館在肥西路與黃山路交口附近正式開門迎客了。創辦人陳龍和陸姍姍都出生於1990年,而陸姍姍2018年7月剛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畢業。「這是我們創業的一部分,而之所以取名蝸殼,寓意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勇攀知識的金字塔,另外一個就是蝸殼是我科——我的科大的諧音。」陸姍姍說。
據陸姍姍和陳龍介紹,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為這些考研、考證、學習的人提供一個場地,同時也提供考研、考證等教育諮詢服務。今年5月1日,他們正式租賃下這處約150平方米的場地,並立即開始了緊張的裝修,配置了35套獨立桌椅,公用座位10個左右,以及電腦、印表機、投影儀等學習設備;還有飲水機、冰箱等生活設備。
而在潛山路與南二環路交叉口的一家自習室。這裡則分為學習區、公共區、休閒區等多個區域,在吧檯一角的牆壁上,還寫滿了諸如「2019高考加油」等祝福語。
負責人郝店長告訴記者,「我們共有80餘個座位,目前還沒有出現過爆滿的情況,一般是周末和節假日的時候人比較多,大概有30~40人,而平時工作日的上座率在20%左右。」
想要學習還靠自製
在長江西路一家自習室工作的劉先生對記者說,老闆之所以開辦自習室,除了經營上的考量外,還有就是他自身的經歷。「當時老闆從國外回來準備考證,但當時還沒有收費的自習室,他就在自家樓下的麥當勞複習,奈何餐廳裡的環境不適合,於是就有了開辦自習室的想法。」
記者看到,除了正常的休息區、自習區外,這裡還有9個座位的24小時自習室。「這裡有一個單獨的門禁,在辦理套餐或辦卡超過1000元後就可以使用。24小時自習室無人看管,全憑來這裡學習的同學自覺。」
6月12日下午,在三孝口的一家自習室,負責人李先生介紹,他們是合肥市首家私人自習室,當時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MBA班上的多位同學共同出資,在2017年正式開辦的。
「當時的市場還不是很好,整體的消費習慣也尚未培養完成。」大約經過1年的消費習慣培養,大家才開始慢慢接受了這種消費觀念,也就是在2018年,整個合肥市的私人自習室開始爆發了。他說,「現在每個人都有手機,來的人手裡自己都有會員卡,他們可以自助訂座、消費、結帳。相對而言,來我們這裡的群體都是考試型的人,他們自身的壓力就比較大,如果來了之後還要訂座、找位置就比較麻煩,而使用這種方式就比較方便。」李先生說。
收費多採用會員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省城自習室在管理上基本採用會員制模式,在消費者辦理會員卡並儲值的基礎上,根據充值金額、套餐時長,座位大小等方式定價。但以月卡為例,其價格卻有較大的懸殊,一般從299元到699元不等。
而在營銷上,現有門店也多以網絡團購為主,同時在選址分布上呈現出相對同一的趨向與分化,記者採訪得知,一般付費自習室所處的位置除了選在高校密集區外,不少新開辦的自習室又處於商業集中的區域方便白領一族學習、考證、會議研討等需求。
「兩考」人數眾多
從2017年至今,省城已有20多家付費自習室,並且「考證」和「考研」大軍人數眾多,還興起了自習室會議研討市場,每逢學期末和新學期開始,高校和圖書館更是很難挑選到心儀的座位,這給付費自習室提供了發展空間。據某APP顯示,在網絡銷售量上合肥的私人自習室成交量從300單到5000單不等。
「我對這個行業前景還是很看好的,因為現在社會的學習氛圍很濃厚,考研考證的人也不在少數。」一家自習室的負責人說。不過也有人表示,私人自習室本身不是個很盈利的項目,而是一個長期的投資。上述負責人提醒:目前合肥市場上付費自習室行業較亂,「很多從業者沒有理性去看待自習室盈利問題,一窩蜂去開店,如果不能形成良性循環,將會出現大批自習室關門的狀況。」
常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許佳 攝影報導